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显性因素所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肺栓塞的临床特征与相关因素分析论文_赵艳艳

非显性因素所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肺栓塞的临床特征与相关因素分析论文_赵艳艳

赵艳艳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西院 山西 太原 030053)

【摘要】 目的:探讨非显性因素所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肺栓塞的临床特征与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86例非显性因素所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肺栓塞的临床患者,通过进行肺动脉造影以及下肢静脉彩超检查,将患者分为合并肺栓组31例和无肺栓塞组55例,两组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动脉血气分析、血浆检测以及内皮素检测等。最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相关检查数据。结果:两组患者在住院时间,是否发生晕厥、是否形成深静脉血栓,血浆是否升高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差异。结论:非显性因素所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肺栓塞的发病机率很高,这种临床现象是由于患者的长期卧床、双下肢粗细不等以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等相关因素造成。

【关键词】 非显性因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肺栓塞;特征

【中图分类号】R5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5-0130-02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医院对肺栓塞的诊断手段在不断地加强,技术也有很大的突破,但是医院对非显性因素所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肺栓塞的临床患者诊断还有较大的困难,由于合并肺栓塞与非显性因素所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症状非常相似,通过临床病理根本无法准确的诊断,而且导致合并肺栓塞的原因复杂,主要以感染和环境因素以及其他不明显原因造成的,因此,这对诊断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我院对86例非显性因素所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肺栓塞的临床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很好地诊断了患者的病症,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86例非显性因素所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肺栓塞的临床患者,其中男性61例,女性25例,年龄47-75岁,平均年龄64.5±1.2岁,患者在入院前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胸痛、心悸、呼吸困难等体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征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检查方法

在研究中,对两组患者进行常规的体格检查、肺动脉造影检查、双下肢静脉彩超检查、血浆检测以及内皮素检测。

1.2.1肺动脉造影检查

肺动脉造影检查主要对患者的主动脉血管管壁进行检查,看管壁是否增厚或缺损、肺动脉是否闭塞、肺门是否存在磨玻璃致密影以及观察肺动脉分支纤细现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2双下肢静脉超声检查

在下肢髌骨下沿10cm左右采用超声检查,在检查中观察静脉腔中的回声、超声加压时未出现压陷的管腔以及挤压远端的血流情况。

1.2.3内皮素以及血浆检测

在患者外周静脉采集静脉血标本,检测内皮素的含量,同时将标本加入到抑肽酶、乙二胺乙酸钠抗凝剂中,进行离心处理,再次检测内皮素含量。采用快速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患者进行血浆的检测。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用SPSS13.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特征比较

合并肺栓塞组患者和无肺栓塞组患者在临床中的表现有显著的不同点。两组患者在卧床时间、是否发生晕厥及晕厥次数方面、静脉血栓的形成、双下肢不等粗、心电图的不规则倒置方面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这对本研究起了重要的作用,数据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分析的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双下肢不等粗、卧床时间、静脉血栓形成等相关因素对比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详情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的相关因素分析(n%)

组别双下肢不等粗卧床时间≥7d静脉血栓形成

合并肺栓组(31例)14(45.1)8(25.4)14(45.6)

无肺栓塞组(55例)11(20.2)9(16.5)17(22.6)

P P<0.05 P<0.05 P<0.05

2.2 两组患者的D-2聚体水平和内皮素-1水平

合并肺栓者的D-2聚体水平是(768±103)μg/L,无肺栓组患者的D-2聚体水平为(247±34)μg/L。合并肺栓的内皮素-1水平的中位数是5.3ng/L,无肺栓组患者的内皮素-1水平的中位数为1.5ng/L,研究结果证明,两组患者实验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国外研究表明,非显性因素所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肺栓塞的发病率为20%~30%,但是本文研究的发病率却比国际研究的比率高,这可能与患者来源不同有关,也有可能与研究中出现的急诊病例和住院病例的数量不同有一定的关系。本文的研究对象主要为住院患者,所以本文研究对象的发病率会比国外所研究的发病率高。国外一些研究中并没有将D-二聚体阴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研究对象的疏漏。合并肺栓塞患者在临床中的表现均为:呼吸不畅、呼吸困难、咳嗽痰少、胸痛咯血。影像检查和心电图检验也未发现其他特殊表现。本研究证明,合并肺栓组在呼吸不畅、呼吸困难、咳嗽痰少、胸痛咯血、年龄、吸烟史等方面与无肺栓组的症状非常相似,无法区分。文献报道,合并肺栓组的PaCO2与无肺栓塞组明显不同,合并肺栓组明显高于无肺栓塞组。而且合并栓塞组与无肺栓塞组在卧床时间、晕厥、心电图下降等方面都有显著的不同。本次研究结果证明,非显性因素导致的合并肺栓塞患者中,合并肺栓塞与无肺栓塞患者在卧床时间、双下肢不等粗有显著的不同点,对以上可能导致肺栓塞的情况患者应该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必要的情况下,患者要进行抗凝治疗。

急性肺栓患者在发病后,肺泡巨噬表现为明显的上升性。这种明显的上升性抑制了羧肽酶A3的正常酶解工作,使患者体内的内皮素-1和白三烯的浓度明显增加。这种无规律的增加导致患者肺血管的不正常收缩,促进了患者肺部炎症的刺激反应。关于非显性因素所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肺栓塞的发病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还需要多名医学工作者经过长时间、采用多样本进行进一步的证明与研究。

综上所述,合并肺栓塞是导致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肺栓塞的重要原因。所以在临床医学中医师必须具有肺栓塞的明确诊断意识。

【参考文献】

[1]李朝红,郭力源,刘江帆,魏丽虹,莫利华.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联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痰热壅肺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06(14):89-90.

[2]陈敏,王全林,李水琴,王飞.清热化痰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研究进展[J].华西医学,2015,02(15):456-457.

[3]闫俊杰.甲基强的松龙与地塞米松治疗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对比[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01(05):251-252.

[4]王原,毕燃.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肺血栓栓塞的临床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4,S2(12):52-53.

[5]陈朝霞,朱平光,胡国泉,王巍,孙艳玲.导致的非感染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原因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5,11(01):147-148.

论文作者:赵艳艳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1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3

标签:;  ;  ;  ;  ;  ;  ;  ;  

非显性因素所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肺栓塞的临床特征与相关因素分析论文_赵艳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