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会计:现代会计科学发展和研究的新视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会计论文,科学论文,新视点论文,资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由于“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全球的普遍推行,下述问题已经引起了会计理论界的关注:应当如何认识资源问题与会计系统的相互关系?是否有必要对资源会计问题进行系统的专门研究?应当如何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国内有关会计专业期刊已经相继披露了部分学者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和建议,本文拟围绕上述问题谈些初步认识。
一、资源问题需要从会计的角度进行专门研究
从完整意义上来理解资源,它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应当包括经济资源和其它资源两大类。经济资源主要是指自然资源、人力资源、资本资源和信息资源,而其他资源则主要是指人文资源和旅游资源等。“可持续发展”概念中所包含的内容则主要是指自然资源。
会计作为经济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任务就是为企业内部和外部与其有利害关系的当事人提供及时、准确和有效的会计信息,以促使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当前,在全球正在全面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行动中,在《中国21世纪议程》正在我国得到全面实施的经济环境下,会计工作应当如何在资源的开发、利用和节约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应当如何有助于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效益的提高,对于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过程和结果如何从会计的角度进行管理,以有助于资源循环的顺利运行,这就成为广大的会计理论和实践工作者必须思考的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可见,“在坚持资源的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基本方针指导下,从会计的角度全面研究资源经济循环及与之相适应的生态循环各阶段的投入与其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全面核算其开发与利用过程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提供经过加工的资源会计信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因此,有必要对资源会计问题进行系统的专门研究。
二、实施资源会计专门研究应明确的基本问题
(一)研究方位。会计作为一个总体,它由各个组成部分所构成,这些组成部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只有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它们,才能加深对于会计事物本质的认识。资源会计作为会计总体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不仅具有一般会计的共性,同时,因其反映和监督对象的特殊性,也有其自身的个性。因此,对于资源会计的研究方位及其所涉及的范围问题,也就可以从以下四个不同的角度去认识。第一,资源会计属于一种行业会计。按照我国会计理论界对于会计类别划分的历史习惯,若就资源会计反映和监督的对象及其运行规律来看,它应当属于某一产业部门会计学的范畴,正是从这个意义上理解,资源会计就可以视为一种行业性会计。第二,资源会计是一种区域性会计。1992年,在联合国环发大会所通过的重要文件之一的《21世纪议程》中,就提出了“建立综合的环境经济会计制度,将自然资源核算制度纳入会计体制”。在《中国21世纪议程》中,已经把自然资源与环境核算方法及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研究正式纳入了优先项目计划,明确提出要“建立综合的经济与资源环境核算体系”,并要求该体系“至少应当包括一个自然资源的卫星帐户系统”。按照我国有关宏观经济管理部门的要求,资源会计主要是“研究完善不同层次(国家、省、县)自然资源核算指标的体系及定价、核算方法”。长期以来,资源会计被划作为区域性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而纳入资源统计核算的内容,并且在核算方式上也是以实物量核算为主,因而,它还不能称之为完整意义上的会计。第三,资源会计是一种企业内部会计。从会计的角度看,各个资源开发与运用的单位都是一个独立的实体,它们不仅有自己独立的资金,有独立的生产经营活动过程,在资源的生态循环中承担独立的责任,而且在资源的经济循环中具有自身的特点,有自身的经营管理目标,有自身的经营活动规律。要对其经营活动过程进行全面的反映和监督,要向有关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其经营活动过程和结果的信息,就必须有一个与其经营活动特点相一致的会计核算与管理体系。从这个意义上看,资源会计也可以理解为一种企业内部的会计。第四,资源会计是一种经济要素项目会计,如人力资源会计和信息资源会计等。由于资源范围的广泛性及其各类资源循环规律上的特殊性,这样,对于资源会计问题的研究就可能有两种思路:一是侧重于宏观资源会计问题的研究,它可能涉及到与资源有关的各个领域;二是侧重于微观资源会计问题研究,它既可能是就某一类别资源会计问题的研究,也可能是就某一实体资源会计问题的研究。
笔者认为,为了保证研究问题相对集中且能够突出重点,因而,目前在研究范围的界定上暂时可限定在与自然资源有关的会计问题,而研究的立足点则可集中在前述的第三种意义上的会计问题。通过对资源性资产、资源耗费、资源成本、资源价格、资源收入、资源收益、资源会计信息和资源会计管理体系等基础问题和单项研究,能够对如何构建一个与资源的生态循环和经济循环相适应的会计管理与控制系统问题形成一个比较系统的看法,并望能够对于指导我国资源产业的会计核算工作乃至于地区和国家资源核算体系的建立起到一定的基础理论指导作用。
(二)研究基础。笔者认为,专门进行资源会计问题的研究,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研究基础。这种研究基础主要体现在与其他学科有关内容的交叉和对接上,其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认识基础。前已述及,由于整个社会已经充分地认识到资源问题对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作用,丰富的资源会计实践即为我们专门研究这一问题的基本理论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此外,哲学、逻辑学的认识体系可以为资源会计的研究提供一种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上的指导。二是理论基础,它由经济学、发展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生态经济学和环境经济学等学科所构成,上述学科的理论体系均已基本形成,可以为资源会计理论研究中所涉及的一些基础问题提供理论指导。三是方法基础。基本会计学、统计学、环境会计和有关资源开发与保护的技术性学科研究领域里的已有成果构成了我们研究资源会计核算和管理方法的技术基础。
(三)研究方法。主要运用规范分析研究的方法,就有可能涉及资源会计的主要基础理论方面的问题进行比较系统的理论分析和阐述,然后形成一套较具指导性的理论。此外,到国家有关职能管理部门和有关资源产业型的企业进行调查研究,取得第一手资料,应当是研究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可能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利用先进的信息处理手段,来搜集国内外与本课题相关的已有或最新研究成果,并注重分析吸收于相关的内容中,以体现学术研究的历史继承性。
(四)研究线索。进行资源会计问题专门研究的大致线索可以分为以下六个基本部分:(1)资源问题与会计系统的相互关系研究, 这是确立专门研究资源会计问题的基础问题。主要可从持续发展观念内涵的形成及其与资源问题的关系分析入手,通过剖析我国资源问题的基本状况,围绕分析资源及其生态循环与经济循环两者之间的关系,来阐述对资源问题从会计角度进行专门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2 )资源会计的研究基础研究。它可包括资源会计的认识基础、理论基础、客观结构、确认基础、计量基础和方法基础等。(3 )资源会计核算的基础问题研究。主要对资源性资产、资源耗费、资源折耗、资源成本、资源价格、资源收入和资源收益等问题从不同的侧面进行基本理论的研究。(4)资源会计信息研究。主要研究资源会计信息的生成、 披露和质量监控等方面的问题。(5)资源会计管理研究。 主要可从会计管理的角度,就与资源的生态循环和经济循环相一致的会计管理体系的基本结构、系统的运行环境与支撑条件、资源会计的考核指标体系和资源会计法规体系建设等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与阐述。(6 )特殊资源的会计问题专题研究。譬如,土地资源会计和水资源会计等。
三、资源会计研究的发展趋势展望
近年来,由于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高新科学技术已经开始对会计工作产生一定的影响。伴随着新科学、高技术、知识经济以及新兴产业群体的发展,促使会计理论的研究领域不断地被拓宽,导致占老而富有活力的会计科学体系的构成内容开始呈现出与其他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并向纵横发展的趋势。从横的方面看,会计科学已经开始注重与某些自然科学、管理科学、技术性科学及其他经济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和基础应用科学相互交融发展并形成为新的学科,环境会计和计算机会计等就是这种发展趋势的产物。从纵的方面看,由于一些新的科学方法运用于会计领域,也使各门会计学科的原有内涵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为各门具体学科内容新学科的形成创造了条件,譬如,在原有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基础上所分解出来并正在逐步形成和建立的税务会计和金融工具会计等。
可以预料,与会计科学上述发展趋势相适应,在整个社会都充分强调加强资源的管理和核算、注重资源的开发与节约,以促使人类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经济环境下,从会计的角度来较为系统地专门研究作为“可持续发展”问题核心之一的资源的形成、开发、配置、运用、储存、保护和再生各个阶段的经济效益核算问题,一定会形成富有特色的理论成果。在此基础之上,经过会计理论与实务工作者的共同努力,资源会计必将会作为会计科学体系中的一个新的分支学科而逐渐形成,资源会计也必将会成为21世纪会计科学领域里发展和研究的一个新的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