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企业的资产重组及给我们的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给我们论文,资产重组论文,启示论文,国外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西方国家市场经济的发展已有数百年历史,它们的企业大多经历了从传统企业到现代企业、从生产经营到资产经营的转变。伴随着这一转变,现代信用制度和股份制度不断发展,投资者把具有分割性的股权通过合并、兼并、收购等资产重组手段,进行资源的再配置,以实现最大限度的资产增值目标。在这方面,他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所以,了解一下国外企业资产重组的状况,借鉴他们的经验,对我们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盘活存量资产,实现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资产重组的前提—产权与产权制度
产权,从一般意义上说,是占有、支配、运用物质资产以及获得相应收益的权利,它分为企业资产产权和个人消费财产产权两类。这里只涉及企业资产产权问题。企业资产产权,是指法定主体对构成生产或经营要素的资产所持有的占有、支配、运用或收益权利的总和。产权依据其形态可分为实物形态的产权和价值形态的产权。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两者是可以分离的。
产权和最终所有权的分离,是市场交换发展的一个最显著的特征。在资本主义早期,所有权和产权还没有分离,资本所有权和资本控制、支配、使用权是一体化的,资本所有者直接支配、使用资源,对资本所有的同时也是对其实物形式的占有和使用。经过1840年的“股份革命”或“经营革命”后,企业组织形式发生了深刻变化,股份有限公司的权利结构演变为股东、董事会和经理分别行使所有权、产权和经营权的“三权分离”结构。资本所有者不再直接承担资本的生产者职能。这样,生产关系实际上存在着两层属性,一层是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另一层是整个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组织协调形式。它们都对社会资源的配置有深刻影响,但影响资源配置最直接、最主要的因素是整个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组织协调形式。从资源运用和市场交换经济的角度看,产权比笼统的所有权更重要。正因为如此,西方经济学者在分析经济行为、解释资源配置的权利时,主要提产权,很少提所有权。
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由于实现了所有权、产权、经营权的分离,使产权进入市场,连带各种生产要素在市场中实现了高度的流动性,较好地解决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不断优化组合问题。可见,现代企业制度是以所有权与产权的分离为前提的。企业只有产权界定清楚,才能相互作为不同的产权主体平等对待,自由竞争,才能产生公平交易行为,形成真正的市场关系和市场机制;才能形成企业内在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使企业在市场信号的引导下,及时、准确地调整企业生产经营规模和生产经营结构,以实现市场资源的有效配置。
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给我们一个启示:转换企业经营机制要以产权制度改革为前提,企业经营机制则是在一定产权制度下应运而生的内部机制。有什么样的产权制度,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内部机制。产权制度与经营机制是主从关系。要搞活国有企业,既需要转换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更要改革国有企业产权制度和组织管理制度。
二、资产重组的主要形式—合并、兼并、收购
从发达的市场经济看,企业的资产重组有多种形式,每一种形式都有其特点和在经济活动中特定的效果。①合并,是两个以上企业通过协商和契约将各自财产组合在一起,原企业法人地位消失,成为新企业的一种经济行为。合并的特点是:其一,合并诸方的资产所有权没有转让,资产所有权即终极所有权仍属于诸方的所有者,只是以合并后企业的所有权形式转换出现;其二,合并诸方无偿转让了法人所有权,其法人地位都被取消,形成新的法人及享有新的法人所有权。可见,合并诸方的法人所有权的转让是无偿的,并连带把原各自企业资产的使用、处置、收益等权一并转让给合并后的新企业。合并是资产集中、改变资产存量结构、优化资源配置的方式之一。②兼并,是被兼并企业将其产权有偿让渡给兼并企业,实现资产一体化,同时取消被兼并企业法人资格的一种经济行为。其特点:一是企业占有权和企业经营权同时有偿转让,企业资产实物形态随交易的确立而整体流动;二是被兼并企业放弃法人资格并转让产权,兼并企业接受产权、义务和责任,并保持企业原有名称而成为存续企业。③收购,是指在股市上收购方通过购买上市公司股票而使公司部分资产所有权和经营决策权易手的经济行为。其特点是:一是收购通过控股达到部分资产所有权的转让;二是收购价格由股票市场价格决定;三是一旦企业收购股权达到控制对方企业之后,可按照自己的经营方针、目的、方式支配、使用收购来的资产;四是由于控股,控股方有可能将被控股企业变为本企业的子公司或下属企业;五是收购有助于资产的集中,也有助于垄断的形成。收购作为产权转让的形式之一,其动作必须要有良好的股票证券市场。
三、西方企业并购的五次浪潮
企业合并、兼并和收购(以下简称并购),作为资本运营最主要的几种形式,在西方国家已经历了五次浪潮。第一次并购浪潮发生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次并购浪潮的目的从总体看是为了形成规模经济,取得某些大企业的垄断地位。所以这次浪潮全面冲击了西方国家的产权领域,触及到每个工业部门,最后形成了行业垄断。第二次并购浪潮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在这次并购中,许多行业支柱企业未进行大规模并购,而小型企业的并购很活跃,结果是加强了集中,加剧了市场竞争。并购无论在数量上还是成功率上都高于第一次浪潮,作用不可低估。第三次并购浪潮发生在20世60年代。涉及的范围之广、规模之大在历史上都是空前的,这次兼购的一个特点是跨行业的并购,许多并购后的企业取得了纵向一体化的控制。第四次并购浪潮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第三次并购浪潮后,跨行业并购企业在实践中大量亏损,使许多兼并方和收购方放弃了这种并购方式,而在这次并购浪潮中转向自己熟悉的行业。第五次并购浪潮从90年代中期开始。下面对这次并购的情况作一重点介绍。
经过80年末、90年代初的企业并购低潮后,从1994年起西方国家的企业并购活动又有所抬头。最新统计资料表明,1996年,西方发达国家企业并购案为22792起,并购金额为1.14万亿美元,并购规模之大,金额之高,用美国新闻媒体的话来说,“是前所未有的。”
1996年,美国大企业之间兼并收购的事件数不胜数。其中突出的有:美国第二大电脑公司——国际联合电脑公司兼并夏恩电脑软件公司,第四大银行——化学银行与居第六位的大通曼哈顿银行合并。年底,全球最大的航空制造公司波音公司以133 亿美元兼并全球第三大航空制造公司麦道公司。几乎与此同时,英国电信公司兼并英国第二大长途电话公司MCI公司,金额高达208亿美元。据不完全统计,美国去年年底企业兼并、收购的资产总额达到5370亿美元,创历史最高纪录。
过去人们普遍认为,日本是一个不善于搞企业兼并和收购的国家,日本政府对企业兼并也一向持慎重态度,有关企业并购的法律规定十分严格,审批手续非常复杂。然而最近一个时期各种迹象表明,日本政府对企业并购活动的限制有所松动。这促使日本企业的并购活动不断抬头,呈现风起涌之势。1995年日本企业并购案达532起,比上一年上升7.2%,1996年更达到614起,比上一年增长12%。 从日本国内企业之间的兼并案来看,主要有东京银行与三菱银行合并案,日本石油公司收购日本石油精制公司案,三菱石油化学工业公司与三林东压化学公司合并案等。这些并购活动将对日本银行业以及日本化工内部结构调整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从1995年到1996年,受日元升值的影响,日本企业纷纷向海外转移生产线,使海外兼并、收购活动活跃起来。此类案件1995年为200件,1996年达255件。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案件是:三和百叶窗工业,以517 亿日元收购美国最大的一家百叶窗生产企业“软件银行”公司出资1628亿日元收购金斯敦工艺公司。
近年来,东南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已使一些集团公司积蓄了向外发展的实力。当这些集团公司的发展在本国达到饱和时,便把注意力转向海外,并、购别国的企业,寻找新的发展空间。新加坡由于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劳动力素质高、基础设施先进,往往成为其它东南亚国家看好的投资地点。1996年7月以来,新加坡爆发一连串公司兼并战, 淡锡马可、永固控股、佳福、伯爵国际这类上市大公司都相继被邻国大公司兼并。兼并活动不时给疲软的新加坡股市注入新的活力,股价不断攀升。例如,伯爵国际公司被收购时,其股票交易量比平时高3倍。 淡锡马可公司被收购时,股价一度从4新元上升到14.8新元。 财团以高价收购企业主要是看重其发展潜力。在外国公司兼并、收购新加坡公司的同时,新加坡公司也积极向海外拓展,兼并、收购外国企业。新加坡4 家公司仅在1996年下半年就接连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收购了5家大酒店。这种你来我往的区域集团兼并活动正是东南亚经济活跃的象征。
四、企业并购对西方经济的影响
①促使企业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取得规模效益,更有效地开展竞争。在市场竞争中,雄厚的资本实力是制胜的基础。企业规模大,一是有广阔的资本运作空间,能够获得比小企业更多的发展机遇;二是可以取得规模经济效益,达到以较小投入取得较大产出的目标;三是较易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基于这三点,壮大资本实力成为企业成长的重要目标。而企业并购能以内部扩张不可比拟的速度和规模迅速壮大资本实力,成为大型企业集团。有人打过这样的比喻:没有一个部队是靠官兵自己生儿子扩大的,扩编的最好捷径是联合或收编别的部队。因此,并购成为巨型企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如美国办公用品公司仅1995年发生的并购案就有27起,通用电气公司达18起,从而使他们的资本规模急剧膨胀,成为美国经济举足轻重的产业巨头。
②降低企业成本,有利于获取同业竞争优势。在企业管理日益科学化、现代化的今天,仅靠提高管理水平来降低企业成本已无太大空间。并购企业,减少单位产品的间接消耗,成为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企业并购可以降低以下费用:省去建新厂,“一切从头开始”的纷繁复杂的手续费用和交易成本;减少管理者人数,从而节约管理费用;从被并购企业接收大批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从而减少人才培养和技术开发成本开支和业务开支,等等。这些费用的节省,一方面可以急剧降低成本,另一方面也开始了资本运作的更广泛的空间。如1996年10月,美国第三大铁路经营公司CSX同意以81亿美元收购Conrail公司,成为全美国第二大铁路经营公司,每年因降低成本和将节省的资金用于开办新业务而使收入增长5.5亿美元。
③有利于强化市场系统,共谋发展。由于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即使是资本实力雄厚的大企业,也迫于市场份额维持和扩展的难度极大而要求联合起来,共谋发展。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销售网络和客户,如果一个公司要打入另一个公司的销售网络,拉走其客户,必须一切从头做起,花费很大的费用,耗费很多时间和精力。买下一个公司,就等于买下了这个公司的销售网络和客户。西方许多企业并购另一企业,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这种考虑。1996年年初第一联美银行和富国银行的合并,使它们的金融网点合二为一,大大强化了区域性金融市场系统;CSX 与C-ontail的合并,使其运输网遍布整个东部地区, 并使其东部重合的业务合二为一。
④促进了企业家阶层的成长。企业并购表面上是资本的转移,实际上是站在背后的投资人对投资对象的选择,是经营者能力的较量。被并购虽然不一定是经营失败,但总意味着其处于劣势地位,是对经营者经营战略的严峻考验。而且被并购以后,管理层的合并总是伴随着被并购管理层的裁员。这就对企业家们形成一股无形的压力,迫使他们不断创新,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这种紧迫感和危机感造就了西方国家一大批卓越的企业家。他们掌握着巨额资本,保证着资本高效率地运作,尽力避免经营决策失误造成的经济损失。因此,企业并购能够促进社会资本流向最优秀的企业家手中,达到人力资源与资本资源的最佳结合。
五、几点启示
①企业并购是促使资本向高效益领域流动的重要方式。市场机制的优胜劣汰的竞争过程,实质上是资本不断向高效益领域转移的过程。资本转移的企业并购正是资本转移的最佳方式,它既可以产生资源新组合,又可以避免两败俱伤和较大的失业军负担。我国许多在发展初期盲目扩大规模而内部资源又不能很好整合的企业,应当通过企业并购,搞好现在存量资产的重组,调整企业产品和组织结构。
②企业并购是培植大企业集团的重要途径。现代经济的发展需要大企业作为支柱和先导。当今国际间的经济竞争,实际上是各国大企业、大集团之间的竞争。目前,我国的经济总量在世界上已排在前列,但还没有一个工业企业能进入世界500强行列。所以, 我国只有形成一批世界级的大公司、大集团,才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确立自己的地位,才能在国际资本大量涌进中国市场的情况下保证国家的产业安全。然而,培植大企业、大集团仅靠银行融资成本太高,靠企业自身积累时间太长,通过并购迅速积累大量资本,是培育大型企业的一条捷径。
③中介机构的作用问题。在国外的并购活动中,投资银行、会计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从寻找和评价目标企业、进行可行性研究、财务安排,到参与价格谈判、达成交易、清理资产,以及并购后的资产重组等一系列环节,中介机构均参与其中。我国因市场化程度不够,政府部门在并购中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企业对中介机构的作用也不够重视。我们应积极稳妥地培育从事企业并购的中介机构,中介机构也需要加强自身的服务意识和提高服务水平。
④企业并购需要健全的法制作保证。企业并购是复杂的市场行为,需要一套严谨、科学、完备的法律体系来协调、规范与监督。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政府主要通过公司法、证券交易法、企业兼并法、反垄断法、民法、预算法、破产法等法律规章规范企业的并购行为。目前,我国规范企业并购的法律还不完备,《国有资产法》、新《破产法》正在起草过程中,还需要相关法规与其配套。并购走上法制轨道可说是任重道远。
标签:所有权的转移论文; 企业经济论文; 企业合并论文; 公司收购论文; 资产收购论文; 企业资产论文; 经济资本论文; 并购融资论文; 资产经营论文; 经济学论文; 产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