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性住房建筑的规划设计分析论文_高辉

保障性住房建筑的规划设计分析论文_高辉

莒南县规划局 山东省临沂市 276600

摘要:虽然社会经济在不断发展着,但是因为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与人民的物质水平之间的差异过大,导致整体的经济水平根本上不去。所以,为了改善这一不均衡的发展,国家政府在住房上有了很大的改变,但由于政府政策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上的快速发展,使得住房在规划设计中出现了一些较为明显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限制着保障性房屋的发展,因此必须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及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并根据目前保障性住房的状况对住房建筑的规划设计进行全面的分析与解决。

关键词:保障性;住房建筑;规划设计

1发展状况

我国在1998年时决定发展保障性住房,随着时间的推进和时代的改革,目前我国的房屋已逐渐的由经济适用、常年廉租、商房特租和贷款合租等房屋类型构成保障性的体系。保障性住房其实是对家庭收入相对落后的居民提供房屋居住保障,因此保障性的房屋建设与人民的发展状况有着直接的关系。关于保障性房屋建筑的设计具有经济性和适用性两大重要特点。在经济性上,主要是对住房的资金有合适的价位,对不同的居民有着不同的要求,使得所有居住的人民都可以承担的起,在住房上拥有同等支付的权利;在适用性上,要求房屋建筑必须符合各种居民的居住要求,不但要环境好、面积适中,而且在交通上要便利,在设备上要齐全,并且要明显的区别于商业住房。要想使保障性住房的优点更加完善,就必须在关键因素的影响上进行调整和规划。在建设保障性住房时要注重房间的规划、房间的设计、房内的布置以及房内的设备保证与细心管理。保障性住房主要是给经济条件不太好的居民提供居住条件,并不代表就可以随意的建设低劣房屋,应该在各种性价比、经济、实际和品质上高于一般的房屋建设,这样才会给居住的人们感受到同等住房条件的自由。

2保障性住房建筑滞后原因

2.1体系不完善

随着我国保障性住房体系的不断完善,目前已经构成了一个保障性住房体系,可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在一些细节方面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西方发达国家对于房屋建筑方面上比较重视相应的法律保障体系,其在本国相应的法律上都进行了严格的规划。而相比于我国的相关住房保障体系上,一些法律条文还不够完善,很多情况下一些问题找不到相应的法律依据,使得人们在遇到困难时得不到帮助。因此,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的出现,必须要加强相关法律条文的制定,从而约束对保障性住房的相关要求,真正的让那些贫困家庭享受到同等的住房权力。

2.2执行力不足

虽然我国政府职能部门对于现阶段我国房地产市场上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调整,从而使广大的居民自身利益得到保障。但是,我国目前在保障性住房建筑的制度制定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在一些政策实施过程中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导致政府部门在保障性住房的观念上有一定的误差。因此必须要对我国现有的保障性住房规划设计制度进行不断的创新,从而使一些相关建筑企业真正的认识到国家保障性住房建筑的重要价值。对于政府部门来说,其在相应的住房政策制定上,必须要具有一定的观察力与分析能力,更好的保障我国房屋建设规划的快速发展。

3保障性住房建筑设计原则

3.1经济性原则

保障性住房属于特殊的住房建筑,一般是由政府负责统一规划、运筹、建设,最终供给低收入群体的住房建筑,其中对住房的建造标准、投资标准、销售价格、租金等都做出了细致、合理、明确的规定,保障房的绿色设计也必然要侧重成本增量问题,将经济性原则纳入绿色设计的核心理念中,为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创造有利条件,也达到绿色设计的目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实用性原则

保障性住房最根本是为了人们提供居住空间,对此其绿色设计最终也要考虑到其是否实用,能否满足低收入群体的舒适巨著,实际的绿色设计应该率先采用已经相对成熟、发展完善的技术,确保技术得到充分地发挥,可以从房屋的机构布局、地下室设计、围护结构优化、水电节能工具等方面入手来深入设计,也可以尝试在土地、空间等方面来科学调控,要将建设施工重点锁定地上空间,减少对平面空间的占据,增加地下空间的使用效率,打造出一个立体式建筑,以此来因地制宜地获得高质量的保障性绿色建筑工程。

3.3被动优先原则

要优先考虑被动技术,因为其投资耕地、适合居住、有利于环境等优势功能,实际设计过程中应该充分、深入、全面地剖析项目工程的相关资料、背景,例如:工程所处位置、周围的气候条件、干湿度、太阳能辐射量等,根据调查结果来决定工程的设计,按照“避重就轻、扬长避短”的原则来科学设计建筑工程,例如:太阳辐射较强、温度较高的地区,实际设计中应该尽量减少建筑对阳光辐射的吸收量,具体可以从建筑物的窗户、门等环节入手来科学地设计。

4规划设计

4.1总体规划

保障性的住房建设的主要规划是从土地的充分使用、合理的设施配置以及适当的停车面积三方面体现。房屋的建筑离不开土地资源的使用,要想做到高质量、高容量的房屋建设,就需要对土地资源的使用进行合理的安排与调整。保障性住房总体规划应该以环境为主,以综合性的服务设施为目标,对住宅区进行规划调整,合理的分配商业建筑,以便居民的生活便利,除此还要对交通进行一定的规划,方便居民出行。为了减少在房屋建筑时的质量、安全和成本的风险,保障性住房的选择应该以经济实用型为主,选择18层以下的居民住宅。这样不仅能减少建筑的风险,还会在面积设计上很好的节省空间,对房屋建设的环境进行改善,实现绿色环保的舒适建设。在设施配置上要选择合理布局,增加面积的节省,形成综合性的建筑体系。在停车位置的设计上,要求尺寸为5.5m×2.5m,小排量的车停车尺寸为4.8m×2.4m,单个车位比普通节省2.23m2,这样就可节约12~16%的占地面积。

4.2建筑单体

在住宅楼上选用一梯六户的设计进行房屋建设,利用过道或者电梯进行面积节省。在一梯多户的住房中,可利用防烟前室的空间来节省分散住户的房门开启,实现一梯多户的实用性。利用半模数的设计对房屋的房门进行深化,通常选择150mm的模数来对空间进行多重利用,这不仅减少了走道内的通道面积还能够实现走道的多功能复合型空间。在厨卫的设计上节省水管道的长度,对厨卫的管道进行合并来减少占地空间,使用暗卫平面的方式对卫生间的采光进行遮挡,这样能够提高住宅的紧密性,降低住宅的系数要求。改变住宅户的经济型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加大住宅的进深程度,减少面宽的要求。

4.3建筑模型

保障性房屋的建设要对房屋的造型进行仔细的设计,尤其是在环境的影响下。在造型的设计上应该合理使用能够减少成本和资源耗损的建筑材料,比如在墙面的设计上尽可能的减少资源的使用,利用一些装饰的东西来增添墙面的气质,尽可能地展现出现代住房的建筑品质。

5结论

综上所述,因地方经济发展与物质水平间的差距过大,从而造成整体经济水平没有跟上社会的发展。为了能够有效改善这一问题,我国政府提出了保障性住房政策。而对于保障性住房发展起着决定性因素的是在住房规划设计,因此必须要及时针对规划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解决办法,从而促进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芳.保障性住房建筑的规划设计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7(46):97-98.

[2]胡冰.基于开放建筑理论的保障性住房设计策略研究[J].江西建材,2017(17):41+43.

[3]鲍依蓓.装配式保障性住房的发展动因及推进策略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7.

[4]张家亮.中小城市保障性住房建设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7.

论文作者:高辉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31

标签:;  ;  ;  ;  ;  ;  ;  ;  

保障性住房建筑的规划设计分析论文_高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