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体后凸成形术与保守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对比研究论文_彭霞舞,王鹏

长沙市中医院 410000

摘要:目的: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与保守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保守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椎体后凸成形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EVO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椎体高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后凸Cobb角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体后凸成形术能显著地缓解患者疼痛状况,促进患者活动功能恢复,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椎体后凸成形术;保守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临床疗效

骨质疏松患者极其容易发生脊柱骨折,从而导致患者出现慢性疼痛以及行动不便。临床上采用椎体后凸成形术进行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显著地缓解患者的疼痛状况,并且能较快地恢复患者的活动功能,降低新发脊柱骨折发生率[1]。因此,本文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保守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椎体后凸成形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现将具体研究内容整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患者男26例,女14例;年龄55-81岁,平均年龄(67.59±10.43)岁;病程0.5-1.5n,平均病程(0.76±0.33)n;其中6例患者骨折涉及1个椎体,8例患者涉及2-3个椎体,26例患者涉及4个椎体。对照组患者男28例,女12例;年龄54-80岁,平均年龄(66.58±10.26)岁;病程0.6-1.6n,平均病程(0.86±0.36)n;其中4例患者骨折涉及1个椎体,9例患者涉及2-3个椎体,27例患者涉及4个椎体。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以及疾病状况等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一般方法

1.2.1保守治疗

对照组患者在平板床采取仰卧位,并于患者的骨折处放置厚度为10-15cm的垫枕,主要目的在于确保患者脊柱后伸展[2]。采取此种方式静卧7-10d,当患者临床上的疼痛症状有所减轻后便锻炼其腰背部肌群,锻炼方式为采用平卧五点、四点以及三点支撑法将腰背部挺起腰。在锻炼的过程中要注意循序渐进,2次/d,30min/次。3个月后,患者便可以在腰围的保护下进行下床活动。

1.2.2 椎体后凸成形术

治疗组患者采取全身麻醉后取俯卧位,术者在利用C臂X线机的透视下对患者骨水泥注射及穿刺针位置进行观察。对患者的胸椎部位采取椎弓根外侧入路的治疗方式,对患者的胸腰段部位应该采用经椎弓根入路的治疗方式,对患者的下腰椎部位采取经椎弓根或外侧入路的治疗方式。术者采用穿刺针到达患者椎体时,将穿刺针内芯抽出后置入导针,到达患者的椎体前下缘后将穿刺针外套筒拔出,然后沿着导针为其置入扩张及工作套管,并且要确保工作套管的前端位于患者椎体后缘皮质前方的1-2mm左右处,将导针拔出[3]。术者将精细钻钻入至患者椎体前下缘后,利用导针来探查患者椎体内的实际状况。治疗组患者椎体前缘穿破后放入可扩张球囊,并确保球囊位于患者椎体前的3/4处。为患者注入造影剂,缓慢地扩张球囊,并将扩张压力控制在280Pa左右。椎体复位满意后将造影剂与球囊抽出后注入骨水泥。在C臂X线监视下将骨水泥注入椎体,每个椎体注入剂量为1-5ml的骨水泥。

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均采用剂量为10mg/d二磷酸盐或剂量为5mg/d的塞膦酸钠进行治疗,加上剂量为1000mg的钙以及剂量为1000U的维生素D3,适当地服用止痛药。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EVOS评分,以及患者治疗前后椎体高度和后凸Cobb角状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计量资料采取均数±方差( )表示,组间距对比采取t值进行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VAS、EVOS评分

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VAS评分、EVO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EVO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3 讨论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深,逐渐增加了临床上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发病率[4]。临床治疗上主要目的在于改善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的活动功能及疼痛状况,从而促进患者的骨折愈合,避免再次骨折的发生率。保守治疗主要采用口服药物、物理治疗以及功能锻炼,不仅治疗疗程长,也难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椎体后凸成形术在临床应用中具有疗程短、疗效确切以及术后功能改善显著等特点,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5]。本次研究中,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EVO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椎体高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后凸Cobb角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椎体后凸成形术能显著地缓解患者疼痛状况,促进患者活动功能恢复,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大量地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钟永伟,陈小伟,季必池等.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及保守治疗陈旧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对比分析[J].重庆医学,2015,09(18):2515-2517.

[2]谢恩,郝定均,杨团民等.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与保守治疗急性和亚急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随机对照研究[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1,13(8):719-724.

[3]周梦雷.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4,26(35):21-22,25.

[4]王萧枫,杨益宇,于志华等.后凸成形术和保守疗法对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疗效的对比研究[J].中国骨伤,2010,23(10):730-733.

[5]太祖华.椎体后凸成形术与保守疗法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疗效比较[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6):36-37.

论文作者:彭霞舞,王鹏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4

标签:;  ;  ;  ;  ;  ;  ;  ;  

椎体后凸成形术与保守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对比研究论文_彭霞舞,王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