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绝大多数的城市建筑物都以钢筋混凝土结构作为主体,但这种建筑结构自身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混凝土和钢结构属于比较特殊的建筑物料,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其形态容易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这就会造成建筑裂缝现象的发生,对整个建筑的结构安全和质量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建筑施工人员一定要重视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保证建筑施工质量,确保建筑相关工程能够正常推进。
关键词:建筑施工;后浇带施工技术;实践
1关于建筑后浇带相关技术的原则和作用
后浇带相关施工技术的原理是释放建筑体的综合应力。在一定程度上应做好应力的抵抗,通过科学、合理的导泄能够有效疏散多余的应力,同时对外来的应力有很大的抵抗作用。在对建筑进行设计时,相关设计人员把整个建筑体系看作一个整体结构。然而,在实际建筑施工中要考虑更多的个体结构连接的相关问题。因此,在对建筑进行设计的早期就应该充分考虑到整个建筑体系和个别单体结构之间的关系,认真、仔细做好内部结构之间压力的核算,进而确保整个建筑施工能够安全、高效地进行。后浇带相关施工技术能够有效防止由于温度变化导致的建筑结构出现收缩等问题的发生,特别是在混凝土相关建筑施工中,通过使用这项技术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裂缝出现的概率,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建筑结构的整体安全性。混凝土建筑受温度因素的影响比较大。因此,在混凝土相关结构建成之前一定要预留有可能出现裂缝的区域,在后期可以对这个区域进行后浇筑,从而降低裂缝对相关建筑结构产生的不良影响。
2分类
2.1后浇收缩带
新浇筑的混凝土,在硬化凝结期间一定会出现收缩变形的问题,而且主要持续在施工操作的前两个月。等到建筑结构平面大小高出混凝土设计的伸缩缝所能承受的极限间距时,可以在施工后浇增加伸缩缝间距,预留后浇带能够在施工期间有效降低混凝土收缩应力。
2.2后浇沉降带
高层建筑一般会根据建筑施工现场的图层具体状况,上部结构的分布形式以及地基基础种类等相关参数,来决定裙房与主体结构之间是设置永久变形缝,还是要选择沉降后浇带。如果地基的持力层土质状况较好,或者应用装机的常见变形较小,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选择施工后浇带的施工工艺。
2.3后浇温度带
温度变化一定会对工程结构产生影响,如果结构变形受到阻力,内部就会发生温度应力,这将会增加构件发生裂缝的几率。在施工环节,为有效避免由于温度应力过大而导致的大范围混凝土拉裂现象,通常都会设置后浇带来对收缩应力加以转化,从而提升结构的温度变化拉低抗力。
3在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工作要点
3.1要把握好施工宽度和施工间距
只有在现代后浇带施工的过程中对施工宽度和施工间距进行一个相对来说比较严格的控制,才能够确保施工建筑有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好的完整性和整体性。对于建筑的整体性而言,当其楼层高度低于22层时,如果在基础及楼板上,对于有受力效应的钢筋严禁将其断开和切割,以确保建筑结构的整体安全。对于大跨度的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施工中存在的现象来说,这可能就要将受力钢筋进行针对性的切割处理,并且在进行后浇带浇筑施工过程中按照要求对其进行焊接联接处理,从而有效避免由于受到过大的力致使构建两头出现下垂和弯曲现象。一旦出现上述问题的时候,需要把后浇带的施工宽度控制在7m以内。除此之外,在后浇带间距设置过程中,一般需要严格按照施工的实际情况来对其进行设置。例如,如果施工的具体场地是在广州地区,虽然图纸上规定施工间距为40cm,但通过对当地的气候环境给予考虑后,适当的减小了后浇带间距。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合理规划浇筑时间和断面形式
在后浇带断面设计过程中,要保证其与混凝土断面一致,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建筑结构避免由于应力过于集中和过大而诱发变形问题,同时也可以使后浇带浇筑过程中常见的直缝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在确定后浇带施工时间时,大多数混凝土的施工需要在两个月以内完成,这就更要求施工人员在进行后浇带施工操作,但是在真正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尤其是对于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其主体部分形成沉降的时间要明显的晚于其他部位的时间,并且高层建筑主体部分混凝土凝固过程中所产生的沉降部分也要明显的大于裙楼载荷。因此,需要在高层建筑主体部分沉降结束后,才可以进行其他部位后浇带的施工,也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除此之外,施工季节和施工材料等因素同样会对后浇带施工时间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其会在一定程度上推延后浇带的施工时间,这些都需要按照一定的要求和标准标注在施工图纸上。
3.3混凝土材料的选择和浇筑
应用后浇带施工技术,必须要合理的进行材料的选择,一般情况下,就不会采用具有收缩作用的混凝土材料。在应用混凝土材料时,必须要对其中添加影响的添加剂,并且通过均匀和振捣措施来提高混凝土的整体质量。混凝土的调配方案,要进行科学的设计和规划,采用一定的技术措施,来避免混凝土裂缝的发生。在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时,要严格按照施工计划进行,尤其要对模板的压力进行调控,从而保证计划是实际效果的相同。同时在振捣设备的应用过程中,必须要控制好模板以及振捣设备之间的距离,避免引发水泥浆的流失。
3.4后浇带养护
后浇带养护工作非常重要,首先,在完成混凝土浇筑施工作业之后,绝对不能在浇筑带附近堆放施工材料,而且还要制定施工荷载限制,要在后浇带的两侧设置临时支护点,对支护质量高度关注。等到混凝土强度符合相关标准要求之后才能够进行拆模作业。其次,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将会遇到的问题,有效控制因为松动或者移位所导致的结构开裂问题。
4房建后浇带施工的注意事项
第一,要确保结构主筋在缝中连接绝对不能断开,如果必须要断开,则要确保主筋的搭接长度为主筋直径的45倍以上,而且还要错开衔接头,同时增加附加的钢筋数量。第二,混凝土浇筑施工作业完成后,要保证在12h之内对其进行覆盖,也要重视后期保湿养护工作。第三,在后浇带施工当中所采用的技术一定要严格遵照相关的国家施工要求。第四,严格把控原材料的选择与质量,保障整体的后浇带施工质量。第五,施工完成之后,还要对混凝土的防水防渗强度进行检验与测试,可以采用事先预留混凝土样本的方法进行。
结束语: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之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地位,是提高房屋建筑质量,保证房屋建筑施工效率的重要基础之一。对于后浇带施工技术而言,房屋建筑施工团队要加强学习和研究,更好的掌握技术之中的要点,从而避免各种技术应用中可能存在的失误,发挥出施工技术的作用。后浇带施工技术之中存在重要的技术难点和要点,只有掌握这些关键部分,才能够真正把握后浇带施工技术的要义。
参考文献
[1]井轮.浅析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J].施工技术,2017,46(S2):591-592.
[2]姚香耀.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功能作用与施工技术分析[J].江西建材,2016(07):96+100.
[3]金向向.浅谈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2(06):125-126.
[4]姜正渤.简析现代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施工技术及应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8(09):132-133.
[5]梁敬侠.论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功能作用与施工技术[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2):121-122.
论文作者:陈树蓬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1
标签:混凝土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建筑施工论文; 建筑论文; 应力论文; 结构论文; 间距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