市政道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措施分析论文_朱亭

市政道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措施分析论文_朱亭

河源市长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近年来,我国市政道路工程建设的规模日益扩大,难度也不断提高,因而,对软土地基的处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公路工程建设的需要,我国引进、发展了多种软土处理技术,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同时也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经验,分析了软土地基的特点,着重针对软土地基的几个重要处理方法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市政道路工程;软基处理;施工技术;分析

一、引言

近年来,城市建设进程在社会经济的带动下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市政道路事业也取得了较大的提高,市政道路建设以及改扩建工程也日益增多,这给其施工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软土路基施工是市政道路建设中较常遇到的问题,必须科学合理地解决软土路基施工问题,方可确保市政道路建设的质量,从而提高基础建设的水平,进一步促进城市建设进程的发展。因此,软土路基工程处理已成为当前道路施工建设重点解决技术难题之一,必须要采取合适的技术才能保证道路施工质量。

二、软土地基主要特点

软土主要是在一定的环境下出现的透气不好、质地坚硬的土质,对施工带来很大的不便。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如果地下出现了软土就需要对他们进行科学的处理,只有这样才能够将软土地基的施工贯彻下去。软土地基需要对总的施工计划提前制定好,只有在施工之前合理安排好工期,才能够在未来的施工中做好未雨绸缪,将工作全面贯彻下去,能否做好软土的施工处理是各重点工序的工期及工程质量是否能够得到控制的关键。

软土地基的主要特点有,一是天然含水量大于或者等于液限,孔隙比较大,二是压缩性高、承载能力较差,三是抗剪能力差,渗透性差。软土土层分布比较复杂,各层土质物理特性复杂。当软土土质受到扰动时变形较大,土体加剧变化,强度快速降低,增大了地基处理难度。

三、市政道路工程软土路基处理常见技术问题的分析

软土路基如果做的不好,就会对后续的施工有影响,直接影响到整个路面的质量。如何才能做好软土路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软土路基强度低

软土路基的强度非常低,就很难保证路面的强度,直接影响路面的使用寿命。不但会带来安全隐患,还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如果软路基没有得到妥善处置,路面上有车辆荷载时,就会出现凹陷、塌方等病害。

2、边坡稳定遭破坏

在雨季时,由于雨量增多,雨水长时间冲刷就会对边坡的路基造成严重的破坏。所以,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边坡的质量控制。

3、软土路基易在荷载作用下产生较大的不均匀沉降

软土路基很容易使得路基的稳定性下降,对于软土地段的建设有很大的阻碍。为了使得道路工程的实际情况能够与城市总体需求达到一致,所以进行软土地基路段处理势在必行。由于软土地基的荷载系数比较小,因此进行地基处理的时候,需要添加一部分的硬质土壤,从而能够更好的控制路基的强度。

四、主要道路软基处理技术

为了更好地进行道路软基处理,工程技术人员加强了相关技术的研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验证和发展各种理论,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技术处理理论和工程实施方法。目前,道路软基处理所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概括有以下几点。

1、堆载预压法

主要的用途是促进软土地基的沉降,使地基的强度得以提升,防止相关的构造物出现有害沉降。在促进地基固结沉降的过程中,主要使用的方法有增加总压的办法,它可以使土中的间隙水压下降,有效应力提升。在使用这一方法的过程中要保证地基处在比较稳定的状态下,这属于施工的一个重要前提。

2、换填垫层法

换填垫层法指的是用强度高的粘性土、砂、砾、卵石或石屑等渗水性材料,将一定深度范围的软土层进行换填。并通过夯实处理,做成低压缩、高承载的垫土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依据不同的换填方式,该方法又可细分为换填土法、抛石挤淤法和爆破挤淤法。

3、强夯法

强夯法是指用重锤自一定高度下落夯击土层使地基迅速固结,从而有效提升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这种方法也称动力固结法,利用起吊设备,将10~25吨的重锤提升至10~25米高处使其自由下落,依靠强大的夯击能和冲击波作用夯实土层。这是在重锤夯实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其加固机理又与它不一样,这是一种地基处理的新方法。强夯法适用于处理砂土、碎石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黏性土以及湿陷性黄土等地基。

4、排水固结法

表层排水的方法在软土地基的处理中较为常见,在填土之前,一般开挖深度为0.5~1 m,宽度为0.5 m的沟槽排除地表积水,从而有效降低道路工程地基中的含水量。在沟槽的开挖之前应对当地的路段的地形地貌特征进行考察,通过使用自然地形的坡度进行排水,减小每个沟槽的间距,从而有效提高了整体地基的排水效率。在地下水排除之后将透水性较好的砂砾和碎石回填入地基。

5、深层搅拌法

深层搅拌法是指通过深层搅拌机械设备将软土和水泥等固化剂进行强制搅拌,利用软土和固化剂在搅拌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系列物理反应和化学反应,从而形成具有高强度特性的加固体。依据固化剂形态的不同,可将深层搅拌法进一步细分为喷浆搅拌法和喷粉搅拌法。需要注意的是,该方法处理过的地基应视为复合地基,应力应该由桩和土共同承担。

6、振密挤密法

用挤密或振动进行加固,砂桩是利用打桩机在松散的砂性土或人工填土中冲击或振动成孔并灌填砂料后形成的桩体。进行成桩的过程中,因为周围砂性土产生了挤密作用,或同时产生了挤密或振密作用,所以使得周围土体的密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使得地基的承载性能和整体稳定性都有了一定的改善,从而使得沉降量得到降低,消除或部分消除湿陷性或液化性。挤密砂桩最初主要用于挤密砂土地基,随着高效能专用机具的出现,又逐渐用于可液化粉土地基的加固。

五、加固软土地基的措施

1、施工的具体要求

市政工程在软土地基上进行施工时通常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第一,增强地基的抗剪强度和抗压能力,以达到稳定地基的目的;第二,改善地基土质的动力性能,以防地基震裂或坍塌,稳定地基。第三,为降低地基沉降的速度,要降低土质的压缩性;第四,降低地基土质的渗透性,以避免水土流失。因此在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要考虑在原有地基的基础上将上覆较好的土层覆盖在软土上或淤泥上作为地基的持力层,若上覆的土层较薄,则施工过程中要尽量避免扰动淤泥或软土。当然均匀性或密实度较高的工业废料及建筑垃圾也可填充在软土中作为地基的持力层。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有机质含量高或者具有较高腐蚀性的生活垃圾等不宜作为填充土,若只能使用这些填充土则要事先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才可以用作地基的持力层。

2、参照地质和施工条件

进行施工的时候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对于用地最好是占地多的,并且要合理的安全施工的工期,对于材料的选择要选择容易获得的,最好是能够就地取材。实施科学的管理,在选用了较好的地基加固方法之后,还要对施工进行有效地管理,从而达到最好的效果。

六、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交通行业的不断进步,对市政道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市政道路在施工和建设过程中由于软土地基这一施工难题而出现很多事故,因此要正确的选择和运用好的软土地基处理方式,合理的解决软土地基问题,实现少投资、高回报、可靠性良好。解决好软土地基问题,才能确保市政道理能够按照预定时间投入使用,保证行车速度和运行安全,促进我国交通行业的持续发展和经济的迅速腾飞。

参考文献:

[1] 潘瑞春,黄瑞章,周新年,周成军.道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方案选择研究进展[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2,10:23-26.

[2] 程仁刚.关于市政道路施工中软土地基施工处理的探讨[J].中国房地产业:理论版,2012(8):84.

[3] 李园.市政道路路基土方工程施工技术探讨[J].民营科技.2011(07)

论文作者:朱亭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0

标签:;  ;  ;  ;  ;  ;  ;  ;  

市政道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措施分析论文_朱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