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锚索在水利工程边坡治理中的应用论文_黄新华

黄新华

佛山市顺德区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广东佛山 528300

摘要:预应力锚索作为边坡加固的一种有效措施,目前已在各种边坡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结合具体工程实例,分析了边坡的工程地质情况及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并对边坡工程采用预应力锚索进行加固治理的方案设计、施工及治理效果进行探讨,以期能为相关的需要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边坡;治理;预应力锚索

引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水利工程行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人们对其施工质量的要求也日益增高,因而边坡问题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为保证边坡的安全和稳定,,就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成熟的治理措施。而预应力锚索技术作为一种加固治理的措施,具有施工周期短、施工时对环境干扰影响少,施工风险较低等优势,能够对边坡变形进行有效控制,从而进一步提升边坡的稳定性。基于此,本文以某水利枢纽左岸边坡防护施工为例,重点介绍了预应力锚索在工程中的应用。

1.概述

某水利枢纽是一座以城市防洪及生态补水为主,结合发电等综合利用的水利工程,是该市防洪及补水枢纽工程之一。工程位于上游干流,主要建筑物有拦河坝、泄水建筑物、引水建筑物及厂房等。水库正常蓄水位267m,总库容1.88×104m3,拦河坝最大坝高76.5m,是一座大(2)型水库。

该水利枢纽左岸边坡总高130m,在大坝及左岸厂房基础开挖过程中,因受地质条件、暴雨、施工及超载车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左岸边坡发生了大范围塌方和开裂现象,严重威胁大坝和厂房基坑的施工及左岸上坝公路过境车辆的安全[1]。边坡塌方及开裂范围:坝后厂房左侧215.0~301.5m高程之间,顺水流方向从左坝肩坝轴线上游侧至坝轴线下游冲沟的上游侧,根据边坡的滑塌情况分成A、B、C、D4个区域,其中A、B区处于左岸上坝公路的下部,C、D区位于左岸上坝公路上部。左岸边坡滑塌情况见图1。

图1左岸边坡滑塌全貌图

2.工程地质

2.1地层岩性及地质

构造左岸边坡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和泥盆系下统地层,其中表层为第四系地层,该层主要为人工填土(Qs)、崩塌体、蠕动体(Qcol)、残坡积层(Qedl)。下伏岩层为泥盆系下统第二层(D12),根据岩性特征,将该层细分为4个组:第四组D12-4:红紫、紫红色中厚~厚层砂岩、粉砂岩与紫红色薄~中厚层粉砂质泥岩互层;第三组D12-3:紫红色薄~中厚层泥质粉砂岩;第二组D12-2:紫红色厚~巨厚层状粉砂岩夹紫灰色中厚层砂岩,层间夹层发育,共5条;第一组D12-1:紫红色厚~巨厚层状粉砂岩,岩体较完整,发育有1条层间夹层。

左岸边坡岩层整体倾向下游,产状为N45°~58°E,SE∠32°~34°,边坡产状较稳定。坝轴线与左岸下游冲沟之间的边坡为横向坡,而冲沟上游侧边坡则为顺向坡。冲沟处为压扭性断层F5,产状为N85°E,SE(NW)∠70°~85°,破碎带宽约0.6m,断层面起伏粗糙,破碎带由断层角砾岩、压碎岩、透镜体组成。左岸边坡顺河流方向的卸荷裂隙和切层节理比较发育,是影响边坡稳定的主要因素。

2.2岩土物理力学参数

边坡岩土物理力学参数见表1。

表1边坡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

-

3.1.2计算工况及计算参数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边坡设计规范》的规定,边坡抗滑稳定计算运用条件应考虑正常运用条件、非常运用条件Ⅰ和非常运用条件Ⅱ3种。因本工程边坡属于不临水边坡,且本工程区为VI度地震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因此不进行非常运用条件Ⅰ和非常运用条件Ⅱ两种工况的计算,只针对正常运用条件进行边坡稳定计算。计算选取的边坡岩土结构面物理力学参数见表2:

3.2.3方案设计

根据A、B、C、D区边坡的地质条件及滑塌情况,在进行治理方案布置时,分别采取了不同的布置方案。

A、D区位于坝轴线左岸下游侧附近,A区在左岸上坝公路下部,D区在左岸上坝公路上部。由于A区和D区均为岩质边坡,岩质较破碎,坡面裂缝较多,而且边坡高度较大,坡度较陡。因此设计时A、D区采用预应力锚索+钢筋混凝土框格梁的布置方案,同时为了保证施工安全,在锚索和框格梁施工前先对坡面进行锚喷支护。锚索平、纵间距为4m×5m,锚墩采用C30混凝土,平面尺寸为1.5m×1.5m,最小厚度0.6m。框格梁采用C25混凝土,断面为正方形,边长为0.4m。预应力锚索采用无粘结型,张拉力值为1500kN,钻孔直径150mm,锚索入射角为16.5°,采用拉力分散型锚固方式,锚固段共分为两个锚固单元。A区锚索长度分25m和30m两种,沿坡面纵向间隔布置,锚固段总长9m(其中261m高程以上为8m),每个锚固单元长4.5m(其中261m高程以上为8m)。D区锚索长度分20m和25m两种,沿坡面纵向间隔布置,锚固段总长8m,每个锚固单元长4m。

B区位于坝轴线左岸下游冲沟的上游侧,在左岸上坝公路下部。B区边坡岩层倾向上游,坡面表层为全风化岩层和残坡积层,该区的滑动型式主要为表层滑动。针对B区的情况,设计中采用了在滑坡体下部设立混凝土挡土墙+预应力锚索,上部采用框格草皮护坡的布置方案。挡土墙采用C25混凝土,顶宽0.6m,高6m。锚索平、纵间距为4m×(4~5m),锚墩采用C30混凝土,结合混凝土挡土墙一起浇筑,平面尺寸为1.5m×1.5m。预应力锚索采用无粘结型,张拉力值为1500kN,钻孔直径150mm,锚索入射角为22°,采用拉力分散型锚固方式。锚索长度分25m和30m两种,沿坡面纵向间隔布置,锚固段总长8m,锚固段共分为两个锚固单元,每个锚固单元长4m。上部护坡框格梁采用C25混凝土,断面为正方形,边长为0.4m。

C区位于坝轴线左岸下游冲沟上游侧,在左岸上坝公路上部。该区岩层风化较深,表面主要为残坡积层和全风化岩层,该区的滑动型式主要为浅层滑动。针对C区的地质条件,设计中采用了预应力锚索+混凝土面板的布置方案。锚索平、纵间距为4m×5m,锚墩采用C30混凝土,平面尺寸为1.5m×1.5m,最小厚度0.6m。锚索之间采用混凝土面板连接,混凝土面板采用C25混凝土,厚0.4m。预应力锚索采用无粘结型,张拉力值为1500kN,钻孔直径150mm,锚索入射角为22°,采用拉力分散型锚固方式。锚索长度分20m和25m两种,沿坡面纵向间隔布置,锚固段总长8m,锚固段共分为两个锚固单元,每个锚固单元长4m。

左岸边坡治理方案布置见图4~5。

图4治理方案平面布置图

图5剖面图(Ⅳ-Ⅳ剖面)

3.2.4治理后边坡稳定复核

采用预应力锚索治理措施对左岸边坡进行处理后,对边坡进行了抗滑稳定安全复核,复核计算断面、工况、方法与3.1现状边坡稳定计算一致,计算结果见表7。

表7各断面治理后稳定

计算成果表计算结果显示,各计算断面在正常运用条件下,其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均大于规范要求的1.05~1.10,满足规范要求,说明治理后的边坡是稳定的。

3.2.5确保锚索质量的施工措施

由于左岸边坡地形陡峭,地质条件复杂,岩体断层、节理、裂隙发育,因此锚索施工过程中,要了解锚索孔内岩体的岩性,准确判断岩体是否完整,如果只根据造孔进尺和孔口返灰情况是无法做到的,同时,由于锚索的布置为往山体内向下倾斜,施工时的施工用水、坡面雨水及地下渗水会进入孔内,使孔壁潮湿,甚至孔内积水,无形中增加了孔内粉尘的吹洗难度,无法判断孔内,特别是锚固段是否已清洗干净,从而影响锚索的施工质量。因此,为了更好的了解孔内的岩体条件及孔内的清洗情况,在锚索造孔过程中增加了孔内电视摄像,跟踪造孔进程,发现问题及时分析处理,减少废孔的数量,保证锚索的施工质量。从实际施工情况来看,孔内电视摄像能够清晰地反映孔内岩体条件及孔底清洗情况,有效降低了造孔时的废孔率,既保证了锚索的施工质量,同时加快了施工进度。

4.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某水利枢纽左岸边坡受到了较大的损坏,出现了大范围塌方和开裂的现象,采用预应力锚索进行加固,结果表明:经过两年多的投入使用,目前左岸边坡仍整体稳定,运行状态良好,确保了后续工程的施工和运行安全。通过此边坡治理工程,可以验证了预应力锚索对边坡治理来说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但预应力锚索施工也属于一项复杂的工程,这就要求施工人员对边坡防护施工严格要求,按照程序进行施工,从而使边坡防护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肖波.预应力锚索技术在高边坡治理中的运用[J].大科技,2014(10).

[2]罗玉明.预应力锚杆在边坡治理中的应用[J].低碳世界,2015(4):102-103.

[3]刘金丰.预应力锚索在边坡治理中的应用[J].装饰装修天地,2017(16).

论文作者:黄新华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

标签:;  ;  ;  ;  ;  ;  ;  ;  

预应力锚索在水利工程边坡治理中的应用论文_黄新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