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县人民医院 湖北孝感 432800
摘要:目的 探讨CT和MRI在脑血管疾病中的诊断有效性及效果。方法 抽取至我院就诊的82例脑血管疾病患者(2014年5月10日-2017年5月10日),先进行CT检查,再进行MRI检查,对比不同检查方式的应用效果。结果 在脑出血疾病中,分析CT检查、MRI检查、CT联合MRI检查的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0.05;在脑梗死与动脉瘤疾病中,MRI与CT联合MRI的检查阳性率均明显高于CT检查,P<0.05。结论 对脑血管疾病患者采取CT联合MRI诊断方式便于将临床确诊率提高,从而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更加科学准确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脑血管疾病;MRI;CT;诊断
脑血管疾病(VCD)在临床上较为多见,属于一类神经内科疾病,其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与死亡率,因此,做好疾病的早诊断、早治疗的意义重大,便于将其病死率进一步降低,使得患者的预后获得改善[1]。以往临床上对该类疾病主张采取X线进行检查,其存在一定的应用局限性,存在一定的误诊率与漏诊率,随着近些年来影像学技术的发展进步,导致越来越多的影像学诊断技术应用于该类疾病患者的临床诊断工作中[2],为此,本次研究旨在分析CT和MRI在脑血管疾病中的诊断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至我院就诊的82例脑血管疾病患者(2014年5月10日-2017年5月10日),所有患者均经过病理诊断后确诊,本次研究均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同意。
其中男性44例,女性38例,年龄区间为46-85岁,(63.52±3.22)岁为平均年龄;发病时间为3-26d,(15.20±1.44)d为平均病程;25例脑出血,28例脑梗死,29例动脉瘤。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先采取CT检查方式,之后给予MRI进行检查。
CT检查:依据患者实际检查部位与临床症状对仪器的参数进行设置,扫描层与层厚分别为8层、1.25mm,管电压与管电流分别为120kv与330mA,螺距与矩阵分别为0.625与512×512。实际诊断时采取双通高压注射器给予非离子型对比剂(80ml),3.5ml/L为注射速度,并延迟20s。之后将获取的图像传达至工作站内进行数据分析处理。
MRI检查:选择GE1.5T超导型光纤MRI扫描仪完成检查工作,给予轴位T1W1、T2W1,冠位与矢位T1W1扫描,并采取三维时间飞跃法完成扫描工作。自受检者的颈内动脉颅内段至胼缘动脉上方部位,对最大的密度投影进行确定,之后采取旋转360度的方式获得图像。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不同诊断方式在脑出血、脑梗死、动脉瘤的诊断阳性率;分析疾病的诊断成本。
1.4 统计学分析
将脑血管疾病患者诊断获取的统计学资料纳入SPSS19.0的软件中进行处理,诊断阳性率用百分比、率表示,X2检验比较,疾病诊断成本用均数±标准差(`c±S)表示,T检验比较,若组间数据差异显著以P<0.05进行表示。
表1 对脑血管疾病采用不同诊断方式的阳性率分析[n(%)]
3 讨论
脑血管疾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其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与病死率,做好疾病的早诊断、早治疗工作十分重要。以往临床上多半采取X线结合临床症状等进行疾病诊断,容易造成一定的误诊率与漏诊率,导致患者预后受到影响,所以说,如何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进行疾病诊断的意义重大[3]。
本次研究主要分析了CT与MRI诊断方式在脑血管疾病的应用价值。其中CT属于X线检查技术与电子计算机相互结合的产物,便于将脑组织冠状面与横断面图像显示出来,将其用于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断工作中可获取较高的图像分辨率,属于一项非侵入性检查方式,操作步骤较为简单,可将颅骨和颅内组织清晰显示出来。而MRI在临床上同样较为常见,相比CT诊断方式,其对于血流的敏感性更强,不会对患者产生辐射,不存在骨伪影,组织分辨能力较佳,对于脊髓病变与颅内病变患者同样较为适用[4]。将其用于非急性出血与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相比CT明显更优,可将病灶部位与病灶大小清晰显示出来,对于脑干病变等部位可清晰观察,在MRI下可对病变后的血红蛋白演化情况进行显示,利于分析生化改变情况,对于腔隙性脑梗死病灶的诊断准确性、敏感性相比CT明显更优[5]。
综上情况可知,对脑血管疾病患者采取CT联合MRI诊断方式便于将临床确诊率提高,从而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更加科学准确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蔡望洲,张燕,陈亮等.MRI与CT应用于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病人诊断中的比较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3,17(8):1463-1464.
[2]魏健强,李健,马剑等.CT和MRI在脑血管疾病中的诊断有效性及效果观察[J].中国CT和MRI杂志,2016,14(7):18-20.
[3]金具胜.核磁共振、CT血管成像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比较[J].临床研究,2017,25(4):197-198.
[4]张明星,谢明国,侯中华等.磁共振血管成像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J].中国CT和MRI杂志,2013,11(2):113-115.
[5]杨淑贞,刘婷婷,邱进等.脑血流灌注SPECT/CT显像与脑MRI联合应用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J].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2016,36(3):232-236.
论文作者:尹星,肖爱华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4
标签:脑血管疾病论文; 患者论文; 方式论文; 疾病论文; 动脉瘤论文; 效果论文; 病灶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