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灰色关联分析法评价水牛角、黄牛角与广角的氨基酸组成相似性(论文文献综述)
王佳昕[1](2020)在《有机宝石及其衍生产品对人体的作用》文中认为有机宝石入药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国外也很早就开始利用有机宝石来治疗疾病,民间传说及文献记载说法众多。本文通过查阅文献,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总结了琥珀、珍珠、动物角类等有机宝石对人体的真实影响。琥珀主要有镇静催眠、调节免疫、抗菌消炎、抗溃疡等功效;珍珠具有美白、抗氧化、明目、抗溃疡和促进新陈代谢等作用,其各种有机成分和无机成分的典型组合,能够平衡人体所需营养的不足与失衡;鹿角主治心力衰竭,而羊角、牛角类则有镇静、抗惊厥、解热、抗炎、强心、降压等作用。除此之外,本文还探讨了市面上一些有机宝石类保健产品的作用机理。
王晓俊[2](2020)在《评价AccQ·Tag法下的各类角与犀牛角的氨基酸综合相似性分析》文中指出采用AccQ·Tag法,针对犀牛角、黄牛角、水牛角、牦牛角、山羊角、绵羊角的氨基酸成分进行测定分析。用新灰色关联分析法从整体上分析了犀牛角、黄牛角、水牛角、牦牛角、山羊角、绵羊角的氨基酸组成之相似性,以寻求珍稀濒危动物药材犀角的天然替代品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吴晓莹[3](2019)在《羚羊角和水牛角的解热作用及其成分研究》文中认为羚羊角为牛科动物赛加羚羊(Saiga tatarica Linnaeus)的角,水牛角为牛科动物水牛(Bubalus bubalis Linnaeu)的角。羚羊角与水牛角皆有较好的解热作用,临床常用于小儿高热不退,效果明显。羚羊角和水牛角虽广泛应用,但其有效成分尚不明确,作用机理也有待探索。本论文首先开展了羚羊角和水牛角及其提取物的解热及作用机制研究,并对其成分进行了比较,为角类药材的研究提供了基础。实验结果如下:1、基于皮下注射酵母建立的感染性大鼠发热模型,发现羚羊角粉、羚羊角水煎液和水牛角水煎液均能降低发热大鼠的体温,而羚羊角及水牛角的酸、碱水解液解热作用不明显。进一步研究表明羚羊角粉与水牛角水煎液能抑制发热大鼠血清中TNF-α、IL-1β、IL-6、5-HT、cAMP、PGE2水平的上升,也能抑制发热大鼠下丘脑中cAMP、PGE2水平的上升。病理学切片显示羚羊角粉和水牛角水煎液对发热大鼠的肝脏和肺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2、基于羚羊角粉、水牛角粉及其不同提取物解热效果的差异,对其成分进行了分析与比较。采用红外光谱法研究发现蛋白类成分是羚羊角与水牛角的主要成分,其特征峰v(C=O)、β(NH)位于1660、1540cm-1附近,为最强峰或次强峰。从二维导数光谱可以看出1600~800 cm-1处羚羊角和水牛角存在明显差异,可作为鉴别两者的依据。羚羊角粉及其水提物、水牛角粉及其水提物的蛋白质吸收峰强度较高,而它们的酸、碱提取物的蛋白质吸收峰有所下降,尤其是碱提取物,其酰胺Ⅰ带明显降低,表明羚羊角及水牛角水煎液与其酸、碱水解液解热作用的不同,可能与其蛋白质被降解有关。3、利用LC-MS/MS对羚羊角粉及其水煎液、水牛角粉及其水煎液中的蛋白质进行分析鉴定。从羚羊角粉与水牛角粉中鉴定出16个共有蛋白,从羚羊角粉及其水煎液中鉴定出23个共有蛋白,水牛角及其水煎液中鉴定出36个共有蛋白。进一步分析对比发现四者具有7个共有蛋白,分别是:Q0VD04、A4FUZ0、F1N362、G3N0V2、F1MMI6、P04272、F1MUY2,其中前 4 个皆为角蛋白。4、采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羚羊角粉、水牛角粉及其提取物中20种游离氨基酸的含量,水牛角粉和羚羊角粉中各种氨基酸的含量和所占比例相差较大,羚羊角粉中各种氨基酸的含量远均高于水牛角粉,羚羊角粉中氨基酸总量为3.46mg/g,水牛角粉中氨基酸总量为0.44mg/g;羚羊角粉与其水提物中各氨基酸比例相近,而其酸、碱水解物中各氨基酸含量显着升高,其比例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其中甘氨酸、天门冬氨酸占比明显升高,分别占羚羊角酸水解物的36.7%、20.5%,占羚羊角碱水解物的38.0%、10.3%;水牛角粉与其水提物中各氨基酸比例相近,而水牛角酸、碱提取物中,甘氨酸、天门冬氨酸占比明显升高,占酸水解物总量的27.7%、20.3%,甘氨酸、丝胺酸占碱水解物总量的34.9%、19.6%。5、采用ICP-MS法,对羚羊角粉、水牛角粉及其提取物中14种无机元素进行测定,羚羊角粉与水牛角粉中无机元素含量差异较大,其元素组成比例也不相同。羚羊角粉中Ca、K、Mg、Na、P的含量是水牛角粉的4倍以上。羚羊角粉中Ca、P元素含量分别占总含量的66.1%、29.9%,远远高于其他元素;而水牛角粉中以Ca元素最多,占总含量的46.0%,Na、K、P、Zn、Al、Fe、Mg元素含量相近,共占总含量的53.5%;羚羊角水提物中Ca、P元素含量比原粉减少35倍左右,而水牛角水提取物中Ca、Na、K、P含量是原粉的50倍以上;羚羊角酸、碱水解物中无机元素的比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Ca、P元素含量占比显着降低;水牛角酸、碱水解物中无机元素的比例也发生了变化,Ca、P、Mg、K元素所占比例小于有解热作用的水牛角水提物。
刘敏[4](2019)在《辽宁省结直肠癌患者住院费用和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近年来,全球恶性肿瘤的总体发病率呈现持续升高的趋势,死亡人数上升。恶性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全球的第二大死因,2010年恶性肿瘤造成的疾病负担占总疾病负担的7.6%,而我国恶性肿瘤所造成的疾病负担占总疾病负担的16.8%,明显高于全球水平。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位列世界中等偏高水平,以年均3%-5%的速度递增,突出表现在消化道肿瘤。结直肠癌是全球第三个最常见且死因排在第二位的恶性肿瘤,是我国疾病负担最重的消化道肿瘤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我国的结直肠癌已经进入高发期。结直肠癌的住院费用呈上升趋势,并预测到我国未来结直肠癌疾病负担可能越来越严重。结直肠癌已成为严重影响我国人群期望寿命的主要恶性疾病,家庭和社会疾病负担较重。疾病负担指疾病造成的健康、经济、资源的损失与产生的生物、心理和对社会的危害,以及疾病结局所带来的后果和影响。根据负担的形式,可分为:经济负担、生命质量恶化和生命年的损失。疾病经济负担包括直接和间接经济负担,而直接医疗费用和直接非医疗费用构成了直接经济负担,其中住院费用在医疗费用构成中所占比例最大。恶性肿瘤的治愈难度大、治疗费用高,给家庭和社会造成较重的经济负担。随着疾病谱和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生命质量逐渐被用于评价肿瘤病人治疗好坏与疾病转归情况。生命质量是多维的、主观的体验,一般用生命质量测定量表对其评价。结直肠癌是辽宁省居民前5位恶性肿瘤死因之一,已严重威胁到辽宁省居民身心健康和生命质量,但目前尚未发现有关辽宁省结直肠癌疾病负担研究的相关文献。本研究对辽宁省结直肠癌疾病负担中的住院费用及生命质量进行初步研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合理分配有限的卫生资源,增加健康投资效益,提高居民健康生活水平提供理论和现实依据。同时,也可以为今后研究辽宁省其他肿瘤的疾病负担提供参考。研究方法:1、本研究采用灰色关联法分析2013-2015年辽宁省某肿瘤专科医院每年收治的首次住院的原发性结直肠癌患者当年住院费用各项目与次均住院费用的关联程度;采用结构变动度法分析研究住院费用的结构变动趋势及影响结构变动的因素;对2013-2015年辽宁省某肿瘤专科医院每年收治的首次住院的原发性结直肠癌患者当年首次住院费用进行单因素分析和通径分析。2、本研究以2016年11月-2017年1月在辽宁省某肿瘤专科医院接受治疗的原发性结直肠癌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用FACT-C(V4.0)和QLICP-CR(V1.0)两个结直肠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评估结直肠癌患者生命质量。对每位患者在入院时进行一次生命质量测定,并在第2-3天进行一次重测。经过治疗后,在患者出院前再进行第三次测定。对FACT-C和QLICP-CR进行信度、效度和反应度三方面的评价。3、本研究对第三次测定的经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用QLICP-CR进行生命质量评价。对患者的人口学因素、疾病相关因素和个体行为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筛选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命质量影响因素。结果:1、对1765例结直肠癌患者次均住院费用分析显示:其他费、药费、手术费和治疗费与住院费用的关联度大。手术费、其他费用和检查化验费是引起2013-2015年住院费用结构变动主要费用项目。从结构变动方向来看呈负向变化的有药费、手术费和护理费,检查化验费和其他费用呈正向变化,护理费对住院费用结构变动影响较小。通径分析显示:对住院费用影响最大的是住院天数,住院天数越长,相应的住院费用也越高。T分期、主要治疗方案和转归情况对住院费用既有直接作用,又有间接作用,而入院年份对住院费用只有直接作用,职业、临床诊断和M分期对住院费用只有间接作用。2、152例结直肠癌患者完成第一次生命质量测定,150例患者完成第二次重测,145例患者完成第三次测量。经过分析显示:FACT-C和QLICP-CR各领域Cronbach’sα均大于0.6,重测信度均在0.7以上,配对t检验表明第一次测定和第二次测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共性模块各领域条目间的内部相关性都是正相关,条目与所属领域的相关性大于与其他领域的相关性。因子分析提取的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均大于70%。第一次测定和第三次测定生命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RM值大多在0.5-0.9附近。FACT-C和QLICP-CR各相关领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又不完全重合。3、本研究对第三次测定的102例经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生命质量分析显示,术后同步放化疗患者的心理功能领域生命质量不如其他治疗方案患者,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患者生命质量好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患者。腹腔镜手术的结肠癌患者的特异模块领域生命质量和总体生命质量好于传统的开腹手术的结直肠癌患者,无造瘘患者社会功能、特异模块领域生命质量和总体生命质量好于有造瘘的患者。N分期越早,患者心理功能领域生命质量越好;T分期越早,患者共性症状及副作用领域生命质量越好;分期早的患者生命质量好于分期晚的患者。无造瘘、家庭人均月收入高、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患者的社会功能领域生命质量相对较好,饮食规律、分期早、无造瘘的患者生命质量相对较好。结论:1、2013-2015年结直肠癌患者次均住院费用呈逐年缓慢增长趋势。其他费用和药费与次均住院费用关联度大,是影响次均住院费用的主要费用项目。手术费、其他费用和检查化验费是引起住院费用结构变动的主要费用项目,其他费用和检查化验费引起住院费用结构变动上升。住院天数、主要治疗方案和转归情况是影响住院费用的主要因素。住院天数对住院费用影响最大,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呈正相关。2、FACT-C(V4.0)中文版和QLICP-CR(V1.0)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和反应度,均可用于评价我国结直肠癌患者生命质量。FACT-C内容相对简短,统计方便。适合用于横断面研究,比如结直肠癌患者生命质量普查等。QLICP-CR条目内容涵盖广,问题更细化,更符合我国文化特点,更有效、实用。而且反应度好,适合用于测定结直肠癌患者生命质量变化以及比较不同治疗方法对结直肠癌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等。QLICP-CR更适合评价我国结直肠癌患者生命质量。3、生命质量是结直肠癌患者治疗结果的重要评价方式,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命质量受多种因素影响。N分期和T分期分别影响结直肠癌患者心理功能和共性症状与副作用领域的生命质量;费用支付方式、造瘘及家庭人均月收入影响结直肠癌患者社会功能领域的生命质量;造瘘和手术方式影响结直肠癌患者特异模块领域的生命质量;分期、饮食规律和造瘘是结直肠癌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
孙亚楠[5](2017)在《清营颗粒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清营汤出自于《温病条辨》,并随着温病学的发展与完善,被尊为温病学治疗热在营分证的经典方。本方由水牛角代、玄参、地黄、麦冬、金银花、淡竹叶、黄连、连翘、丹参九味药组成,功可清营透气,用于邪热初入营分、身热、时有谵语、心烦不得入眠、或斑疹隐隐、舌绛而干、脉象细数的病症。据现代药理研究,清营汤具有解热、抗炎、免疫调节、抗氧化的作用,并对血液流变、心肌损害等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如糖尿病引起的发热,甚至昏迷,可用此方,原因如下:糖尿病中医称消渴病,属阴虚症状,如果阴虚热盛则可出现发热。此外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烧伤等有明显的治疗作用。目前,临床上,清营汤不单用于营分证,而是多用于治疗气营同病的证型,例如属气营两燔的疾病,此类疾病对抗生素等西药不敏感,使用清营汤则可获得较好的效果。例如: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急性传染性;神经及内分泌失调等免疫性疾病;银屑病等皮肤病。目的:对清营汤颗粒剂(以下简称清营颗粒)的处方进行提取工艺、成型工艺、成品质量标准和初步稳定性考察,使其制备工艺合理,成品质量稳定、可控。1.对试验各部分所用药材进行了基源鉴定,对含有控制性指标成分的药材进行含量测定,所有药材均符合中国药典2015版有关规定。2.制备工艺的研究(1)提取工艺研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各药生物活性成分的理化性质,结合现代药理作用和现代制药技术,拟定丹参加6倍量75%乙醇醇提3次,每次2小时,备用;金银花加8量水浸泡1小时水蒸汽蒸馏提取挥发油8小时,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保存;药渣与其余地黄等加水煎煮三次,每次加8量水,煎煮1小时。经过验证试验及中试放大试验,本提取工艺稳定可行。(2)成型工艺研究本试验按照2015版药典《中药新药制备工艺研究的技术要求》,进行清营颗粒的成型工艺的研究,对制备其颗粒剂的过程中,醇沉时使用乙醇的浓度、浓缩的温度、制粒所用辅料及干燥温度等工艺进行研究。结果:煎液滤过合并,与上述水提液合并,在70℃(0.070.09Mpa)减压浓缩,加乙醇使含醇量达50%进行醇沉,静置,取上清液,与上述醇提液合并,回收乙醇并浓缩成相对密度1.251.35(60℃测)的稠膏,加适量糖粉、糊精、微晶纤维素制成颗粒,60℃干燥,1小时。加入金银花挥发油包合物,整粒,铝塑包装,所得颗粒成型性好,符合药典要求。3.成品质量标准我们在对清营颗粒质量标准研究时,按药典规定进行了一般项目检查。包括颗粒剂粒度、水分、溶化性、装量的检查,结果均符合药典规定。薄层鉴别: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方中地黄、玄参、黄连、连翘、金银花分别进行了研究,并将预处理的地黄、连翘、金银花、黄连对照品、样品、阴性对照点样,在同一展开剂展开,并采用不同方法显色,结果对照品和样品斑点清晰并且阴性无干扰。含量测定研究:对本品中地黄有效成分梓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含量测定。色谱条件为: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0.1%磷酸溶液(1:99)为流动相;流速:1.0m L/min;检测波长:210nm;柱温:30℃。并依据十批小试试验结果,确定清营颗粒成品中梓醇的含量不低于0.16%。4.初步稳定性考察将中式生产的三批产品,进行影响因素试验和加速试验考察,结果表明该产品稳定性良好,可进行临床试药。
蔡潘松善(THAI PHAN TUNG THIEN)[6](2017)在《清化瘀毒、益气养阴法联合干扰素治疗难治性丙型肝炎气虚瘀热证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持续感染引起的肝脏慢性炎症坏死性疾病,是引发肝硬化及肝癌的重要原因之一。丙型肝炎的标准治疗方案多为利巴韦林联合聚乙二醇。但是依然有一定数量的患者在标准方案治疗后无法获得持续病毒应答,这类患者归为难治性丙型肝炎(refractory hepatitis C,RHC)。近年来中医药对难治性丙型性肝炎的机理研究及辩证治疗显示了一定的优越性。目的:根据导师的临床经验总结,以清化瘀毒、益气养阴法联合法为指导,探讨犀角地黄汤加减联合干扰素和抗病毒药物治疗难治性丙型肝炎(气虚瘀热证)的临床疗效,通过中医症候疗效、肝功能、病毒指标、安全性等进行评价,为中医药治疗难治性丙型肝炎(气虚瘀热证)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通过随机对照平行的原则,选择难治性丙型肝炎(气虚瘀热证)患者,各分为40例,排除脱落病例后,最终入选治疗组38例,对照组37例。其中治疗组给方剂犀角地黄汤加减联合西药(聚乙二醇皮下注射和口服利巴伟林),对照组只给予西药(聚乙二醇皮下注射和口服利巴伟林)以48周为治疗周期,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候疗效评分、以及各分项症状体征,并检测实验室指标:肝功能(ALT、AST、GGT等)、丙型肝炎病毒含量(HCV-RNA)、骨髓抑制指标(WBC、PLT),对其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1.综合疗效:两组显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效率、总有效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症状总积分:两组有效率和总有效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肝区疼痛、乏力、纳差、腹胀、肌肤加错、面色晦暗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组ALT、AST(P<0.05)明显优于对照组。3.两组病毒定量数值比较(P<0.05),具有显着性差异,治疗组抗病毒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以清化瘀毒、益气养阴法联合法为指导,方用犀角地黄汤加减治疗难治性丙型肝炎(气虚瘀热证)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在减轻肝区疼痛、乏力、纳差、腹胀、肌肤加错、面色晦暗,五心烦热等症状方面优势明显。改善了肝功能,降低了丙肝病毒的含量,具有副作用少、安全性高、疗效好的优势。
许婵婵[7](2016)在《王东教授治疗粉刺经验总结》文中指出目的:痤疮好发于青春期男女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疾病,临床上以白头粉刺、黑头粉刺、深红或青紫色丘疹、脓疱、囊肿、瘢痕及色素沉着为主要特点。其发病机制较为多样,现代主要认为其发病主要原因是雄激素分泌过多,其次痤疮丙酸杆菌的生长及繁殖、皮脂腺导管异常角化及生活环境、饮食习惯等因素均可导致痤疮的发生。痤疮皮损好转后遗留有瘢痕、色素沉着等严重影响青春期男女的身心健康。因此,尽早的诊治痤疮并减少瘢痕等后遗症的发生至关重要。痤疮相当于中医的“粉刺”、“肺风粉刺”、“酒刺”。本论文旨在总结导师王东教授治疗粉刺的经验,以期在临床应用中为患者解除痛苦。方法:通过跟随导师王东教授临床实践学习的经验,结合查阅有关粉刺的相关文献,从中医角度对粉刺的病因病机认识、治疗原则、用药特点等方面进行总结。结论:1、吾师在温病学“斑出阳明热毒,疹出太阴风热”的理论基础上,结合实践认为可将粉刺归为斑疹的范畴,认为粉刺的基本病因为主要是肺有宿热,外感风热犯肺导致的肺热;嗜食辛辣油腻犯胃导致的胃热以及情志不遂,肝郁化火,侵袭肺、胃,导致的肺热、胃热。基本病机为肺热、胃热及肝郁化热侵及肺胃导致的肺热、胃热。2、吾师根据粉刺的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临床上治疗以疏风清热、清营凉血为主,辅以清肺热、清胃热、疏肝清热,并配合清热、活血之法。3、吾师在温病学“斑出阳明热毒,疹出太阴风热”的理论基础上,结合实践认为可将粉刺归为斑疹的范畴,并以此辨证分型,分为肺热型、胃热型、肝郁化热型。并自拟粉刺方治疗本病,临床疗效显着。
张阳,李可强,张鹏,李峰,张振秋,魏汉莲[8](2016)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评价北豆根药材质量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建立北豆根药材质量评价方法。方法: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不同地区北豆根药材商品中4种主成分的含量,以相对关联度为测度,构建灰色关联度分析质量评价模型。结果:应用该方法建立了北豆根药材商品的质量评价模型。结论:该方法及模型可用于北豆根、药材商品质量评价。
张爱萍[9](2015)在《犀角地黄汤加减方治疗脓毒症(毒热内盛证)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犀角地黄汤加减方治疗脓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脓毒症(毒热内盛证)诊断标准的患者2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12)、对照组(n=12),均予基础治疗,包括抗感染、器官功能支持等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鼻饲中药犀角地黄汤加减方汤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基础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患者在中医证候评分(TCMSS)、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 Ⅱ)、多脏器功能障碍评分(MODS)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抗生素疗程、住院时间的差异,同时观察患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白细胞计数(WBC)、降钙素原(PCT)以及乳酸(Lac)、凝血功能(PT、APTT)的变化。运用统计软件SPSS17.0分析统计数据资料,.计量资料使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若两组数据服从正态分布则采用t检验,如果不服从正态分布则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组间使用χ2检验比较。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示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结果:(1)两组在治疗后APACHEⅡ的下降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MODS评分下降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2)治疗组抗生素疗程短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3)治疗组治疗后PCT、Lac水平下降优于对照组口<0.05)但血白细胞计数、CRP水平下降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4)治疗组在治疗前后PT下降水平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部分活化的凝血酶原时间(APTT),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其下降无统计学差异;(5)在总临床疗效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犀角地黄汤加减方联合西医治疗能降低脓毒症患者的TCMSS、APACHE Ⅱ评分,减轻患者的炎症反应,改善器官灌注,改善凝血功能,缩短抗生素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
方慧超[10](2014)在《牛黄双板连口服液质量标准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哈尔滨二四二医院药剂科室研制牛黄双口服液,它是我院制剂室自制的一种复方制剂,是由黄芩,金银花,连翘,水牛角,板蓝根等五味中药组成。牛黄双板连口服溶液的主治功效为清热解毒、凉散风热、消肿散结。用于风热感冒、肺热咳嗽、温病发热、喉痹等症,一直是治疗上呼吸道感染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实验通过薄层色谱法对方中五味中药进行定性鉴别,其中牛黄双板连口服液的处方中连翘量是其余四者的二倍,是臣药。同时连翘苷是迄今为止从连翘属植物中发现的抗菌活性最强的成分之一,本实验通过高效液相法对连翘苷进行含量测定。本文在质量标准研究方面对其做了定性和定量的研究。在定性方面,采用薄层色谱法对五味中药进行鉴别。在定量分析方面,采用高效液相法,做了密度检查,pH值检测,连翘苷含量测定、线性范围考察、精密度试验、重复性试验、稳定性试验、专属性试验、回收率试验及阴性对照试验,确定各相应的质量标准及控制指标。实验测定结果如下:(1)制备药品:金银花250g、黄芩250g、连翘500g、水牛角250g、板蓝根250g以上五味,首先将水加入水牛角后煎煮1h,然后加入黄芩、金银花、连翘、板蓝根,继续煎煮两次每次1.5h,然后把两次的煎液融合在一起,滤过,浓缩滤液至相对浓度为1.20-1.25(80℃)的清膏,放冷至40℃时,缓缓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60%,充分搅拌,静置过夜,滤过,残渣加60%乙醇适量,搅匀,静置12h,滤过,合并滤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加水调整至1000mL,搅匀,滤过,灌装,灭菌,既得。检查牛黄双板连口服溶液的密度,根据要求制备试验,检验的结果供试品相对密度为1.136,不低于1.04,符合标准;检验牛黄双板连口服溶液的pH值,结果六份供试品pH值均在4.0~6.0范围内。(2)定性鉴别:采用薄层色谱法,对五味中药进行定性鉴别。首先按照试验要求制备供试品溶液,阴性对照溶液,对照品溶液,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对五味中药进行鉴别并得到色谱图。(3)含量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根据相应的色谱条件:填充剂为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理论板数不低于4000;流动相为乙腈-水(25:75);对照品为连翘苷;检测波长为278nm,柱温:30℃,进样量:10μL,流速:1.5mL/min。制备相应的供试品,对照品溶液,测连翘苷的含量,然后进行方法学考察包括线性范围考察,系统适应性试验,精密度试验,重复度试验,稳定性试验,专属性试验,回收率试验等,得到相应的色谱图,试验的结果不仅证明了本品精密度和重复度良好,而且其他的试验结果也均符合药典规定。最后得出结论:在定性鉴别中,严格按照新版药典的规定,对本品中五味中药进行薄层色谱法鉴别,色谱图证明了本品含有五味中药。含量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均大于0.30mg/mL,符合国家药典的规定。方法学考察中,连翘苷在0.3μg~1.8μg浓度范围内,进样量与峰面积呈线性相关呈线性相关,通过观察色谱图可以看到阴性对照品溶液在供试品溶液及对照品溶液中连翘苷保留时间相应位置上无吸收峰出现,表明阴性对照无干扰,说明本方法专属性良好。我们经过系统适应性的试验,测得连翘苷对照品溶液的理论塔板数为9409。根据有关稳定性的基本要求,对牛黄双板连口服溶液的稳定性进行了考察,经过0、2、4、8、12、16、24个小时之后分别考察,有些相关物质略有增加,而含量略有降低,其他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变化,结果符合规定也证明了供试品在24个小时内的稳定性,说明其稳定性良好。在精密度及重复性试验中,试验结果表明牛黄双板连口服溶液的精密度及重复度良好。试验中的每项指标均符合药典规定。建立了初步质量标准,能有效地控制产品质量。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为牛黄双板连口服液的质量控制奠定了基础。
二、新灰色关联分析法评价水牛角、黄牛角与广角的氨基酸组成相似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灰色关联分析法评价水牛角、黄牛角与广角的氨基酸组成相似性(论文提纲范文)
(1)有机宝石及其衍生产品对人体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1 琥珀 |
2 珍珠 |
3 动物角类 |
4 结论 |
(2)评价AccQ·Tag法下的各类角与犀牛角的氨基酸综合相似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AccQ·Tag法的化学原理 |
2 各角类AccQ·Tag法分析及各角类的氨基酸含量分析[3] |
3 新灰色关联分析法基本原理和步骤 |
3.1 计算差序列并找出maxΔi(k)和minΔi(k) |
3.2 计算ai(k)、Vi并排列关联序 |
4 结果 |
5 讨论 |
(3)羚羊角和水牛角的解热作用及其成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 |
前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羚羊角和水牛角的资源现状 |
2 羚羊角和水牛角的化学成分 |
3 羚羊角和水牛角的药理作用 |
4 羚羊角和水牛角的临床应用 |
5 解热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羚羊角和水牛角的解热作用 |
第一节 羚羊角粉及其提取液的解热作用及机制研究 |
1 材料和方法 |
1.1 实验动物 |
1.2 试剂与仪器 |
1.3 实验材料 |
1.4 药品制备 |
1.5 羚羊角粉的解热及机制实验 |
1.6 羚羊角提取液的解热实验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羚羊角粉的解热作用 |
2.2 羚羊角粉对发热大鼠肝脏和肺脏病理变化的影响 |
2.3 羚羊角粉的解热机制 |
2.4 羚羊角粉及其提取液的解热作用比较 |
3 讨论 |
第二节 水牛角提取液的解热作用及机制研究 |
1 材料和方法 |
1.1 实验动物 |
1.2 试剂与仪器 |
1.3 实验材料 |
1.4 药品制备 |
1.5 水牛角水煎液的解热及机制实验 |
1.6 水牛角各提取液的解热实验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水牛角水煎液的解热作用 |
2.2 水牛角水煎液对发热大鼠肝脏和肺脏病理变化的影响 |
2.3 水牛角水煎液对大鼠血清、下丘脑发热相关因子的影响 |
2.4 水牛角提取液的解热作用比较 |
3 讨论 |
第三章 羚羊角和水牛角的成分研究 |
第一节 基于中红外光谱的羚羊角和水牛角成分分析 |
1 材料和方法 |
1.1 仪器 |
1.2 实验材料 |
1.3 实验方法及数据处理 |
2 结果分析 |
2.1 羚羊角及其提取物的红外光谱特征比较 |
2.2 水牛角及其提取物的红外光谱特征比较 |
2.3 羚羊角和水牛角的二阶导数谱比较 |
3 讨论 |
第二节 羚羊角和水牛角的蛋白质类成分研究 |
1 材料和方法 |
1.1 仪器与试剂 |
1.2 实验材料 |
1.3 提取测定方法 |
1.4 基于Nano LC-LTQ/Orbitrap MS鉴定蛋白质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羚羊角粉与水牛角粉中蛋白质类成分比较 |
2.2 羚羊角粉与水煎液中蛋白质类成分比较 |
2.3 水牛角粉与水煎液中蛋白质类成分比较 |
3 讨论 |
第三节 羚羊角和水牛角的氨基酸含量测定 |
1 材料和方法 |
1.1 仪器与试剂 |
1.2 实验材料 |
1.3 实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羚羊角粉和水牛角粉的氨基酸含量比较 |
2.2 羚羊角粉及其提取物的氨基酸含量比较 |
2.3 水牛角粉及其提取物的氨基酸含量比较 |
2.4 羚羊角、水牛角及其提取物的氨基酸聚类分析 |
3 讨论 |
第四节 羚羊角与水牛角的无机元素含量测定 |
1 材料和方法 |
1.1 仪器与试剂 |
1.2 实验材料 |
1.3 实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羚羊角粉与水牛角粉中无机元素含量比较 |
2.2 羚羊角粉及其提取物的无机元素含量比较 |
2.3 水牛角粉及其提取物的无机元素含量比较 |
2.4 羚羊角、水牛角及其提取物的无机元素聚类分析 |
3 讨论 |
第四章 主要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辽宁省结直肠癌患者住院费用和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第一部分 辽宁省结直肠癌患者住院费用及影响因素研究 |
1 前言 |
2 材料和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内容 |
2.3 研究方法 |
2.4 统计学方法 |
2.5 灰色关联分析 |
2.5.1 计算差序列及最小差和最大差 |
2.5.2 计算关联系数 |
2.5.3 计算关联度 |
2.6 结构变动度分析 |
2.7 通径分析 |
2.8 质量控制 |
3 结果 |
3.1 结直肠癌患者人口学特征 |
3.1.1 性别构成 |
3.1.2 年龄构成 |
3.1.3 职业构成 |
3.1.4 婚姻状况 |
3.1.5 住院天数 |
3.1.6 费用支付方式及平均报销比例 |
3.2 结直肠癌患者疾病特征 |
3.2.1 结直肠癌患者疾病构成 |
3.2.2 结直肠癌患者分期 |
3.2.3 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方案 |
3.2.4 结直肠癌患者的转归情况 |
3.3 住院费用构成和变化趋势 |
3.4 灰色关联分析结果 |
3.4.1 求差序列、最大差和最小差 |
3.4.2 计算关联系数 |
3.4.3 计算关联度 |
3.5 住院费用结构变动度分析结果 |
3.5.1 住院费用结构变动值及变动度 |
3.5.2 各费用项目结构变动贡献率 |
3.6 住院费用影响因素分析 |
3.6.1 住院费用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
3.6.2 住院费用影响因素的通径分析 |
4 讨论 |
5 结论 |
第二部分 结直肠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评价 |
6 前言 |
7 材料和方法 |
7.1 研究对象 |
7.2 研究内容 |
7.3 调查方法 |
7.4 评价方法 |
7.5 量表计分方法 |
7.5.1 FACT-C计分方法 |
7.5.2 QLICP-CR计分方法 |
7.6 统计学方法 |
7.7 质量控制 |
7.7.1 统一培训,规范调查 |
7.7.2 数据录入核查 |
8 结果 |
8.1 一般情况 |
8.2 FACT-C量表的评价结果 |
8.2.1 信度 |
8.2.2 效度 |
8.2.3 反应度 |
8.3 QLICP-CR量表的评价结果 |
8.3.1 信度 |
8.3.2 效度 |
8.3.3 反应度 |
9 讨论 |
9.1 FACT-C |
9.2 QLICP-CR |
9.3 FACT-C和QLICP-CR比较 |
10 结论 |
第三部分 经手术治疗的辽宁省结直肠癌患者生命质量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 |
11 前言 |
12 材料和方法 |
12.1 研究对象 |
12.2 研究内容 |
12.3 调查方法 |
12.4 评价方法 |
12.5 统计学方法 |
12.6 质量控制 |
12.6.1 预调查 |
12.6.2 统一培训,规范调查 |
12.6.3 数据录入核查 |
13 结果 |
13.1 一般情况 |
13.1.1 结直肠癌患者人口学资料 |
13.1.2 结直肠癌患者疾病相关信息 |
13.1.3 结直肠癌患者个体行为情况 |
13.2 结直肠癌患者生命质量情况 |
13.3 结直肠癌患者生命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
13.3.1 单因素分析 |
13.3.2 多因素分析 |
14 讨论 |
14.1 结直肠癌患者生命质量评价 |
14.2 人口学特征对结直肠癌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 |
14.3 疾病相关因素对结直肠癌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 |
14.4 个体行为因素对结直肠癌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 |
15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附表:患者生命质量评价表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清营颗粒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综述 |
第一章 处方的组成、来源及方解 |
1. 处方组成 |
2. 处方来源 |
3. 处方方解 |
第二章 立题目的与依据 |
1. 选题目的 |
2. 选题依据 |
第三章 药材化学成分及主要药理作用 |
1. 水牛角 |
2. 玄参 |
3. 地黄 |
4. 麦冬 |
5. 金银花 |
6. 淡竹叶 |
7. 黄连 |
8. 连翘 |
9. 丹参 |
第二部分 清营颗粒的制备工艺的研究 |
第一章 提取纯化工艺研究 |
1. 材料及仪器 |
2. 丹参脂溶性(丹参酮IIA)成分提取工艺考察 |
3. 清营汤处方中金银花挥发油提取及包合工艺考察 |
4. 水提部分工艺考察 |
5. 浓缩工艺考察 |
6. 醇沉工艺考察 |
第二章 成型工艺研究 |
1. 清营颗粒制备 |
2. 清营颗粒干燥温度考察 |
3. 清营颗粒临界相对湿度测定 |
第三章 工艺验证试验 |
1. 验证工艺的可行性 |
2. 制剂工艺 |
3. 生产工艺流程图 |
第三部分 制剂的质量标准研究 |
第一章 方中各药的来源、鉴定依据 |
第二章 药品标准草案 |
第三章 清营颗粒质量标准的起草说明 |
1. 药品名称 |
2. 处方 |
3. 制法 |
4. 性状 |
5. 鉴别 |
6. 检查 |
7. 含量测定 |
8. 功能与主治 |
9. 用法与用量 |
10. 注意 |
11. 规格 |
12. 贮藏 |
第四部分 清营颗粒初步稳定性研究 |
1. 仪器、试药及包装规格 |
1.1 仪器 |
1.2 试药 |
2. 试验方法 |
2.1 影响因素试验 |
2.2 加速试验 |
3. 结果分析 |
讨论与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6)清化瘀毒、益气养阴法联合干扰素治疗难治性丙型肝炎气虚瘀热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课题理论研究 |
Ⅰ. 中医对难治性丙型肝炎的研究与治疗 |
1. 难治性丙型肝炎的概念 |
2. 难治性丙型肝炎的病因病机 |
3. 难治性丙型肝炎辨证分型 |
4. 难治性丙型肝炎的治疗 |
Ⅱ. 西医对难治性丙型肝炎的研究与治疗 |
1. 难治性丙型肝炎的概念 |
2. 难治性丙型肝炎的机制 |
3. 难治性丙型肝炎的治疗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病例选择 |
1.3 一般资料 |
2. 治疗方案 |
2.1 治疗组 |
2.2 对照组 |
2.3 疗程 |
2.4 合并用药 |
3. 观察指标 |
3.1 观察项目 |
3.2 疗效评定标准 |
3.3 临床综合疗效判定标准 |
3.4 安全性评价标准 |
3.5 不良事件轻重程度判断标准 |
3.6 统计学处理 |
4. 研究结果 |
4.1 一般资料 |
4.2 治疗不同的时间HCV-RNA对数比较 |
4.3 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比较 |
4.4 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比较 |
4.5 两组治疗前后证候积分比较 |
4.6 治疗过程中对于骨髓抑制的影响的比较 |
4.7 临床综合疗效比较 |
4.8 总体证候疗效比较 |
4.9 抗病毒疗效分病程比较 |
5. 讨论 |
5.1 难治性丙型肝炎的治疗 |
5.2 方药选择依据 |
5.3 结果分析 |
6. 结果 |
7. 结语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简介 |
(7)王东教授治疗粉刺经验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1.传统医学对粉刺的认识 |
2.传统医学对斑疹的认识 |
3.吾师对粉刺的认识 |
4.病案举例 |
讨论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8)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评价北豆根药材质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材料与数据来源 |
1.1材料 |
1.2数据来源 |
2模型建立方法 |
2.1参考序列的建立 |
2.2模型建立 |
2.3质量评价结果 |
3小结与讨论 |
(9)犀角地黄汤加减方治疗脓毒症(毒热内盛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理论研究 |
1. 现代医学对脓毒症的研究进展 |
1.1 脓毒症的概念 |
1.2 脓毒症的诊断和病情评估 |
1.3 脓毒症的病原学特点 |
1.4 脓毒症的发病机制 |
1.5 脓毒症治疗的现状 |
2. 中医学对脓毒症的研究 |
2.1 脓毒症病名来源 |
2.2 脓毒症病因病机 |
2.3 脓毒症主要的病理因素 |
2.4 脓毒症的中医分型 |
2.5 脓毒症的辨证论治 |
2.6 脓毒症毒热内盛证的特点及中医药治疗 |
2.7 关于犀角地黄汤的相关研究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内容及方法 |
2.1 病例选择 |
2.2 治疗方法 |
2.3 观察方法 |
2.4 疗效判断标准 |
2.5 安全性指标观察 |
2.6 统计方法 |
3. 结果 |
3.1 两组患者入院时基线水平比较(一般资料) |
3.2 两组患者疗效指标比较(结果) |
3.3 安全性指标 |
4. 结论 |
第三章 讨论 |
1. 脓毒症治疗面临的困境 |
2. 犀角地黄汤与脓毒症 |
3. 本研究的不足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APACHE Ⅱ评分 |
附录二、MODS评分 |
附录三、中医证候评分表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10)牛黄双板连口服液质量标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牛黄双板连口服液的研究现状 |
1.1.1 牛黄双板连口服溶液的来源 |
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1.3 各味中药的药理作用的研究 |
1.1.4 各种病因的引起原因及表现 |
1.2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意义 |
2 牛黄双板连口服液的制备 |
2.1 引言 |
2.2 实验仪器与材料 |
2.2.1 实验仪器 |
2.2.2 药材与试剂 |
2.3 实验方法与结果 |
2.3.1 处方及制法 |
2.3.2 检查 |
2.4 本章小结 |
3 牛黄双板连口服液的定性鉴别 |
3.1 引言 |
3.2 实验仪器与原材料 |
3.2.1 实验仪器 |
3.2.2 原料 |
3.3 实验方法与结果 |
3.3.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3.3.2 阴性对照溶液的制备 |
3.3.3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3.3.4 对照药材溶液的制备 |
3.3.5 金银花的鉴别 |
3.3.6 黄芩的鉴别 |
3.3.7 连翘的鉴别 |
3.3.8 板蓝根的鉴别 |
3.3.9 水牛角的鉴别 |
3.4 本章小结 |
4 牛黄双板连口服液中连翘苷的含量测定研究 |
4.1 引言 |
4.2 实验仪器及原材料 |
4.2.1 实验仪器 |
4.2.2 样品及试剂 |
4.3 实验方法与结果 |
4.3.1 连翘苷含量测定 |
4.3.2 方法学验证 |
4.4 本章小结 |
5 讨论 |
5.1 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 |
5.2 定性鉴别研究 |
5.3 连翘苷含量测定研究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新灰色关联分析法评价水牛角、黄牛角与广角的氨基酸组成相似性(论文参考文献)
- [1]有机宝石及其衍生产品对人体的作用[J]. 王佳昕. 中国宝玉石, 2020(04)
- [2]评价AccQ·Tag法下的各类角与犀牛角的氨基酸综合相似性分析[J]. 王晓俊. 农家参谋, 2020(16)
- [3]羚羊角和水牛角的解热作用及其成分研究[D]. 吴晓莹.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9(02)
- [4]辽宁省结直肠癌患者住院费用和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刘敏. 中国医科大学, 2019(01)
- [5]清营颗粒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D]. 孙亚楠.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7(01)
- [6]清化瘀毒、益气养阴法联合干扰素治疗难治性丙型肝炎气虚瘀热证的临床研究[D]. 蔡潘松善(THAI PHAN TUNG THIEN).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7(07)
- [7]王东教授治疗粉刺经验总结[D]. 许婵婵.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6(02)
- [8]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评价北豆根药材质量研究[J]. 张阳,李可强,张鹏,李峰,张振秋,魏汉莲. 辽宁中医杂志, 2016(02)
- [9]犀角地黄汤加减方治疗脓毒症(毒热内盛证)的临床研究[D]. 张爱萍.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5(03)
- [10]牛黄双板连口服液质量标准的研究[D]. 方慧超. 哈尔滨商业大学, 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