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针对农田水利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做了简单的论述,提出了具体的防治措施。首先,分析了农田水利施工的环境要求。其次,论述了农田水利施工对环境的影响。最后,提出了防治措施。从农田水利建设实际来说,开展施工作业,极易造成各类污染问题,比如粉尘污染等,不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因此,深度分析此课题,提出有效的防治方法,有着现实的意义。
关键词:农田水利;环境问题;防治策略;绿色施工技术
现阶段,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工作的开展,必须要达到环境保护的要求。在具体建设时,要坚持以下原则:1)适用性原则。开展绿色施工作业,要坚持适用性原则,通过完善各施工环节以及工序,提升工程的建设水平。2)节能环保原则。从水利工程建设角度来说,开展各项施工作业,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同时会产生很多的污染,对生态环境,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必须要坚持节能性原则,优选绿色施工技术,强化施工管理,减少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3)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施工全过程,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做好废水、废物等的处理,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保证工程建设的效益。
1 农田水利施工的环境要求
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当前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背景下,开展农田水利建设,要朝向多功能化方向发展,在实现灌溉功能的同时,还需要考虑到农村生活环境和生态景观以及文化,充分将农田水利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和农村生活环境改善以及村落保护相互结合,进而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做好村落文化的保护以及发展。从农田水利施工角度来说,有关于环境保护方面的要求和标准如下:1)工程施工要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保护好环境。2)施工要达到绿色施工标准。对农田水利施工作业给环境造成的影响,必须要做好严格的把控,具体从以下方面加以把控:1)环境空气;2)地表水;3)地下水;4)声环境;5)生态环境等。这需要在具体实践中,严格落实环境保护,做好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强化对农田水利施工给环境造成的影响的把控。
2 农田水利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2.1 植被和环境破坏
从施工角度来说,难以避免开展地基开挖和交通建设等工作。在在具体作业中,各项工作的开展,多多少少会给植被造成破坏。若植被环境被破坏,则会影响生物生存,极易引发生态环境。对于此问题,在开展农田水利施工作业前,要做好综合分析,合理选择建设位置,制定完善的施工方案。开展施工作业时,要做好植被和环境保护工作,最大程度上避免出现破坏问题。然而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实际来说,施工作业中的植被破坏和环境破坏问题仍旧严峻,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必须要加以改善。
2.2 粉尘和有害气体
开展农田水利施工对环境的影响,体现在环境空气方面。开展施工作业,需要往施工现场运输各类材料,会产生大量的交通污染,比如粉尘。除此之外,开展露天施工作业,比如混凝土搅拌、爆破等,都会产生粉尘或者有害气体,给周围的空气质量,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对于这些问题,在施工作业时,必须要严格按照绿色施工标准,采取相应的措施,比如洒水等,减少粉尘污染和其他气体污染,进而达到工程施工作业的标准。
2.3 噪音污染
开展农田水利施工作业,多采用机械化作业方法,需要借助大量的机械设备。在作业的过程中,爆破和切割以及搬运等工作的开展,都会产生一定的噪音,造成污染问题。若产生噪音污染,会影响到周围居民的生活,同时会给现场的人员身心健康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需要做好严格的把控。
2.4 水污染
从水利工程施工作业实际来说,极易造成水污染。比如,施工现场的材料堆放不合理,没有做好保护工作,加之雨水的影响,极易渗透到土壤中,经过不断地渗透,极易造成地下水污染。若被周围的居民饮用,则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基于此,开展农田水利施工作业,必须要做好严格的把控。
3 农田水利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应对策略
3.1 推广应用绿色施工技术
3.1.1 土壤保护技术措施
从传统的施工作业模式应用来说,极易造成土壤破坏或者地下水污染问题。对于此类问题的把控,必须要做好现场土壤的保护工作。通过选择合理的技术措施,减少水土流失的发生,优化生态环境,避免造成水污染问题。技术措施如下:1)采取种植植被的方式,固定施工作业现场存在的碎土,固定土壤,提升抗水冲能力,进而减少水土流失。2)结合作现场的具体情况,通过设置地表排污管道的方式,提高施工污水排放水平。3)规范施工人员的行为,督促其做好施工垃圾处理,做到不随意丢弃油漆或者电池等,避免造成土壤污染。4)对于作业现场建设的化粪池和厕所等,必须要采取防渗漏措施,以免发生污染。做好土壤保护工作,减少土壤污染问题的发生,做好农田保护工作,提升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效益[1]。
3.1.2 节水和水资源保护措施
对于水资源节约利用,采取以下措施:1)做好节水宣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若想施工现场的水资源节约和保护,必须要做好节水宣传工作,增强相关人员的节水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使其能够规范自身的行为,减少水资源浪费,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在具体实践中,能够积极落实节水措施。2)对施工场地,要适当进行硬化处理。为保证雨水能够顺利渗透到土壤中,采取水泥预制方格的方式,进行场地硬化处理。3)雨水回收利用技术。一般来说,农田水利施工作业的开展,是在露天下开展,为减少水资源的消耗,可运用雨水回收利用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在施工现场,建设雨水回收利用系统,进行水资源回收,用于作业现场降尘以及绿化等。除此之外,对于基坑施工作业产生的水,同样采用回收再利用技术,循环使用,保证节水效果[2]。
对于水污染的防范,要严格按照文明生产作业要求,做好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减少水污染的发生。比如:1)做好材料存放。对具有污染性的材料,要做好存放管理工作,避免其流入河流中,或者渗透到地下水中,造成水污染问题。2)对施工作业现场常见的其他水污染情况,采取针对性防范措施,最大程度上保证作业的环保性。
3.1.3 噪音污染防治技术措施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噪音污染属于典型污染。在多数水利工程建设中,都会产生污染程度较高的噪音,并且会长时间持续。对于此问题,可采取以下措施:1)通过在施工作业现场,布置噪音监控装置,实时采集噪声情况,在超出标准前,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比如调整各个专业作业的时间,合理安排噪声较大的工程。2)从机械设备的选择方面入手,选择低噪音的机械设备,减少噪音污染源。3)做好施工现场的调查情况,若存在居民聚集的情况,则避免夜间作业,减少施工的影响[3]。
3.1.4 节能技术措施
农田水利施工作业,会消耗大量的能源,给环境造成影响。基于此,要积极应用节能技术。在具体实践中,对作业现场的各区,比如生活区等,实行用电控制,设定用电指标,并且做好用电监测。若条件允许,要积极利用可再生能源,保证作业现场的用电需求得到满足,比如在生活区浴室设置太阳能等。除此之外,要合理组织施工作业,共享施工资源;优选能耗小的工艺;选择低能耗设备等,做好环境的全面保护[4]。
3.2 做好施工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事前分析
若想实现施工环境保护目标,必须要注重事前的把控。在开展施工作业前,要做好施工环境污染和破坏的预测,掌握施工作业中极易造成的污染问题,进而制定施工环境保护方案。以某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为例,在开展施工作业前,进行了环境风险预测,明确了开展施工作业,极易造成环境空气质量问题和地表水环境质量问题等,按照具体标准制定了防范措施。比如,严格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SO21小时平均不超过500ug/m3;日平均不超过150ug/m3;NO21小时平均不超过200ug/m3;日平均不超过80ug/m3;PM101小时平均不超过80ug/m3;日平均不超过150ug/m3。按照此标准,控制施工现场的粉尘,采取洒水等措施。通过全方面的把控,最大程度上减少了施工作业对环境空气的影响[5]。
3.3 创新施工工艺
从施工作业角度来说,由于施工工艺水平落后,造成的污染问题较多,因此要不断创新施工工艺。目前,我国农田水利施工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推出了诸多新型工艺,比如地基处理技术以及混凝土技术等,为农田水利绿色施工,提供了技术保障。在具体实践中,要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不断创新施工工艺,提高环境保护水平的同时,提高工程施工作业的效率和质量。
3.4 引用新材料
从当前建筑市场实际来说,新型材料种类不断增多,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提供了多样化选择。在使用新材料时,要结合工程实践实际,优选施工材料,做到经济性和环保效益的有效平衡。施工作业人员要充分利用环保材料,做好施工作业质量的把控,同时实现农田水利工程和环境的有效协调发展。比如,使用水泥发泡板等,在制作保温系统,提高作业速度,缩短建设周期,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6]。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农田水利施工作业中,为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要明确此项作业会给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进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以防范。具体实践中,通过采取推广应用绿色施工技术;做好施工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事前分析;创新施工工艺等措施,保护环境。
参考文献:
[1]毛杰,王少波.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技术难点及质量控制分析[J].乡村科技,2017(30):95-96.
[2]孟红.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难点与施工技术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04):220.
[3]宋清英.浅谈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的难点及质量控制[J].四川水泥,2016(06):201.
[4]张洋.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的难点及质量控制[J].科技经济导刊,2018,26(12):65.
[5]李连学,郭中琼.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技术难点和质量控制探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8(13):81.
[6]李雪青.试论农田水利工程季节性施工技术的应用[J].珠江水运,2018(14):63-64.
论文作者:薛根林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2
标签:作业论文; 农田水利论文; 环境论文; 水污染论文; 措施论文; 农田论文; 水资源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