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发展的基本特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基本特征论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马克思一生时刻关心着人类及其自身的命运,把“自由人的联合体”作为历史运动的最高目标,提出共产主义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23卷,第64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年12月出版。)。
人的发展的涵义是什么?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发展就是人的活动的发展,是人类本性的不断改变,归根结底是指“作为目的本身的人类能力的发展”(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25卷,第92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年12月出版。)。这里所说的人类能力是指人这个类属所具有的实现和确证自身主体的全部力量。这种力量蕴藏于人类的每一个体身上,并通过个体能动的活动方式展现出来。人的全面发展就是围绕这一本质内涵而展开的。这一内涵包括:其一,人的本质力量的展开过程,表现为对象世界的丰富程度以及人如何占有它;其二,人的活动的发展及其才能的发挥;其三,人的自身素质的提高(人的自我建造);其四,人的社会关系的发展。
人的发展又同一定的历史阶段相联系。社会主义作为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虽然废除了生产资料的私有制,为人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但是,还不充分具备全体社会成员在很高程度上全面发展的条件,劳动者不同等的个人天赋仍是天然的特权,因而,各个人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发展尤其如此。本文拟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发展的基本特征进行探讨。
一、人首次真正占有了自己的对象性本质,但这种占有因对象世界的相对贫乏而不充分
人通过自己的生产活动创造自己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所必需的资料,通过对象化活动来肯定自己,确证自己,使自然界成为“人化的自然界”。人的本质力量的自我确证通过两个方面显现出来。一方面作为对象的现实性存在的是“人的作品”。另一方面作为目的本身的人类能力的发展。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方面为人的对象化和自我确证提供了新的社会形式。人成了对象世界和生产资料的主人,摆脱了对象世界的奴役,在这一新形式下,人们发挥了极大的创造潜力,唤醒了过去任何社会都不曾唤醒的积极力量,创造出了以往任何社会都不可能创造出的对象世界。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发展又为先代所设定。由于先代人留下的落后的生产力,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表现为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社会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矛盾。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需要不断增长,但是,由于生产力的相对落后,没有为人的发展创造丰富的对象世界。对象世界的相对贫乏就不可能有人的需要的充分满足和高度发展,因为对象世界是人自身本质力量的确证,人通过自己的“作品”复现自身,直观自身。对象世界的丰富程度反映着人自身发展的水平。
二、人的才能的发挥首次取得了真正自主的性质,但又为谋生所局限
劳动是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和一切历史的基本条件,人的才能的发挥就是通过劳动实现的。在以往的任何社会形态中,都不可能实现真正的自主活动。在原始社会,人类的全部活动基本上都是为了生存。而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才第一次获得真正的解放,人的才能的发挥具有了“自主”的性质。
社会主义实现了对“生产力总和”的真正占有,劳动者对劳动力的占有从形式到内容都获得了自主权,个人摆脱了各种外部的人身依附关系,获得了人身自由。另一方面,联合起来的个人占有全部生产力总和,生产工具受联合起来的人们的支配而不是屈从于某种生产工具(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版,第1卷,第75页,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57年5月出版。)。
社会主义实现了人们对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即劳动者集体获得对生产资料占有的公共自主权。人是社会的主人。人们的社会结合,这个一直作为自然界和历史强加于他们的东西,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这些一直如同异己地统治着人们的力量,现在都成为属人的东西,成为人们的自由行动了(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版,第3 卷, 第32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年5月出版。)。人人都有自主劳动的客观因素,从而使劳动者自主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变成现实。
按劳分配体制的建立,是实现“自主活动”的一个动力。只有当劳动资料直接掌握在劳动者手中,因而劳动者的劳动过程是完全自觉和自主的时候,他们付出的劳动与获得的产品之间的直接联系和正比关系才有自然和切实的保证,他们才有享用自己的劳动产品满足自身需要的合法权力,才能彻底排除迫使他们从事那种离开自身需要的劳动的可能性,因而才会开发出其创造性的本质力量。人真正可能通过自主活动创造出与社会、自身需要相符合的东西。
社会主义实现了人在劳动中的主体性。劳动者作为驾驭着自然力的积极主体,活跃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表现为“是一般劳动,是这样的人的紧张活动,这种人不是用一定的方式刻板训练出来的自然力,而是一个主体,这种主体不是以纯粹自然的、自然形成的形式出现在生产过程中,而是作为支配一切自然力的那种活动出现在生产过程中”(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46卷,第11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年12月出版。)。
劳动的主体性表明:劳动不再是强制劳动,个人也不再从属于劳动,而是表现为活动本身的充分发展,自身价值的显现。
但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劳动又具有谋生的性质。这是由于长期的自然经济和半自然经济的影响,人的生产能力十分低下,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仍比较狭隘,个人和社会的联系,还只是以自然血缘关系或统治服从关系为基础的地方性的联系,个人不可能造成全面的需求和能力体系,所以也不可能提供丰富的物质财富,个人的活动也不会真正实现自主地发展自己的才能。
三、人的自我建造首次获得了积极的、“普遍的”意义,但仍受消极因素的影响,分为不同的层次
人的自我建造是人对现实的我的状况的改造过程。人通过自身需要的满足(包括物质和精神需要),实现着客体主体化的过程,从而丰富自身、完善自身。人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了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又通过对物质产品的吸收、消化,提高自身的素质,在更高的层次和形态上把握自身、建造自己。人类就是在创造和享受的相互关系中不断地进取和发展的。
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实际上是人进行积极的自我建造和自我改造的过程,正是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指导下,人的自我建造、人的享受才获得了真正积极的意义,人的发展也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人成为真正有价值的人。要建造一个全面而自由发展的自我,这是人类自身的奋斗目标。
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自我建造、人的享受仍受到消极因素的影响。马克思曾对此进行过批判:“仅仅供享乐的、不劳动的和挥霍的财富的规定在于:享受这种财富的人,一方面,仅仅作为短暂的、恣意放纵的个人而行动,并且把别人的奴隶劳动,人的血汗看作自己的贪欲的虏获物,因而把人本身——因而也把他本身——看作毫无价值的牺牲品;他把人的本质力量的实现,仅仅看作自己放纵的欲望,古怪的癖好和离奇的念头的实现……”(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42卷,第14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年12月出版。)
人的自我建造首次获得了“普遍的”意义,但仍分为不同层次。社会主义社会消除了劳动和产品的异化性质,消除了私有制下活动和享受似乎只是孤立的、彼此敌对的个人行为的状况,使活动和享受的存在方式也成为社会性的了。人们直接感受到他们的行动和享受都是同他人一致的,相互创造的,从而使人的享受获得了“普遍的”意义。
但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财富的分配和个人享受能力的不同,使人的自我建造又具有不同的层次。在生产上,一部分人有了各种条件和机遇正在充分地表现着自己,显示着自己的个性和个性特点,确证着自己的本质和存在价值,相反,另一部分人还从事着单调乏味的又不得不从事的活动——谋生活动。
在物质财富的占有上,由于个人所取得的社会财富不同,享受上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这种享受上的不同层次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和部门、不同的阶层之间皆有反映。
在精神产品的享受上,由于个人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不同,个人受教育程度不同,总之,个人素质不同,明显分为不同的层次。一部分人正在积极地创造着、享受着高级的精神产品,驰骋在高科技领域,享受着人类文明的最高成就。另一部分人还不具备相应的享受能力,因而也无法享受高级的精神产品,正如马克思所说:“人的眼睛和原始的、非人的眼睛的享受不同,人的耳朵和原始的耳朵得到的享受不同。”(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42卷,第12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年12月出版。)
四、人的社会关系首次变为真正属人的关系,但又带有旧的痕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立了同志式的互助合作的关系。(一)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消除了剥削制度,个人都以自己的劳动参与社会经济,在这里,“个人是作为个人参加的”,个人通过社会主义制度实现着各方面的联合。(二)民主制的政治关系,使人们具有表达自己利益和意志的独立自主的权利,这种权利表明他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活动是自愿的,而不是被金钱关系奴役的。(三)大多数人成为生气勃勃的历史创造者。“被迫的交往转化为所有个人作为真正个人参加的交往”(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3卷,第7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年12月出版。)。个人创造着自己的社会关系,并且自觉地驾驭着这种关系,人的社会本质真正变为属人的本质。
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也决定了人的社会关系仍带有旧的痕迹。(一)经济领域:生产力仍处于不发达阶段,特别是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生产方式比较落后,他们的生产方式使他们“没有任何丰富的社会关系”(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版,第1卷,第69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年5月出版。)。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社会关系还处于低层次,他们与自然界的关系以及他们彼此之间的关系是很狭隘的。(二)政治领域:由于旧的残余的影响,在政治上仍存在着以权谋私、任人惟亲、裙带关系、能上不能下、政治生活不民主等现象,在人民群众中,由于文化水平低,政治社会化程度差,致使一部分人不能正确地行使民主权利。所有这些足以说明:旧的痕迹使真正的人的关系受到严重影响。(三)社会领域:主人翁意识没有充分表达出来;职业道德没有恪守,不礼貌待人,服务质量低;企业缺乏足够的质量意识,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投机钻营,法制观念淡漠,违法乱纪,有法不依等现象屡有发生。(四)思想领域:人的思想关系上的旧的痕迹有很多方面。封建主义思想意识、思维方式在现今仍时有反映,而且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渗透在人的社会关系的各个方面。
五、个人发展与集体发展首次取得了真正的一致,但仍存在矛盾和冲突
社会主义社会本质上是一个“真实的集体”,它给个人的发展提供了以往任何社会(集体)都无可比拟的条件,个人在政治、文化生活中有同等发展自己的机会,但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仍然存在着个人与集体的矛盾。个人发展并不是一个抽象的封闭的自身关系,而是个人现实的社会生活在他自己身上的显现。个人主体本身是社会主体的缩影,个人是社会主体的一部分,任何个人的存在都是社会存在,他通过自己的现实的社会活动同他人、集体、社会发生关系,这是他生命的社会形式,离开这些关系,根本不可能有个人的发展。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消灭了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使社会生产力获得了真正的解放,它能创造出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社会主义的利益原则使个人与集体的利益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就总体上看,个人的发展与集体的发展是统一的。但是,由于还存在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旧的痕迹的干扰,社会主义的各种体制还有不完善的地方,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还没有完全真正地得以体现,社会主义的巨大潜力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社会主义生产力还相对落后,物质和精神条件还相对不足,个人发展和集体发展有时仍存在着矛盾和冲突。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决定了人的发展的双重特征。一方面,它为人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另一方面,人的发展仍具有不全面和不完善性。我们必须以历史的眼光看待人的发展,即社会主义完善到什么程度,个人发展就达到什么程度。个人发展是个人主动自觉地实现过程,个人将利用社会主义提供的一切条件去发挥自己的全部才能,去生活,去创造,从而实施自身的发展。
标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文; 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本质主义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