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心理契约在改善医患关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7年5月-2018年10月本院接诊的门诊和住院病患100例,利用奇偶数字分组法分成A组和B组(n=50)。A组就诊期间实行心理契约制度,B组实行常规治疗和心理辅导。分析两组心理状态的改善情况,比较医患纠纷发生率等指标。结果:A组干预后的抑郁、焦虑评分比B组低,P<0.05。A组的医患纠纷发生率为0.0%,比B组的8.0%低,P<0.05。结论:患者就诊期间采用心理契约制度,可显著改善医患关系,降低医患纠纷发生率。
【关键词】医患关系;应用价值;心理契约;抑郁评分
患者在就诊的过程当中受疾病、环境和医护人员等因素的影响,比较容易产生焦虑和恐惧等不良情绪,使得其治疗依从性明显降低,进而对临床诊疗工作的实施造成了不利影响[1]。为此,笔者将着重分析心理契约在改善医患关系中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奇偶数字分组法将2017年5月-2018年10月本院接诊的门诊和住院病患100例进行分组,A组和B组各有50例。A组包含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为19-75岁,平均(46.21±8.75)岁。B组包含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为19-76岁,平均(46.95±8.64)岁。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病历资料齐全,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比较两组的年龄等基线资料,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B组就诊期间医护人员按照常规的流程对其进行治疗和心理辅导,而A组则应用心理契约制度,详细如下:(1)明确“以人文本”的医院文化,积极创造一种和谐、奋发、平等以及进取的氛围以及医院精神,努力达到“人尽其能”以及“人尽其用”的目的,以激发医护人员的潜力与能力,提高医护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从而有助于改善医院的整体服务水平。(2)加强医患沟通力度,患者在就诊期间,医护人员要主动与之沟通,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状况、既往病史、药物过敏史和经济状况等,并以此为依据为患者选择一种最佳的治疗方案,以尽可能的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让患者能够安心接受治疗。医护人员要站在患者的角度进行充分的思考,要利用温和的语言关心和鼓励患者,若有必要,可告知患者同病种治疗成功的典型案例,促使患者树立起面对疾病的信心,从而有助于提高其治疗依从性。(3)医院要制定完善的激励和奖惩体系,定期对医护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对医护人员进行适当的调薪,或者向医护人员提供升职的机会,以激发医护人员的工作热情,让医护人员能够更为全身心的投入到本职工作中,而这对于提高医护人员的安全感、促进医患关系改善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3 评价指标
利用抑郁和焦虑评分量表[2]对两组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分值越高,提升术心理状态越差。统计两组中医患纠纷的发生者例数,并经分析后作出比较。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研究数据,t用于检验计量资料,即( ),χ2用于检验计数资料,即[n(%)],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结果
2.1 心理状态分析
A组干预后的抑郁和焦虑评分比B组低,P<0.05。如表1。
表1 两组心理状态的对比分析表 (分)
组别例数抑郁评分焦虑评分
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
A组5049.26±3.1737.11±4.6850.82±3.6936.03±4.15
B组5049.83±3.2544.91±4.1350.71±3.4243.16±4.67
t0.88788.83640.15468.0699
P0.37680.00000.87750.0000
2.2 医患纠纷发生率分析
A组中0分发生医患纠纷,B组中4例发生医患纠纷,占总比例的8.0%。和B组进行比较,A组的医患纠纷发生率更低,组间差异显著(X2=4.1667,P<0.05)。
3 讨论
一直以来,医患关系都是社会广大人士所共同关注的一个问题。若医患关系出现矛盾,将会直接影响患者疾病的治疗,同时还会给医护人员甚至会整个医院造成不利影响。为此,临床有必要采取一种更加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对医患关系进行有效的改善。心理契约的核心是“以人文本”,除了需要让医护人员站在患者的角度进行思考,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予以其有针对性的治疗外,还需要医院制定完善的奖惩和激励体系,以充分调动医护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医护人员的责任心,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从而有助于改善医院的整体医疗质量[3]。通过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患者治疗期间存在的问题,并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让患者能够以一种良好的心态面对治疗[4]。此研究中,A组干预后的抑郁和焦虑评分比B组低,P<0.05;A组的医患纠纷发生率比B组低,P<0.05。提示心理契约制度的实施对改善医患关系、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以及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和意义,建议采纳。
参考文献:
[1]成晓娇,杨小丽,孙亚梅等.基于心理契约的医患关系研究[J].医学与哲学,2014,(23):63-66.
[2]杨同卫,苏永刚.论"拒红包协议"对医患心理契约的调节作用——患者角度的考察[J].山东社会科学,2015,(10):189-192.
[3]唐心怡,官翠玲.医患心理契约期望感知差异与医患关系研究[J].当代经济,2018,(3):114-117.
[4]王少群.医患心理契约违背与心理契约维护的研究[J].医院管理论坛,2012,29(1):12-14.
论文作者:祁俊 鲁传冬 徐冬青 许诺飞 田高波
论文发表刊物:《大众医学》2018年9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7
标签:医患论文; 医护人员论文; 患者论文; 心理论文; 契约论文; 关系论文; 发生率论文; 《大众医学》2018年9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