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核心论文,体系论文,政治论文,价值论文,大学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968(2009)03-0033-02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人才保障,其政治社会化能否顺利进行,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稳定,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兴衰成败。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过程中,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内容融入到大学生日常生活中,推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工作有效进行。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工作中的重要性
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作出了科学的回答。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切实加强和改进新世纪新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的最根本目的在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则对大学生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对指导思想、共同理念等方面作了系统而又全面的阐释,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的“风向标”。校园文化是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重要载体,建设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对于塑造大学生的政治人格,培养其政治认知和政治情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高校的校园主流文化是好的,但也夹杂着一些不和谐的因素,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政治认知。如果不清除这些不利因素,不“对大学生政治思想工作进行引导,势必会导致大学生政治信仰和价值观念偏离正确方向,为腐朽、没落的思想文化提供滋生的土壤,从而影响大学生自身的成人成才和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目标的实现。”[1]我们在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的过程中,只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统领作用,才能够在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的过程中透过事物的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才能够把握主流,明辨是非;才能够营造出积极、健康、先进的校园文化。
再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引领大学生自觉成长的重要“价值坐标”。大学生不仅处于人生政治社会化的关键时期,也处于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渴求知识和自由,追求自我价值,渴望在社会的发展进步中层现自己的才华。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坐标来引领大学生的创造力和求知欲,塑造其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他们自觉接受党和国家的培养,将自己的发展与国家、社会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这对于实践大学教育的初衷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特点
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是指让大学生通过学习并内化政治主导文化,逐步成为具有稳定的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态度、政治信念等一系列反应和倾向的政治人。大学生是一个独特的社会群体,其政治社会化除具有一般政治社会化过程的共同特征之外,还具有自己独有的特征。
1.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可塑性较强。大学生阶段是大学生政治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具有其他年龄段的人所不具备的可塑性优势。一方面,大学生已具备了政治社会化的初步条件和能力。他们大多数人对政治生活感兴趣,易于接受新思想,且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往往带有很浓的理想色彩,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和政治经验不足,他们在政治社会化价值主体的选择上还不够成熟,较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容易出现立场摇摆的现象。这要求我们必须紧密把握大学生这一阶段政治社会化工作的特点,将我们党和国家的政治意识内化为大学生的政治心理和政治认知,使他们树立坚定的政治立场和崇高的政治信仰。
2.大学生的自我意识趋于成熟,具有较高的政治敏锐性。大学生群体在自我意识发展、对政治事务的观察等方面都具有其他青年群体无法比拟的优势。一方面,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具有较多的自由时间。他们的自我调控能力和思维能力有了很大的发展,日益表现出强烈的独立性、自觉性以及自我主体理性的选择性。另一方面,大学生群体比较集中,具有相似的生活和文化背景,个体易受到群体的感染,这就使他们能够形成较一致的群体意识和群体归属感,同时,他们对政治的关注程度更高,而对社会政治问题的探讨往往带有理想和批判的诉求。
3.具有相对系统、完善的政治社会化渠道。在我国,高等学校是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重要场所。“高等学校具有一套完整的政治教育模式,学校通过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尊重现有的政治社会秩序,通过多种途径向同学们灌输和传授统治阶级的政治意识和政治思想,不断强化大学生们的政治认知和政治情感。”[2]高校从课程设置到老师的配置再到教材的内容都带有明显的系统教育特点。这种教育模式为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提供了系统、完善的政治化渠道。
4.政治社会化的环境呈现多层次、立体性和交叉性等特点。随着大学生自我意识的成熟、生活视野的扩大、接受社会教化主动程度的增加,高等教育的开放性日益增强,社会文化传统、社会实践、同学群体、大众传播媒介尤其是现代迅猛发展的信息科学技术等大学生所接触到的一切社会政治环境,都对大学生的政治品质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工作也必须相应考虑其环境的多层次、立体性、交叉性特征。
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路径
1.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影响力。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其灵魂和根本,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3]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不仅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本质要求,也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根本立场。同时,我们还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即“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性,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4]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转型,社会利益结构和价值主体趋于多元,尊重大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价值选择,在差异的基础上寻求和谐共生,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选择。也只有如此,才能够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包容性,才能取得大学生的认同,进而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影响力。
2.建设先进的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政治社会化环境,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吸引力。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与时俱进的思想品格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相结合的成果。要以校园文化建设为着力点,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既要注重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又要借鉴外来民族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在变革与创新、批判与继承中,提升当代大学生的自主意识、创新意识,展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独特魅力。
3.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调动大学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积极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是实现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重要途径,是实现自然人向政治人转变的重要“桥梁”。因此,当前要以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为契机,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手段,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成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主要途径,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性认识,为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奠定良好基础。
4.实现多纬度、交叉性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渗透社会的每一个层面。要充分掌握大学生智力及求知欲发展的情况,突破仅仅依靠于传统的学校、家庭教育进行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工作的思维定势,不断探索新思路、开拓新途径,将社会主义核心体系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层面,进而形成多途径、交叉性、有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网络,不断提高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品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理论武器,也是我国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为我国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工作提供了指导思想和教育内容,是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价值坐标。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研究和教育,切实做好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