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论文_吴育军

浅谈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论文_吴育军

身份证号码:44142419760112xxxx

摘要:施工后浇带的设置和施工直接关系着建筑结构的安全性与经济性,本文主要分析了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作用以及相关施工技术。

关键词:建筑施工;后浇带施工技术

现如今建筑工程中,施工中对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以及应力控制通常采用变形缝的设置来解决,但在变形缝作用下,建筑物若存在双梁、双墙或是双柱时这些部位会受到影响,虽然对建筑物整体结构破坏性格小,但会影响到建筑平面布局以及外观状态。后浇带施工也就是将混凝土浇筑称为连续整体状态,不仅能够减少建筑沉降差,还能够有效控制混凝土受到温度变化的影响,同时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的问题有效缓解。

1建筑施工后浇带的功能

1.1解决沉降差

在高层建筑和裙房的基础结构设计时需将二者连成整体,但在施工过程则需用后浇带技术将二者暂时断开,等主体结构基本完工时,即大部分沉降量完成施工时,再在连接处浇灌混凝土将高低层连成整体。在设计时,结构设计师要充分分别考虑两个阶段的受力情况,分别进行强度校核,还要考虑连成整体后的后期沉降差所引起的附加内力[1]。解决连接前后的受力问题,可采用调压力差、调时间差、调标高差等调整措工进行施工与设计。

1.2减小温度收缩影响

混凝土在刚浇筑后的硬结过程中会出现自收缩现象,造成已建成的结构的热膨冷缩。在施工后的1~2个月温差对结构的作用是正常的。但当结构变形受到约束时,温差则会引起温度应力,进而生成应力分布不均或与设计效果有所差别,严重时则有可能在构件中会出现裂缝,严重影响施工的整体质量。若设置后浇带,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可以自由收缩,这样就减少了收缩应力,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就可以满足抵抗温度应力的需要,从而提高了结构抵抗温度变化的能力。

2建筑施工后浇带的施工技术分析

2.1设置合理的宽度和间距

在建筑施工中采用后浇带施工技术,需要保持建筑结构始终有一个良好的整体性,但这并不是切割建筑结构整体为相互之间没有关系的模块,对于不超过22层楼高的楼板以及基础,有受力效应的钢筋不能被断开、切割,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建筑施工结构有一个良好的整体性,也符合了建筑施工安全方面的标准要求。当建筑施工中采用的后浇带有很大的跨度时,对于受力的钢筋就需进行断开、切割处理,然后在后浇带以后的浇筑过程中进行焊接联接处理,这样来,就避免了楼板由于两头过大受力而导致的结构下垂弯曲[2]。此时,控制建筑施工后浇带宽度,通常不低于7m在建筑施工后浇带间距设置方面,当施工图纸有留设要求时,就根据施工图纸的留设进行施工。

2.2选择合理的时间

通常情况下混凝土构建的收缩在两个月之内会完毕。而对于高层建筑和裙楼的结构和基础而言,则要等沉降完成之后开始浇筑后浇带。裙楼和高层建筑的主体部分一般是同时施工的,但是裙楼的施工量小而主体高层建筑的施工量大,在裙楼完成后,主楼的施工尚未完成,实际上裙楼的荷载产生的沉降在前,主楼的沉降在后,且主楼荷载造成的沉降多于裙楼的荷载,因此必须等主楼完全沉降完方可进行后浇带砼的施工。由于不同的施工季节、施工材料,一些需要延后浇筑时间的工程则要在设计图纸上体现出来。

2.3选择合理的位置、材料

建筑施工中采用的后浇带施工技术在位置选择方面,需要选择混凝土构件受外力最小的位置。对于建筑施工中的剪力墙施仁,不能在中部位置处设置后浇带。要防止因为剪力过大以及弯矩过大造成的构件自身压力。在材料选择方面,需要清理于净接缝以及后浇带位置的垃圾杂物等,清理积水,保证后浇带的构件表面有足够的湿润度。使用的施土材料要采用无收缩类型的微膨胀混凝土。要想后浇带的结构强度比连接构件的强度大,最好采用高一等级的混凝土,配合比优良,浇筑时振捣密实充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后浇带前期准备预设模板

模板的预设要严格参照施工图纸进行。在混凝土的浇筑之前要预设钢丝网模板,要保证钢丝网模板的钢丝网格均匀统一和钢丝粗细统一[3]。模板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都必须有质量的保证,这是避免裙楼和主楼在连接跨度过大的时候,地下室大梁支撑的荷载过于大,超过钢支撑扣件的承受能力而引起扣件螺栓被破坏。

2.5浇筑混凝土

首先必须按照施工方案严格进行施工。第二、水平后浇带的浇筑要将钢丝网模板的侧压力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垂直后浇带的浇筑则要将混凝土充分振捣,振捣的时候要避免振捣器的振捣动作将钢丝网破坏。第三、注意振捣器与模板的距离以防止混凝土水泥浆流失。

2.6垂直施工缝的处理以及施工温度的控制

在进行垂直施工缝的处理过程中,需要在混凝土初凝时借助压力水来冲洗,冲洗到混凝土出现骨料,然后再冲洗干净钢丝网。要想在最合适的时间进行浇筑后混凝土的冲洗工作,就需要在施工设计时,专门安排相应的时间、指定工作人员进行检查,在检查完毕后需要专门检查人员的亲笔签字确认,才能施工,这就提高了专门检查人员的责任心[4]。在后浇带温度设置方面,需要选择合适的温度进行浇筑工序,这样才能保证混凝土的新老部分,能够较好地进行结合。根据资料数招显示,最合适的施工温度为10℃,这也是热力理论学科里物休膨胀收缩最佳的结合温度。浇筑时的温度宜低于主体混凝土浇筑时的温度,浇筑后应在混凝土初凝前抹压收光,以便于防范混凝土的干裂问题,为此,一般会选择在早晨或者傍晚时段完成这项工作。

2.7在后浇带的保护

后浇带的施工缝必须避免杂质和水长时间滞留。通常在后浇带缝的两端或两侧采用设置挡水砖或在后浇带内壁上涂抹防水砂浆的措施来完成保护;“后浇带的施工缝处理完毕并清理干净后,在顶部用木模板或铁皮封盖,并用砂浆做出挡水带,四周设临时栏杆围护,以免施工过程中污染钢筋,堆积垃圾。”

3针对施工问题制定解决办法

材料质量问题上务必保证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严格,不跑浆,不允许留直槎。留直槎会使梁的后浇带出的木模缝隙过大导致混凝土漏料,造成砼体密度不够。应该留成斜坡槎[5]。有些客观原因造成不能按照施工规定进度施工的工程,下半部分工程完工,上半部分停工。这时候如果在后浇带必须浇筑混凝土的话,引起的沉降裂缝破坏了结构,造成新的结构裂缝将更难解决。因此,一般在后浇带进行加强处理,要用高强度混凝土和内置高强度钢筋的方法来承担上半部分工程继续施工的时候形成的结构内应力。建筑基础施工的后浇带与建筑基础同时进行,且最先施工,对于出现的沉降和后浇带的缝接情况要做观测,一要按照图纸设计要求进行,二要为观测创造时间。后浇带的施工是一种细活,不同于结构梁和柱的施工,为了保证后浇带砼和结构部件严丝合缝且质量过关,在施工的过程中,现场的施工监督员必须勤加督促和检查,防止工人为了省事和避免麻烦偷工减料和省略步骤。

4总结

总之,对建筑工程的后浇带施工要做到技术先进、工艺合理、施工规范,才能满足建筑功能要求,确保结构受力安全和后浇带处无渗漏现象,避免不可预见因素对后浇带施工质量的影响,杜绝后浇带施工质量通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范春香.浅析混凝土结构施工裂缝的成因及控制技术[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3,(13):123-124.

[2]何风雷.如何控制大体积钢筋混凝土裂缝的产生[J].建材与装饰(中旬刊).2012,(02):263-264.

[3]李庆梅.商品混凝土裂缝控制探究[J].福建建材.2014,(01):333-335.

[4]杨贻彬,后浇带施工的重要作用和技术手段浅析[J]科技资讯,2013,(14):102-104.

[5]秦桂娟.建筑工程模板设计实例与安装[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11):23-25.

论文作者:吴育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7

标签:;  ;  ;  ;  ;  ;  ;  ;  

浅谈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论文_吴育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