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rtner趋势预测报告与科研的相关性实证分析_云计算论文

Gartner趋势预测报告与科学研究相关性实证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相关性论文,实证论文,科学研究论文,趋势论文,报告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DOI:10.13663/j.cnki.1j.2016.02.009

       0 引言

       当今社会,科技发展异常迅猛,由于不同技术受到来自企业、科研机构、社会媒体及大众、各项政策的影响不同,一项技术从发明到产业化经历的时间可能很长,也可能昙花一现,还没有进入大规模的应用就被淘汰,无论是世界各国还是各大企业都面临着残酷的竞争,因此迫切需要开展技术预见研究[1~2]。Gartner公司是全球著名的技术咨询机构,该公司自1995年以来每年发布含新兴技术成熟度、预期收益等的趋势报告。每年的Gartner新兴技术成熟度曲线报告中(下文简称Gartner成熟度曲线)总有新出现的技术,曾经被预测的技术中,有些继续出现在曲线上,有些则暂时或永久消失,这些技术的出现与否呈现出很强的动态性,但这种动态性似乎无章可循。为了发挥Gartner技术预见作用,除媒体宣传外,一些科技情报咨询专家也开始致力于结合历年的Gartner成熟度曲线进行宣传或解读[3~5]。但Gartner技术预见的实际影响力还受科学研究机构、企业的关注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也将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相关技术的发展进程。

       理论上讲,若Gartner成熟度曲线对科学研究产生了影响,科研机构可能在论文中直接引用该报告,且加大或减少对某些技术的理论研究,发表学术论文较其开始在Gartner成熟度曲线中出现之前更多或更少,即科学研究成果数量及作者数与Gartner成熟度曲线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然而,尽管Gartner公司自1995年即发布成熟度曲线,但2000年以来,在Web of Science的SCIE引文数据库中,共539篇论文引用了Gartner的相关报告。此外,初步调研发现,国内研究型文献情报服务机构中购买Gartner数据库的仅有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等极少机构,且积极报道Gartner报告内容的机构也不多。因此,本文将考察2003~2013年以来的Gartner成熟度曲线中出现频次较高的19项技术的学术论文发文情况与Gartner成熟度曲线报道相关技术的时间点及成熟度或收益预期间的相关性,为了解Gartner成熟度曲线对相关技术科学研究的实际影响力提供参考。为了排除低水平重复研究的泡沫影响,本文选择SCIE数据库中收录的学术论文作为主要数据来源。

       1 Gartner新兴技术成熟度趋势预测

       1.1 Gartner新兴技术成熟度趋势预测报告简介

       Gartner公司针对新兴技术的研究主要包括:技术成熟度曲线,优先矩阵以及魔力象限。其中,魔力象限[5]主要研究企业对某项技术的市场见解和实际响应情况,更有助于了解企业关注Gartner报告的实际情况,因此以下重点介绍技术成熟度曲线及优先矩阵。

       技术成熟度曲线将技术分为五大阶段:①技术萌芽期(Technology Trigger),第一代产品,价格高昂,多为定制需求;②期望膨胀期(Peak of Inflated Expectations),媒体开始对新技术展开宣传,达到顶峰之后,新技术的不足开始暴露,负面影响显现;③泡沫化的谷底期(Trough of Disillusionment),第二代产品,伴随少量相关服务;④稳步爬升的光明期(Slope of Enlightenment),方法论与实践的进步,第三代产品出现,可直接使用的产品包;⑤实质生产的高峰期(Plateau of Productivity),被接受的高增长阶段,接受率有20%或30%左右。

       从2006年开始,Gartner成熟度曲线中开始出现优先矩阵,将技术的收益与预测的年限列成了一个矩阵,技术选择的优先级分为高、中、低、零(转型期)四个等级。

       1.2 Gartner成熟度曲线涉及的IT技术数量分布

       2003~2013年间,11个Gartner成熟度曲线图共涉及404项次技术[6~16],年度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

      

       由于IT技术及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引起市场对技术的切入点或关注点逐步细化,如:Location-aware Applications被细化成Location-aware Services、Location-aware Technology。为了从整体上把握Gartner成熟度曲线与科学研究的相关性,将这些技术按照同源原则进行合并得到171项新兴技术,统计各技术在11年间的曲线图中出现的频次,再统计出现频次相同的技术数量,结果见表2,表3列出了频次多于5的技术清单。表2表明,11年间有1项技术被报告了11次,即每年都出现;另有18项技术的频次大于5。

       1.3 技术的SCIE论文引用Gartner报告的情况

       对引用Gartner报告的539篇论文分析后发现,19项技术中有11项的110篇SCIE论文引用了Gartner报告,其中,云计算、Web Services、Virtual Worlds以及SOA的频次分别为60次、19次、9次、8次(见表4)。可见,IT领域中,云计算技术SCIE论文引用Gartner报告比较多,其他技术SCIE论文较少引用Gartner报告。

      

      

       2 结果与分析

       2.1 SCIE论文收集

       为了探讨Gartner预测的新兴技术与科学研究之间的相关性,对频次为5以上的19项技术,以19项技术的词组形式(对于location-aware applications,则使用location-aware为检索词)在SCIE中检索1999年以来的文献数,计算相关领域论文作者数①。

       2.2 Gartner成熟度曲线对科学研究的推动性分析

       正如在引言中所指出的那样.若科学研究对Gartner报告中的某项技术表现出较高的追随倾向,则表明Gartner报告对科学研究产生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具体表现为:当Gartner报告首次出现该技术后,有关该技术的SCIE论文总量占所有SCIE论文总量的比例很高,也即当技术第一次被Gartner报道后,科学研究的成果比报告发布前应有大幅增长,作者队伍规模扩大,即在Gartner第一次及最近一次年度期间涉及该技术的论文及作者量占其论文及作者量的比例(简称发文贡献率、作者人次比例)较大,此时的预期收益相对比较保守;当技术从顶峰期进入低谷期时,科学研究论文的发文量应继续大幅增加,作者队伍规模更大,从而使技术得到更好的优化,此时的预期收益也较高。笔者统计了19项技术自1999年以来在Gartner年度内的发文贡献率、作者人次比例,及年发文量、作者人次等数据,以发现科学研究与Gartner报告之间的相关性,由表5表明。

       (1)虽然除平板电脑(Tablet PC)、云计算(Cloud Computing)、Web2.0的Gartner第一年与论文年②几乎一致,但三种技术Gartner年度③内的发文比例差距却较大。Gartner年度内,云计算的发文率与作者参与率达99.83%,Gartner年度持续到2013年,可见该技术的Gartner预测对该技术的科学研究推动作用较大;平板电脑的Gartner年度虽然早于云计算,但仅持续到2010年,且总的发文量及作者人次数均较少,该技术的Gartner预测与科学研究的相关性不高;Web2.0的Gartner年度也早于云计算,并持续到2009年,Gartner年度内的发文率仅占27.74%,后续研究发文比例较高,但由于发文总量偏低,表明Gartner报告对该技术的科学研究的推动作用不大。

       (2)网状网络(Mesh Networks)技术在Gartner年度内的发文率达96.25%,仅次于云计算,鉴于其Gartner年为2003年,且持续至2013年,总发文量相对较高,因此该技术的Gartner成熟度曲线对其理论研究可能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3)虽然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3D打印(3D Printing)、话语识别(Speech Recognition)技术的Gartner年度发文贡献率分别为89.85%、88.32%、78.57%,位列前五,且持续至2013年,但因总发文量较少,科学研究对Gartner报告的追随倾向不明显。

       (4)量子计算(Quantum Computing)、移动机器人(Mobile Robots)技术在Gartner年度内的发文率虽然不及云计算和网状网络技术,分别为73.29%、58.66%,但由于此两项技术的Gartner年持续到2013年,且发文量较多,Gartner报告对其科学研究的推动作用还需要进一步详细分析。

       (5)Web Service、语义网(Semantic Web)、RFID、SOA四项技术的Gartner年度最近的仅为2009年,Gartner年度内的论文占比相对较低,但总发文量相对较高,Gartner报告对其科学研究的推动作用也需要进一步详细分析。

       (6)尽管虚拟现实(Virtual Worlds)技术、社会网络分析(Social Network Analysis)两项技术的总发文量超过了1000篇,但科学研究对Gartner报告的追随倾向不明显。

       (7)意念管理(Idea Management)的Gartner年度发文率占比,但发文总量最低,故该技术与远程监控(Telepresence)、Wiki、位置感知(Location-aware Applications)等发文量同样不高的技术一样,其科学研究对Gartner报告的追随倾向不明显。

       为了深入了解Gartner成熟度曲线及优先矩阵与相关技术的科学研究热度之间的相互作用情况,以下继续深入剖析几项Gartner高频技术的SCIE论文、Gartner成熟度及优先矩阵优先级之间的相关性。

       2.3 技术的Gartner成熟度、收益预期与SCIE论文量的相关性

      

       为了方便探讨技术与SCIE文献之间的相关性,本文基于企业应及时进入为高分,企业不应进入为低分的原则对技术所处的成熟阶段定义各个阶段的分值,具体规则见表6。据技术曲线成熟度阶段的定义可知:当技术处于低谷期的时候,是第二代产品,由于技术相应产品的缺陷与不足都已经暴露出来,主要的研究转向技术的转型或者消除技术存在的缺陷与不足,以使技术得到更好的完善,一方面有技术基础,另一方面知道问题所在,故低谷期是企业进入该领域的最佳时期;而处于上升期的技术为第一代产品,这个阶段技术刚刚出现,对业界和市场都非常新鲜,此时若企业进入则能够迅速抢占市场打响知名度,属于较好的进入时期;处于爬坡期的技术为第三代产品,此阶段技术已在原有的技术基础上取得了进一步发展,解决了第二代产品的不足,产品得到进一步的完善,技术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有了较好的前景,但技术的升级难度较大,进入该领域的竞争对手也越来越多,竞争加大,属于次优先的进入时期;处于平稳期的技术发展前景相对而言比较有限,企业选择在这个时期进入,既没有技术优势也没有市场优势。处于顶峰期的技术属于一代产品发展到顶峰开始出现各种各样的缺陷和不足,此时技术本身不足带来的负面影响非常强烈,公众对技术的抵触情绪也会较强,属于需要慎重的进入时机。收益预期分数同样基于高收益技术得分高的原则,具体规则见表7。

      

       由于篇幅的关系,本文仅具体分析云计算、网状网络、3D打印、Web2.0、平板电脑这5项技术每年的SCIE论文量、作者量、Gartner成熟度曲线阶段及优先级对比,如图1~图5,为了在同一幅图中表示多个不同的数据,方便对比,图1至图5中论文及作者量均为实际数值除以100后的值,详细数据请参看附录中的表1~表5。

       图1表明,云计算技术自2008年以来的Gartner成熟度已经经历了上升期、顶峰期和低谷期。上升期的论文与作者较少,随后论文和作者数大幅上升,但总量仍偏低,涨幅波动较小,符合Gartner成熟度之高峰期的特点;3年后,虽然论文增长幅度变小,但发文总量及作者总量均为高峰期发文总量及作者的l倍多,符合Gartner低谷期的特点。因此,云计算技术的科学研究活动与Gartner成熟度曲线的相关性较大。此外,2010年,Gartner将云计算的优先级从零调整到高优先级,与其发文量及作者数不断大幅增长的相关性较强。

       图2表明,网状网络技术自1999年以来发文量一直处于上升趋势,与Gartner成熟度阶段的相关性趋势不是很明显;但论文增长率与Gartner成熟度阶段均呈现一定的波动性,2000年出现负增长率,2001年、2002年论文增长率增长幅度较大,而2003年的Gartner成熟度为低谷期并持续至2006年,但期间的科学研究并没有呈现更强的活力;而2009年至今再次处于低谷期期间,作者数达4800多人,发表论文1600多篇,科学研究非常活跃,符合低谷期的特点。因此,总体而言,网状网络技术自2009年以来的科学研究与Gartner报告有一定的相关性。此外,与其发文量逐年大幅增长相对应的是,Gartner对网状网络技术的优先级持续为高优先,也呈现较强的关联性。

       图3表明,虽然3D打印技术的篇均作者数较高,但发文总量不高,其优先级持续为零优先;2006年以前的发文量极少,2007年的论文数量增长缓慢,符合Gartner顶峰期的特点;但在2008~2010年连续3年回到上升期期间,论文数量增长仍然缓慢,且2011~2013年再次进入顶峰期后,仅2013年发文增长量较大。因此,3D打印技术的科学研究与Gartner成熟度报告及优先矩阵的相关性不高。

      

       图1 云计算技术的成熟度、收益及SCI论文趋势

      

       图2 网状网络技术的成熟度、收益及SCI论文趋势

      

       图3 3D打印技术的成熟度、收益及SCI论文趋势

       图4表明,平板电脑技术的科学研究一直处于低迷状态,2004~2006年间的论文量及作者数均不高,但Gartner成熟度为低谷期;2008~2009年为爬坡期,论文量及作者数仍然不高;2010年Gartner成熟度为平稳期,论文及作者数均很少,符合平稳期的特点;2006年以来的优先级为较高优先,这一点很难从论文的数量得到。因此,平板电脑技术的科学研究与Gartner成熟度报告及优先矩阵的相关性也不高。

       图5表明,有关Web2.0技术在2007年的论文量比2006年大幅增加,Gartner成熟度进入低符期;2007~2009年的论文作者总数却超过了1000人次,呈现出一定的活力,但论文量不高,与零优先级比较相符;2010年以来,虽然作者数超过了2000人次,但发文总量依然不高,科研活动与Gartner优先矩阵之间显示出一定的相关性,但与Gartner成熟度曲线的相关性不高。

       总之,虽然云计算技术的SCIE发文量与Gartner成熟度曲线及优先矩阵的相关性最强,且SCIE论文引用Gartner报告也是最多的,但由于自2008年以来,云计算技术每年均被Gartner报告涉及,很难理清科学研究与Gartner报告之间是否存在推动与被推动的关系。其余技术的SCIE发文量与Gartner报告的相关性相对较弱,多数技术的SCIE论文数量并未受Gartner成熟度曲线的多次报告影响而大幅提高。

       3 结论与展望

       本文对2003~2013年Gartner公司的新兴技术成熟度曲线中涉及较高频次的19项技术的SCIE学术论文与成熟度曲线及优先矩阵报告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发现:除云计算技术外,Gartner成熟度曲线与其他主要相关技术的科学研究的相关性不强。产生该结果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尽管媒体或部分咨询情报机构对Gartner新兴技术成熟度曲线报告表现出浓厚兴趣,其所预测的某些技术如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也与实际产业领域发展现状也表现出一定的相关性,但其结论的正确性并未得到相关科研人员的认可;②虽然Gartner报告的正确性没有得到证实,其对科学技术成熟度的预测、对科学研究活动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科研人员对Gartner新兴技术成熟度曲线的实际关注度不高。

      

       图4 平板电脑技术的成熟度、收益及SCI论文趋势

      

       图5 Web2.0技术的成熟度、收益及SCI论文趋势

       笔者认为,技术预见活动作为一种技术情报服务,其结论必然受信息来源及具体实施人员知识背景的影响,结论的有效性将直接影响其对科学技术研究发展的作用效果;另一方面,领域科研人员及企业对情报研究活动成果的关注与否也将直接影响技术预见等涉及重大投入的情报研究工作成果对科学技术研究发展的作用效果。因此,笔者拟开展Gartner新兴技术成熟度曲线报告结论的有效性及科研机构对Gartner报告的知晓度及关注度实证研究。

       注释:

       ①严格讲,该检索策略仍然存在漏检的可能性:有些相关文献并不包含所涉技术的检索词,一些更技术的文献存在于其他检索工具中,但本文以SCIE数据库为例。

       ②SCIE数据库中收录相关技术的第一篇论文的发表年为论文年。

       ③某技术出现在Gartner技术成熟度曲线上的第一年与最后一年期间为Gartner年度。

标签:;  ;  ;  ;  ;  ;  ;  ;  

Gartner趋势预测报告与科研的相关性实证分析_云计算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