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动静脉畸形首发症状为单纯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论文_侯鹏志,殷华增

脊髓动静脉畸形首发症状为单纯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论文_侯鹏志,殷华增

1.青岛市黄岛区中医医院神经外科 山东省 266500;2.黄岛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摘要:脊髓血管畸形相对少见,临床表现主要为突发性脊髓受压和出血,首发症状以间歇性跛行、四肢力弱甚至瘫痪、括约肌功能障碍等多见。该例患者以头痛伴恶心呕吐就诊,颅脑CT及MRI均示基底及侧裂池略高密度影,误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来患者逐渐出现脊髓损害的表现,进一步行胸腰段MRI扫描及脊髓血管造影后确诊。

关键词:脊髓动静脉畸形;脑蛛网膜下腔出血;血管造影

1.临床资料

患者女,38岁,因头痛1小时于2015.3.29入院。伴恶心、呕吐。往健,发病前有情绪激动史。查体:生命体征平稳。神志欠清,精神烦躁。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mm,对光反射灵敏。颈部稍抵抗,Kernig征(—)。全身浅深感觉及痛温觉无明显异常。双侧肢体肌力及肌张力正常。双侧腹壁反射、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膝腱、跟腱、反射存在,双侧Babinski征(-)。颅脑CT及MRI均示基底及侧裂池略高密度影,提示下腔出血。入院后,给予常规止血、脱水及对症治疗,患者自觉头痛明显好转,但入院第二天出现腰痛,且进行性加重,逐渐出现颈项强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7天出现腹胀腹痛(入院后虽然常规给予缓泻剂,但患者一直未大便),8天出现排尿困难,仔细查体见下肢肌力Ⅳ+级,肌张力弱,双侧腹股沟以下平面及鞍区感觉明显减退。结合患者病情演变,单纯脑血管畸形所致脑蛛网膜下腔出血不能解释,考虑存在脊髓动静脉畸形可能,进一步行胸腰段MRI扫描及脊髓血管造影,证实为T8-S1水平脊髓动静脉瘘合并动脉瘤,伴脊髓受压,遂行脊髓脊膜动静脉瘘栓塞术。术后患者下肢肌力Ⅰ级,肌张力增高,继续营养神经及对症治疗,同时配合高压氧及针灸治疗2月余,患者恢复佳,下肢肌力Ⅳ+级,大小便正常,生活自理。

2.讨论

脊髓血管畸形(SCAVM)是一种少见病,平均发病年龄在20岁左右,50%以上病人发病在16岁以前【1】,有文献报道约占脑血管畸形发病率的10%,主要为动静脉畸形(AVM),其系先天发育异常所致。一旦发生,则预后极差,合并动静脉瘘者则较为罕见。临床表现主要为突发性脊髓受压和出血。首发症状以间歇性跛行、四肢力弱甚至瘫痪、括约肌功能障碍等多见,脊髓血管造影可明确显示病灶的准确部位、范围、程度及供血动脉、引流静脉,是本病最可靠的诊断方法【2、3】。但该患者首发症状为单纯脑蛛网膜下腔出血,然后逐渐出现脊髓损害的表现,则比较罕见。作者认为患者开始出血进入脊髓蛛网膜下腔,血液因流速较快,沿脑脊液循环途径逆行入脑蛛网膜下腔,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对脊髓的压迫,所以未出现相应的脊髓损害症状,表现为单纯的脑蛛网膜下腔出血,表现为头痛,意识障碍,合并精神症状;患者出现腰痛且进行性加重,伴腹胀、大小便功能障碍,查体见下肢肌力肌张力差,双侧腹股沟以下平面及鞍区感觉明显减退,考虑原因可能为:1.继续出血,血液增多压迫所致;2.出血后引发迟发性血管痉挛(AVS),导致缺血性脊髓损害;3.动静脉瘘导致动脉血直接进入静脉,出现盗血症状,导致脊髓损害。MRI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是其主要的辅助检查手段,必要时可行全中枢神经系统检查,以明确病变部位及性质,指导诊断与治疗,条件具备的医院,可行MRA检查。但其诊断的金标准,仍为脊髓血管造影。对此类患者,须严密观察病情及体征变化,全面考量,防止漏诊误诊。

参考文献:

[1]王忠诚.王忠诚神经外科学.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010

[2]史玉泉.实用神经病学.第二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335

[3]黄峰平.脊髓血管畸形.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95,21(1):59

论文作者:侯鹏志,殷华增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1

标签:;  ;  ;  ;  ;  ;  ;  ;  

脊髓动静脉畸形首发症状为单纯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论文_侯鹏志,殷华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