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国家建设飞速发展,城市建设不断加强。市政道路,作为城市建设中的重点之一,承载着重要意义。通过对道路工程特点及施工质量管理要点的了解,可以更好建设市政道路。
关键词:市政道路;工程特点;施工质量管理
引言
市政道路是关乎民生的大工程,工程施工时涉及到方方面面,施工环境复杂。道路的质量决定了道路的使用寿命、道路的稳定性、安全性能,需要施工时谨慎对待。
一、市政道路工程的显著特征
(一)道路建设工期长
市政道路的施工一般周期相对较长,需要几个月、十几个月。而且工程施工期间容易受到各种不确定因素影响,又会延长工期,例如雨季来临,降雨的多少会对工期有影响,雨天多,会延长施工期限。现在人们对于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在环境条件不好的日子,会有施工限制,平白使施工周期加长。有时为了不影响人们的夜间休息,还会有夜间禁止施工。这都会使施工更加漫长。
(二)施工作业面积条件差
市政道路施工,因为在城市内,一般路面较窄。在老城区,因为建设年代早,当时的涉及参考标准与现在不同,导致道路窄小。一些主干道路,施工时要考虑行人行车的压力,除了进行在其他道路的分流引导外,原道路还会进行行车车道保留,修建时道路路面分半,分两次先后修建。还有一些路段,会有对于树木、电杆等的保护避让,这些都会使施工操作面面积减小。现在是机械化时代,所有的工程施工都离不开机器。工程器械一般体积大,道路施工面积狭小使机器的施工空间变小,导致机器不能完全施展开,影响施工进度,给施工带来不便。因为建设工作多是白天进行,路上行人车辆多,导致工程运输车辆的行驶速度不高,延缓了工程的进度。
(三)地下管道情况错综复杂
现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把输电线、通信光缆、燃气管路等埋入地下,与地下的下水管道、引用水管道以及其他管线,组成了复杂的地下管线组合。在之前建设时,由于时代的局限导致对管线建设没能很好的规划,使地下管路走向、标记混乱。而后的新建设,又从新填埋管线,老管线依旧再用,新旧混用,造成管路冗沉,地下空间减小,这给道路的建设带来了新的麻烦。地下管线的增多,会是管线之间的的回填工作更加严峻,对道路地基的影响加深,增加了道路施工的难度。
(四)其他因素
市政道路建设,跟城市地理环境紧密相关。在建设时,要根据城市的地域特点、地理特点进行差异化施工建设。南方多山水,很多城市依山傍水,建设之中,河流的影响、山地的影响、雨水多寡的影响,都会对道路建设产生影响。河流、山地会使道路走向被迫改变,也会引起地基施工的不便。多雨的城市,城市防内涝是必须要考虑的,势必增加排水管路的直径和下水道的预留口,预留口的增加对道路的设计和施工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市政道路施工质量把控的重点
(一)精准测算,定位施工
确定施工路段之后,对道路进行实地勘察,对路段进行精准的定位,对施工环境进行有效信息采集。依据采集的信息,确定道路设计方案,绘制道路施工图纸,以此制定合理的施工计划。施工开始时,依据定位点,进行精准的放线,确定道路的两边边界和道路中心线。
道路的中心和边界确立后,可以对两边的边槽进行开挖施工。同时,管线的预处理工作进行有效的标识和警告牌设立。
(二)夯实路基
基础的好坏决定了上层建筑的好坏,道路建设也是如此。道路的基底要仔细处理,这是道路筑基前的必须环节,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一般地表表面的附生物需要清除,所有杂物要清洁干净。对基底进行压实作业:掺杂生石灰,搅拌地表的土层然后碾压平整地面。进行必要的降排水工作,降低地下水水位,使基底处于干燥状态,以便后续的施工作业。修筑路基时,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这对道路至关重要。要保证路基的均匀度,不能薄厚不均。施工时的地基宽度,要大于设计时的宽度,以保证施工正常。要使用压路机进行碾压,从中间向两边均匀压实,碾压时要有一定的重合度,以保证足够的强度,并使地基组成整体而不是有断裂接头。
(三)道路的排水系统
道路的排水系统对于道路的使用是十分有影响的,良好的排水系统不但能方便人们的生活,还保持路面的整洁,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当进行排水工程建设时,要对路线进行仔细的推敲设计,合理规划走向、排水口的数量,避免对道路引起破坏。埋填管材时,要合理选用材料,严格控制填埋深度。对于管材沟道的超挖,应该进行有效的加固回填,确保地基无水的状态,避免水的渗漏影响地基。管道、下水口的选材,要选用渗水性好的材料均匀回填,避免因受力不均引起管路错动变形。当管路布设、回填良好时,道路的沿管线方向上的沉降开裂效作用大大减小。
(四)沿路的管线
现在的道路,地下管线非常多,各种管线在地下分布,是道路建设中的头疼问题,因为不同的线路,材质、粗细都不同,在进行地下挖沟填埋作业时,要考虑材质的承受能力、各管系之间的距离及避讳,与地上有连接的线路,还要考虑预留的井口、接口。填埋时,要考虑填埋物的材质,以免弄坏管子。路面上的接口,处理好接口的分布情况,使之错落有致而又不相互干扰。
(五)路面的施工处理
路面的施工,要保证路面建材的混合良好,材料选用大小适当、颗粒均匀。铺设之前,对地基进行必要的洒水预处理。铺设压碾时先进行初压,找到水平,之后进行仔细压碾,以便路面达到规定的平整度、密实度等。碾压进行时,由两侧开始,中间最后,先轻压后重压。碾压完成后,对道路进行封闭管理,以使路面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凝固,确保道路有足够的强度。每两次作业之间的的接头,要清除上次的松散部分,接头处采用垂直衔接的方式。
三、市政道路施工管理加强需要采用的措施
(一)施工方案要合理选择
制定施工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仔细查验,反复推敲,由此确定施工的进度和质量要求。建立施工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标准,做到有据可依。针对一些可能遇到的特殊情况,提前制定预案,在情况发生时,可以有应对措施。
(二)提高工程参与人员的职业水平
施工单位建立定期的培训制度,使工程参与人员都有机会参加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员工专业知识的提高,可以有效避免一些问题的发生,提高工程施工的质量。通过组织学习,能逐渐建立员工的职业责任心,使得对工作有更高的认同感。引导工人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路子,培养专业人才。
(三)加强质量的监管力度
政府要加大对于质量的监管力度,成立专门的质检小组,由专人领导。企业自己也要成立专门的质检部门,加强自查力度,把问题在发现之初就及时解决。建立良好的巡检制度,把质检进行工作做到常态化,使得每一步都是合格出品。
结束语:
总结上述,可以了解道路施工工程中的一些常见问题,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总结,可以有效地减少错误的发生,提高道路施工质量,节约企业的资金投入,为企业、为国家更好地创造效益。
参考文献:
[1]王锋.浅谈市政道路工程特点及施工质量管理要点[J].门窗,2017(11):160+162.
论文作者:陈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0
标签:道路论文; 管线论文; 路面论文; 市政道路论文; 工程论文; 地基论文; 管路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