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感染后咳嗽从风论治论文_徐生亮

浅谈感染后咳嗽从风论治论文_徐生亮

(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岱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江苏南京 210041)

【摘要】咳嗽为临床常见疾病,为呼吸道的急慢性症状,常见于感染病情。患者在咳嗽上表现不一。在通读中医古文、研究现代咳嗽中医治疗的基础上,本文从“风”的角度论治,从病因机制、症候分型并结合病案举例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感染;咳嗽;中医

【中图分类号】R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0-0091-02

感染后咳嗽是指在感染发生后,常见的致病体(细菌、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等)所引起的继发性的呼吸道症状,患者由于感染的存在,咳嗽症状多绵延不愈,局部症状明显,但无全身症状。局部望诊可见咽部充血,色红,扁桃体不肿大,咽后壁淋巴滤泡无增生。X线胸片检查无异常,血常规检查无异常,但由于咳嗽症状的存在,给患者工作及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治疗不恰当,容易发展为慢性呼吸道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1]。感染性咳嗽在中医上属于“咳嗽”“风咳”范围。感染性咳嗽是诸多咳嗽证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咽痛痒为最主要症状,如蚁行感,痛痒即咳,呈阵发性,痉挛性,夜间较甚,咳嗽带少量痰色白或黄。由上可知感染后咳嗽有别于传统的急慢性咳嗽。

1.病因病机

感染后咳嗽往往与炎症导致咽部及支气管粘膜受损、感觉神经末梢暴露、局部敏感性增强、炎性介质刺激等因素有关。属祖国医学的风咳范畴,风邪犯肺为其主要病机。中医学认为风咳病位在肺系,病因多为风邪[2]。风为百病之长,易兼热邪燥邪等侵袭人体上部,肺为华盖,易受其损。另外,风为阳邪,易伤津耗液,肺为娇脏系喜润恶燥,故风邪侵袭时,多出现肺系症状[3]。中医认为:风邪搏结于皮肤是痒的主要病因;风邪为肺部部疾病的首要病因;咽痒咳嗽病变部位在头部、孔窍;主要症状为痒、急;所以,感染后咳嗽属“风咳”范畴。

2.症候分型

正是由于风咳在病因病机和临床表现等方面都与一般咳嗽有所不同,因此,临床上常用的理气、化痰、止咳方药效果多不太理想。从临床实践看,中医对风咳的辨证应以风邪为中心而展开,其辨证可分为以下4种类型[4]。风热犯肺型:证见发热,头痛,口干,咽痛,咽痒,咳嗽,咯黄痰,舌红,苔薄黄,脉弦数。风邪恋肺型:本型一般病程超过1个月,证见咽痒,昼夜阵发性咳嗽,甚则伴有喘鸣,咯少量白痰,舌红,苔薄黄,脉弦。风燥阴虚型:证见口咽干燥,渴喜凉饮,咽痒则咳,睡前为甚,夜间常有咳醒,咯少量白痰或无痰,舌红,少苔,脉弦细。风寒兼湿型:证见咽痒,咳嗽、咯痰,胸脘满闷,大便黏滞不爽,舌红,苔白厚腻,脉弦滑。

治疗原则:从病因、病位、病机与疾病特点分析,可得知风邪为主要的发病因素,其治疗应从风药入手。基本病机在于风邪犯肺、肺失宣降,在中医的传统理论中,风咳符合该病的特征。风药具有的抗炎、抗变态反应作用,切中该病的发作机制[5]。笔者多用止嗽散疏风散邪、宣肺止咳,配伍清热滋阴补益肺脾之品。风热犯肺多采用疏风清热、止咳;风邪恋肺则宜疏风清肺止咳;阴虚风燥治以疏风清肺止咳;风寒兼湿治以疏风祛湿化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病案举例

3.1 风寒兼湿

患者,孙某,男,52岁。患者自述1月前咽痛咳嗽,恶寒发热,头痛,周身酸楚,自服药物,具体药物未知,自觉体温下降,咳嗽未明显控制,症状未有明显改变,痰色白而质黏,咽痒,自感胸闷,伴有气喘,纳差眠可,舌淡苔白腻,脉浮缓。辨证为风寒兼湿咳嗽,属于风寒束表,痰湿阻肺,肺气失宣,治宜疏风解表,宣肺利湿。方用止嗽散加减。处方:荆芥、白前10g、陈皮6g、杏仁10g、枳壳9g,防风6g、桔梗6g、炙紫菀9g、炙百部10g、制半夏9g、茯苓10g、苏子10g、炙甘草5g、生姜3片。4剂。复诊时,自述服上方后后咳嗽明显好转,胸闷气喘减轻,上方再进3剂而痊愈

3.2 风热犯肺

患者,张某,女,42岁。患者素体健康,偶感风热之邪,咳嗽频作,咽痛痒,口干,痰质粘色微黄,咯吐不爽,咽部红肿,扁桃体未见肿大,舌红苔薄黄,脉浮。辨证为风热犯肺。外感风热,肺失宣降营卫失和。治宜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方用止嗽散加减。处方:桑叶15g、菊花9g、桔梗、炙紫菀、炙百部各12g,白前、陈皮、牛蒡子、浙贝母、黄芩各10g,荆芥9g,杏仁10g,甘草5g。7剂。一周后复诊检查,患者自觉用药后咳嗽症状好转,但仍有呼吸道刺激症状,表现为口干咽痛,舌红苔黄,脉浮数。证属肺热,恐伤津液,上方加桑白皮15g、百合10g。再进7剂而痊愈。

3.3 风邪恋肺

患者,于某,女,38岁。患者素体虚弱,近期饮食状况不佳,自觉容易出现感冒的情况,一月前下乡探亲,感受风寒,自述患咳嗽已一月余,自用西药未见明显效果,为求治疗就诊于中医科。就诊时证见患者咳嗽,微汗,自觉咽中有痰,痰液清,微恶风,胸部不适,纳差眠可,舌淡,苔白厚腻,脉细缓。辨证风邪恋肺。方选止嗽散和二陈汤加减以燥湿化痰,疏风止咳。处方:炙百部10g、茯苓10g、苏子15g白前10g、荆芥10、陈皮6g、半夏10g、枳壳8g、桔梗6g、炙甘草5g、生姜1片、白芥子10g、莱菔子10g。7剂。7日后复诊:咳痰已减少,喘鸣,胸部不适减轻,仍咳嗽痰,舌苔白厚。上方继用7剂。随访痊愈。

3.4 风燥阴虚

秦某,女,47岁。患者为某船厂油漆工,长期吸入刺激性油漆气味,患慢性咽喉炎多年。近来干咳3月余,自服常用中西药物治疗无明显效果,为求治疗就诊于中医科。刻诊:干咳加重,咳声短促,日夜不断,咽喉干燥痒痛,自感咽喉痛苦。舌质红、少苔,脉弦细。查:咽部充血,后壁血管清晰暗红,无分泌物.扁桃体无肿大。胸透:双肺未见异常。血常规正常。辨证为风燥阴虚,治祛风利咽,润燥止咳,方选止嗽散加减,处方:麦冬10g、陈皮6g、桔梗、荆芥10g、前胡9g、紫苑9g、款冬花9g、百合10g、杏仁8g、旋复花8g、炙甘草4g。7剂后咳嗽减少,可咳出粘痰少许。原方加炙百部、枇杷叶,再服7剂。随访痊愈。

4.小结

感染后咳嗽发病率较高,特别是在冬春两个季节,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工作,需要及时治疗。中医从风论治,根据患者情况辩证加减治疗,能获得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但治疗感染后咳嗽应慎用麻桂羌防等辛散温燥之品,以防伤阴。此外,应嘱患者多饮水多吃水果,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戒烟限酒,避免大声说话、唱歌,以利于咽喉恢复,否则易复发。

【参考文献】

[1]李际强,云芯芯,张忠德,等.应用晁恩祥风咳理论治疗病毒感染致气道高反应的研究思路[J].中国中医急症,2014,23(8):1479-1481.

[2]黄进,凌小浩,陈少藩,等.风咳汤加减治疗感染后咳嗽风邪犯肺证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4,22(5):49-51.

[3]李培圣,胡明,陈宪海.参苏止咳方治疗治疗感染后咳嗽理论浅析[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5,12(7):1008-1009.

[4]潘怡,崔玉琴,王飞.感染后咳嗽的中医分期论治探讨[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5,12(6):111-113.

[5]蓝柳贵,李成辉,何柳,等.浅谈感染咳嗽的中医诊治思路[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15):116-117.

论文作者:徐生亮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31

标签:;  ;  ;  ;  ;  ;  ;  ;  

浅谈感染后咳嗽从风论治论文_徐生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