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过对建筑施工区环境影响展开评价,明确了现场施工作业流程及标准,对建筑开挖及竣工处理提供指导方向。基于生态化发展趋势下,要重视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掌握岩土结构、水文地质等变化规律,更好地完成项目施工方案。我国房屋建筑工程规模不断扩大,传统施工模式无法满足地基改造建设要求,重视地基处理技术改良是必然趋势。鉴于地基工程对房屋建筑的重要性,施工单位要编制切实可行的工艺流程,发挥地基技术对房屋建筑的保护作用。
关键词:房屋建筑;地基施工;处理技术
引言
目前,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推动下,也给我国建筑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这一过程中对房屋建筑地基的施工技术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地基是整个房屋建筑的质量技术,对建筑工程能否顺利施工起到了关键的决定性作用。因此必须要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选择科学合理的地基施工技术进行建筑施工。
1房屋建筑地基处理的主要特征分析
1.1复杂性
我国国土面积广大,不同地区存在着地质地貌的差异,土壤类型不进相同,有冻土、软土、盐碱地等。由于各地区的自然条件和气候条件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就会面对例如地震、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问题,这也是导致房屋建筑工程地基处理相对复杂的主要原因。
1.2潜在性
建筑工程施工项目具有很强的整体关联性,各个施工环节之间相互依托、相互联系。作为房屋建筑施工的基础行环节,地基施工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潜在性问题,如果不能对这些问题进行及时解决,必将影响整个房屋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1.3严重性
地基工程是房屋建筑的技术性工程,其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建筑工程的使用寿命,影响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甚至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因此说,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如果地基出现了问题就要施工单位就要耗费大量的精力进行解决,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建筑工程的施工难度。
1.4多发性
在建筑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就是体积问题,一旦地基处理不达标,就容易造成建筑物的坍塌等问题,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威胁居民的生命安全。
2房屋建筑施工工程中的地基处理技术要点
2.1强夯法
强夯法可以增强地基的硬度并降低压缩性,提高地基的结实性。强夯法在使用前需要选取几个试验点进行实验性施工,两边夯之间要留有一定的时间间隔,间隔时间取决于土层中超净孔隙水压力的消散时间,渗水性差的粘土,间隔时间不低于3~4周,渗水性强的土质可以连续夯击。夯击的位置要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类型进行合理布置,夯击的力度要通过现场测试并结合当地的承载负荷建筑的结构要求以及深度进行考虑,在第一次夯击结束后一周应进行现场考察实验。强夯法使用于处理碎石土、沙土、低饱和粉土、粘性土等,对软土地基的效果不明显。
2.2排水固结法
排水固结法主要用于解决地基的沉淀和稳定问题。通常在固结过程存在排水系统和加压系统,排水系统是在附加载荷的作用下排除孔隙水,通过一排排纵向贯通的砂墙扩大排水通道,产生固结变形,孔隙水压力的消散增加了地基的抗减压强度,达到提高沉降速度的目的。在房屋建设施工前,首先要对地基进行加载预压,可以通过填土石等方法进行。在软粘土的临时加载预压中为了减少次固结产生的沉降,通常在软粘土地基中设置一系列砂井并铺设砂垫层或砂沟,使预压载荷大于建筑物的载荷。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完成沉降后要提高地基承载力进行地基土的固结,这时可以在土中插入金属电极,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借助电渗作用使水从阳极流向阴极,水会从阴极流出从而排除中水,或人为增加土层固结的排水通道加载固结,降低粘土中的含水量,最终达到增强边坡稳定性和提高地基承载力的效果。
2.3地基增加承载施工技术
(1)桩基础的土建施工技术
桩基础是目前我国建筑中使用最普遍的施工技术。通过在地基中插入多根桩,可以将建筑物上层的荷载传递至更深的土层或岩层,从而满足建筑物对地基的承载力的要求。常见的桩基础有沉管灌注桩、钻孔灌注桩。房屋建筑施工关系着地区运输水平,对现代枢纽改造起到了关键性作用。随着现代房屋建筑施工流程复杂化发展,现场作业必须按照标准流程操作,才能满足房屋建筑设施的综合性能标准。地基处理是房屋建筑基层结构的常用形式,“抗裂型”地基处理层结构更为特殊,要求施工单位编制切实可行的技术改造方案。
(2)静力压桩施工技术
利用建筑物的承重柱重力作为反力,通过一套液(油)压设备,把预制桩分节压入土中,上下节桩在预埋角铁焊接。终桩后将压入桩的桩头钢筋与原基础钢筋焊接,并浇注混凝土承台与基础融为一体,从而将上部结构的荷载通过桩直接传递到坚硬土层。通过技术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共同努力来控制地基施工的质量,切保房屋建筑的安全和稳定。我国房屋建筑科技快速发展趋势下,抗裂型地基处理基层施工要求更高,按照行业标准设定基层施工方案,可减小各种因素造成的病害率。由于抗裂型地基处理层对结构要求十分严格,施工单位必须结合具体路段采取施工方案,确保地基结构布局符合房屋建筑运行要求。因此,施工单位要按照“抗裂型”标准进行调度,提高稳定地基施工作业水平。
2.4 粉煤灰吹填法
经济的发展推动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这一过程中对居住环境也就提出了更好的要求,建筑业面临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建筑业的顺利发展。在建筑施工中粉煤灰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新型施工材料,具有非常好的透水性,在吹填操作中应用这种材料,不仅可以节约施工成本,还能够有效地进行吹填土固结,最终保障工程的施工质量。为了能够有效地提升土体的固结效果,保证施工的均匀性,在进行粉煤灰吹填的过程中需要科学合理的进行两者之间的比例配比,在比例达到理想效果后才能够进行后续的施工。
2.5振冲法
振冲法也是地基处理中一种比较常见的方法。其主要原理是利用震动和水的冲击力来实现地基的固结,提高地基的承载力。根据是否需要添加回填材料,振冲法又可以分为振冲密实法和振冲桩法,这两种方法在地基基础的使用条件上存在这一定的差别。对于地基粘粒量少于10%的致密性比较差的砂土地基适合应用振冲密实法,这样就可以对地基的液化进行有效的消除,并且还能降低地基的孔隙密度,加强地基的密实度。但是当地基内部的隙密度过小,含水量过少,且含有的粘粒量达到30%时,就无法在应用振冲密实法进行地基处理,而是要采用振冲桩法。面对沙土地基、粉土地基、素填土地基采用振冲桩法进行处理非常有效。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先用碎石作为地基填充物,之后通过对骨料的密实来提高地基的重量,在振动的过程中再进行沉降度的加固。而且运用碎石料还可以形成良好的排水通道,不断提高水流速度,实现地基的高强度。
结束语
总之,地基是房屋建筑工程的基础性保障,相关地基施工人员不仅要了解地基施工的重要性和相关特点,在具体的建筑施工中,要做到根据施工的具体情况科学合理的进行地基施工技术的选择。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房屋地基的承载力,最终提升整个建筑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汤孟超.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在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7(04).
[2]李春明.房屋建筑施工管理的有效控制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7(04).
[3]牟忠群.简析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的优化方案[J].河南建材,2017(01).
[4]赵飞越,潘肖,张国敬.房屋建筑施工工程中的地基处理技术探讨 [J].住宅与房地产,2016,(6):209.
论文作者:谭永亮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0
标签:地基论文; 房屋建筑论文; 建筑施工论文; 房屋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密实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