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使用无创呼吸机患者行人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探析论文_卫秀梅

广西省崇左市人民医院 广西崇左 532200

摘要: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干预对无创呼吸机治疗慢阻肺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间使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慢阻肺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与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护理干预后的SaO2、PaCO2、PaO2及PH等各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慢阻肺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临床效果显著,有利于综合改善患者心理与生理的负面因素,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无创呼吸机;慢阻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呼吸内科是比较常见的疾病,是一种因终末细支气管远端的气道弹性的减退,肺容积增大及过度充气、膨胀,同时伴有气道壁破坏的病理症状,通常合并呼吸衰竭、肺心病[1]。因较高的患病率及死亡率,社会负担大,已变成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近几年,无创呼吸机治疗应用比较广泛[2],本文探讨了人性化护理干预对无创呼吸机治疗慢阻肺患者的影响,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间使用无创呼吸机慢阻肺患者60例。全部患者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诊断标准[3]。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30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9例,年龄51-89岁,平均年龄(68.6±6.4)岁;研究组患者30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52-87岁,平均年龄(68.3±6.5)岁。两组病例基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患者入院后给予吸氧、解痉、平喘、纠正电解质紊乱、抗感染、止咳祛痰等常规治疗,加用无创呼吸机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方法,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2.1心理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由于病情呈进行性发展,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故患者常有烦躁、焦虑、抑郁等症状,特别是伴呼吸衰竭使用无创机械通气的患者,日常生活难以自理,更产生自卑、自责、无望等心理症状;入院后,医护人员耐心、热情地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交流,及时了解患者及家属的需求,并尽量满足其需要,让患者感受到亲人般的关怀与爱心,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向病人及家属介绍病情,让其认识到使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必要性,讲述无创通气的原理和作用,治疗的优越性、安全性及早期应用的重要性。介绍呼吸机通气的过程及配合情况,消除患者对使用呼吸机的紧张、恐惧心理,调整其不良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

1.2.2舒适护理

根据患者的情况和意愿,选择柔软性好及密闭程度高的鼻罩或面罩,固定时调节系带使松紧度以无明显漏气的最小张力为宜,不要过分用力拉紧系带,避免造成局部皮肤的压伤。根据患者需求,帮助其取合适体位,以提高其舒适度,以平卧位或半卧位为佳,保持头颈肩在同一水平,治疗期间动态评价患者的舒适度情况,适时帮助患者调整体位。选择合适的

呼吸机参数,逐渐调节合适的压力,特别注意由低到高调至感到舒适为止。初期最好守护在患者身旁,及时了解患者的感受,指导患者行深而慢的节律呼吸,随机送气而吸气,使自己呼吸与呼吸机同步,提高舒适感和改善肺泡通气。做好患者的生活护理,因使用呼吸机期间医护人员与患者交流不便,与患者建立有效的沟通方式,正确判断患者的眼神、表情、手势等所表达的含义和需求,及时满足患者需要。加强巡视,多与患者沟通、交流,增加患者的满意度。合理安排患者的饮食,饮食要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减少糖分的摄入,避免二氧化碳产量增加加重呼吸衰竭。进餐速度不能过快,否则可能加重呼吸困难或引起呛咳,鼓励多饮水,进食30min后,再用无创呼吸机通气。

1.2.3加强气道管理和病情观察

由于慢阻肺患者气管内黏液腺分泌增加,纤毛功能障碍,应用呼吸机后大量水分被带走,呼吸道分泌物黏稠不易排出,致慢阻肺患者容易发生气道阻塞,而影响通气功能。因此,每隔1~2小时给予翻身、叩背1次,指导并鼓励患者多做深呼吸运动,进行有效的咳嗽、排痰,适量多饮水以稀释痰液,予雾化吸入,利于痰液排出,对于痰液多而无力咳出的患者,使用吸引器吸痰,吸痰时注意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呼吸道黏膜。密切观察患者心率、心律、血压、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的变化,注意其意识情况,观察口唇、甲床等部位皮肤黏膜有无发绀,患者呼吸困难,缺氧症状有无改善,并遵医嘱监测血气分析,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认真倾听患者的主诉,有无胸部异常不适、气短、严重头痛、眼部不适、腹部胀气、皮肤疼痛等,每隔2小时取下面罩,按摩鼻、前额、两颧部等受压部位,防止皮肤破损。呼吸困难好转撤机后,鼓励患者主动咳嗽和排痰,指导患者做腹式呼吸或缩唇呼吸,适宜的运动锻炼,增强运动耐力,提高生活质量。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治疗依从性情况,等级包括不依从、部分依从及完全依从;所有患者出院当天接受护理满意度调查,分别为不满意、满意及非常满意。观察患者干预后的SaO2、PaCO2、PaO2及PH等指标。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均通过SPSS19.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当P<0.05时表示数据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治疗依从性的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前治疗依从性不存在统计学差异,干预后治疗依从性具有统计学差异。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治疗依从性的比较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研究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为90%,明显高于对照组66.7%的护理满意度,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见表2。

研究组护理干预后的SaO2、PaCO2、PaO2及PH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比较有可比性(P<0.01)。具体数据见表3。

3 讨论

慢阻肺患者肺部持续存在的气流受限及长期过度充气,呼吸肌疲劳,容易诱发呼吸衰竭,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给家庭与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4]。慢阻肺所致呼吸衰竭患者通常需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而患者缺少对机械通气治疗的认识,造成治疗依从性不良。为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我们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模式,人性化护理服务是适应当前人们不断增长的健康护理需求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5],是美国临床提出的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着重强调将护理工作的科学认知、人文知识与最新的护理专业知识融入到熟练的护理技能中。采取人性化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认知呼吸机的程度,了解采取呼吸机治疗的安全疗效[6],同时告知患者通气阶段预防不良反应的措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患者顾虑,使其直面现实,积极的应对疾病。列举身边成功病例也是非常有效的措施,给患者带来积极作用,形成良性循环。另外,仔细关注患者的思想动态,给予帮助及调整,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心态,使患者可以充分的接受治疗和护理,加快疾病康复过程。

综上所述,相比对照组而言,人性化护理干预模式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护理方案,建议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3,36(4):255-264.

[2]曾石生,李晓红,张瑞侠,等.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通气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Ⅱ型呼吸衰竭临床观察[J].淮海医药,2014,32(1):9-10.

[3]叶杏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4):639-641.

[4]曹晓欣,侯香传,关伟丽,等.COPD 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无创呼吸机的护理体会[J].医药前沿,2013(24):296-297.

[5]刘丽,高长枝,李冬玲.医院人性化护理在外科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0,16:264-265.

[6]韩淑香,韩士超,莊建春,等.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伤残医学,2013(7):354-355.

论文作者:卫秀梅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10

标签:;  ;  ;  ;  ;  ;  ;  ;  

慢阻肺使用无创呼吸机患者行人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探析论文_卫秀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