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景观规划的主题与文化思考论文_罗宇龙

园林景观规划的主题与文化思考论文_罗宇龙

杭州易大景观设计有限公司 310020

摘要:园林景观自古以来就是城市最为显著的代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与发展特点。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改善,相应地,精神追需求也与日俱增。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则是满足人们物质与精神方面的需求的一种重要形式,而这些重点又聚焦在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主题与文化的关系处理上。本文基于既有文献研究,详细介绍了园林景观规划的主题与文化思考的重要意义、表现形式及规划方法,给未来相关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提高参考。

关键词:园林景观规划;主题;文化思考

1.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速度极快,其城市化率从17.9%(1978年)增至58.52%(2017年),我国城市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成就,也存在物质空间恶化、社会问题凸显;人民物质生活提高,我国从“物质主义2”进入“后物质主义2”时代(郑德高与孙娟,2014)。

然而,城市快速发展在取得许多辉煌成就的同时,城市也产生一系列的 “城市病”,主要表现在物质环境恶化和社会问题凸显并存。

因此,人们的思想观念也相应的发生了改变,主要体现在人们对生活质量的提高同时,精神追求也有相应的需求。这使得城市建设重点也从以前“粗放式”、“经济实用”向“精细化”、“舒适享受”方向发展,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则是满足人们物质与精神方面的需求的一种重要形式,而这些重点又聚焦在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主题与文化的关系处理上。

2.现状问题

当前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主题与文化相关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2.1主题不鲜明与文化内涵不足

近几年以来,我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壮大,社会也在不断发展,国内各大城市都在大规模造成的同时,也在大规模塑造园林景观,而园林景观规划是最能体现出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

然而,在当代中国大规模城市化背景下,园林景观规划建设所面临的问题之一是主题缺失或鲜明度不够、文化品位较低,其主要原因是人们只是盲目的追求园林景观的档次,为了让城市显得更加富裕与奢华,很多城市的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师追求“越奢侈越好”的理念,往往忽视了园林景观规划的最深层次的内涵和文化底蕴。

2.2主题与环境失调

第二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园林景观规划的主题与环境不协调。不同地区和不同环境的园林景观规划的设计背景与主题常常是不尽相同,然而,中国设计师的工作通常是设计任务繁重、项目时间紧迫,设计师可能缺乏对设计主题与环境的考量,这使得设计师在实践过程中容易只是一味的追求景观材料的创新和表现形式的新颖,而忽略了环境与园林景观的相互融合协调,导致使园林景观与环境场所格格不入,因此,由于这种关系的失调,观赏者则无法体验到“和谐”的美感,甚至觉得这类设计十分异类。

3.研究综述

园林景观主题与文化的关系,既有文献主要分为三类:

1)第一类主要是学位论文,该类文献涉及内容比较广博,园林景观规划主题与文化只是其论文的有机组成部分,如:王亚军在其博士论文提出“生态城市”规划基本要素,除了“自然”与“人工环境”要素外,他还强调了“观念”与“文化”要素[1]。卢圣研究居住区园林可持续设计,不仅提出了居住区园林可持续设计的原则、评价体系,还提出了如何将居住文化精神的传承应用于在居住区园林设计中,与此同时,他还提出从树立正确“价值观”、创造有传统意蕴的文化、反对“西风”,让居住回归城市肌理等思想[2]

2)第二类是期刊论文,这类文献重点是基于当代园林景观规划在主题和文化规划中的不足,如:过分注重外观设计而忽视主题和文化规划,设计的主题过多显得杂乱无章,园林景观主题与周边环境不协调等问题[3,4],提出相关的规划原则或方法。有的文献总结了国外(日本、德国、美国、法国、英国等)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主题与文化的关系,重点分析了与中国传统园林景观设计之间的关系,提出“中西交融”、“与时俱进”的现代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观点[5]。

3)第三类是根据实践案例,对园林景观的主题与文化进行了总结。如:谢佼伶对纪念性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进行了探讨,依托聂荣臻元帅陈列馆的园林景观设计,讨论红色文化主题的园林景观空间设计[6],类似地,江勇晨等结合青岛市崂山区仰口湾沙滩园林设计,论述园林景观规划策略以及主题与文化在园林景观规划中的表现[7]。

4.研究意义

4.1点缀城市和改善环境

园林景观一般是使用植物来进行设计或排版,通过绿色植物和各种颜色的花朵来进行规划和表现,将城市变得更加有生气、更加赏心悦目。

此外,由于城市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城市“三废”的排放导致国内很多城市的空气质量却一日不如一日,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而园林景观的存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净化空气,保护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4.2承载历史和弘扬文化

城市的园林景观的不仅是满足人们的视觉审美要求,而且还可以将历史能够通过简单的园林景观设计表达出来,让人们通过对该园林景观设计来铭记历史,从而达到承载历史记忆的目的。

一般情况下,我们对于园林景观的欣赏主要是以“观、析、悟”的形式来实现的,即:先通过眼睛看来观赏景物外在的特征(“观”),然后根据先前观赏获取的信息来品析景观内涵(“析”),最后将景观内涵转化为自己内心的体会和领悟(“悟”)[8]。

在“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大背景下,园林景观规划设计需要蕴含着一定的文化特质,特别是中华文化的优秀基因。因此,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师应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利用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通过各种造景手法来更好的凸显出园林景观规划的主题,同时将中华文化融入设计中,向世人展现中华文化。

综上所述,处理好园林景观规划的主题与文化关系对于承载历史记忆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5.表现形式

5.1传统表现形式

作为一个古老的文明大国,中国是东方园林的起始地,传统的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大都是在各自年代的特殊文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且这些优秀设计通常是将悠久的文化内涵和特点融入到园林景观设计中,因此,传统的中国园林景观设计作品普遍具有较高的造诣。

此外,古人在规划园林景观时大都会遵循“顺从自然,热爱自然”的原则,中国传统园林景观一般都是讲建筑物、青山绿水、各式的植物等等有机的融为一体,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尽可能的利用自然,最大可能的模仿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然后经过一定形式的加工或修饰,目的是把大自然的原始之美与人工点缀之美结合的更加密切,以表现出“天人合一”的设计最高境界。

中国传统的园林景观设计还特别注重情境营造,古代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师经常会采用融情于景、情景交汇、以物喻情等表现手法。传统园林景观规划非常注重将自然界的景物比作品德美或精神美,并且更加注重情趣和意境的营造,将自然界的诗情画意全都以园林景观的形式表现出来,其审美大都偏于清新脱俗的格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中国传统的园林设计经常结合多种元素以赋予景物诗情画意,将情感和精神意境更好的通过视觉的形式传达给游客,用意境来表达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9]

5.2当代表现形式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迁,园林景观的内容也在不断丰富和更新,园林景观设计手法的不断创新,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当代园林景观的发展,并且我国园林景观规划也在不断地学习西方园林设计的方法和表现形式,因此,中西园林设计的相互交融,为当代园林的融会贯通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当代园林景观规划在很多方面继承了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如:设计理念和设计形式方面的创新,道德情感的表现、文化内涵的体现以及人们对于生活和工作中的理解等方面。

不仅如此,当代园林景观规划还有其他特色,如:将保护生态环境,节约地球资源,主张可持续发展,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等新时代的理念融入到园林景观的主题之中。

新时代的园林景观规划主要遵循“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原则。“以人为本”强调人要能够与自然和谐相处,因此,当代园林景观设计非常注重景物人性化的设计思想,更加在意欣赏者的感受。一方面,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往往源自生活、贴近生活且高于生活,另一方面,当代园林景观规划强调表现形式的多样性,目的是满足人们对于园林景观的多样化需求。

“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等设计原则主要是来源于当代社会工业化大生产导致的环境污染、人口大爆炸、资源紧缺等现象,这些也是园林景观规划与建设所面临的不可回避的问题。因此,当代园林景观的表现主题要紧密的结合当代社会的问题,综合各类理念,将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作品做到“人-环境”高度契合的“天人合一”境界。

6.规划方法

园林景观主题与文化的关系的相关处理方式,相关文献主要有以下四种观点:1)提出“按照统筹兼顾的原则”进行景观主题与文化规划[3,10];2)提出“融入生态保护意识”[4][3];3)提出“提升园林景观文化品位”[3];4)灵活构景[10]。本文基于既有文献所提出的方法,总结归纳了园林景观规划的主题与文化的设计过程中,主要把握以下四个内容:

6.1因地制宜,实事求是

道家思想“道法自然”本质上就是尊重自然规律。园林景观规划设计需要坚持以当地自然环境为基础,这就要求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设计理念不应过于僵化,否则,不仅会导致资源浪费,还会对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因此,要能保证园林规划设计方法的科学性,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从而实现园林景观规划的内容与形式的辩证统一关系。这个观点与既有文献“根据实际条件合理进行规划” [4]及“针对城市生态环境进行园林景观设计”[11]本质上是一致的。

6.2古今呼应,中西合璧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全球化程度随之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西方文化也被国内的园林景观规划者所接受。首先,“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在当前规划背景下,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不仅要汲取西方文化,更应该要根植于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传统,从而能够真正做到“中西合璧”。

其次,园林景观规划在吸纳古人的智慧结晶的同时,还要顺应历史潮流即环境变化趋势,寻找更为合理的设计方法,如:可持续发展理念等,从而能够真正做到“古今呼应”。只有这样,园林景观设计才能成为值得被欣赏、传承的优秀设计。

6.3系统思想,运筹帷幄

系统论是美籍奥地利人、理论生物学家L.V.贝塔朗菲(L.Von.Bertalanffy)创立的,其核心思想是系统的整体观念,系统论认为任何系统都不是各个部分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系统的整体功能是各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性质。

这种系统思想完全可以应用到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从物理维度来看,园林景观可以认为由斑块、廊道、基质等景观要素有机联系组成的系统,其功能与结构均具有系统性;从主题、文化维度来看,其园林景观规划的主题与文化同样具有系统性。

因此,其设计过程则需要利用系统的思想,将园林景观的物理维度与主题、文化维度等相结合,运筹帷幄,精心设计。

6.4知行合一,以人为本

明朝著名儒学家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理论,其本质是要求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将“知”(即:理论)与“行”(即:实践)相结合起来。园林景观规划过程中,涉及很多相关理论,而最重要的是,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主题与文化需要牢牢把握“以人为本”的中心思想[10],充分体现当前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目的、对象、本质。

7.经验总结

园林景观在规划与建设过程中,园林景观规划师要与时俱进、加强创新,设计要秉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等原则,敬畏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只有这样,才能将园林景观设计做的更加完美,为城乡空间增添生气及活力,进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亚均,生态园林城市规划理论研究,2007,南京农业大学.

[2].卢圣,居住区园林可持续设计研究,2010,北京林业大学.

[3].梁生,园林景观规划主题及文化的分析与研究.现代园艺,2013(22):第85页.

[4].彭静与郭勇君,园林景观规划中主题与文化的应用策略.江西农业,2018(20):第70页.

[5].张晓丽,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主题与文化.建材与装饰,2017(34):第79-80页.

[6].谢佼伶等,纪念性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探讨_以聂_省略_列馆后山红色主题文化纪念公园为例_谢佼伶.安徽农业科学,2013.2(41):第682-685页.

[7].江勇晨等,园林景观规划的主题与文化.中国园艺文摘,2018.

[8].黄光明,视觉元素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探讨.现代园艺,2018.

[9].刘微微,论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视觉应用.信息记录材料,2017.5(01718):第68-70页.

[10].巩玉丽,论园林景观规划的主题与文化.中国包装工业,2013.

[11].孙芳,园林景观规划的主题与文化思考.景观设计,2017.

注释

1物质主义为:“全心沉迷于追求物质的需求与欲望,导致忽视精神层面的生活方式,对物质的兴趣完全表现在生活方式、意见及行为上”(牛津字典)。

2后物质主义(Post-materialism)是指一个后现代的新理论:指一个由个体及社会所带动的一个持续的转变,使他们从基本的物质需要中释放出来的持续革命。

论文作者:罗宇龙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8

标签:;  ;  ;  ;  ;  ;  ;  ;  

园林景观规划的主题与文化思考论文_罗宇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