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园园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上海市 200135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会经济的进步,我国的建筑行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当前,预制装配式建筑技术因其技术含量高、资金消耗少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建筑行业中。现阶段,我国的预制装配式建筑在外观以及构造方面都显示出了强大的市场竞争力。本文从预制装配式建筑技术的应用入手进行分析,深入探究了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常见的质量问题以及防护措施,以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指导和帮助。
关键词: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应用
1.预制装配式建筑技术的概念综述
一般来说,预制建筑是通过使用预制混凝土施工技术与常规施工技术相协调而建造的。而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就是将工业化加工制作的各类混凝土构件进行现场装配。在此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就是生产制造混凝土主体结构的梁、板与柱体,尽可能的使用预先装配完的构件进行阳台、楼板等大面积结构的拼装;在装配构件的运输环节,要尽量选择专业运输车辆,避免构件在运输过程中发生机械性损伤;将这些预制构件运达指定施工区域后,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现场吊装与拼接;而后,将预制混凝土构件运送至指定位置,进行灌浆浇筑作业;最后,把独立预制构件组合拼接成完整且连续的构件体系,使建筑结构的整体强度更大。对于预制建筑结构施工技术而言,这种大规模集成生产模式可以提高其综合性能。
2.预制装配式建筑的优势
2.1施工工序简便
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多采用质量轻便的钢结构,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整体建筑结构的自重。在工程建设初期,可将完整的预制构件直接应用到建筑结构拼接上,降低施工难度系数,确保施工工序的有序衔接。通过高效运用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不仅可以增强建筑施工形式的灵活多变性,还能节约各类资源成本,保障经济效益。在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技术人员有限,这进一步降低了施工质量控制难度。且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所使用的诸多产品都是提前集中加工制作的,可直接运输到指定装配场地即可,简约了装配式建筑施工流程。又由于装配式建筑构件的工厂化制作有特定的模具,因此,可确保建筑产品的标准化与规范化。
2.2保障工程质量与安全
全面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如何使建筑施工也做到可持续发展是值得思考的。因此,实行绿色建筑理念成为建筑行业的主流思想。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优势就在于能够缩减施工现场的工作量,缩小施工影响的范围,有助于维护施工现场的环境;同时还能提升对施工现场的垃圾管理的控制程度,避免污染生态环境,增强安全与环保系数。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将建筑化整为零,采用统一的集中化生产,此外,使用高强度的混凝土制作建筑构件能够减小噪音和灰尘污染,满足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3.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
3.1预制窗体的施工
对于预制窗体而言,其属于工程施工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对此,技术人员对预制窗体进行具体施工过程中,可以使用螺栓或者吊耳,针对窗体上提前预留的螺母进行连接。对其进行具体连接期间,应当保持300mm 距离的作业面,结合这一位置,针对窗体实施全面化连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但是具体连接过沉重,应当针对窗体的具体方向做出相对全面的调整,通过这一方式来促使窗体螺栓能够有效的插入到墙板的连接孔当中,借助这一方式不但能够促使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得到有效提升,还能够促使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3.2预制叠合板的安装施工
对于预制叠合板的安装与施工来讲,其也会对整个预制装配式建筑的施工质量有着直接影响。因此,在开展预制叠合板安装施工作业期间,需要对相应的施工工艺与技术措施予以严格、有效的控制,同时也要确保相关的施工作业满足我国所出台的标准以及规范的要求。其中,在施工作业期间,作业层与预制叠合板之间的距离要保持在要求的范围内,并且为了保证定位的准确性,需要根据工程实际来对预制叠合板的安装方向进行调整,以此来进一步缩减施工误差。在安装预制吊板时,为了防止碰撞现象的发生,要采取措施妥善的保护好预制叠合板,以免出现不必要的材料浪费。此外,为了保证预制叠合板吊装安装的紧密程度,可将模数化吊装施工工艺在安装施工阶段予以妥善应用。另外,在吊装期间,可在底部设置临时支架,并且彼此相邻的临时支架之间的距离要保持在150cm 左右,待吊装祖业结束后,便可将临时支架拆除。在对双层结构进行安装作业时,为了确保施工可以有序开展,同样要对双层支架予以科学的设置。待结束上一层预制叠合板的施工后,便可实施混凝土的浇筑作业,并在浇筑完成后的 48h 对混凝土强度进行检验。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的 70%后,便可将下一层支架拆除,以此来保证预制叠合板安装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3.3预制装备剪力墙技术
预制部件是预制建筑物最主要的结构拼接方法,拼接工作的方法和拼接质量直接影响了预制材料施工技术的施工质量。使用预制建筑结构技术,选择螺栓连接方法以紧密连接预制构件,以确保它们的精确连接并满足其技术和质量要求。在安装预制构件时,必须在下层甲板上预留空间以便于安装钢筋,然后完成剪力墙与预制建筑物其他部分之间的连接。使用螺栓形成完整的系统并完成预制的内部剪力墙。使其能够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施工中选择预制施工技术时,内剪力墙与主工程之间的连接,在确定接头位置后,采用螺栓密封接头,确保后续施工过程中,剪力墙结构墙不会发生位移,避免对后续工作产生任何影响。此外,在复合剪力墙结构设计过程中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充分考虑静载荷和外力因素对剪力墙的影响,根据提供过程中的具体情况。选择垂直和水平墙结构,使剪力墙更好地满足使用需要;(2)对于剪力墙之间的每个连接部分,必须结合不同的载体特性以实施最合适的设计。
4.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注意要点
4.1对构件进行连接
连接构件的方法多种多样,但主要是机械式和现浇式这两种,机械式的连接方式就是运用机械式持续套筒器来灌浆式的连接构件,并使用高强度的无收缩水泥方式来保护构件更加平稳地连接,这对于使用构件的钢筋有着更高的要求;第二种是现浇式连接,当有的构件在连接的时候出现连接部分狭窄的现象,应该使用现浇式连接方法。所以在实际施工建设的过程中混凝土浇筑的铸模要求也较高,施工技术人员必须要保证铸模的强度。
4.2预制构件的吊装流程
湿式系统和干式系统是预制结构吊装最主要的两种装配方式,湿式方式的操作过程主要包括采集样本、预制装配、吊梁、楼板的装配、外墙装配、现场浇筑等环节。当浇注板坯以填充板坯时,将锚固肋插入叠加在倾点处的层中。铸造时,注意铸造方法到位,底部连接铁配件。要充分考虑实际情况预留足够的空间。而干式的吊装流程包括采集样本数据、梁柱的装配、楼板的装配、阳台部分的装配、楼梯部分的装配、现场的浇筑、外墙的吊装等。
结束语:终上所述,随着我国国力的不断提升,预制装配建筑也在不断的体现自己的优势,通过利用各种新材料、新工艺,使建筑中的构建与建筑进行有机的结合。同时,在预制配件建筑过程中通过环保技术实现绿色建筑,使我国的建筑行业进入可持续发展阶段,减少能耗,保护资源环境。
参考文献:
[1]张少春.论述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住宅设施,2018(12):121-122.
[2]顾新生.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分析[J].居舍,2018(34):46.
作者信息:丁园园,男,身份证号码:32032119900129xxxx
论文作者:丁园园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1
标签:建筑论文; 构件论文; 叠合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作业论文; 建筑结构论文; 混凝土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