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山东济南 250013
摘要:海绵城市建设是我国为减轻城市内涝、减轻初期雨水污染,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而做出的科学举措。本文作者结合《荣成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首先总结了我国海绵城市由规划走向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对荣成市海绵城市规划编制的思路进行简单概述,重点对该规划当中如何与其它规划衔接,引导海绵城市建设与现行建设程序衔接、引导编制的海绵城市规划走向实施做了陈述,对海绵城市建设做出了一些建议和探讨。
关键词:海绵城市;荣成市;实施;融合
1规划缘起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提出以后城市建设的方向是要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我国城市建设进入了低影响开发及海绵城市创建的新时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在国家“十三五”规划中的提出,使得海绵城市建设已上升为我国重大决策部署。
2海绵城市编制普遍存在的问题
2.1规划严肃性不强
许多地方编制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只是为了应付要求,规划编制的严肃性、科学性不强,对规划的编制重视程度不够,委托的规划编制单位技术力量较弱。在规划编制的热潮过后,便没人提及、无人问津,规划沦为了“纸上画画,强上挂挂”的命运。
2.2委托与实施单位专业性不够
受我国部门壁垒的限制,在海绵城市规划的编制过程中往往得不到各个部门的重视,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的委托单位有的是园林部门、有的是市政部门;在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也涉及规划、市政、园林等等部门,部门之间的壁垒为海绵城市规划的编制与实施制造了一定的阻碍。
2.3规划编制单位技术实力不强,编制内容雷同
海绵城市规划的编制对于城市规划行业来说是个新课题,编制需要模型、监测评估技术的辅助,而这些新技术的应用水平在我国目前普遍还不高。规划编制的内容生搬硬套、内容雷同、模仿抄袭现象严重[2]。
2.4海绵城市建设缺乏顶层设计
虽然全国各地纷纷开展了海绵城市规划的编制工作,做到了规划先行。但试点建设周期又相对偏紧,不能形成完善成套的海绵城市建设指导性文件。基础性研究和观测必须先行,应投入资金、开展项目摸清本地雨情、排水、规划等各方面情况,然后对整个建设区域进行“顶层设计”,绘好一张详细的施工图,这样的海绵城市建设才能更加实际[3]。
2.5规划编制过程中与其他规划缺乏衔接
在许多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的编制过程中,缺少与相关专项规划的衔接,比如排水防涝专项规划、绿地系统规划、道路规划等等。
2.6本地的针对性研究不够
我国国土面积幅员辽阔,各城市的各个时期的气候都不一样,海绵城市的规划编制与实施应该在互相借鉴学习的基础上,结合各地的具体情况展开本土化和地域性研究,综合考虑地下水位、土壤渗透性、地质风险等因素找到适宜本地的海绵城市建设的经验模式。
2.7海绵城市建设重工程、重示范项目,缺乏系统考虑
国内较多的海绵城市研究成果较多的是一些关于海绵工程的研究,从宏观上对城市乃至区域进行海绵城市建设的研究较少,无法从全局来确定城市海绵的目标,城市海绵工程该如何建、建多少、建在哪等等问题[4]
3荣成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简介
3.1规划的技术特点分析
3.1.1项目定位
规划确定荣成市海绵城市发展目标,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将至少70%的降雨实现就地消纳和利用,逐步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的目标。在水生态、水环境、水安全、水资源等方面规划完善的基础上,通过规划指标体系的建立,将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作为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及城市道路、园林绿地、城市水系、建筑与小区、排水防涝等相关专项规划的刚性指标来控制和实施,来全面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
3.1.2地域性研究专题研究
荣成市作为我国的北方城市,常年雨量小、难以形成产汇流的地方,不必勉强建雨水收集利用设施,规划结合荣成市实际特点,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坚持统筹协调、因地制宜、低冲击开发、生态排水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市域范围内,分流域、分片区地开展雨水综合利用专项研究,尤其针对资源型和水质型缺水地区,加大雨水综合利用专项研究力度,加强雨水利用、防洪排涝、次级河流水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规划研究,为大力推进荣成市“海绵型”城市构建,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荣成市背山面海,规划结合山水城市的建设目标,结合荣成市山地丘陵城市雨水小分区较多的情况,开展了小流域“海绵规划”研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结合小流域径流特点、环境特征,城市空间布局和发展需求,以及防洪排涝、生态污染治理经验,开展试点规划研究,开创了荣成市“海绵规划”研究先河,促进区域水安全保障和水环境维护。
3.2.3建立四级目标分解机制
通过GIS水文分析模块,按照自大到小的原则,将规划范围划分为水系流域分区、支流排水分区、城市排水分区和雨水管段排水分区,然后根据城市总体目标,将荣成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分为城市目标、分区目标、街区目标(道路目标)、宗地目标(道路分段目标)等四级目标,下一目标的加权平均应满足上一级目标的要求。
3.2.4规划对接
(1)与总体规划的衔接
城市总体规划作为指导全市建设的龙头,在海绵城市建设当中应当起到顶层设计的作用,在《荣成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中,规划依据国家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和考核要求,针对荣成市原有城市排水防涝现状,对城市降雨特点、暴雨强度公式、排水能力状况、内涝风险评估、场地下垫面状况等海绵城市建设基础数据与基本条件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荣成市海绵城市建设总体目标,并从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水安全四个方面提出分项规划控制目标。
(2)与专项规划的衔接
1)道路系统规划
道路作为城市中主要的不透水下垫面,荣成市城区道路用地面积占地大约在19%左右,如何有效处理城市道路与水环境的关系,实现城市道路建设对水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最小化,已成为城市道路排水系统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规划提出了基于低影响开发的可持续绿色道路排水理念,构建以促渗减排、过流净化等技术为核心的新型雨水排水系统,为荣成市未来城市道路排水(雨水)系统的发展方向。
2)绿地系统规划
道路绿地树种和植物选择,道路绿化应选择适应道路环境条件、生长稳定、观赏价值高和环境效益好的植物种类。推广海绵型公园和绿地,通过建设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人工湿地等措施,增强公园和绿地系统的城市海绵体功能,消纳自身雨水,并为蓄滞周边区域雨水提供空间。
3.2.5顶层设计,建立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框架与海绵城市编制体系
海绵城市的推进需要制度框架与规划编制体系的指导,为了利于荣成市开展海绵城市建设,与现有城市规划体系相衔接,规划将制定了《荣成市海绵城市技术框架》与《荣成市海绵城市规划编制体系》,《荣成市海绵城市技术框架》是对城市海绵城市建设的统筹指导,涉及海绵城市项目的规划、建设、监管等。上述两套框架体系将成为以后荣成市海绵城市建设与规划的基本路线,同时也为本次规划的开展与其它规划的衔接奠定了基础。
4结论
(1)提高认识,转变思维
传统的城市开发方式和以排为主的雨水管理理念,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城市建设要求[5]。海绵城市规划是城市海绵工程建设和发展的龙头,但很多地方海绵城市建设与规划的责任不明确、建设思想陈旧、疲于应付,难免会造成海绵城市建设雷声大雨点小现象的出现。
(2)因地制宜、科学定位
开展海绵城市规划与建设,应当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当地的降雨、土壤、地形地貌等因素和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综合考虑当地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等方面的现状问题和建设需求,以 “城市海绵体”的现状研究为基础,以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结合,因地制宜地当地的海绵城市建设目标与实施计划[6]。
(3)做好规划衔接
只有各类规划衔接到位,海绵城市建设才能真正落地并发挥作用,规划之间的衔接关系到海绵城市建设能否真正落地、落地之后能否有效发挥作用并得到相关制度保障的重大问题。
(4)重视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
海绵城市的规划应当重视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比如GIS、MIKE、SWMM等软件,同时应当采用定量化决策以提高规划科学性和准确性的重要手段。采用定量的方法,通过指标量化与水文模型结合的方法研究海绵城市指标体系,才能保证规划的科学性和严肃性[7]。
参考文献:
[1]李宇基.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排水设计探索[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6(9):00213-00213.
[2]吕红亮,于德淼,熊林.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技术思路与要点探讨--以天津市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为例[J].建设科技,2016(15):20-23.
[3]车伍.海绵城市的顶层设计与系统实施[J].建设科技,2017(2):30-30.
[4]管晶晶,陈彬.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的应用与建议[J].工业b,2015(37):216-216.
[5]徐涛.城市低影响开发技术及其效应研究[D].长安大学,2014.
[6]佚名.住建部发布《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暂行规定》[J].城市规划,2016(4):6-6.
[7]尹洪军,靳俊伟,程巍,等.重庆海绵城市建设规划层面的控制指标量化探索[J].中国给水排水,2016(21):152-155.
论文作者:高泮辉1,李现超2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9
标签:海绵论文; 荣成市论文; 城市论文; 城市建设论文; 目标论文; 雨水论文; 城市规划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