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水利水电工程的基础,地基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水工建筑物质量的高低,对整个工程的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地基建得好,整个水利工程建设才有了保障,所以水利水电工程需要高度重视地基的质量好坏。本文先分析了当前水利水电工程地基施工现状,仍然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在此基础上阐述透水层防渗技术和软土地基施工技术等针对不良地基的处理技术。在项目施工过程中,不断地总结施工经验,在确保安全施工的前提下,使水利水电工程顺利完工并实现施工技术的突破和创新。
关键词:水利水电;地基;施工技术;创新。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对水利水电工程的需求也与日俱多,经济的发展要求更多的水力资源,因此为了满足这一需求,水利水电基站的需求越来越高。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地基建立的好与坏影响着整个工程质量,而且我国疆域辽阔,南北方由于气候的不同具有不同的土地类型,并且大部分分布在农村和边远山区,建造水利水电基站还需要综合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水文状况,周边环境等等,这也给水利水电基站的建设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为此,需要创新出更为先进的施工技术,必须掌握先进的施工技术以保证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
1水利水电工程地基施工概述
1.1我国疆域辽阔,水资源分布不均匀,总体水资源并不丰富,部分地区缺水比较严重,使水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是非常重要的。在基站建设过程中,需要加强地基施工质量。地基如果建造不好,会对整个工程的质量产生很严重的影响。所以在地基工程的建造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在软土地上建造地基时,需要特别考虑地基的承重能力,比较多的问题是不同土层强度分布的不均匀,在透水性高的土层上,更容易遭受到雷雨天气或者地下水位较高的影响,造成比较严重的损失,有可能导致地基工程毁坏的情况。
(2)根据地形的不同,在水利水电工程地基建造过程中,有时需要注意到地基面承受压力的不均匀,需要建造一些具有抗滑的结构面来应对这种问题,但是有时施工区域的水文条件,气候,地质状况的比较差,常常容易影响到整个地基的稳定性和强度,给施工带来很多不便。
2水利水电工程地基施工要求
2.1在正式进行工程建设之前,工作人员需要对其进行考察,包括地质条件,水文等等,将信息记录下来,反复核查是否达标,尽量杜绝一切不了利于施工工程的情况。大体有以下工作:
(1)对施工区域进行全面的考核了解,充分了解施工区域的地质条件等等,客观分析该地区环境并作出相应的施工方案,特别是施工地点地形复杂的情况下,更应该尽可能多的考虑进一切有可能影响地基施工的不良因素,如水文情况,空气状况指数,是否位于地震带等等。土地开挖的过程中应该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如遇到建筑物,农田,树林等,尽可能的绕开,如若没法绕开,则拆除之后应当给建筑所有者赔偿一定的损失费。特别是在山区施工时,还应该综合考虑山体情况,地质构造,地形,岩层,地貌等,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人员伤亡。
(2)对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较容易发生的滑坡,危岩,山体坍塌等情况,应该予以重视并采取正确的措施。严格把控基准点,基槽,标高,定位线,定位桩的放线测量以及后期的校验检测,将每次得到的数据记录并检查是否达标,若出现问题,应当立即进行解决。施工区域的环境也需要重点考虑,按照图纸的要求进行施工,特别是排水系统的建设方面,排水坡度应当合理建造,按照施工地具体情况构造给水与排水措施。为了地基建设的安全,排水坡度不应该大于3%,如果因挖采不当导致地下周围水的基槽高过土地基准点时,应该按照地质勘查的结果对地下周围水的基准线进行调控,使之下降到低于土地基准点0.5m以上的位置,才可以继续进行施工。
3水利水电工程不良地基的处理与施工技术
3.1主要不良地基的特征
(1)土层的空隙过大。加之填入地基的土一般含水量大于一半,具有超标的水分含量,属于淤泥性质,常常会导致液限指标大大超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抗剪强度比较弱。一般情况下,软土地基相对比较软,不耐外界较大的载荷,一旦外界载荷超过一定的水平,低级的抗剪强度就会急速下降,强度与牢固度大大削弱。幸而大多数地基都有较好的排水系统,在一定范围内抗剪强度会随着外界压力的增加而增大,有时凝结成水块抗剪强度较之前更好。但是超过这一范围或者地基本身缺乏较好的排水系统,面对重载荷的工程时,往往没办法体现出较强的抗剪强度。
(3)透水性较差。多数地基的透水性能极限为1mm/d,当超过这个极限时,大型的水利水电工程边很难在此建造,土层内的水压力急剧增大,导致地基的牢固度与强度急剧减少,具有不小的安全隐患。
3.2不良地基的施工技术
(1)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软地基是水利水电地基施工中遇到的最为常见的不良地基之一,面对软地基最主要的是控制载荷在地基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要不然会导致地基不均匀下沉,建筑受损等种种严重后果,施工时要合理控制施工速度,以提高地基强度和稳定性。排水系统的建设对于地基的建设尤为重要,特别是在水利水电工程中,排水工作如果做不好,则对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的影响都是极大极严重的。需要提前在施工区域周围做好排水渠,设置专门的集水坑讲水导出施工区域。为了利于施工和稳定基坑边坡,挖掘深度达到5米时,需要增设55米宽的平台,在开挖之前,也应当把挖出的弃土丢弃在开挖线20米之外的地方,防止土体的渗透变形,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具体情况如下:
第一,加筋处理法。加筋处理法主要是应用具有较强的抗拉性质的建筑材料,如土工合成体等,将这些筋头放入土层的内部,使它们与土层中的颗粒物能够有较好的接触摩擦,从而形成稳定的有机体,提高地基的牢固性及稳定性,防止地基变形的情况出现。
第二,高压旋喷法。高压旋喷法主要依赖于机械设备的辅佐,将恶水泥浆与土质混合凝结在一起,提高地基的整体强度与凝固度。具体方法为在土层预测的浓度范围内将喷嘴注浆管道埋设在其中,经过系列的提升处理,使喷嘴以一定的速度开始运行到一个较高压力的状态,将土层混匀的过程,形成具有较强硬度的桩基。
(2)地基透水层的防渗透处理技术。
多数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在山区,大坝之中,在这些区域土体的透水能力一般都比较大,而透水层的质量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影响也比较重要,当地基的土层透水性增强时,随之而来的有可能是水体与土层的急剧流失,从而加大了地基的负荷,容易产生管涌现象,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在施工中需要特别注意勘察当地的土层透水性,从而采取正确有效的措施对此种问题加以防范,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搭建截水墙。为了更好地预防以上问题的出现,应当采用合适的机械设备在墙上钻出大小适中的孔位,将适量的混凝土填入其中,墙的材料最好是水泥,混凝土也是较好的选择。采用高压喷射灌浆的方法,搭建一个混凝土墙体来预防渗漏,同时也在大坝上面铺置混凝土,确保其渗透线路延伸。
第二,为了使渗透路线得以较好的延伸,应当在大坝等不稳定的区域铺上适量的混凝土层,使用高压喷射灌浆法来建造水泥或混凝土墙,从而降低水利水电工程地基的透水性。
4结语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与科技不断发展,当前的水利水电工程并不足以满足人民的需要,水利水电工程仍需要建设更多,地基质量作为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的基本保证,地基施工技术必须要更加科学,对地基施工技术的研究和分析仍需继续,不仅是要注意质量的管理,更要掌握更科学,更好的地基施工技术,完善对低劣地基的后续处理,确保地基的牢固度与稳定性。
参考文献:
[1]吴天意.水利水电工程地基施工技术[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2(11):115-116.
[2]周德创.水利水电地基工程施工技术分析[J].城市建筑,2013(12):72-72.
[3]曲玉玲.水利水电工程中地基的施工技术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33):228-228.
论文作者:廖密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4
标签:地基论文; 水利水电工程论文; 土层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强度论文; 透水论文; 水利水电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