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应用方法、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50例观察组和50例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用阿替普酶溶栓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剂量为0.9mg/kg,对照组为0.6mg/kg,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出血情况以及治疗的安全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痊愈17例,显效19例,有效11例,无效3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患者痊愈15例,显效16例,有效15例,无效4例,治疗有效率为92%,比观察组患者略低,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出血情况方面,对照组出现1例颅内出血,牙龈出血、皮下瘀斑和消化道出血各2例,发生率为14%,观察组患者则出现颅内出血、牙龈出血各4例,皮下瘀斑5例,消化道出血3例,发生率为3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最终对照组患者出现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低于观察组患者的5例和10%的发生率,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出血情况,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阿替普酶溶栓;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出血情况;安全性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急症,其发病机制比较复杂,通常认为是患者血液动力学和血管出现异常,使其脑部动脉堵塞和狭窄[1]。患者发生急性脑梗死较为突然,在发病后的数小时内将达到高峰,必须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才能转危为安。当前临床上普遍为急性脑梗死患者提供溶栓治疗,确保患者闭塞狭窄血管再循环,达到改善脑部组织供血情况和减少脑损伤的目的,而阿替普酶就是一种常用的溶栓药物,其选择性和亲和性非常强,应用下具有很好的疗效[2]。本研究现选择我院近两年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通过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将其整理为以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时段内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选出100例纳入本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50例。观察组中,男32例,女18例,患者年龄在24岁~75岁之间,平均年龄(45.8±4.8)岁。对照组患者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范围为25岁~73岁,平均为(45.6±4.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患者入院时检查符合及性脑梗死症状[3];(2)患者发病时间均在4.5h以内;(3)患者及其家属自愿配合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经影像学检查发现脑部有大面积梗死和出血的患者;(2)存在严重意识障碍和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3)合并其他重要脏器功能障碍的患者;(4)配合度低,家属不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
1.3治疗方法
我院为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提供阿替普酶溶栓(国药准字H20110051 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公司)进行治疗,其中,对照组患者应用剂量为0.6mg/kg,总量10%静脉注射治疗,其余采用泵注静脉滴注方法进行治疗,分别控制在1min与1h内注射完成。观察组患者应用剂量为0.9mg/kg,注射流程与方法和对照组患者相同。治疗过程中医疗人员全程密切观察两组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
1.4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4]:(1)痊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基本恢复语言功能,生活能够自理;(2)显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基本恢复语言功能,肌力增加超过2级,部分生活自理;(3)有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生活无法自理,肌力增加不超过2级;(4)无效:不符合上述情况。医疗人员为两组患者详细记录溶栓后的出血情况,观察的出血指标包括颅内出现、牙龈出血、消化道出血、皮下瘀斑出血。同时记录两组患者出现心律失常、血管损伤出血等不良反应,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
1.5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计数单位采用x2进行检验,P<0.05表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4%,略高于对照组的92%,但两组数据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出血情况
对照组患者出血情况好于观察组,P<0.05。
2.3不良反应
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略低于观察组的10%,两组数据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上非常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其致残率与致死率非常高,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患者脑动脉粥样硬化引发管腔闭塞、脑部供血中断,导致脑组织坏死,形成不可逆的缺血性损伤是急性脑梗死的诱发原理。有临床研究资料显示[5],要及时挽救患者生命要求在患者发病时及时帮助其回复梗死部位组织血液循环,尽快控制脑细胞损伤,才能改善预后。而早期的溶栓治疗则具有很好的疗效,对抢救患者,改善患者预后有着重要的作用。
有临床资料显示[6],应用不同剂量的阿替普酶均能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有不错的效果,这是因为阿替普酶用药起效快,帮助患者在最佳治疗时间发挥最大功效,并且应用的副作用非常小,可通过患者的肝脏代谢,具有较高安全性。在本研究中,应用0.9mg/kg剂量的观察组患者发生颅内出血、牙龈出血、消化道出血和皮下瘀斑等出血情况比应用0.6mg/kg剂量的对照组患者更少,P<0.05,而在疗效和安全性上不同剂量的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这个结果表明阿替普酶进行的溶栓治疗大剂量应用情况下患者发生出血事件的可能性更高。阿替普酶是第三代溶栓药物,也是纤维蛋白酶原激活剂,其纤维蛋白和赖氨酸残疾进行结合而激活纤溶酶原并转化为纤溶酶,对血块达到溶解作用从而发挥疗效,但该药物的半衰期短,不能保证药效的持久性,必须持续提供用药且增加药量,以预防患者血管壁再次损伤,待患者血流恢复后又容易引发血液外流现象,于是再次引发出血。所以医疗人员要拿捏好剂量的选择标准,确保疗效的同时尽可能减少溶栓后的再出血症状。
综上所述,为急性脑梗死患者提供不同剂量的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具有很好的疗效,本研究提倡应用小剂量的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有助于减少患者溶栓后的出血,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更高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梁丙振.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出血情况及安全性观察[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2018,32(1):28-29.
[2]赵晓东.尿激酶与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比较[J].中国基层医药,2017,24(8):1165.
[3]于荣.疏血通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2017,38(7):855.
[4]鲁文先,苏毅鹏.急性脑梗死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疗效及出血性转化影响因素分析[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7,25(1):29.
[5]董伟,谢江文,吕国菊.不同年龄对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预后的影响[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6,32(6):486-487.
[6]黄华生,韦晓阳,闭珠梅.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中国处方药,2018,16(4):61-62.
论文作者:匡小勇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9年第0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7
标签:患者论文; 疗效论文; 脑梗死论文; 溶栓论文; 剂量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两组论文; 《航空军医》2019年第0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