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后危机时代”中国的服务贸易发展策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危机论文,策略论文,时代论文,贸易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64[2011]06-110322-0162
近年来,全球经济结构正在向服务型经济转型,服务贸易作为服务经济发展的标志,已经越来越成为世界各国在国际贸易与投资中竞争的焦点。尤其是金融危机后,全球范围内的结构调整、产业优化步伐进一步加快,世界经济正朝着绿色能源、低碳经济的方向发展,服务贸易由于具有高附加值与环保节能的双重优势,因而必将成为未来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服务贸易的发展决定着中国经济的未来,这不仅是因为发展服务贸易对促进“十二五”时期的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也需要顺应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故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及国际比较
虽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服务贸易发展较为迅速,但与发达国家甚至“金砖四国”相比,无论是在服务贸易规模还是服务贸易结构方面都还存在着较大差距。就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中国服务贸易发展虽然起步较晚,但增速明显,且服务贸易占全球的比重不断上升(表1)。从改革开放之初的1982年至金融危机爆发时的2008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从44亿美元猛增到3045亿美元,26年间增长了69.2倍,其中,出口额增长了58.6倍,进口额增长了83.1倍;同期的世界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从7674亿美元扩大至72 003亿美元,增长了约9.4倍,其中,出口额增长了10.2倍,进口额增长了8.6倍。可见,中国的服务贸易增速远高于世界水平。但是,从服务贸易的市场占有率上看,中国的服务贸易占全球的比重虽然在不断上升,但仍然只占有较低的市场份额,2008年的进出口总额仅占世界的4.2%,其中,出口的世界市场占有率还不到4%,进口为4.6%。
第二,中国服务贸易长期逆差,并呈现扩大趋势。从上面针对表1的分析中可以看到,中国服务贸易的进出口发展不平衡,出口增速明显低于进口增速,这与世界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截然相反。自1998年以来中国服务贸易逆差迅速扩大,2008年扩大到115.6亿美元(图1)。根据世贸组织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在服务贸易的出口方面,出口额为1290亿美元,排名第五。美国的服务贸易出口接近中国的四倍,总额达到4700亿美元,高居榜首。即使是排名第二和第三的英国和德国,其出口额也只相当于美国的一半,分别为2400亿美元和2150亿美元。而在服务贸易的进口方面,中国的进口额达到了1580亿美元,位居全球第四,且是进口前十位国家中唯一与2008年相比没有出现下降的国家。美国、德国和英国的进口额分别以3310亿美元、2550亿美元和1 600亿美元排在前三位,但其进口额同比都出现了10%左右的降幅。
第三,中国服务贸易结构中传统服务贸易占据主导地位。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服务贸易结构逐渐向现代服务贸易部门倾斜,运输和旅游为主的传统服务业的贸易比重在迅速下降,取而代之的是以金融、保险、通讯、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为代表的服务贸易已发展成为世界服务贸易的主流。仅从“金砖四国”服务行业的出口结构变化趋势看,中国的传统服务业的出口比重仍然过高,2007年的运输与旅游业的出口总量占到整个服务业出口的56.3%,远高于印度的22.1%与巴西的40%,位居“金砖四国”之首;相反,保险与金融服务出口比重急剧下降,从1995年的10.1%下降到2007年的0.9%,而巴西、印度及俄罗斯2007年的比重均在4%以上,差距十分明显;计算机、信息、通讯及其他商务服务的出口比重虽然有大幅度的上升,从1995年的24.4%上升到2007年的42.7%,但增速仍远低于印度与巴西,前者从1995年31.4%激增至73.7%,后者也由23.6%迅速攀升到52.8%(表2)[1]。
二、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滞后的原因[2]
制约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是服务业发展滞后、对外开放的步伐缓慢、市场准入门槛过高。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既有主观认识上的缺陷又有客观条件上的局限。
图1 1997-2008年中国服务贸易逆差扩大状况(单位:亿美元)
数据来源:中国商务部服务贸易统计。
首先,将服务业当作做创造附加价值的非产出部门、辅助性部门,忽略服务对生产的积极能动作用,忽视其产业功能。片面强调优先发展工业、特别是重工业,而忽视对服务业基础设施的投入,投资结构严重扭曲。社会资源特别是政府主导的资源过分倾向制造业,而用于改善服务业的基础设施、创造新的服务业领域的资源则相当少,不仅中央政府投入少,而且地方政府为追求GDP政绩,往往偏重于上短平快的制造项目,至于服务业基础设施等则成为政府投资遗忘的角落。
其次,过度强调服务业尤其是金融服务业对外开放的负面影响,并且错误地认为服务业全面开放意味着完全放弃对外资的监管。由于对外资进入服务业可能造成的利益外溢和垄断威胁的担心,对涉及经济利益、企业利益以及部门本位主义等因素的服务业市场准入管制较严,如金融、保险、电信、法律等,从而阻碍了服务业尤其是高端服务业领域的对外开放进程。
再次,服务贸易领域的法律规范建设滞后,缺乏推动金融服务业对外开放的配套制度环境,尤其是服务贸易立法严重滞后。虽然近年颁布了《商业银行法》、《保险法》、《海商法》等,但与服务贸易的广泛内涵和发展要求相比仍存在许多不足。目前我国尚无关于服务业的一般性法律,已有的规定主要表现为各职能部门的规章和内部文件,不仅立法层次较低,而且缺乏协调,从而影响了我国服务贸易立法的统一性和透明度。此外,服务企业人才的缺乏也成为严重制约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因素。
为此,加快服务贸易发展就必须对症下药,采取积极且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除了加快服务业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外,还应进一步加大服务业对外开放的力度,尽快建立促进服务贸易持续发展的激励机制。中国要最终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关键在于“十二五”期间如何加快服务业的体制改革与服务贸易的制度建设,以服务贸易作为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抓手,实现中国服务业由量到质的转变。
三、中国发展服务贸易的战略思路
服务贸易是一国服务经济的对外开放,也是其服务业在国际范围内的延伸。一国的服务业虽然并不全部参与国际贸易,但它却是该国进行国际服务贸易的基础。要参与国际服务的国际竞争并在世界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从根本上讲,就要靠服务业的发展。服务业作为服务贸易的产业支持,其水平决定服务贸易的能力。
1.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重心——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在社会经济的产业链中,服务业的效率对整个链条的效率影响很大。Riddle(1986)通过构造一个“经济部门相互作用模型”来描绘服务在分工经济中的重要作用[3]:即服务业是促进其他部门增长的关键产业,位于社会经济的核心地带(图2)。服务业的作用集中体现在作为现代服务业精髓的生产性服务业上。生产性服务业作为服务业和制造业的粘合黏,以服务业为中心将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串联起来,通过在生产领域增加知识资本、人力资本、技术资本的投入,把产业链逐步转化为具有促进产业升级功能的创新链。因而,当制造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其利润就必然会向生产性服务业转移,后者将会成为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目前,生产性服务业已成为众多发达国家及新兴经济体的支柱产业,在世界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中的地位日益显著。
图2 Riddle的交互经济模型及服务在其中的作用
从全球产业分工来看,虽然中国是世界制造业大国,被誉为世界的加工厂,但我国的加工产业处于附加价值最低的产业链条底端,而且仅拥有制造这一环节,这也是中国制造工业在金融危机中难以抗压的主要原因。而处于产业链条上下游两端的包括产品的研发设计、仓储运输及批发零售等研发、流通环节均被发达国家的生产性服务业所垄断,形成了全球价值增值的U型产业链,我们也把它称为“微笑曲线”(图3)。
图3 产业价值链的“微笑曲线”
因此,“后危机时代”中国制造业要持续发展,提高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就需要以生产性服务业为突破口来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步伐,即从目前所处的产业链低端低附加值的加工制造环节向“微笑曲线”两端的高附加值的生产性服务业环节升级,通过设计研发创造、品牌价值创造和营销渠道创造等高端服务环节创造利润、创造附加值,从而促进服务贸易发展[4]。
2.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关键——放宽金融服务业的市场准入
衡量一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水平,不仅要比较服务贸易的总量,而且更要比较服务贸易的结构。这是因为,服务贸易的结构可以很好地反映一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功能定位和产业的竞争能力。为此,要发展服务贸易,就需要在服务贸易的结构方面进行调整,增加高附加值产业所占的比例。
金融服务业占据服务业金字塔的顶层位置,已成为发达国家以及新兴经济体产业国际转移的重点领域。从前述的中国服务业的出口结构分析,中国金融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不仅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而且与同为“金砖四国”的印度、巴西、俄罗斯相比,差距也十分明显(表2)。在目前国内金融服务业发展较为落后的情况下,应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降低金融服务业的市场准入门槛,通过吸引外资,发挥国外服务提供者的示范作用,并为国内金融服务业提供金融创新产品,同时在技术、研发、管理、经营的理念和方向、营销手段及服务态度等各方面借助不断学习进取提升自身服务水平与质量,不断完善金融市场服务体系。
从2008年度中国服务行业利用外资的结构统计看,在服务业中外商投资最多的是交通运输业,占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44.8%,其次是房地产业,为29.2%,而作为高端服务业的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以及金融业分别仅占4.4%与0.9%(表3)。这一投资的比例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也低于新兴经济体的平均水平。外资过于集中在传统服务业,未能充分带动高端服务业的发展与壮大,对于中国金融服务业发展水平的提高没有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因此,中国需要在FDI的服务业投向上进行一定的引导和优化,通过金融服务领域的外资引入带动金融服务业的发展,从而提升国内服务业的整体国际竞争力,促进中国服务业更好地“走出去”。
虽然,目前中国在金融服务业的市场准入制度方面已经向外资敞开了大门,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外资却还是设立了诸多门槛。门槛的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外资在国内的发展,也不利于中国金融业的公平竞争。尤其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大趋势下,中国也只有进一步放开市场准入,主动开放才能最大限度地分享世界经济增长的成果,才能与各国建立密切的贸易合作关系,才能提高金融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从历史经验来看,金融服务业开放速度的快慢与开放政策的强弱对国家金融业的发展及竞争地位具有重要影响。因此,进一步推进金融服务业的对外开放,应统筹规划具有整体、系统的战略布局与实施方案。具体而言,短期内应主要解决门槛问题,为外资在中国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从而也有利于推动国内金融业的稳定健康发展;中长期应立足于主动开放国内已经发展成熟、有能力与外资金融机构竞争的服务贸易市场,逐步实现金融服务贸易的自由化。
3.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保障——配套的政策扶持及人才建设[5]
(1)制定服务贸易法规,实施配套的优惠政策
首先,服务贸易是无形贸易,有别于货物贸易,不能按照已制定的管理货物贸易的一系列法律条例来照搬照套于相关的服务贸易。目前,中国缺乏专门针对服务业与服务贸易外商投资以及服务进出口的立法,尚未形成统一的法律体系。为此,要尽快建立与完善服务贸易的立法体系,制定出可操作性的法律法规,确保服务贸易有序健康发展。
其次,在服务贸易发展过程中,尤其在服务贸易发展的初期,政府行为的有效介入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十分重要的,可以起到保护新生、促进成长、形成优势的重要作用。尤其在我国制造业出口优势越来越成为世界贸易保护主义的靶心之际,我国政府应趁着当前服务贸易尚未成为世界贸易摩擦的主要领域这一有利时机,采取如税收倾斜、公共设施、信息平台建设等一系列便利化措施,尽快建立覆盖整个服务贸易领域的激励机制,促进服务贸易的发展。
再次,政府要加快实现从“管理者”到“服务者”的角色转换,充分发挥各种中介组织如服务贸易行业协会等服务促进机构的作用,并尽可能采用市场化的运作方式,为服务贸易营造制度完备的良好发展环境。
(2)实施人才战略,重视人才库建设
首先,服务贸易属于人才密集型的领域,服务贸易提供者素质是决定服务贸易质量和服务贸易效益的关键,也是制约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中国在发展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同时,应注重人才尤其是知识型服务贸易所需的外向型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提升人力资本的素质。中国政府应尽快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吸引、使用和管理制度,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并构建通过政策吸引人才,通过人才吸引机构,通过机构的集聚效应发展产业的机制。
其次,目前在中国尤其是上海、北京等国际大都市的金融服务机构都普遍感觉到高端人才和专业人才不够,这并不是缺少大学生、研究生或博士生,而是缺乏一批具有国际资格认证和有实际操作能力的现代服务业实用人才。为此,政府要有针对性地培养高素质的金融服务贸易从业人员,不仅应从全球吸引金融机构的高管人员,而且要尽快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服务贸易专业人才的培训基地以及国际专业资格考试认证体系,不断提高服务贸易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同时,还要从制度上入手,留住人才,建立完善的人才梯队。通过进一步改善人才成长环境,增加对有突出贡献人员的奖励,并为员工及其家属提供户口登记、子女入学等方面的便利条件,营造优良的工作和生活氛围。
(3)其他的政策建议
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以及“走出去”之后,在首当其冲的问题中,信贷支持是最为重要的一个。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国际上经营,中国企业在海外的信贷需求将会不断扩张,这些需求无法通过投资当地的金融体系来满足,只能通过中国自己的银行来满足,要做到这一点,中国的银行就必须提前实现国际化的经营。为此,中国政府应建立出口对策支持中心,收集并向企业提供有关外国重大项目信息与对策建议,全力帮助金融机构争取金融服务,协调其他所有政府相关机构,应用各种资源对目标项目提供全力支持。此外,服务类企业也可以与国内外制造业企业联合,特别是大型的跨国公司联合,“借船出海”,实现跨国经营。
四、结论
推进服务贸易发展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是一个渐进过程。当务之急就是要在“十二五”时期尽快提升中国服务业的整体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服务贸易市场的对外开放,将有助于这一目标的实现。不过,针对不同的服务贸易模式,推进对外开放的力度可以有所不同。一方面,加快推动商业存在模式下属经常项目范畴的金融服务业市场对外开放的步伐;另一方面,对可能涉及资本项下人民币自由兑换问题的跨境提供模式下的对外开放可以采取有条件、分步骤推动的办法,如采取先个项后系统,先离岸后在岸,先试点后推广的开放步骤。此外,金融服务业的对外开放战略还应与相关领域的金融体制改革及相应的监管措施的制定配套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