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审计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内部控制论文,社会论文,责任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问题的提出 安然、世通及英国石油等一系列事件问题的曝光,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美国先后颁布《2002年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及其配套指南等规章制度,要求对上市公司财务呈报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并报告。欧美发达国家相继提出对来自不承担减排责任国家的高碳产品进口实行碳关税,采用的碳排放核算审计与报告标准主要是《ISO14064-1》和《温室气体议定书:企业核算与报告准则》。我国基于ISO/TC67公开发布的HSE(Health,Safety and Environment)管理体系要求石油行业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为石油行业构建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提供了支持。《公司法》第5条规定企业必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社会公德、商业道德以及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是企业内部控制正式引入社会责任要素的标志,也是建立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制度的政策基础。2008年《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承担工作的通知》中首次提出社会责任每股社会贡献值的财务计算方法,为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审计指标的定量分析奠定了基础。2010年深交所及财政部等五部委先后颁布《关于做好上市公司2010年年度报告披露工作的通知》、《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及其相关配套指南,要求上市公司在年报中将社会责任、内部控制与财务报表结合披露,并强调注册会计师应该对被审单位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发表评审意见。为深化新常态下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2015年3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该文件大力支持水电企业发展,有利于改善电力行业企业社会责任的恶劣情形,推动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机制在实践中的进一步发展。虽然我国有丰富的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政策基础作为指导方针,但规章制度都没有强制性要求企业建立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机制。 近几年来,我国相继出现“三鹿奶粉”、“汽车召回”、“温州动车”、“蒙牛”等事件,反映了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意识淡薄、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机制匮乏和政府监管缺失,也体现了社会责任嵌入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环境保护和权益维护意识不断提升,不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或履行社会责任不当的企业将会给社会经济系统带来严重的负外部性。良好的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系统可以提升企业风险管理水平,提高企业潜在的内部价值,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实务中,在HSE(Health,Safety and Environment)管理系统基础上扩展生成的QHSE(Quality,Health,Safety and Environment)管理系统为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审计理论创新和制度设计指明了方向,越来越多的企业社会责任内容将会被嵌入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并呈现模块化、系统化、规范化和流程化的特征。研究表明,实务界已经有企业按照相关标准建立社会责任内部控制体系,意识到积极披露社会责任有关信息能为企业带来长远的经济效益,为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审计研究提供了现实依据。随着企业社会责任与内部控制的融合,当下的内部控制鉴证和社会责任鉴证亟待整合,为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审计的实施奠定基础。《AA1000审验标准(2008)》联结了财务与非财务数据,为实施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审计提供了审验平台,第三方的独立审验可以提高信息质量,按照审验标准出具的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能够提升社会影响力。和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审计在制度建设或实务运用方面都比较滞后,建立健全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审计的体制和机制迫在眉睫。 二、文献回顾 社会责任是现代企业应尽的职责,结合企业社会责任问题探讨利益相关者关系管理、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与审计,是社会责任落实于企业微观层面的基本途径。近年来,这种交叉和融合趋势日趋明显。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审计相关研究主要涉及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研究和社会责任审计研究,人本控制、环境审计以及低碳经济下的社会责任审计等内容都属于社会责任内部控制范畴。 (一)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研究 Hayibor等(1999)的实证研究表明企业社会责任的披露与财务绩效息息相关,社会责任履行优秀的企业,业绩水平普遍较高。张薇(2012)认为一个完善的社会责任内部控制体系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变量,并构建了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框架。《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4号—社会责任》为企业建立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提供了制度支撑,但除石油石化和电力行业已经颁布实施分行业操作指南以外,其他行业操作指南尚未发布,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制度的微观构建基础有待进一步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制度理论在企业社会责任和内部控制相结合机制中产生,杨弋、焦珊珊等(2013)研究发现75%的调查对象建议将企业社会责任嵌入到内部控制的绩效考核中。花双莲(2011)提出以价值目标和社会责任目标二合一为基础的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目标,在此模式上构建了“目标、要素、主体和层面”四位一体的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理论框架。王海兵、伍中信等(2011)认为监督、控制企业合理履行社会责任,维护和平衡企业各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是人本经济时代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职能,并构建了以利益相关者为导向、以企业社会责任风险管控为中心的人本内部控制战略框架。以上研究将社会责任风险纳入内部控制架构,推动了内部控制理论创新与实务应用,促进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制度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二)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研究 张安平和李文(2011)系统剖析了雪佛龙公司社会责任管理模式,认为其做法在实践中全面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具有重要参考和借鉴价值。阳秋林、李冬生(2004)提出人的社会性是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哲学渊源,实施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是为了协调企业“经济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姜虹(2009)搭建了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理论框架和实施策略,肯定了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活动存在的潜在价值,尤其是社会责任嵌入内部控制后的审计工作更具现实指导意义。李艳(2010)提出将社会责任审计纳入独立的审计范畴,实施企业社会责任审计工作。周兰、郭芬(2011)提出从现代审计方法的审计内容、审计程序等方面去构建低碳经济环境下的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模式。黄孟芳和卢山冰(2013)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是内部和外部利益相关者结合纳入审计和会计信息项目范围的审计工作,开展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有利于推动社会劳资关系的和谐发展。可见,执行企业社会责任审计对现代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审计制度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纯粹的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理论研究和社会责任管理制度已经不能满足社会日益变化的社会实践需求,将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和审计有机整合,能够发挥1+1+1>3的协同效应。 (三)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与审计的整合研究 1996年财政部首次颁发《独立准则第9号一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以规章制度的形式规范了内部控制审计的概念。盛永志(2011)提出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整合的互动关系,关键是在内部控制审计中获取充分、适当的证据,对内部控制审计的有效性发表评价意见。李嘉明、赵志卫(2007)认为开展企业社会责任内部审计,会提高企业的市场核心竞争力;企业不仅应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在内部控制中进行事先规划、事中监督、事后考核的社会责任实施机制,最终还要将客观公正的企业内部审计报告提交给利益相关者。许叶枚(2009)通过边际成本收益法研究认为企业开展社会责任内部审计会促使企业由被动履行社会责任转向积极,而且长远来看还能增加企业价值,提升企业形象。张国清(2010)实证结果表明公司实施内部控制审计本身可能就意味着更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这样更符合自愿性构建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审计制度的核心价值观。田超、干胜道(2010)提出建设新时代背景下的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制度,按照审计评价指引对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的要求实施审计工作。王海兵、刘莎(2015)构建了企业战略性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框架,并将企业战略性社会责任审计作为其实施路径之一,王海兵、董倩(2015)实施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文化审计,进一步深化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审计研究。以上观点,为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审计研究奠定了丰富的理论基础,内部控制审计内容、范畴理论知识和规章制度的日渐完善,促进了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与审计理论的耦合研究。 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内部控制审计和社会责任审计的相关研究已经相当丰富,研究表明社会责任的履行对企业发展有重要影响。但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审计的整合研究较少见,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自发性需求。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内部审计三者的关联日益密切,构建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审计体系,对于加强企业社会责任风险管控、促进企业发展战略实现具有重大作用。笔者拟基于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理论、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理论和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与审计的整合理论,构建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审计基本框架。 三、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审计的理论基础和实施环境 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审计(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ternal Control Audit,简称CSR-ICA)是指对企业的社会责任内部控制(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ternal Control,简称CSR-IC)系统建立的合理性和运行的有效性进行审计。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水平的高低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对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进行审计(包括定期的外部审计和持续性的内部审计)则是保持和提升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水平的必要举措。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审计的理论基础和实施环境,对于构建及实施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审计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一)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审计的理论基础 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审计的理论基础是指以社会责任理论为主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三重底线”理论、“金字塔”理论、社会契约理论、全面风险理论、赤道原则以及可持续发展理论。约翰·埃尔金顿的“三重底线”理论的核心是主张企业行为满足三条底线,对社会、环境和经济利益相关者承担社会责任;卡罗尔的“金字塔”理论认为社会期望企业在经济、法律、伦理和慈善方面应积极履行义务;社会契约理论认为企业履行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合同义务是企业应该承担的社会契约责任;全面风险管理理论旨在通过企业管理经营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建立社会责任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或内部控制信息系统;赤道原则是以世界银行环境保护标准与国际金融社会责任方针相结合的非强制性管理原则,是银行业评价贷款项目履行社会责任情况的基本方法,强调了贷款和资助项目中的环境和社会责任问题;可持续发展理论要求企业既满足自身当期的需求,又不能对企业长远发展需求构成危害。虽然赤道原则在金融界达成了共识,得到社会普遍认可,它的主要贡献是号召金融行业自发地建立社会责任方针管理模式,但结合当代企业可持续发展理论的需要,赤道原则或全面风险理论还不能全面适用于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审计活动的开展,不能按部就班的应用于其他行业,需要在赤道原则和全面风险管理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社会责任管理方针,完善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的管理模式。以上理论为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审计理论设定了内容范畴和作业边界,为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特别是企业社会责任理论、赤道原则和全面风险管理理论的融合,对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审计基础理论综合分析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审计的实施环境 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审计的实施环境是时间因素(经济周期、产业周期、企业生命周期等)、空间因素(区域特点、业务性质、发展规模等)及社会因素(法律、政策、制度、文化)的总和。时间因素会加速或延缓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期以及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审计理论的发展进度,影响实施企业社会责任内控制审计的周期;空间因素会受发展规模、区域特点等因素影响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审计制度体系的建设;而社会因素在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审计理论和实务界发展中占据主导作用,法制、文化等因素影响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审计机制运行的有效性。企业实施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审计必须与一定的环境因素相匹配,进而提升内部控制系统的适应性。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政策落实情况,以及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审计,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不仅要从资金、资产和资源等方面实现审计全覆盖,还应从经济责任、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等方面实现审计全覆盖,在宏观政策方面为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审计提供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审计全覆盖的环境支撑和顶层思路。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审计基本框架应包含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审计的目标、构成要素、演进过程、评价标准、审计报告及监督,由于缺乏法律、制度等的支持,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审计的规范化和职业化进程滞后,是导致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审计理论及实务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张龙平、陈作习等(2009)通过对美国内部控制审计制度深度剖析后,提出了针对我国内部控制审计制度的相关解决问题策略,可以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的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审计制度并结合我国国情,构建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审计章程用以指导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审计的发展。 总之,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审计旨在将企业社会责任元素全面融入内部控制审计结构,以人和环境资源为基础,制度为框架,规范人本经济条件下企业社会责任治理。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审计体系的建设则保证了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将以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为主的非财务报表数据和财务报表数据的审计结果一并披露,是完善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审计监督的必要手段。大力建设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制度,认真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接受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审计,将提高企业的社会形象,增加企业因履行社会责任而带来的无形商誉等附加价值。 四、构建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审计框架 (一)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审计的理论框架 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审计的理论框架由审计流程和审计内容两部分构成(图1),相互之间为引领与促进的关系。审计流程涵盖了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系统模块、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应用模块、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评价模块和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审计模块。在审计流程中,企业实施内部控制审计是为了监督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促进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制度有效运行;内部控制评价是通过控制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来评价整个内部控制设置合理性和运行有效性,对整个内部控制出具恰当的审计意见;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是在内部控制评价和内部控制审计共同作用的基础上,综合披露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的非财务数据与财务报表数据,出具恰当的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审计内容是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审计基本框架的实务运用,是发展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审计体系的基础。标签:内部控制论文; 企业社会责任论文;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论文; 审计报告论文; 社会责任报告论文; 社会责任标准论文; 审计目标论文; 审计计划论文; 内部控制缺陷论文; 审计质量论文; 审计方法论文; 制度理论论文; 审计流程论文; 企业环境论文; 会计与审计论文; 审计准则论文; 制度文化论文; 商业伦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