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社化是出版社所办期刊的改革之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之路论文,杂志社论文,期刊论文,出版社论文,所办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目前全国8000多种公开发行的期刊中,出版社主办(以下简称社办)的期刊占了相当大的一部分,成为全国期刊界一支重要的力量。
社办期刊依托各出版社在社会上的重大影响和雄厚的编辑实力,不少都成为各出版社的门面和创利大户。
然而,随着期刊界竞争的日趋激烈,社办期刊由于体制的僵化,管理手段、营销手段、分配方式的严重滞后,在竞争中或是败下阵来,或是举步维艰,或是关门停刊。这种状况不能不引起一切有识之士的深深思考。
社办期刊面临的窘境
在我国建国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社办期刊几乎笼断了全国的期刊业。社会各界、各团体、各部门办的期刊寥若晨星,相当多的社办期刊是一枝独秀,独领风骚,根本谈不上什么竞争。出版社也按照旧有的模式管理期刊。
从80年代中期开始,国内的期刊日趋繁多,各个门类都开始出现了期刊。而过去一个门类一种期刊的局面也开始打破,出现了同类期刊十几家、二十几家甚或更多的情形。
如《作文通讯》月刊。创刊于1980年1月, 是国内第一家中学生作文精品月刊,号称作文王牌期刊,它开创了中国作文报刊的先河。因此从创办开始即大受全国中学师生、家长的热烈欢迎,发行量一增再增,到80年代中期曾达到月发行量近200万册的辉煌纪录。然而从80 年代中期开始,国内出版界也看好了这个行情,中学生作文报刊如雨后春笋在各地出现,形成了由《作文通讯》一种,发展至今为公开发行的20余种,内部发行近百种的格局。
这种局面,促使《作文通讯》加大了自身改革力度努力从多方面提高质量,开拓新路,以对付竞争,保持优势。
但是,全国社办期刊由于种种原因,大多都萎靡不振。在全国发行量达到百万册以上的期刊,除了《读者》、《故事会》等几种是社办以外,多为社会其它行业部门主办。因此,我们不得不探讨此中的原因。
我们不妨从办刊形式与体制谈起。
1.几种模式
1)依附型
此类期刊一般多依附在某一编辑室内,或由一专人负责,或室内几位编辑轮流编辑,或室内几位编辑兼顾。虽然是期刊,但仍按照书稿的模式去编,除了编辑、组稿、审稿、通联、发稿外,其它事宜一概不问。
这类期刊多是不死不活,社内可有可无,过问者不多。
2)半独立建制型
此类期刊以编辑室、编辑部的名义出现,但也只负责编辑事务,其它出版、发行、促销、宣传、校对、财务等事宜由社内其它部门负责,虽然权限不多,但由于是一个编辑部整体,故在刊物整体策划、组稿、栏目制定等方面比“依附型”有了更多的自主权。
但此类模式由于权限不多,“政”出多门,同其它部门往往扯皮,大锅饭严重,干多干少一个样,很难调动编辑部积极性,且形成了编辑部、出版科、发行科、财务科等各吹各的号的局面,工作不好协调,由于某一部门的工作疏忽,就会影响刊物的整体情况。
此类模式在社办期刊中最常见,顽疾最多。
3)独立建制型
此类期刊以编辑室、编辑部的名义出现,较之“半独立建制型”有了进一步的自主权。即编、印、发一条龙,但仍无人事权、财权、供销权等。
此类期刊由于“船小好掉头”,将刊物的编、印、发及宣传促销从整体考虑,工作上不扯皮,编辑部内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工作中环环相扣,在组稿中发行,在发行中组稿,刊物整体上会有新的面貌出现。
但此类期刊由于无人事权、财权,在人事权上编辑部主任无能为力,也许因为人事的纠葛就会使刊物停滞不前;在财权上更不能作主,凡事必请示社领导。稿费单发到总编室、财务科,总编室财务科必按照对待其它书稿稿费单的处理办法,往往当月的稿费延期到几个月后才发,影响了编辑部声誉。尽管期刊编辑工作与图书编辑工作有很大不同,但是在社内却不顾这种不同,各方面与图书编辑室一样对待,许多要以期刊单独出面的工作往往因此而受到耽误。此外,在分配方式上,编辑部内部也是干多干少一个样,在外部,同社内其它部门也一样,拿相同的奖金、相同的分红,甚至在年终分红时还大大少于其它科室。因为书稿编辑室还有每年的优秀书稿的奖金。
由于无人事权、财权,此类期刊的编辑部主任不好严格管理以奖勤罚懒。因此这类期刊在办刊方针、办刊质量上堪称上乘,在其它方面却没有后劲,属维持会情况。
4)半杂志社型
此类期刊编、印、发、人事、财务权均有,工资由编辑部发放,奖金也由编辑部主任根据每人的表现制定。但在整体上仍属编辑部一个部门,在整体运作上也要服从出版社的统一管理,在分配上也不可能太多地超过出版社其它部门。
此类期刊一般运转灵活,编辑部人员积极性、自觉性甚高,人人都有危机感、紧迫感,工作上大都兢兢业业,运转灵活,没有任何的扯皮现象,事业上蓬勃发展。但在管理上仍没有彻底放开手脚,因为不可能声势太浩大,否则将引起其它部门的不平衡。另外,由于在财务方面仅仅是二级核算,编辑部对资金的使用、管理不可能更全面、科学,一切服从全社财务管理的大局,因此财权的局限也使得此类期刊不可能在经营、宣传促销等方面搞得更活,留下遗憾的一笔。
此类期刊在社办期刊中还不是太多,仅有一些。
5)杂志社型
此类期刊是独立的法人单位,是出版社的子社,每年向出版社上缴一定比例的利润。
在管理、分配、经营等方面全方位、立体化地自主,各个环节有机地协调,运转自如灵活。特别是能利用法人单位的优势独立开展经营活动,办第三产业,使期刊的各项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
可惜,此类期刊在社办期刊中甚少。
2.几种窘境
以上五种社办期刊的模式,除了第四、五种搞活放开外,其它三种都面临着不同的窘境。
1)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观念落后,不能迅速跟上时代步伐
由于编辑部内部人员结构不合理,该进的人进不来,该出去的人又出不去,人员内部消耗大,很难心情舒畅地办刊。
2)编辑手段落后
由于社内财力有限,或搞平均主义,不少社办期刊的编辑手段仍然是几十年一贯制,那些现代化的办公手段如电传、电脑根本付诸厥如。许多特稿、急稿由于邮路有阻,不能及时引进,影响到刊物的质量,也使得编辑未从繁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
3)发行手段落后
社办期刊多为全国邮发,仅仅靠邮局在一年两次的大规模发行中做工作,平时的发行工作几乎等于零,如果去做了也仅仅是去做各地邮局的工作,这是非常愚笨的办法。对总体的策划、促销、宣传、广告活动缺乏考虑,社办期刊在其它期刊强有力的宣传攻势面前举手无措。
4)管理手段落后
目前仍沿用几十年一贯制的管理方法,都是由出版社的领导主管一个期刊,再由编辑部主任主持。在管理上,如果是社领导和期刊主任在各方面接近还好办,如果意见经常相左,则难全面深入地开展各项工作。
出版社过于强调一盘棋,社领导平时都将重要精力用于图书的产、供、销上,只拿出剩余的一点精力投入对期刊的领导,对期刊的长远发展显然不利。经常是坐失良机,而编辑部不能放开手脚去大胆、主动地工作。
5)分配手段落后
由于平均主义思想严重,社办期刊的经济收入也采取大锅饭,奖金等同于甚或少于其它部门。即或是赢利大的期刊,社内也仅仅是强调多做贡献、少索取的原则,结果多劳未必多得甚至少得。期刊由于是系统的、有序的、经常性的工作,较之书稿编辑要忙得多,而书稿编辑一年一部或两部书稿悠闲得很。分配不公严重挫伤了办刊人员的积极性。
杂志社化——社办期刊的大趋势
目前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不少企业运转自如,越搞越红火,发展速度十分迅猛。而纵观国内的500余家出版社, 搞得生龙活虎的为数并不多,大多在自己的本行业里缩手缩脚地做文章,形成了没钱没办法,有钱不会花的情形。这其中的主要根源固然是事业单位、企业管理这种几十年一贯的属性,更重要的是观念落后。
出版社要有更大的发展,必须要形成以书刊为主体,其它为副体的新的产业格局。围绕书刊业,可在印刷业、发行业、新技术产业、广告业、公关业、咨询业,甚至在房地产业、餐饮业等方面做文章以促进图书,如此,优秀的图书才能形成大投入、大产出、大宣传的新局面。
而组建各自的出版集团,将使出版社发挥整体优势,协同作战。社办期刊可以作为出版集团最强有力的生力军,在扩大出版的影响,推销重点书,举办各类促销活动方面有着最便捷的优势。
社办期刊作为出版集团的一个子单位,可围绕着出版集团总的宗旨工作,同时同其它小单位开展分工协作,共同创利,共有所得。
与其将社办期刊捆住手脚,戴着“锁链”跳舞,还不如放开搞活,将社办期刊彻底推向市场,让能人招标上岗,组建杂志社,在大的方针框定后,给社办杂志社以利润指标,拉开奖励档次,真正实现责、权、利三者的有机统一。
社办期刊的杂志社化,对出版社的改革还有示范、窗口的作用,各出版社应将它作为一个社内的特区来对待,给它以权力、压力、动力,和同类的其它行业的期刊拉开架式竞争,如此还势必推动我国期刊业的进一步发展。
社办期刊的杂志社化是出版界改革的大趋势,谁动手早,谁就能占有市场,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反之,瞻前顾后,患得患失,不但会失去已有的阵地,在同行业的激烈竞争中能否保住饭碗都是一个未知数。
面对当前的期刊市场,面对出版业向优质高效转移的形势,改革现有的社办期刊模式使之杂志社化,将使出版社焕发新的生命力,使社办期刊出现一个崭新的格局。
标签:作文通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