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体育院校田径教学改革的思考论文

新课程标准下体育院校田径教学改革的思考论文

新课程标准下体育院校田径教学改革的思考

陈继艳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 山东 东营 257061)

摘 要: 作为高校体育课程的重要部分,田径课程所涉及的内容较多、技术难度较高,学习过程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同时由于田径课程长期被看作体育运动项目来定位,其健身价值被忽视。体育院校教师应当辩证地看待田径教学的特殊性,理解体育课程教学的特点,区别运动训练与体育教学之间的差异,结合新课程标准展开体育院校田径教学的改革。现分析目前我国体育院校田径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教学优化策略供参考。

关键词: 体育院校;田径教学;教学改革

田径运动具备较高的竞技价值,同时也具备很强的锻炼价值,体育院校田径教学改革正在火热进行,如何设置一套合适的教学模式值得每位体育院校教师思考。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做好体育教学工作,帮助学生掌握基本运动技能,同时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新课标背景下教学课程改革能够帮助学校体育教学工作发生良好转变,向以学生为本的方向全面进步,在对课程价值及课程理念的思考过程中,全面提高体育院校田径教学水准。

一、当前我国体育院校田径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死板、单一

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许多教师认为体育教学应该以教师为核心,进而忽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田径运动课堂开展过程中,也往往以教师为主导,通过讲解为学生传授知识,从课前准备到课堂主题课程训练,再到结束放松,传统教学方式往往是三步走策略,按部就班。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下,许多教师花大量时间讲解、演示,学生只能一味地模仿教师的动作,很难对项目的原理即展开联想与讨论,而教师对课程的趣味性、娱乐性丝毫不关注。

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个性发展极为不利,大大限制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在日后走向工作岗位时,也容易模仿教师的教学方式,如此下来传统的教学模式代代相传,却一直缺乏有效创新。死板、单一的教学方式难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这对田径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极为不利。

(二)教学目标定位不准

田径课程的教学目标应当结合体育专业的学习培养要求,同时与社会需求紧密联系,体育科研人员、社会体育指导人员、中小学教师以及休闲体育工作者都是社会需求点。所以,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良好的田径运动知识,同时也应关注学生的体能及身心健康发展,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及竞争意识,让学生具备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在许多高校教学中,教学目标仍然以培养学生理论知识为主,忽略了学生能力培养,这样的教学目标设置显然是不合理的,不仅无法满足21世纪体育从业人员的要求,同时也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

11月2日,由云南电网公司与湄公学院联合举办的“新技术应用与电网发展专题培训”圆满结束。本次培训以云南电科院为主要师资团队,并邀请南网电科院、广东电科院等研究机构及中国知名高校的专家教授进行授课,共同交流探讨当前先进的电力技术发展与应用,是南方电网公司与湄公学院合作以来课程内容最丰富、师资阵容最强大的一次培训,续写了南网公司参与澜湄国家电力合作的新篇章。公司副总经理王文在结业典礼上作总结发言并为学员颁发结业证书,湄公学院院长瓦查拉·里拉瓦特博士致辞,参加培训的澜湄国家电力机构各国代表分别进行发言。

关于我国炼油工业未来发展方向,柯晓明认为,从短期来看,我国炼油工业要实行总量调控、布局优化、结构调整,加快升级,由炼油大国向炼油强国迈进;中期目标是选准方向、把握节奏、推进转型,谋划炼油向化工转型,布局新能源;长期目标是拥抱科技革命,构建高端产业体系,即“清洁燃料+化工+高端产品+氢能”一体化产业体系。

(三)教学内容局限,设置不合理

在教学内容的优化上需要紧密结合新课程标准要求,从实践的角度出发,关注教学中竞技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以此作为田径课程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还应关注教学内容的拓展,在优化田径课程教学内容的同时,可以采用更多的户外活动形式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

(四)缺乏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

在课堂教学成果评价的过程中,院校田径课程的评价体系也不够完善,甚至出现考核内容与教学目标不符的情况。在评价时,一味关注竞技技术的掌握情况,技术评价固然重要,但是忽略学生的创造能力显然是不可取的。很多教师错误的认为教学评价就是为了观察学生的成绩好坏,却忽略了教学评价对学生自我成长的作用,也就很难帮助学生自我改进。同时,教学评价本身是对教师教学信息的一种反馈,缺乏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实质是教学改革的损失。

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培养、健身能力养成等内容格外重视,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值得思考。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思想观念的过程中,教学目标如果得不到及时调整,那么学生将无法适应社会需求,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很难寻找到合适的就业机会。

二、体育院校田径教学改革的策略

(一)改进田径课程教学方式

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提高田径课堂教学质量,通过多媒体技术及互联网教学等先进教学方式引入人工智能到田径教学中,从而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提高学习效果。在理论教学时,可以通过视频播放的形式将动作进行细致的分解,让学生对每个动作的印象更为深刻,也可以在课堂中播放田径运动中一些经典的比赛,比如,刘翔110米栏破纪录的视频,这样可以树立学生体育运动的自豪感,同时也能激励学生养成合理的竞争意识。

在体育院校田径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应当始终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化发展,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在优势,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探索展开专题讨论,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将教学方式进一步优化,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将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以及实践应用能力提升放在首要位置。

(二)重新定位田径课程教学目标

LR-HPV组中UU-RNA、CT-RNA、NG-RNA阳性检出情况 LR-HPV阳性组女性UU-RNA检出率明显高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他检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表3)。

(三)合理设置田径教学内容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体育运动在社会中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体育院校田径课程教学目标也正向多元化全方位发展,这就直接导致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变化,一切围绕教学的活动都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却有很大的局限性,存在许多与教学目标不适应的课程,包括落后的以及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仍然存在,不符合现代田径课程的时代发展需求。在传统教学内容的长期影响下,运动技巧应用与基本运动知识的传授是教学的最主要内容,但却忽略了在田径教学中涉及的心理健康及健身意义等内容。

体育院校田径课程教学目标改革应当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明确培养目标,对教学目标进行重新定位。新课程标准对师资要求的关注点正由数量向质量转移,具有创新意识的师资队伍更利于体育教学的展开,也更容易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在田径课程教学目标设置时,应当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为核心,在帮助学生掌握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切实调整教学目标。在田径教学中还应与社会现状紧密结合,挖掘田径课程教学的潜在价值,让田径教学成为一门能够帮助学生成长的课程,为落实终身体育理念打下基础。

除了基本的田径知识教学内容外,还可以将田径的内容重新整合拓展得更为合理,从而打破以竞技规则为限制的教学。在教授学生各种传统的练习手段及健身原理之外,进一步创造更为合理的练习方式,比如田径运动游戏,这样一来能保证教学内容既有强大的理论知识又富含趣味及娱乐性。通过教学内容的优化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树立终身体育意识。

(四)完善田径教学评价体系

评价方式也应得到充分创新,打破传统的教师评价教师的模式,形成学生自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从而促进评价结果的科学合理性。在学生自我评价及教师评价之后,应当根据评价结果进行多方位思考,学生应关注自我提升的关键内容,教师则应对自身的教学方式进行反思,这样形成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既能帮助学生的全面提升也能提高田径课程的教学水平。

基于综合集成赋权法建立了涵盖从签订合同开始到售后维护阶段的全过程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和以正太分布和2/8原则相结合的供应商分级,利用供应商的综合评价得分将供应商分为A级(处于行业领先水平)、B级(高于行业平均水平)、C级(处于行业一般水平)和D级(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四个等级,并分别制定了相应的管理策略,将绩效评估与分级管理相结合,实现了供应商的差异化管理。供应商分级适用于物资供应商数量较多(>9)的情况,供应商数量越多正太分布效果越明显。

三、总结

总而言之,新课程标准下体育院校的田径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需要通过不断的实践与探索来达到最终的目的。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高校教师应当明确当前我国体育院校田径教学所存在的问题,通过改进田径课程教学方式,重新定位教学目标来合理设置教学内容,并形成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唯有如此,才能实现体育院校田径教学的可持续发展,才能确保田径课程与社会需求接轨,才能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的综合人才。

参考文献:

[1]梁庆刚,雷秀红.对我国体育院校田径教材的科学化研究[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6(4):57-60.

[2]黄诚,周美芳,郭亚卉.田径基础课教学内容优化改革与实践[J].内蒙古体育科技,2015(1):88.

作者简介: 陈继艳,女,汉族,山东东营人,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责任编辑:李晓杰)

标签:;  ;  ;  ;  

新课程标准下体育院校田径教学改革的思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