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
(大理州剑川县人民医院 云南 大理 671300)
【摘要】目的:分析X线诊断青年型颈椎病的影像学特征及意义。方法:择取2014年1月—2018年4月我院接诊并行X线检查的50例青年型颈椎病病人为对象,回顾性探讨这些病人的X线片影像学特征。结果:经分析50例青年型颈椎病病人的X线片影像学特点,表现为颈椎生理曲线异常改变的占54.00%,钩椎关节增生占12.00%,椎体前后缘骨质增生占20.00%,椎间孔变窄占10.00%,颈部韧带或软组织钙化占4.00%。结论:X线片能够较精准地反映青年型颈椎病病人的颈椎病变状况,在疾病诊断及治疗工作中具有显著参考价值。
【关键词】X线;临床诊断;青年型颈椎病;征象特征
【中图分类号】R681.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8-0195-02
颈椎病即为颈椎综合征,指的是人体颈椎间盘发生颈部损伤、退行性病变、颈椎肥厚增生等问题,致使颈部精髓、神经和血管受到显著压迫及刺激,进而诱发多种症状的综合征[1]。此病原本多发于中、老年人群,但近些年来,临床上青少年患病率呈逐渐升高趋势,据相关资料统计,国内青年型颈椎病发病率已超出10%[2]。颈部强直性压痛、上肢麻木、头昏、头疼等典型性颈椎病症状对青少年的日常学习与工作形成很大的不利影响。此文以我院接诊并行X线检查的50例青年型颈椎病病人为对象,回顾探讨上述病人的X线片影像学特征及诊断意义,具体报道见下。
1.对象、方法
1.1 病例来源
择取2014年1月—2018年4月我院接诊并行X线检查的50例青年型颈椎病病人,入选病人都参照WHO颈椎病的相应诊断标准予以确诊;年龄不超过30岁;临床症状以颈部强直性压痛、手臂麻木及疼痛、头部昏痛、心悸胸闷、耳鸣、恶心等为主,大部分病人出现两种及两种以上相关症状;已排除颈部畸形病变、颈部外伤等疾病的可能性。包括29例男性,21例女性;年龄13~29(24.8±4.17)岁;相关症状出现时间最短14天,最长5年,平均(1.2±3.48)年;职业分布:15例在校学生,10例单位办公职员,8例教师,11例司机,4例厨师,2例其他职业。所有病人在参加此项研究前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且临床资料完整。
1.2 方法
50例病人均采用立位颈椎的正、侧位拍摄X线片,一部分病人需采用左右双斜位进行拍摄,拍摄时指导病人取中立体位,颈椎前屈、后仰程度以听鼻线与地面平行作为判断标准,以防出现假性颈椎生理曲度异常的征象。测量颈椎生理曲度参照Borden测量法予以判定,病人取中立位侧位行X线片拍摄,由C2齿突后下缘至C7椎体后上缘作一直线,顺沿各颈椎的椎体后缘作弧线,测量颈椎前凸弧距离这条直线的最大垂直长度;正常人的颈椎弧顶点处于C5椎体后上缘,其弧高为(12±5)mm,若大于17mm视为曲度增大,小于7mm视为颈椎曲度变直,曲度反向时记作负值。
1.3 研究数据处理
使用SPSS22.0软件对各项数据予以计学分析,计数数据表达为(n/%),数据对比经χ2检测;对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时以P<0.05来表示。
2.结果
经分析50例青年型颈椎病病人的X线片特点,其影像学表现主要有颈椎生理曲线异常改变、椎体前后缘骨质增生、椎间孔变窄、钩椎关节增生、颈部韧带或软组织钙化等;详细情况见于表1。
由表1可知,颈椎生理曲线异常改变的病人占比率最高,属于青年型颈椎病发病的主要形式,27例生理曲线异常改变者中18例呈现生理曲度变直,4例呈现侧弯及“S”状形变,5例呈现反凸。
钩椎关节增生、椎体前后缘骨质增生多出现于C4~C6椎体中,具体表现为颈椎体双侧横突处发生横突空,而横突空中存在颈椎动脉,当钩锥关节增生以后导致颈椎动脉受显著压迫,进而引发症状;椎体前后缘骨质增生以后缘增生居多,好发于C4~C6椎体部位,多表现为唇样增生。
椎间孔变窄是由于小关节、钩椎关节、椎体后缘出现增生现象,致使椎间隙逐渐变窄、椎间孔缩小变形。
颈部韧带或软组织钙化的病人相对较少,而韧带钙化部位主要位于颈椎中下部,因颈椎退行性病变、颈部外伤等因素影响而出现项韧带钙化。若受颈部外伤影响,项韧带可能和棘上韧带一同断裂,也可能从棘突附着部位单独撕裂,这种情况会出现广泛性出血,最终形成项韧带钙化。
3.讨论
青少年患上颈椎病与其生活环境、生活方式有较大关联性,比如长期坐姿不当、长时间使用电脑和手机等电子产品、看书环境不良等因素都可能诱发颈椎病。青年型颈椎病发病机制通常是颈部韧带肌肉较长时间内处于位置不协调或牵拉状态,进而出现急、慢性颈部肌肉劳损及韧带过度松弛,且小关节韧带在活动范围过大的条件下会发生颈椎间关系不够稳定的问题。病人自身调整颈椎曲度以维持颈部平衡,长此以往便可能出现颈椎生理曲度异常变化,表现为直变或后凸趋势[3]。此次临床观察中,青年型颈椎病病人的颈椎病变形式以生理曲线异常改变居多,其他表现包括椎体前后缘骨质增生、椎间孔变窄、钩椎关节增生及颈部韧带或软组织钙化等;另外,从以往X线诊断青年型颈椎病的征象表现来看,部分病人还呈现双边征和失稳、寰枢关节不对称等表现[4]。使用X线检查对青年型颈椎病病人实施临床诊断,可较全面的显示疾病症状与颈椎病变关系,且费用低廉、操作便捷、简单,多体位投照提升了青年型颈椎病的诊断符合率,为后续治疗提供有效的影像学参考资料,效果较理想[5]。
通过此次研究可知,X线作为诊断青年型颈椎病的检查方式,可多方位观察病变部位,采用正侧位、左右斜位检查颈椎生理曲度有无异常改变,帮助判断相关病变表现及特点,因此,X线在青年型颈椎病的诊断及治疗工作中具有较重要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赵兵德,林定坤,王羽丰,等.青年颈型颈椎病发病特点及诊治策略[J].新中医,2017,49(07):81-84.
[2]万方.X线检查在颈椎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3(02):134-135.
[3]杨庆艳.对颈椎病患者X线表现特征的临床分析[J].当代临床医刊,2017,30(03):3139+3138.
[4]朱瑞,贾红丽.青年型颈椎病的X线征象特点[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1(12):58-59.
[5]刘晓波.青年型颈椎病的X线征象特点[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20):74-75.
论文作者:张伟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6
标签:颈椎论文; 颈椎病论文; 颈部论文; 青年论文; 韧带论文; 病人论文; 曲度论文; 《医药前沿》2018年2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