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策略论文_邓爱蓉

浅谈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策略论文_邓爱蓉

湖北省利川市都亭第二小学 445400

摘要:对于目前小学而言,尤其是高年级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是小学语文教育的主要环节。好的阅读能力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等相关能力,因此要加强阅读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语文阅读的综合能力,所以本文主要分析的就是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在教学中的措施,进而提出以下内容。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相应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措施

引言:现阶段小学语文高年级语文在实际教学时,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的引导学生在语文阅读的过程中能够做到自主学习,保证学生在语文阅读中能够全面提高阅读能力。教师如果在学生现有阅读能力的前提下,坚持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原则,结合学生的能力制定出比较科学有效的语文阅读教学措施。

1.运用多种阅读方式,对小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行有效激发

对于中高年级学生而言,他们的阅读能力都比较完善,并且还会对学习产生厌烦的心理,所以语文教师要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只有这样才能促进阅读教学效率。

教师在实际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通常使用对比阅读方式进行阅读教学,对比式阅读主要指的就是把同一题材但作者不同的文章段落或者是语句进行有效对比,这样做的目的能让学生对字里行间的风格迥异进行领会,不仅能让学生对文章的思想内涵得到重分的体会,同时还能让学生对课文阅读充满兴趣。例如在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中的《感受自然》主体单元在对教学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四篇文章,也就是所谓的《山中访友》、《山雨》、《草虫的村落》以及《索溪谷的“野”》的几篇文章中,要对阅读进行重点训练,与此同时还要结合单元阅读训练重点对课内阅读训练的重点进行思考,在上课前教师要保证学生能够完成自主阅读卡,让班级的每位学生在课前都要进行自主阅读,当学生对阅读完成后,教师在正式上课前收取学生手中的阅读卡,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对学生阅读能力有所了解,这样做的目的不仅能激发学生对语文阅读的积极性,同时还能利于学生掌握相应的阅读技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促进语文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加强整体教学效率。

2.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辅助,保证学生把握阅读训练的重点

现阶段部分小学概念及语文教材中的阅读文本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存在较大偏差,导致学生在理解方面存在一定难度。所以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合理利用多媒体课件,提高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例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文章时,教师应该借助多媒体课件对圆明园毁灭前的美景展现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圆明园没被毁灭前的繁华,在对圆明园毁灭教学的过程中,向学生展示毁灭实篇,学生能体会到祖国由于贫病饥弱不得不忍受的耻辱,还能对学生的爱国情感进行激发,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也就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掌握重点,达到提升阅读训练的目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积极强化,保证学生阅读能力从变量向着质变转变

对学生课外阅读积极强化,结合学生年龄段可以向学生推荐适当的阅读文本,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在训练过程中的重点存在高年级特定性,所以教师要结合阅读训练中的重点实施综合新阅读训练,在现阶段高年级语文大纲中就有相应的规定,高年级要对阅读面加强扩展,课外阅读量要大于一百万字,也就是每学期要达到二十五万字,在一定程度上是高年级课本五本书。所以课外阅读是目前语文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高年级语文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能够快乐的进行课外阅读,与此同时教师在对语文阅读教学时,要对学生自主性给与充分的发挥,结合不同年龄段向学生推荐不同的课外书籍阅读,提高阅读指导措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4.自读感悟,加强合作交流

学生要学会独立学习,这样能保证他们独立学会思考逐渐的发现感悟。阅读如果没有学生的独立感悟是不可想象的,对于独立学习而言,其前提条件就是小组协作学习,小组之间相互交流和沟通,阅读不是个人的事,尤其针对小学生,合作学习是不可忽视的认知措施。所以学生在自读后,要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把问题交给学习小组进行有效的讨论和分析,共同解疑,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参与到各个小组,和学生共同讨论,给他们适当的点拨,积极引导他们再读书,在读的过程中对重难点进行解决,将读和议有效的结合,促进学生阅读能力。

5.自主质疑,疑中感悟

学贵有疑,读而能问,这不仅是学生在认识方面的突进,同时也是学生思维的有效聚焦,只有这样才能促进阅读的深入发展。自读的基础上,能为学生提供质疑的时间,保证他们有足够的时间思考,这样做的目的就会在学生头脑中出现比较多的想法。可能他们的想法不切实际,但是能够提出来就已经学会思考,勇气可佳。比如:在对《威尼斯的小艇》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就会问为什么在“轻快”“灵活”之间不能使用顿号,而使用逗号,学习《燕子》这篇文章时,学生会问写燕子的外形为什么会使用“凑”字等,学生提出的疑问,如何解惑,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自己提出的疑问要在阅读中思考,解决疑问,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的解疑能力进行培养。

总结: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新课改在实施的背景下,高年级小学语文在阅读教学开展的过程中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对学生主体地位给与尊重,高度重视合作性原则,对学生的文学素养有效加强,只有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小学语文在教学过程中的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文学素质。

参考文献:

[1]楚虹阳. 让阅读有趣一点——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 课外语文,2016,13(18):145-149

[2]张志达. 高效学习 实效提升——谈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策略[J]. 课程教育研究,2014,18(21):151-152.

[3]黄欣华. 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整合与拓展”策略初探[J]. 中国教师,2013,13(12):121-122.

[4]申世荣. 基于问题驱动的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6.13(08)132-139

[5]张玲. 返璞归真,本色阅读——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 科普童话,2014,13(30):4128-135

论文作者:邓爱蓉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7年10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6

标签:;  ;  ;  ;  ;  ;  ;  ;  

浅谈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策略论文_邓爱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