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与思想政治工作,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知识经济论文,思想政治工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1世纪世界将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应用之上的时代。伴随着这一时代的到来,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管理方式、思维方式等都将发生重大的变化。面对新的时代和新的变化,作为中国共产党优良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还有无存在的必要,将面临着怎样的挑战?这是在世界上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的今天,广大思想政治工作者非常关心的问题。认真研究这一问题,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战线增强抓住机遇,迎接新世纪挑战的意识和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此谈一些初步的看法,以就教于各位同仁。
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将要发生的变化
知识经济时代是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时代,随着现代高科技向社会各个领域的渗透,社会将发生全方位的变化。了解和掌握这些变化,是我们认识知识经济与思想政治工作内在关系的前提和基础。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产方式方面
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生产方式将发生六个方面的变化。
(1)知识化。是说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智力成为生产的最基本的要素。工业经济时代,最基本的生产要素是资金、设备,充足的资金和先进的设备是生产发展的最主要的基础。而知识经济时代,生产的最基本的要素是知识和智力,生产中人与物要素的更新和装备都必须依靠知识。社会所有经济行为的实现都要以知识和智力为基础。
(2)无形化。是说在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的投入成为投资的主要方向。工业经济时代,资金、设备等有形资产对生产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而成为投资的重点。而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智力在生产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而成为投资的重点。知识、智力与有形资产不同,是存在于人们头脑中和数据库里的无形的东西。
(3)网络化。是说在知识经济时代高速信息网络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工业经济时代,电网、交通网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其状况制约着社会生产和经济的发展。而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网络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该时代的各种经济活动(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信息网络进行的。信息全球化和世界经济的一体化也是通过信息网络实现的。
(4)小型、分散化。是说在知识经济时代小型、分散的生产方式居主导地位。工业经济时代,成百上千、成千上万的工人聚集于一个工厂生产的大型、集中的生产方式是主导生产方式。而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高科技的发展和计算机网络的广泛应用,在家里或办公室里就能生产或指挥车间的运转,因而生产方式日趋小型化、分散化。
(5)柔性化。是说在知识经济时代生产方式是柔性的、非标准化的。工业经济时代大规模的、集中的生产方式是标准化的生产方式。而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生产中智能化程度的提高、社会消费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突出及生产方式的小型、分散等特点,决定了生产方式必然是非标准化的即柔性化的。“因人而异”、“量体裁衣”将成为普遍的生产方式。
(6)协调化。是说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的增长与自然环境的保护协调发展。工业经济时代,随着人们控制、改造自然能力的提高,出现了贪婪地利用甚至是掠夺自然资源的现象。为了获得经济效益,不去或极少考虑环境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象屡见不鲜,最终导致了在经济获得一时繁荣的同时,却带来了自然资源的几近耗竭、环境危机的日益加剧和社会问题的严重。而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科学与技术融为一体,由于高技术的应用要求科学、合理、综合、高效地利用资源,由于运用高技术可以开发尚未利用的富有自然资源以取代已近耗竭的稀缺自然资源,所以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又保护了自然资源,特别是稀有自然资源。这样,就做到了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威胁后代人需要的满足,从而克服了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对立,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2.生活方式方面
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将发生四个方面的变化。
(1)快速化。是说在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的社会生活节奏大大加快。工业经济时代人们的生活节奏较之缓慢的农业社会已经加快,但是远逊于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高科技的发展与应用、市场竞争的加剧和产品更新换代的加速,社会经济活动的速度大大加快,从而人们日常的生活节奏也呈加速状态。
(2)个性化。是说在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生活中人们的个性更加突出。工业经济时代大规模的、集中的生产方式决定了社会生活方式的群体化、单一化。而在知识经济时代,生产方式越来越小型、分散;人们的职业越来越个人化,除非经过专门岗位培训,以致相互之间很难替换;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这些特点决定了群体化、单一化的生活方式减弱,非群体化、多样化的生活方式加强。
(3)教育终身化。是说在知识经济时代教育贯穿于人们生活的全过程,学习成为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工业经济时代人们凭借青少年时期在学校十几年或二十几年所学的知识基础就能够满足一生工作的需要。知识经济时代则不然,由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就业岗位竞争的激烈,人们在一生中必须经常不断地接受新教育,学习新知识。否则,就不能适应工作发展的需要。
(4)全球化。是说在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走向世界。工业经济时代,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扩大,人们交往范围的拓宽,社会生活方式从封闭走向开放。到了知识经济时代,由于信息网络、电视、国际贸易、国际旅游的普及与发展,加强了国际间的联系与交往,从而使社会生活方式从本国走向世界,形成了“全球村”。
3.管理方式方面
知识经济时代,管理方式将发生四个方面的变化。
(1)人性化。是说在知识经济时代管理更体现以人为本。工业经济时代,由于生产的基本要素是资金、设备,由于大规模集中式的生产方式以对实物性资产形态的管理为基础,所以在管理中硬性的、制度性的东西多一些。而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知识、能力是生产的基本要素,看不见、摸不着的无形资产是管理的重点,再加之小型分散的生产方式和个性化的生活方式,使得人们的独立性、自主性大大提高,因而视人为物的“强迫型”、“命令型”的硬性管理已不适应,代之的是以人为体的启发式、平等式的软性管理。
(2)横向化。是说在知识经济时代横向管理加大。工业经济时代,管理中的组织结构以上下级的结构模式即托夫勒称为“官僚结构”模式为主,这种组织结构模式决定实行的是纵向垂直的管理方式。而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计算机信息系统网络广泛用于管理,使得组织结构的纵向层次减少,横向联系增大,因此,“官僚式的管理”减弱,“平行式的管理”增强。
(3)多样化。是说在知识经济时代组织系统内的管理方式是多样的。工业经济时代,大规模的、集中的生产方式不仅生产出大批一模一样的产品,而且生产出大批一模一样的公司,即标准化的组织系统。而在知识经济时代,小型分散的生产方式使得标准化的组织系统退出历史舞台,代之以非标准化的组织系统即弹性公司出现。在弹性公司里,可以有不同的组织形式,不同的组织形式要求的管理方式必然是多样的。
(4)民主化。是说在知识经济时代管理方式更加民主。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人们的文化程度大大提高,管理中人性化和横向化的突出,使得管理方式也更加民主。正如托夫勒所说,对教育程度较高的工人,不能用“什么问题也别问”的传统、专断的方式进行管理,只能用平等、民主的方式进行管理。
4.思维方式方面
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高新技术的发展,竞争的加剧和变化的加速,使得社会的各个方面必须创新,否则就无法生存。因此,创造性思维将成为社会的主导性思维方式。创新不只是研究人员和领导者的事,而是每个人的事。
知识经济时代需要思想政治工作
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的任务是推进工业化和现代化。但是,在推进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有三点是不能忽视的:一是工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知识经济;二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发展工业化和现代化绝对不可能不受信息化、知识化潮流的影响;三是我国经济发展呈不平衡态,一些文化基础好、经济发展快的地区和行业,有可能跳跃传统工业化的某些阶段,直接进入信息经济或知识经济阶段。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对策应是头脑清醒、沉着准备。准备的内容之一就是要认识到,我国向知识经济发展必定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理由如下:
首先,从知识经济的产生看需要思想政治工作。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劳动是正确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锁钥’”。这就是说,人们的实践活动,特别是物质生产实践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基础。人类社会已有的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观点。
依据唯物史观,知识经济作为社会发展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必然是以人们的实践活动特别是物质生产实践活动的发展为基础。现实正是如此。学界认为,知识经济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应用之上的新型经济。该定义表明,现代科学技术是知识经济赖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而科学技术实际上是人们物质生产实践活动能力发展的结果与体现。因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重要构成要素,生产力不过是人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的能力。因此,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的产生,是人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能力发展的结果。从发达国家已见端倪的发展态势和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的概括,如由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再到信息社会,由劳力经济到自然资源经济再到知识经济等都可以证明这一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认为,实践的本质是客观性与主观性、物质性与精神性的统一。据此,人的实践活动能力理应是物质能力与精神能力的统一。作为物质生产实践活动能力发展结果的知识经济的出现,必然是人的两种能力共同发展的结果。根据马克思的有关论述,物质能力是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所发挥出的物质方面的力量,主要包括劳动者的体力。精神能力是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所发挥的精神方面的力量,主要包括劳动者的智力和目的意志因素。人的实践活动能力所包含的这两个方面相互依赖、缺一不可,只是随着人类实践活动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精神能力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和显凸。知识经济的产生正是现代人的实践活动能力特别是精神能力高度发展的结果。
既然知识经济是现代人实践活动能力特别是精神能力高度发展的结果,那么,要跨入知识经济时代,社会主体即广大劳动者必须普遍具备与之相应的物质能力和精神能力,其中尤以具备精神能力更重要。为此,我们在为迎接知识经济做准备时,重要的是做好精神能力方面的准备。在精神能力中,与知识经济要求相适应的智力、知识因素的培养要通过提高教育层次、加大教育改革力度和加强培训来实现;与知识经济要求相适应的目的意志即心理因素的培养,主要通过思想政治工作来实现。
其次,从知识经济的灵魂和动力看需要思想政治工作。
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和动力。在知识经济时代能否生存与发展,关键取决于是否具有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及创新能力之大小。
创新系人之本性,因为作为人与动物本质区别的意识的根本特征,就是能够借助于语言符号的象征性作用超越现实世界进入理想世界。不过,人的这一本性在其实践活动发展的不同阶段所表现的状况亦不同。当人们的实践活动处于低水平状态时,其创造本性的发挥受到束缚,创造性的作用也容易被掩盖或忽视。当人们的实践活动处于高水平状态时,其创造本性可以得到充分地发挥,创造性的作用亦越发显著和突出。知识经济时代是人们实践活动高度发展的时代,因此创造性也就倍显重要。
既然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和动力,所以,广泛培养和提高人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就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要事。要培养和提高人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必须从主客观两方面着手。就主观方面而言,必须做到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提高人们的主体性意识,这是培养和提高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前提。因为不能设想一个处处想依赖、事事都等靠的人能有强烈的创新意识。第二,提高人们的知识水平,这是培养和提高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基础。因为创新须以宽厚的知识为底蕴,是广博知识交融、碰撞的结晶。第三,培养人们的批判和探索精神,这是培养和提高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动力。因为没有对旧的和现实的东西的否定,没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创新就失去了内在的动力。第四,加大人们成就需要的力度,这是培养和提高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内在保证。因为具有高成就需要的人,才能长久地保持创新的亢奋状态。
就客观方面而言,必须做到三个方面:第一,营造民主、自由、开放的氛围,使人们的主体性和个性得以充分发挥。专制、压抑、封闭的环境氛围会束缚乃至窒息创造性的发挥。第二,营造支持创新的氛围,使人们的创新思想和创新行为能够得到充分的理解与支持。“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环境氛围不利于创新。第三,营造激励创新的氛围,使人们始终保持良好的创新态势。缺乏激励的环境氛围,人们的创造积极性就会受到挫伤,难以为继。
从上可见,要做好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的准备,就必须大力加强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此,必须创造培养和提高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所必备的主观和客观方面的条件。在我国的具体情况下,上述绝大部分条件的创造,都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
再次,从知识经济的发展看需要思想政治工作。
知识经济时代,由于高新科学技术的应用,劳动生产率空前提高,社会物质财富大大增加,社会物质文明高度发展。与之相应,社会的精神文明亦高度发展。如随着教育的普及与提高,社会的知识水平、智力水平大大提高,人们的社会伦理素养和心理素质也普遍提高。然而,在知识经济时代,伴随着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也会出现种种不文明的现象。不文明的现象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旧的痕迹,即与知识经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工业经济时代乃至农业经济时代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等。二是知识经济自身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负面效应。例如,电脑黑客和网上黄毒等网络犯罪现象,信息“贫富”差距可能增大和新的“文化殖民扩张”现象,信息泛滥所带来的人们理性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下降现象,高速度、快节奏、激烈竞争的生活方式造成的“高科技综合症”或“电子综合症”现象等等。这些不文明的现象障碍着知识经济的健康发展。
为了保证知识经济健康发展,必须认真研究和切实解决社会中的不文明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有的靠科学技术和法制的进步,有的靠社会伦理与思想道德建设的加强和心理调节能力的提高。在我国这后一方面的加强与提高,是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的。
知识经济时代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挑战
知识经济时代将给社会带来重大变化及知识经济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呼唤,都意味着知识经济时代将给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新的挑战。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工作目标上的挑战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化、全球化、复杂化和快速化等特点,加剧了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而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知识产业的竞争,知识产业的竞争最终又体现为知识和人才的竞争。人是知识的首要载体,因而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因此,知识经济时代对思想政治工作目标提出的挑战是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所谓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在知识经济时代就是“五有”人才,即在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四有”基础上再加“有创造力”。有理想,在知识经济时代主要是指有知识经济是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必由之路的坚定信念,有使社会主义中国的高科技产业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志向,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时代所要求的价值观。有道德,在知识经济时代主要是指有适应高科技经济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要求的高尚的职业道德和社会道德,遵守网络的基本规范和基本礼节。有文化,在知识经济时代主要是指有较宽广的“横向”知识(如自然科学知识、人文科学知识、管理科学知识、技术和能力方面的知识等)和较精深的“纵向”专业知识,有优良的传统文化底蕴。有纪律,在知识经济时代主要是指恪守与知识产权有关的一切法律、法规,严守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和国家信息网络安全法规。有创造力,在知识经济时代主要是指有要求破旧创新的强烈意识和善于创新的现实能力。
2.工作内容上的挑战
(1)政治观上的挑战。这一挑战主要在两方面进行,一是渗透与反渗透方面。在知识经济时代,随着双向互动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信息网络的纵横贯通和传输自由度的加大,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全球化的发展,世界上的各种思潮、观点会以极快的速度传播到各地,并产生广泛影响。特别是发达国家凭借其知识与经济的积累和垄断优势,对不发达国家,尤其是对在国家性质上与之根本不同的社会主义中国进行全方位的网上渗透。这种情况不仅给人们增加了辨别是非和真伪的难度,也使思想政治工作防不胜防。与此同时,西方敌对势力对社会主义中国西化、分化的野心和行动,也并不会因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而减弱或消失。为此,思想政治工作在坚定不移地坚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方针的同时,必须对广大群众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教育,进行党的基本路线的教育,突出社会的“主旋律”,使广大群众能够在兼容并蓄的同时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和坚定的政治方向。二是对马克思主义某些基本理论的科学说明方面。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生产力将发生重大变革。其中有两点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提出挑战。一是在制造业中智能机系统和机器人将不断取代劳动者,无人工厂不断增加,活劳动(V)所占比重越来越少,在无人工厂中几乎为零。这样,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学说如何说明?二是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体力工人(蓝领)在职工队伍中的比重越来越小,而且会成为一个少数阶层,这样,马克思主义的劳动无产阶级将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日益壮大,最终成为资产阶级掘墓人的“无产阶级革命论”如何理解?上述问题是在知识经济时代必须遇到且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和思想政治工作者科学解决的问题。
(2)价值观上的挑战。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生产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但是,知识是以人为载体的,它只有在转化为人们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能力时才能现实地成为主导力量。因此,人的能力是知识经济时代推动生产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人的能力包括创新能力和一专多能的劳动能力。既然创新能力和一专多能的劳动能力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创出效益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源泉,所以就必须在全社会打破“物质本位”的价值观,确立“能力本位”的价值观,让人们认识到,在知识经济时代,最有价值、受人推崇的不再是百万富翁,而是拥有创新能力和一专多能劳动能力的人。
(3)道德观上的挑战。知识经济时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将发生新的变化。如,高科技要求科学、合理、综合、有效地利用现有自然资源,要求与自然和睦相处,而不是与自然为“敌”;小型分散的生产方式和个性化的生活方式,使得人们之间在加剧竞争的同时又加强了依赖,“对手”不是“敌人”而是伙伴的观点越来越被人们接受;信息的网络化使人们所处的社会扩大,所面对的不再只是本民族、本国家的文化,而是全球文化。这些变化要求人们确立与之相应的道德观念,即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确立人既是自然的主人,又要与自然平等相待,共存共荣的道德观念;在人与人的关系上,确立既是竞争对手,又是合作伙伴的道德观念;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确立既保持民族传统、民族特色,又兼容世界文化的道德观念,由此达到知识经济时代所要求的高智商与高道德、发达的物质文明与发达的精神文明的统一。
(4)思维能力和心理能力的挑战。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呈现爆炸的趋势。面对过量的信息和多种选择,人们容易陷于瞬间感和当下性,而丧失思想的厚重和理性的指导。这种心理状态不仅不符合知识经济的要求,而且会障碍知识经济的发展。因为高度发展的社会必须是理性支配的社会。为了使快速多变的信息社会规范化和有序化,就需要培养人们的理性思维兴趣,提高理性思维能力,克服任凭感性支配的浮躁心理。
另外,在知识经济时代高科技市场竞争激烈,产品设计、研制、投产步骤加快,产品更新换代趋急等情况,使得知识工作者的精神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以至一些人患了“高科技综合症”等心理疾病,严重者会悲观厌世,甚至自杀。这种心理疾病不仅使个人蒙受极大痛苦,而且使生产力下降。为了保证知识经济健康发展,必须创造宽松和谐的社会和人际环境氛围,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提高人们的心理调节能力,缓解紧张心理,充实空虚心理。
3.工作方式方法上的挑战
知识经济时代,对人们影响最大的是信息网络、电视等传播媒体。因为它们具有形象、快捷、方便、容量大和传播面广等适合于知识经济的特点。因此,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充分利用这些现代媒体,以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工作的吸引力和辐射力。另外,为了适应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生产、生活日趋小型化、分散化和个性化的特点,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充分利用社区这个阵地,大力发展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再有,为了预防知识工作者患高科技心理疾病,思想政治工作应该探索“注高感情于高科技之中”的方法,让知识工作者在紧张的生活、工作中感到充实、温馨、和谐。
4.对工作者素质的挑战
知识经济时代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挑战从根本上说是对思想政治工作者素质的挑战。在知识经济时代思想政治工作者除了具有必备的政治素质、知识素质、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外,还应具备三种新的能力素质,即(1)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2)一专多能的劳动能力,即思想政治工作者既要成为思想教育的专才,又要成为“多面手”的通才。(3)掌握现代电子传媒手段,即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