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宝鸡青铜文化如何“走出去”
薛韬 宝鸡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
摘要: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文化成为一个重要的关注对象,文化意义上的“民心相通”更是丝绸之路的真谛。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文化“走出去”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战略、全民共识。在全球一体化的大环境下,文化软实力形成了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必将成为国际舞台中综合国力角逐的重要因素。宝鸡作为“青铜器之乡”,更是陕西的一颗文化明珠。进入新时代,要立足宝鸡,通过语言、文化传承、宽容性传播理念、旅游带动文化发展等策略更好地推进宝鸡青铜文化传播,讲好青铜故事,打出宝鸡市的名牌。
关键词: “一带一路”倡议;“文化相通”;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走出去”;“青铜文化”传播
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与中华文化“走出去”
“一带一路”(The Belt and Road)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自从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受到了国内外的高度关注,文化也开始成为一个重要的关注对象,“一带一路”不只是中国和世界在经济意义上的合作与共赢,更是文化意义上的深入了解与交流。
2017年某石化公司制氢装置K1901氢压机气缸缸体由于裂纹需要更换,新的缸体运至现场后发现缸体接管与缓冲罐接管间距不合适。尽管在施工过程中采用焊接工艺控制的措施,焊接后缓冲罐接管法兰与缸体法兰面的(平行度)偏差仍然差2.4mm(这里由于与转动机械相连,要求法兰间隙最大最小值偏差<0.3mm)。因此,现场采用火焰矫形的方法进行处理,缓冲罐接管(φ406mm×11mm)法兰矫形过程,按照下述方法进行矫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图1为接管重新焊接后测量法兰间隙偏差情况,图2为现场实测记录,最大最小差值为2.4mm。
美国哈佛大学的约瑟夫·奈教授最早提出“文化软实力”的概念,他认为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既包括由国防、经济、政治、科技、军事能力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硬实力”,还包括以人文、艺术、意识形态吸引力等方面体现出来的文化“软实力”。在全球一体化的大环境下,文化软实力形成了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必将成为国际舞台中综合国力角逐的重要因素。[1]
“十六大”报告指出:“实施‘走出去’是对外开放新阶段的 重大举措”,到“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国文化“走出去”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战略、全民共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指出进入新时代,要更好地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2]
韩国、日本与我国同属亚洲国家,有着大致相同的文化渊源,同质性的文化竞争异常激烈。近年来,韩国注重挖掘中华文化的历史和底蕴,将本属中国的传统节日、历史名人贴上韩国标签,并以“亚洲最具影响力的国家”著称。面对这种同质化文化的激烈竞争,我国的反制能力显得力不从心,文化影响力明显不及韩日。因此,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就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它不仅关乎中华文化认同和传承创新,也有助于凝结中华文化的向心力,抵御西方价值观的渗透,保卫国家文化安全,提升民族文化软实力。
二、宝鸡青铜文化的历史地位
自汉代以来,宝鸡境内就不断出土青铜器,而且拥有数量大、精品多、铭刻内容重要等特点。大盂鼎、散氏盘、毛公鼎、虢季子白盘等闻名于世,它们是晚清四大国宝,皆出自于宝鸡。国器“何尊”,尊内底部发现了一篇12行共122字的铭文,“营建洛邑,宅兹中国”中“中国”二字首次出现,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与文化价值。为展示青铜器文明的风采,2010年,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在宝鸡市石鼓山风景区落成,这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也是唯一以收藏、展示和研究青铜文化为主的专题博物院,何尊则是青铜器博物院的镇馆之宝。[3]
习近平主席2017年5月14日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发表主旨演讲时强调,在现代丝绸之路建设中,陕西不仅拥有独特区位优势,也拥有极其丰富历史文化资源。其中,宝鸡作为“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更是陕西的一颗文化明珠。
三、宝鸡青铜文化如何“走出去”
(1)路易威登频繁与主力消费群互动,契合他们的喜好,就是想打入其中希望主流年轻人能更好了解它们。充分利用明星代言,以此向消费者宣传自己的品牌形象,并让喜欢明星的消费者更多的关注品牌最新产品和资讯。并且通过视频,互动的活动发布最新的产品资讯[7]。
(一)经典文化的传承
“宽容是一种世界观。”“宽容为本,和而不同”。求“和”比求“同”更为根本。[5]
我们要多层次、多方位地展示宝鸡青铜文化的独特的魅力,积极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的价值,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话语权,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二)引领宽容性文化传播
全球化的今天,各国都在竞相将本国经典文化传播出去,用文化软实力的力量影响其他国家,不断提升国际话语权。中外文化国际传播经典案例如:美国的哈佛大学秉承着“真理至上”的校训和学术自由的精英教育理念,哈佛培养了众多知名人士,这里走出了8位美国总统,还培养了一大批世界顶尖的专家、学者;英国的BBC是全球传媒的鼻祖,它是“以客观真实服务大众”的英伦贵族精英文化;法国的戛纳国际电影节享有“电影界里的世界杯”之美名,是世界电影节中无可争辩的领头羊;韩国的泡菜文化是韩国民族饮食之魂;俄罗斯的芭蕾舞是俄罗斯艺术的皇冠之珠,是兼容并蓄、精益求精的俄罗斯现实主义传统。随着中国的崛起,东方的崛起,东方文化的崛起,我国应该在全球多元文化的环境中吸取以上各国文化国际传播的经验教训,梳理中华文化之精华,有取舍,创新性地保护、传承和传播经典文化。[4]
对路基区、取土场区、临时堆土场区及弃渣场区的监测,主要在每年汛前、汛后各一次,日降水量大于25 mm以上时增测1次,6—9月汛期各月监测一次。对于桥隧、附属设施及施工场地施工便道的监测需每月一次,降水量大于25 mm以上时增测1次。
因为在这个世界上,“同”是相对的,“不同”是绝对的:不同的阶级、不同的政党、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种族,各有不同的信仰、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文化,如此等等,这是任何人、任何力量无法改变的客观事实。因此,宽容是一个永恒的主题。[6]文化的本质和源流,在于它在生长和发育中不断交流、吸纳、碰撞、融合。这正是文化本身所具有的宽容性的表现。[7]
(三)立足宝鸡,旅游带动文化发展
建设文化宝鸡,要利用“青铜器之乡”的美誉,把宝鸡打造成旅游名市。用宝鸡青铜器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内涵吸引海内外青铜器爱好者和研究者来宝鸡参观、游览,凸显宝鸡文化的历史价值,实现青铜器为宝鸡的现代化建设服务的现实意义。
在中华民族大文化的沃土上,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犹如群芳斗艳,文化传统的发掘和张扬遍及各地:神奇美丽的云南,素有民族文化资源全国之最的美称,满载着古滇文化精华的民族歌舞集《云南映像》成为国内率先推出地方文化大餐而打出的第一张民族文化品牌;广西是一个以民族歌舞和民族文化著称的地方,近年来打造出以“民歌”和“山水”为主导的系列文化品牌,走出发展文化和推动经济的新路子,大型民族歌舞《大地飞歌》成为广西这个多民族自治区的一张“靓丽”名片。[8]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为学校教学管理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使广大教育管理工作者的管理理念发生了重大变革[2]。首先,信息技术的引入大大解放了劳动力,提升了管理效率。具体来说,以往传达文件需要逐个通知,如果还需要将本阶段内容执行的成果与问题反馈出来的话,又需要繁琐而重复的会议活动来完成。如今各式信息化办公平台使交流变成了零障碍,无需去担心时间、空间等问题,处理内容可通过公示、报告等形式发送给每个人,透明度与公开度进一步加强,管理体系更加条理化,工作人员需要通过哪些步骤、准备哪些材料都可以通过相关平台查阅,管理步骤更加顺畅、明白。
在面向21世纪的新形势下,我们认识宝鸡青铜文化的现代价值,为的是建设和开发。吸取本省经验和外地的经验,并根据因时因地的创造,确立以下几点作为当前考虑的重点:第一,推动文化与旅游的嫁接。青铜文化的每一个闪光点都是旅游的人文亮点,使之与旅游业结合起来,是发扬青铜文化的需要,也是发展旅游产业的需要。第二,改革文化体制,培育文化市场的主体。文化团体的改制应该提上日程,使之走向市场,走进生活,走向产业化过程,在此过程中,要积极培育文化市场的主体,以此为突破口把青铜文化引入市场。第三,以文化产业开发带动文化事业发展。我们要借鉴各省市和地区的成功案例,因地制宜,立足悠久的文化,在把工作的重心放在经济建设上的同时,在观念上、政策上、实际上还要加大文化建设的力度和投入,要把正当的文化消费和文化产业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上。
文化的宽容具有超越时空的穿透力和亲和力。青铜文化就是宝鸡文明的精神家园和精神寄托。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宝鸡青铜文化必将绽放出夺目光彩。
参考文献:
[1]吴瑛.文化与对外传播:理论与战略[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2]人民网:《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开幕会》,2017年10月19日.
[3]“石鼓山西周墓葬与青铜器文化”学术研讨会[C].2013年9月.
[4]孙宜学.中外文化国际传播经典案例[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6(1).
[5]俞思念.文化与宽容[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9):232.
[6]俞思念.文化与宽容[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9).
[7]俞思念.文化与宽容[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9):1.
[8]广西倾力打造民族文化精品[N].光明日报,2005年1月4日.
基金项目: 陕西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18KRM141)。
作者简介: 薛韬,女,宝鸡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英语人文专业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跨文化交际、英语翻译。
标签:“一带一路”倡议论文; “文化相通”论文; 文化软实力论文; 中华文化“走出去”论文; “青铜文化”传播论文; 宝鸡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