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发展农业的主要做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泰国论文,做法论文,农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泰国政府一直把农业视为经济支柱,强调工农业协调发展,使泰国农业持续稳定增长,农业年平均增长率保持在4—5%,超过了人口平均2—8%的增长率,长期保持着世界大米第一出口国的地位。农业的稳定增长为泰国的经济起飞奠定了坚实基础,充足的农副产品供给,为抑制通货膨胀提供了有力保证。多年来,泰国通胀率一直控制在5%左右。 泰国发展农业的成功做法主要是:
一、重视资金投入,建立农村金融体系。
1、农业与农业合作社银行是专门办理农业贷款的金融机构。 该银行的贷款特点是直接面向农民,贷款总额的65%直接贷给农民,35%则通过农业合作社间接贷给农民,贷款种类有季节性的短期贷款,还有资助农民购买农机、牲畜、土地、房屋的中、长期贷款。政府对该银行实行优惠政策,免其交纳存款准备金和营利税。国家银行每年向该行提供利率仅为3.5%(一般放款利率为12%以上)的优惠贷款。 财政部每年也拨出一定金额的无息款项,由该行以贷款的形式发放给农民,从1988年起,财政部还每年拨给16亿铢作为信贷基金。
2、1975年,泰国中央银行颁布了《商业银行农业贷款条例》, 规定商业银行必须按上年贷款余额的一定比例发放农业贷款,政府还规定,在农业地区营业的商业银行对农业部门提供的贷款不得低于在农村吸收储蓄的60%,不按上述规定发放贷款的必须将未放出的贷款额存入农业与农业合作社银行或购买政府债券。上述措施使商业银行的农贷业务发展迅速,1975年农贷占其贷款总额的3%,1986年提高到7%,目前所提供的农贷已占全国农贷总额的70%以上,成为农村金融最主要的资金来源。
3、 泰国银行作为中央银行对农业信贷的政策给予多方面的支持:①对农产品交易中的期票给予贴现;②向大米出口商提供低息商业银行贷款。
二、实行农产品价格保护政策。
泰国政府为了保护农民利益,实行了农产品价格保护制度。其具体做法是:由农业与农业合作社银行等有关机构按保护价收购农产品,或者为农民提供货栈储存产品,待价格上涨后再出售。实行价格保护的农产品有稻米、玉米、豆类、麻类、橡胶、棉花等。泰国财政每年都要为此付出巨额的补贴,仅稻谷一项就要支出10亿铢左右。在农产品市场保护方面,政府采取干预主要农产品价格的政策,拨出约百亿铢作为农产品市场基金,平稳市价。
三、农业产业化发展,成立农、牧、工、商、贸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经济实体。
1、以农为主,集工贸于一体。 以泰国著名的“正大卜蜂”集团为例,它的经营范围涉及农业、金融、进出口贸易、机械制造等领域,多元化经营,确保市场竞争力。2、实行“全循环”的生产方式。 仍以正大为例,它把触角伸入到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如在禽畜养业中,从科研技术、育种、饲料生产、饲养、屠宰、加工、运输到出口都是一条龙经营,并提供必要的资金和设备。
四、及时调整农产品结构。
泰国调整农产品结构是和划分农业专门种植区结合在一起的。泰国根据各地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实行分类指导。在中部平原地区以种植大米为主,东部和东南部缺水地区主要种植木薯和玉米,西部地区主要种植豆类,东北部地区主要种植麻类,使农业的空间布局和产品结构趋于合理。1993年底,为解决农业生产趋于饱和的问题,泰国政府又进行了新一轮的调整,计划在1994—1996年间,拨款685.74亿铢,用于缩减水稻、木薯、咖啡、胡椒的种植面积,扩大市场价格更高的农作物种植。
五、实施科技兴农。
1、加大资金投入。泰国政府在1975年到1985年的10年间, 每年对农业科研投入约10.48亿铢,相当于同期政府预算总额的0.9%。科研重点放在泰国的拳头产品上,其中农作物所占农研资金一直是第一位,约占资金总额的六成。
2、培养农业科技人员。 主要通过两条途径来培养农业科技人才,一是农业大专院校;二是大力发展农业技术教育,举办各种农业技术培训班,把农业新技术传授给农民,据统计,泰国的农业科研人员约占全国科技人员总数的30%左右。政府对农业科技人员给予优惠待遇,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重视农业科技的引进和推广。 泰国专门成立“农业技术转让中心”,负责技术引进和转让工作。目前,泰国的大学、政府农业部门和民营部门都建立了农业科研机构,还在全国设有二三十个水稻试验站。政府从1972年起便开始实施良种发展项目计划,设置了种子处,负责种子生产与管理,如从菲律宾的“亚洲稻种研究所”引进新品种,培育后在全国各地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