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学习中的坏习惯作斗争_家庭教育论文

与学习中的坏习惯作斗争_家庭教育论文

向学习上的坏习惯开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习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影响孩子学习的几个坏习惯

习惯是经常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行为特征,好的习惯可以带来好的结果,而坏的习惯只会带来坏的结果,在许多时候,孩子的学习成绩不理想,就是由于有如下一些坏的习惯在作怪。

一、学习无计划

学习上不明白自己要干什么、该干什么,总是让老师和家长在后面推着。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成绩好的学生一般计划性都很强,学年有学年的总目标,学期有学期的规划,每周有每周的计划,每日有每日的任务。

二、学习不定时

学习时间不固定,每天必要的学习时间无法保证,学习时完全凭情绪,情绪好的时候可以学到深夜,情绪不好的时候,就什么都不干了。

知识是日积月累起来的,人不可能在极短时间内把大量的学习内容输入到大脑里去,饥一顿饱一顿,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只能是事倍功半。

三、学习不定量

每天该完成的学习任务没有完成,喜欢搞集中复习、临考突击,每天该记忆的内容欠账,该做完的作业欠账,该复习的东西还欠账。

要想较好的掌握知识,必须靠每日的知识积累,没有量的积累,便不会有质的飞跃。靠集中复习、临考突击学到的知识,不但数量少,而且质量差,经不起严格的检验。

四、学习马马虎虎

上课时忘带课本和学习用具,抄写中明明是“b”可抄下来就变成了“d”,作业经常能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但字迹潦草、错误率高,考试时草稿纸上明明做对了可就是忘记誉写到试卷中。

马虎在孩子中间似乎已经成为一种通病,如果家长不加注意、不予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必将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五、学习时一心二用

上课时经常精神溜号,甚至做一些与学习毫不相干的事;自习课时常沉迷于空想,或者东翻西看,浪费时间;做作业或复习时,常做一些小动作,一边听歌一边写文章、算题,哪里说话哪搭茬儿。

专心致志是学生必须养成的起码的学习习惯,一般人不可能同时高质量的做好两项或两项以上的事情,所谓“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视而聪”。

没有自信的坏习惯纠正孩子学习

成功源于自信,自信有助成功。有缺点并不可怕,怕的是失去了成功的自信。只有培养出孩子的自信,才能使孩子战胜缺点,走向成功。

刘婷在上小学时,学习成绩在班里一直名列前茅,爸爸妈妈很为自己的女儿感到骄傲。可是,进入初中以后,情况却发生了变化,第一个学期的期末考试,刘婷的学习成绩一下子在班里排在了10名开外,这对一向感觉自己学习良好的她是一个不小的打击,父母的态度也开始暴躁起来。

刘婷决心努力学习,下次考试挤进班里前几名。然而,第二学期的考试成绩依然不理想,仍然在中上游徘徊。她有些失望了,不晓得自己成绩下降的原因是因为能力低,还是因为压力太大,太紧张,导致学习方法不对头。而爸爸妈妈的脸色更加难看起来,对她横加斥责,骂她不争气,笨蛋一个,给家人丢脸。甚至有时候家里来了客人,爸爸也会对客人说:“我们这孩子太不争气,脑袋瓜子笨,将来肯定不会有什么出息。”说得刘婷低头不语,心里很不是滋味儿。慢慢地她开始变得沉默寡言,自卑起来,对自己的学习丧失了信心……

孩子的成绩总是牵动着家长的心,成了大多数人最关切的头等大事,这本来也是无可厚非的事情。但是,当孩子成绩下滑的时候,家长应该怎样处理呢?这本来是帮助孩子重建自信的大好时机,可是刘婷的家长对刘婷冷嘲热讽,而不是帮助她找出学习成绩下降的原因,使她丧失了学习的信心。自信是成功的起点,是前进的力量。家长们应该让孩子从小看到自己的长处,尤其是对于那些有缺点的孩子,一定要让他们相信自己:“我并不比别人笨”,“别人能办到的事情,我也能办到”,“别人办不到的,我照样能办到”。树立这样信念的孩子,就会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就一定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好的成绩。

有一个著名的小故事可以很好地说明这个问题:著名发明家爱迪生小的时候非常调皮和淘气,为此学校将爱迪生列为“坏孩子”,因为爱迪生的捣蛋和喜欢别出心裁,常常弄得老师哭笑不得。最终,校方通知爱迪生的妈妈将他领走,告诉爱迪生的妈妈说这个孩子不可能有出息了。小爱迪生非常害怕妈妈会责骂他,而爱迪生的妈妈并没有责骂他,只是说了一句:“孩子,我相信你能行。”在妈妈的鼓励下,爱迪生最终成为一个世界文明的发明家。自信心,是孩子成长中特别重要的个性品质。自信心建立在孩子自我意识成熟的基础上,是自主精神的重要内容。自信心强的孩子,不会指望依靠别人的帮助,总是相信自己的力量,确信自己经过努力一定能够取得进步,有所作为。因此,自信心是一个有缺点的孩子成长为英才的必要条件。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要取得成就,除了有较高的智力外,还要有良好的个性品质,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独立精神和自信心。大多数在科学领域中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都具有强烈的自信心。有人问居里夫人:“你认为成才的窍门在哪里?”居里夫人肯定地说:“恒信和自信心,尤其是自信心。”

自信心是孩子在实践中通过各种亲身体验以及适当的教育而形成的。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对自己以及周围的环境是不了解的,他们只有通过各种活动,在不断的实践中积累各种成功或失败的体验,才能对自己的能力有所认识。因此,父母应当及时地鼓励他们去试试看,做一做。

家教法宝

1.不要对孩子说“你做还早呢” 孩子总喜欢跃跃欲试,做点超过自己能力的事情。一个孩子脚还够不着自行车的脚蹬子,就想去骑车;从来没有下过水,就想跳进水中去游戏,父母对此应该怎样对待呢?首先不要轻率地否认孩子想要试一试自己能力的举动,说些“你做还早呢”的话,把判断强加给孩子,就是随意损伤他们的自信心,这等于给孩子的成长泼冷水。父母为什么不让孩子按他们的方式去做些事情呢?另外,孩子不会骑车,父母可以帮助他,让他踩着脚蹬子推着车跑,初次体验一下“骑车”的滋味;父母也可以给他买一辆小型自行车,让他学着试一试,总有一天他会学会的。孩子想游泳,不妨给他套上个救生圈,让他在水中嬉戏,做出游泳动作,他会兴高采烈地喊:“妈妈,我会了!”他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就会增强一分自信。父母亲要格外留心孩子“第一次”的尝试,这在他们一生的道路上将是一个良好的起步!

2.鼓励孩子去冒险 儿童文学家严文井说:“人应该有探索,有追求。这些,都要从幼小时培养独立性和主动性做起。”孩子本来是无所畏惧的,他们喜欢冒险,做危险的游戏,积极探索的精神和自信心就是从这里产生的。家长不要总是大惊小怪地说:“那可不行啊!太危险了……太吓人了,可不能干!”边洋,孩子新奇的体验欲望就被淹没了。父母亲要让他们去试试。

美国幼儿教育很注意让孩子们在各种活动中,尤其在冒险活动中去体验各种情境。美国一个幼儿园小班的孩子正在玩积木时,老师鼓励这些两岁的幼儿,冒着倒塌的危险努力把积木一块一块地加高。教师们认为,儿童的自信来源于冒险的激动和失望的体验。

3.用赞许的话鼓励孩子 父母对孩子的信任和评价,对孩子树立自信心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因为孩子的经验是很有限的,他的自信心最初是建立在别人对他的反应上。如果孩子认为自己讨人喜欢并具有一定的能力,那他就会勇往直前,对自己充满信心,因此家长要用微笑、赞许的话来鼓励孩子。孩子做风筝,却总也做不好,家长对他说:“你能做好,再做一遍怎么样?”而不要责怪他:“你为什么总干不好?”因为家长认为他干不成,他也许就真的确认自己干不成了。只有在家长的鼓励下,风筝才会伴随着孩子的欢笑飞上天空。

纠正孩子学习没有自觉性的坏习惯

王明已经是一名初二的学生了,但他仍然没有学习上的自觉性,每次只要一放学,放下书包便与小伙伴们东游西逛,玩累了回家后,又要上网玩游戏,根本没有把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放在心上,直到爸爸多次催促之后,才草草做完作业,然后便蒙头大睡。王明的学习成绩一直不太理想,王明的爸爸很是担心,常对别人说:“我这孩子怎么没有一点学习上的自觉性呢?”

其实像王明这样的现象也并非偶然。如今大部分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缺乏吃苦耐劳、勤奋向上的精神,玩性大,潜意识的惰性不断滋生。还有些孩子因为家庭教育不当,学习的自觉性更是越来越差,甚至对学习产生一种抵触情绪。大多数孩子是在老师、家长的监督和逼迫下学习,甚至是在家长的皮鞭下学习。这不但不能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反而使孩子把学习当作一件不愿做的事,产生厌学情绪。所以怎样提高孩子的学习自觉性以成为当前孩子教育的前沿课题摆在我们面前。

每位家长都望子成龙,但殊不知若想“成龙”还需多方面培育条件,如家庭和睦、老师的表扬与批评、环境影像等。孩子教育应从内因入手,要用正确、合理的方式方法引导启发孩子,培养其学习兴趣。现在的孩子,聪明是基础,但贪玩是共性,这就要求父母要正确教育,使其走向自觉学习的道路。

家长要始终贯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教育要本着科学、合理的原则,绝对不能只以某次考试分数来看学习成绩。有时家庭的气氛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但只要家长正确引导、启发,提高孩子的心里素质,就能克服孩子的成绩忽好忽坏的现象,真正使孩子得到全面发展。到那时,家长的心里也会感到十分欣慰。因此,只要教育方法得当,社会、家庭、学校共同努力,孩子的学习自觉性会提高,学习成绩会有更大进步,从而使孩子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家长面对学习没有自觉性的孩子,千万不能意气用事,大骂或者逼迫孩子,这样只会适得其反。我们建议不妨试试下面的方法。

家教法宝

1.注重对孩子的人生教育,用崇高理想激发孩子

要经常对孩子进行人生教育,教育他们爱祖国,并用模范人物做典型,讲述他们的英雄事迹,如以小英雄赖宁等为榜样,培养他们爱集体、爱学习、爱劳动等良好的品质。同时要树立集体荣誉感,为班集体争光。还要注重理想教育,从小树立为祖国学知识,长大后为祖国做贡献的信念,使他们认识到刻苦学习,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是为了更好的报效祖国,从而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

2.生活中循循善诱,引导孩子自觉学习的兴趣

孩子的好奇心极强,家长就要充分利用孩子的这一点来正确引导他们。从三四岁开始看连环画,可以通过故事情节培养孩子认字的兴趣。在实际生活中,孩子如看到飞机时会问飞机为什么会飞,看到汽车会问汽车为什么会跑,等等。作为家长就应该给他讲道理,即使自己一时说不明白也绝不能回避,应当认真的对孩子讲:“你提的问题很好,你现在上学就是为了学习科学知识,等你长大了,掌握了科学知识,你就明白了。所以,从现在开始就应该努力学习。”像这样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望,就会慢慢培养孩子的学习自觉性。因为在客观世界里存在着许多“为什么”,要搞明白这么多“为什么”

家长要有意识地带孩子外出旅游,广泛接触外部世界。经常到公园、博物馆、天文馆等玩一玩看一看,既能满足孩子的玩性又能增长知识。如果再让他把外出的所见所闻写成一篇短文,又达到了锻炼孩子的观察能力、写作能力的目的。这样,每次出门归来虽然家长有些累,但看到孩子收获很大,心里也十分欣慰。

3.用成绩激励孩子,鼓励孩子自觉学习的兴趣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各方面的教育和培养,学习自然会取得一些成绩,家长可以利用这些成绩鼓励他。可为孩子做一本“光荣册”,把孩子获得的一次次荣誉,包括获奖日期、装饰品或奖状等内容、颁奖单位一一记录下来,并告诉孩子这一切已成为历史,这只说明过去努力了并获得了荣誉,因此,要多想一想以后怎么办,千万不能骄傲自满,以此来鼓励鞭策孩子,使其不断进步。

纠正孩子厌学的坏习惯

孩子厌学并不可怕,关键是父母要掌握正确的引导方法。只要方法得当,变孩子厌学为爱学、乐学是完全可能的。

杨小明今年13岁了,是初中二年级的一名学生,成绩一塌糊涂,并不是因为他头脑笨,而是因为他常常逃学,功课完成不了。老师为了提高他的学习成绩,开办了周日实习班,可小明却对老师的做法非常不习惯,不想到学校学习,久而久之,甚至周一到周五的正常上课时间,他都不愿去学习。父母非常无奈,可也拿他没办法。因为杨小明对于学习非常厌烦,父母苦恼不已,不知该如何办才好。的确,有相当一部分中小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厌学情绪。孩子进入初中以后,由于心里和生理都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加上学习量增加,在这个阶段,许多孩子或多或少都有厌学的表现。如在言谈中说:“上学真没劲,整天看书本,一点玩的时间都没有。”每天应付差事似的把当天的作业做完,这就是比较好的,还有的自己的作业根本不做,靠抄袭别人的作业来应付老师的检查。更有甚者,每天背着书包从家里出来,根本不到学校上课,而到外面乱跑。

从心理卫生的角度讲,厌学是腐蚀学生心灵的蛀虫。一个学生如果长期缺乏学习热情,总是感到精神疲倦,最终会使他对一切学习活动兴味索然,从而出现逃学或其他一些问题。中小学阶段正是学习的黄金时期,为什么有的学生会出现厌学情绪呢?这需要从外部和内在两个方面分析原因。

外部的原因 其一,学习活动的重复、单调和乏味。心理学研究表明,单调、重复、乏味的刺激易引起人们的疲劳和厌烦感。缺乏升级、灵活和变通的学习生活,某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以及某些教师的教学无方,常导致此种情况产生。其二,受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不求进取、读不读书无所谓的不健康思想还在腐蚀着部分中学生和他们的家长,这时提高全民受教育水平,提高国民素质的时代要求是不相吻合的,必须坚决摒弃。另外,家庭教育方式过于严厉、教师讲课没有吸引力、与老师同学们关系处理得不好等都可能引起孩子的厌学。

内在原因 厌学情绪最主要是由内在原因引起的。这些内在原因有:其一,缺乏求知欲望。如果一个人长年累月对知识有所期待、有所希望、有所追求的话,他就会经常处于精神振奋的状态,对学习就不至于有厌烦情绪。在知识的餐桌面前,求学心切的人,总是如饥似渴,百吃不厌。反之,对学习无所期待、无所追求的人,才会把学习当作负担。其二,缺乏动力。自以为上大学无望,混张初中毕业证或高中毕业证就行了。这样的学生在学习上明显缺乏动力,满足于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因此,无论学什么都无精打采,难以激发兴趣。其三,学习方法欠妥。由于学法不当,虽刻苦学习,却收效甚微。例如,不注意用脑卫生,学习上长期“单打一”,缺乏理解基础上的记忆(死记硬背)等,自然不会感觉到学习的乐趣。其四,学习上缺乏成就感。大凡厌学的同学,学习成绩都不理想,每次学习结果所得到的反馈都是消极的。长期得不到嘉奖或同学、老师、家长的肯定赞赏,就会产生厌学情绪。

由于每个孩子产生的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不尽相同,因此父母对矫正孩子厌学的对策也不能完全一样。

家教法宝

1.要针对孩子厌学的具体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策

譬如,有的孩子产生厌学的主要原因是家庭关系不和,家长行为存在着严重问题。父母就应该从孩子的前途出发,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改善家庭的不良环境和家庭气氛,给予孩子温暖和理解,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逐渐改变孩子的厌学状况,纠正孩子的厌学问题。

2.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动机

有些孩子认为学习是苦差事,很没劲。要解决这些孩子的学习动机问题;家长对待孩子的学习要有正确的看法和评价,要用具体的实例说明学习是为了自己的前途,为了自己将来能为社会做贡献。要向孩子说清楚: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要把这些道理讲细讲透讲清,对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是有帮助的。

3.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家长要引导孩子从自己爱学的科目入手,强化孩子的学习兴趣。不少厌学的孩子学习方法不对头,他们既没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也不主动学习别人好的学习方法,因此在题海面前束手无策,产生厌烦学习的情绪。各门课的学习方法不同,家长要帮助孩子从具体的学习中找出适合的学习方法。孩子有了正确的方法,效率就会提高,也会培养起学习兴趣来。

纠正孩子不善于利用工具书的坏习惯

学习时,要把工具书放在身边,遇到疑难时,就要翻查,切实养成查阅工具书的好习惯。

张超已经是一名五年级的学生了,她非常聪明,什么问题到了她那里就好像变得简单了。可她有一个坏毛病——总是念错字,例如把商贾的“贾”(音古)读作“(假)”,把一气呵成的“呵”(音喝)读作“哈”,把剽悍的“剽”(音飘)读作“标”,把粗犷的“犷”(音广)读作“矿”,等等,原来张超总觉得翻查字典麻烦,所以碰到不认识的字就顺口溜了下来,闹了不少笑话。

工具书是学习的顾问,是不见面的老师,查阅工具书的习惯对自己的学习很有帮助。查阅工具书有很多好处,众所周知,在日常读书学习、研究问题、开展工作中,人们往往碰到疑难的字词、重要人物、有关事件、科技名词和术语、所需要数据等问题,查阅有关词典、百科全书、数据手册等参考工具书,即可迎刃而解。查阅工具书还可以节省读者查阅获取知识的时间和经历。因为,工具书大都是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汇集大量有关文献,提供确实可靠的浓缩知识,并依照特定编排体例和科学排列方式,提供快速查找的方法。

对于中小学生来说,查阅工具书更有着特殊的意义。中小学生正处于学习知识的时期,学生应该能够熟练地查字典、词典,只有正确地掌握知识,才能够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否则,对生僻字词,只读常见的偏旁,敷衍了事,以至于在运用文字中也就别字、错字满天飞,对学习就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家教法宝

1.教育孩子养成细心的习惯

家长应该在平时就培养孩子凡事细心的好习惯,一个细心的孩子,才有可能对不懂或者拿不准的东西更有求知欲,也才会更加重视工具书的作用。

2.养成把工具书放在伸手可及的地方

工具书作为一种工具,是以方便人们为目的的,所以要尽量把工具书放在最方便取的地方,这样查阅起来就会更加,快捷、节省时间。

3.熟练掌握快速查找的方法

工具书的工具性质还要求孩子能够熟练掌握查找所需内容的方法,以便充分利用其价值,并且节省时间。

4.培养孩子的恒心

好习惯培养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努力不懈、坚持到底有恒心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本质上是一种艰苦的脑力劳动,在学习过程中,往往要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如果没有恒心,遇到疑难时就不愿意去查阅工具书。

5.要为孩子树立榜样

家长要指导孩子多利用工具书,家长自己应给孩子做榜样,遇到生字,生词,就请教不会说话的“老师”,还可以跟孩子进行查字典、词典比赛。

标签:;  ;  

与学习中的坏习惯作斗争_家庭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