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美丽[1]2003年在《我国Bt棉种子产业化影响因素与运行机制研究》文中指出我国农业高新技术产业与种子产业迅速发展,但科技成果转化率依然很低。因此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促进技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我国Bt棉种子产业发展强劲,但加入WTO对其产生巨大冲击。本文采用比较分析方法进行定性分析,辅以图表说明与定量分析,分析我国Bt棉种子产业化的影响因素与运行机制,为今后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理论研究提供实证经验支持。 通过冀岱公司和科贸公司Bt棉种子产业化影响因素及其运行机制研究,得出几点结论:(1)我国Bt棉种子产业化受系统内部参与各方之间相互制约的利益关系及其实力以及外部环境条件的制约。参与各方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最终共同获得生产、加工、销售环节的平均利润。(2)冀岱公司和科贸公司Bt棉种子产业化运行机制有许多共同点:多元参与主体结成一个利益共同体,以合同为纽带,分享共同利润,但利益分配形式有所差异;建立健全的产业化组织体系,利用各种制度、“非市场安排”并大力加强产业化体系的智力开发等措施来规避风险;引入企业化生产经营管理机制,以产品质量管理为核心,制定严格的指标体系和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销售网络体系,加强种子生产与销售管理;积极拓展资金筹措渠道,促进Bt棉种子产业化有效运行。
黄殿成[2]2004年在《我国棉花杂交种产业化现状与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国外大型种业公司凭借其高科技优势和产业化能力,迅速垄断我国转基因抗虫棉市场,严重威胁我国棉花产业安全。发挥我国杂交棉种在创新和产业化方面的优势,扩大市场份额,显得很有必要。 本文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调研,结合案例,采用比较分析和系统分析方法,以描述性的定性分析为主,辅以一定的图表分析与定量分析,剖析我国棉花杂交种产业化现状、存在问题,分析各种模式的运行体系与运行机制,得出如下结论: 1、产业化现状:品种杂种优势明显增强;制种方法仍以传统人工去雄授粉为主,制种技术研究亟需突破;生产基地为数不少,但规模化、专业化基地不多;种子质量有待提高;种子企业多但规模小;法律法规有待完善;科研、育种、繁育、推广开展多种形式合作,但松散型居多,以产权为纽带合作的少,产业化程度总体不高。 2、产业化模式:目前棉花杂交种产业化具有自主开发、特约繁殖、联产联销、买断开发、合资经营等五种模式,而常见模式为自主开发、特约繁殖、合资经营。自主开发模式运行主体包括科研单位、制种农户、育种家,科研单位不具备生产优势,参与主体难以形成利益共同体,生产规模难有突破。特约繁殖模式中,运行主体包括科研单位、生产单位、制种农户,参与主体优势得以发挥,一定程度上形成利益共同体,营运约束靠契约,仍属于松散型合作。合资模式中,运行主体包括科研单位、生产单位、合资公司,以产权为纽带,育种、生产、销售、服务各环节融为一体,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相互制约,属于紧密型合作。每种模式各有其利弊与适应条件。从自主开发模式经过特约繁殖过渡到合资经营是我国棉花杂交种产业化模式的发展规律。 此外,本文提出了加快我国棉花杂交种产业化发展的一系列政策与建议。
靖飞[3]2007年在《产业链视角下江苏省水稻种子产业发展研究》文中指出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的颁布实施,成为中国种子产业发展的一个分水岭,标志着中国种业进入了市场化发展的初始阶段。当前中国种业正处于系统转型时期,种子产业赖以生存的宏观经济环境和构成种业体系的微观基础悄然发生着一场系统而深刻的、革命性的变革。市场机制业已成为种业资源配置的基础手段,企业作为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按照优胜劣汰的原则参与市场角逐。种子企业的竞争将直接影响到种子的配置效率,进而影响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中国种业如何自我调整以适应形势,加快体制创新,提高管理水平,立足于国内市场,着眼于国际市场,把中国种业做大做强,己经引起业内人士、政府和学界的广泛关注。所以,如何规范和促进中国种子产业的快速发展,提升种子产业竞争力就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而这正是本论文研究的出发点。种子在不同作物之间的区别较大,有关中国种子产业的政策设计在不同作物之间也有显着区别,将整个种子产业放在一起研究,不能很好地揭示种子产业发展的本质。基于此,本研究专门对江苏省水稻种子产业进行研究,旨在通过比较详细、系统地研究,提出江苏省水稻种子产业发展战略以及促进其发展的对策建议,这既是本研究的目的所在,一又凸现了论文选题的重大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本研究包括导论在内共九章内容。导论部分,论文对问题的提出、研究的思路、方法与框架进行了系统阐述,是统领全篇的总括性章节。论文第二章对产业链相关理论进行综述,为本研究提供扎实的理论基础。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论文第叁章回顾了江苏省水稻种子产业发展历程,分析了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第四章开始到第六章按照产业链条进行分析,主要包括品种选育、种子生产和种子经营叁个环节,主要分析研究了每个产业链环节的构成、特征、经营主体现状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的作用。论文第七章对江苏省水稻种子企业进行分析,使用了DEA效率模型分析了江苏省农业部颁证企业与全国上市公司的效率差异以及江苏省水稻种子企业内部的效率差异,建立了企业竞争力影响因素模型,并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对江苏省水稻种子企业竞争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第八章以种子产业体系为基础,研究水稻种子产业链外部因素对江苏省水稻种子产业发展的影响。通过对数据的统计与计量分析,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江苏省水稻种子产业经过几年市场化发展,市场经济体制正逐步得到完善,政府部门正着手将种子作为一项单纯技术转变为一项独立产业来培育,由过去以“管”为主,转变为行政管理与事业服务融为一体;由过去生产和科研两个体系运转,转变为种子产业一盘棋,通过行政、市场、经济、法律手段的综合运用,为江苏省水稻种子产业市场化发展创造良好的经济社会环境。种子产业市场化改革,吸引了诸多社会资本进入,江苏省水稻种子产业集中度还较低,企业数目远高于理论数目,市场竞争还很激烈。为了在种子产业中站稳脚跟,江苏省水稻种子企业正按照市场化的发展方向,寻求自己的发展空间。原来脱节最为严重的水稻品种选育环节,市场化方向已经初具雏形,国有科研机构设立附属于自己的种子企业,对水稻育种科研机构进行市场化改革尝试,部分实现了水稻品种市场价值,激发了育种科研人员的积极性;种子企业通过自设科研机构,或者与国有科研机构联合,向国有科研机构注资,开始涉足品种选育环节。品种选育环节的企业化运作、市场化发展已经初露端倪。种子企业生产经营行为开始分化,“育繁推”一体化企业正在逐渐成型,其综合实力在江苏省水稻种子产业中处于龙头地位,农业部颁证的一体化企业正向种业“航空母舰”方向发展。原来单纯为其他种子企业代工制种的企业,在江苏省劳动力价格以及耕地价格不断上涨的影响下,受制于预约制种方和制种农户,企业竞争力在削弱。与其境遇不同的是纯种子经营企业,尽管综合实力与其他企业还无法相提并论,但是通过市场化运作,表现出较强的市场逐利能力。种子生产经营企业是脱胎于计划管制时期的产物,品种权的市场化转让切断了其品种来源,目前主要通过生产不需要品种选许可的品种,企业竞争力也在逐步下滑。基于此,本研究提出江苏省水稻种子产业的发展战略要立足于改革,主要包括叁个层面:第一,鼓励和支持企业改革,通过整合、兼并和重组等方式向集团化、连锁化发展,提高大型企业对种子产业的整合力,迅速建立起江苏省水稻种子企业“金字塔”型的组织结构;第二,彻底改革国有水稻品种选育机构,改变目前国家与社会资本同步开展育种科研工作的现状,积极向以种子企业为主体的育种科研主体结构转变,结合江苏省区域自然特征,建立区域性的商业育种机构;第叁,完全实现政府行为的市场化改革,彻底改革原有不适应种子产业市场化发展的法律制度约束,充分发挥种子企业作为经营主体的作用,政府机构立足于服务与市场监管,为种子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市场经济环境。为了实现上述战略目标,江苏省水稻种子产业发展必须坚持市场调节企业行为,政府行为作为必要的补充。政府角色要坚持准确到位,种子企业在种子产业发展中要合理定位,相关企业要适时进位,形成江苏省水稻种子产业合理的竞争环境。
张社梅[4]2007年在《国产转基因棉花科研与应用的经济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转基因棉花的研发成功是我国转基因农作物技术进展的标志,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大面积推广应用不仅为稳定棉花生产、增加植棉效益、保护生态环境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扭转了美国转基因棉花垄断中国转基因棉种市场的严峻局势,为防止我国的棉花生产受制于人,保障我国棉纺业持续、安全、健康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目前对转基因棉花科研投资收益及推广机制的研究还是一个空白。国产转基因棉花的研究体系如何,科研投资数量、结构怎样,投资收益及其分配如何,推广应用的机制是否合理,等等,都是需要通过研究并做出回答的问题。本文正是从科研投入角度入手,通过问卷与实地调研的方式,收集到了大量有关转基因棉花从研究到推广的一手资料,并借助目前国际上先进的计量工具——DREAM模型系统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及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首先,通过对全国涉及转基因棉花研究的29家单位的调研,初步搞清了国产转基因棉花的研究体系以及体系内各研究主体的功能定位与合作机制,并得出我国转基因棉花研究与产业化的组织体系与运行机制已经初步形成的结论。其次,以相关研究机构的调研数据为基础对国产转基因棉花的科研投资总量,投资与使用结构及其变化状况进行了详细估计和分析。研究发现国产转基因棉花投资变动基本符合国际生物技术研究发展规律,这对我国农业高新技术研发投资结构的合理确定有重要参考价值。再次,应用DREAM模型,分黄河流域棉区和长江流域棉区、杂交种子和常规种子四种情况,对当前国产转基因棉花品种在整个技术寿命期(事后1997-2005年,事前2006-2015年)内科研投资的经济收益、内部收益率进行了测算,也对单产水平、农药使用量、品种寿命期等影响收益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另外,还以单价转基因杂交棉花鲁棉研15号和双价转基因常规棉花SGK321为例分别说明品种的不同性状对收益计量的影响。研究得出:转基因棉花科研投资回报率为60.57%;转基因杂交棉花投资回报则要高出转基因常规棉花近25个百分点;杂交棉的面积每提高1%,收益增加近1000万;单产水平的变动比农药和品种使用寿命对收益的影响更大。最后,本文对国产转基因棉花推广模式进行了研究,并与美棉的推广机制进行比较。美棉是集繁育推一体化的公司制,而我国自主研发的转基因抗虫棉是农业科研单位、政府推广部门和公司联合推广的模式。相比之下,国产棉在明确推广主体之间的利益联结关系、提高种子纯度和质量监督管理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提出的政策建议包括:(1)政府应继续加大转基因棉花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领域的投资力度,鼓励私人投资,为国产转基因棉花技术的深入研究以及技术在实践中更好的发挥作用提供坚实的基础;(2)大力发展转基因杂交棉花,重视不同棉区转基因棉花品种的选育和栽培技术的研究,有针对性的促进转基因棉花品种的更新换代,进一步提高转基因棉花的经济收益;(3)构建转基因棉花推广的长效利益联结机制,加强种子硬软件技术及其应用水平的不断改进和提高,努力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加快转基因棉花的产业化进程。
黄炜[5]2013年在《柘荣太子参产业化影响因素实证研究》文中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国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主要障碍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农村的经营方式主要是以家庭联产承包的责任制,以及当今农村的耕地面积规模过于分散狭小。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命题正式被提出来,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一直是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农业产业化更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因此,对“柘荣县太子参”产业化影响因素的研究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的主要研究目标是分析“柘荣县太子参”产业化影响因素以及影响因素与产业化水平之间的关系。本文主要的研究工作有: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界定本文农业产业化的定义,对以往研究的成果进行总结述评后,以拓荣县经济发展现状为背景,从“柘荣县太子参”产业化所涉及的因素出发,构建“柘荣县太子参”产业化影响因素模型及相关关系的假设;通过问卷调研,利用SPSS18.0统计分析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验证研究模型的拟合度与研究假设。通过研究,本文得到的主要结论有:市场秩序、合同遵守程度、政府补贴、管理机制和法律法规、种植收益、育种科研水平、收购价格变动与产业化水平有显着的线性关系,是影响产业化水平的重要因素,其他因素对产业化水平的影响一般。最后在本文研究结论的基础上,分别从产业化现状,产品的自身优势以及影响产业化的因素等方面,提出了促进“柘荣县太子参”产业化的对策建议,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参考文献:
[1]. 我国Bt棉种子产业化影响因素与运行机制研究[D]. 何美丽. 中国农业大学. 2003
[2]. 我国棉花杂交种产业化现状与模式研究[D]. 黄殿成. 中国农业大学. 2004
[3]. 产业链视角下江苏省水稻种子产业发展研究[D]. 靖飞. 南京农业大学. 2007
[4]. 国产转基因棉花科研与应用的经济分析[D]. 张社梅.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7
[5]. 柘荣太子参产业化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 黄炜. 福建农林大学. 2013
标签:农业经济论文; 水稻品种论文; 转基因棉花论文; 转基因政策论文; 三农论文; 棉花论文; 水稻论文; 农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