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减少小儿静脉置管并发症的应用效果分析论文_刘先倩

(湖南省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 418000)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减少小儿静脉置管并发症的应用效果并作出分析比较。方法 选取100例需施行静脉置管的小儿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并根据小儿患者的就诊时间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研究组常规护理联合针对性护理干预。并比较分析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的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并发症发生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给予需施行静脉置管的小儿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可以有效减少小儿患者静脉置管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小儿患者家属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护理干预;小儿静脉置管并发症;应用效果;

在临床中,对于需接受重复输液穿刺的小儿患者,以采用静脉置管技术,以有效降低其痛苦。但静脉置管技术是属于侵入式损伤,虽然可以降低小儿患者因重复输液穿刺而带来的痛苦,但是也加大了并发症发生率,如延长住院时间、加大疼痛感,个别严重的小儿患者甚至发生脓毒血症,对其生命安全造成威胁[1]。而且,小儿患者机体抵抗力低,故此并发症发生率与成年人相比更高。采取何种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小儿静脉置管并发症是目前临床待解决问题。本次研究工作旨在探讨护理干预对减少小儿静脉置管并发症的应用效果并作出分析比较。现将结果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从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收治并施行静脉置管的小儿患者中挑选100例纳入本次研究,并根据小儿患者的就诊时间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有50例;性别:有28例男性患儿,有22例女性患儿;年龄:10个月至10岁,平均年龄为(7.75±1.35)岁。研究组:有50例;性别:有30例男性患儿,有20例女性患儿;年龄:9个月至11岁,平均年龄为(7.82±1.28)岁。两组小儿患者的一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小儿患者仅接受常规护理,即首先给予皮肤局部消毒,并采用适合的静脉作穿刺及补液。

1.2.2研究组

研究组小儿患者在接受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2.1严格遵守无菌操作

护理人员给予小儿患者皮肤消毒时,消毒范围>8厘米,应进行2次碘伏棉签消毒,动作轻柔并达到有效消毒效果。消毒后的皮肤不可再接触(若接触则应再次消毒)。给予小儿患者输液前均应规范性消毒肝素帽。

1.2.2.2合理性选择静脉

护理人员穿刺静脉应选择较粗、较直、有弹性、无静脉瓣、远离关节的静脉,同时应注意尽量选取上肢静脉、头皮静脉。

1.2.2.3妥善固定

成功穿刺后,应给予留置针针柄下放置一个无菌棉球,以有效避免皮肤被压伤,再将无菌透明敷贴正确粘贴(需松紧适宜);若被污染、潮湿等情况时,应及时给予更换。

1.2.2.4正确冲管及封管

输液完毕后,应用脉冲式冲管,以使留置导管内无血液、药液;在给予小儿患者拔针前,“小夹子”应靠近穿刺点,“小夹子”夹闭后,再进行拔针。护理人员每一次给予小儿患者输液前、输液后均需要仔细观察其穿刺部位,并详细询问是否有不适感;在给予小儿患者输液前,若遇到阻力、回抽未见回血等情况时,应检查确认导管是否通畅,勿强行进行冲洗导管。

1.2.2.5做好导管护理

针对科室常用的刺激性药物,制定一览表,以便于护理人员及时掌握药物的性质,在输注过程中,应选取较粗较直的静脉,且输注滴速应调慢,采用一次性输液过滤器,以有效避免微粒进入小儿患者静脉,从而有利于降低静脉刺激。

1.2.2.6健康宣教

结合静脉置管的相关知识制定宣教资料,给予小儿患者家属发放,并给予宣教如何保护留置针(以有效避免受污染),置管肢体应减少活动;对于头皮静脉置管的小儿患者,应给予其家属重点告知切勿擅自拔管。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小儿患者的置管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置管后护理满意度,并作比较分析。

1.4判定标准

本次研究中,结合本次研究工作内容,科室内部制定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卷面共有20道题目,总分100分制,发放100份,回收100份,回收率为100.00%。根据得分结果进行护理满意度分度,分为十分满意(得分≥90分),一般满意(得分60-89分),不满意(得分<60分)。

1.5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置管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从结果表1可知,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2.0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研究组,c2=7.5527,P=0.0060。

3讨论

在临床护理中,静脉置管可以明显提高护理效率,明显缩短用药时间、抢救时间[2]。但是由于各种诱因作用下(如选择错误静脉、护理监管不到位、小儿患者过度活动等),静脉置管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影响临床治疗效果。针对此情况,常规护理不能有效满足需求[3]。

本次研究中,给予对照组小儿患者施行常规护理,从结果可知,该组置管后的并发症发生率达32.00%,而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的研究组小儿患者置管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安全性更高。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是结合小儿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风险评估,并结合护理人员的工作经验,选择适合的静脉,并且妥善固定导管,给予小儿患者家属讲解注意事项并发放健康宣教资料,使小儿患者家属更加重视,以有效提高配合度,依从性,提高小儿静脉置管成功率,减少小儿静脉置管并发症的发生[4][5]。

综上所述,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少小儿静脉置管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小儿静脉置管成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促进疾病康复,值得临床加强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郑丽雯,薛芳.护理干预对减少小儿静脉置管并发症的效果观察[J].医学信息,2016,29(10):150-150.

[2]黄金领,何碧玉,谢素玲等.探讨护理干预对减少小儿静脉置管并发症的护理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7):178-179.

[3]许洁.探讨护理干预对减少小儿静脉置管并发症的护理效果[J].心理医生,2017,23(14):216-217.

[4]宋菲.护理干预对减少小儿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护理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14(20):193-194.

[5]侯传花.护理干预对减少小儿静脉置管并发症的影响[J].医学信息,2015,15(30):315-315.

论文作者:刘先倩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1

标签:;  ;  ;  ;  ;  ;  ;  ;  

护理干预对减少小儿静脉置管并发症的应用效果分析论文_刘先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