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保障蔬菜生产质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蔬菜生产论文,质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今,人们对蔬菜质量安全要求越来越高。为适应国内外蔬菜市场消费需求,菜农必须做到科学管理,合理用药施肥,减少污染,降低成本,实现优质高效。为此,菜农应采用以下技术措施,保障蔬菜生产质量。
一、农艺技术措施
1.选择抗病品种。选用优质、高产、抗病品种,如黄瓜品种津春、津杂系列,在防枯萎病、霜霉病和白粉病方面优于其他品种;卡依罗、百利、金棚等西红柿品种高抗病毒病和枯萎病。
2.种子处理和客土育苗。通过对种子进行消毒、包衣、温汤浸种等处理,能促进苗齐、苗壮、无病害,为优质、丰产打好基础;客土育苗可有效减轻立枯病、猝倒病等苗期病害。如采用营养块、穴盘、营养钵等器具,利用无病虫客土育苗,可有效切断土传病害侵染源。
3.调整播期,避开虫害高峰期。即通过调整播期,避开蔬菜病虫害发生高峰期,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如早春露地或地膜覆盖栽培的甘蓝、小白菜等叶菜类蔬菜,可利用小拱棚提前播种育苗,错开莱青虫、斑潜蝇等害虫危害高峰期,能明显减轻病虫危害。
4.嫁接、轮作、倒茬。瓜类蔬菜的枯萎病与根结线虫病、茄果类蔬菜的黄萎病与青枯病都是土传病害,药剂防治很困难。采用嫁接育苗技术,能有效防止土传病害发生。黄瓜采用黑籽南瓜做砧木,茄子采用托鲁巴姆、赤茄做砧木,西瓜采用南砧一号瓠瓜做砧木,防病增产效果显著,防病效果达90%以上,增产25%左右;设施蔬菜由于长期连作和过量施入化肥,造成土壤养分比例失调、肥力下降或盐渍化,发生连作障碍。要采取与非同类作物轮作、倒茬或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不仅能有效防治这些土传病害,还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地温,增加棚室内二氧化碳浓度,防病、增产。
5.膜下灌溉。设施蔬菜在人为控制条件下封闭生产,长期处于高温、高湿条件下,很容易引起各种病虫害的发生,如黄瓜霜霉病、番茄灰霉病等。推广膜下滴灌、微灌、膜下沟灌技术,不仅大大节约了水资源,而且可显著降低棚室内湿度,抑制病害发生,减少农药、化肥施用量,保障蔬菜质量安全。
6.合理密植,增加通风透光。根据不同的蔬菜品种和不同的栽培形式,适当降低种植密度,创造合理的群体结构,有利于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如设施番茄适宜栽培密度为每亩2000株左右、黄瓜种植密度为每亩1500~2000株。同时对于棚室栽培的蔓生瓜菜,如西瓜、甜瓜、南瓜采用吊蔓和绑蔓技术,可以减少株间郁闭,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二、物理技术措施
1.诱杀驱避防虫。利用蚜虫、白粉虱等害虫的趋黄性,采用黄色黏虫板诱杀害虫。一般每亩地悬挂25厘米×30厘米的黄色黏虫板25~30块,悬挂在植株正上方15~20厘米处;利用昆虫对光的趋性将害虫集中杀灭,如架设频振式杀虫灯、高压汞灯、黑光灯等进行杀虫。另外,还可利用蚜虫对银灰色的忌避性;在棚上覆盖银灰色膜,驱避蚜虫,减少危害和传毒,以减轻病毒病的发生。
2.阻隔防虫。主要是根据害虫的发生、活动为害规律,设置防虫网。方法是从3月中旬到11月中旬,用20~30目的防虫网覆盖棚室门窗、放风口等处,阻止白粉虱、蚜虫等害虫进入棚室,切断害虫成虫的侵入、繁殖途径,预防病毒病的发生,可减少农药使用量60%以上。如果把黄色黏虫板诱杀和防虫网结合起来应用,防虫、防病效果更为明显。
三、生态技术措施
通过放风排湿、覆盖地膜、控制浇水量等措施,降低棚室湿度;通过调节棚室盖帘时间控制棚室温度,防止夜间叶片结露,保持棚内相对湿度在70%以下,能有效地预防多种病害的发生。具体措施:①覆盖秸秆。在栽培行上覆盖地膜或在垄沟铺撒作物秸秆,可有效减少水分蒸发,既节约用水,又降低田间湿度、减少病害发生;②放风排湿。当棚室内达到适温的高值时放风,将湿气排出,当棚室温度降到适温的低值时关闭风口,防止叶片结露,可有效控制病害发生。
四、化学技术措施
1.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严格执行农药使用标准。在蔬菜生产中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如甲胺磷、氧化乐果等,要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如百菌清、辟蚜雾、阿克泰等。同时严格执行农药使用标准,控制施药次数、施药浓度和农药安全间隔期。
2.选择烟雾剂和粉尘剂。施用烟雾剂和粉尘剂,可防止棚室内湿度升高,减少病虫害发生,并且省工省时省药。
3.选用生物农药。以有益菌防治有害菌,病害受到抑制,同时还能增强植株的抗病性。
联系电话:0311-85815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