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锦霞 郑玉 舒涵月 滕芬 莫莉 王婧(通讯作者)
(长沙医学院院基础医学院 湖南长沙 410000)
【摘要】研究洋甘菊提取物对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作用。实验通过高脂饲料建立大鼠AS模型来探究洋甘菊提取物对AS小鼠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对洋甘菊中黄酮、萜类等化合物进行提取,从洋甘菊的乙醇提取物(95%)中分离得到2个黄酮类化合物,其结构被确定为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Ⅰ)和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Ⅱ)[1],测定此类化合物对甘油三酯以及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洋甘菊提取物有降低血脂含量的作用,表明洋甘菊提取物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关键词】洋甘菊;动脉粥样硬化;防治作用
【中图分类号】R28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9-0175-02
作为中医药,洋甘菊提取物中含有黄酮、萜类化合物等多种成分,黄酮类化合物在治疗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方面的作用广泛,具有多方面的生物学功效。其机制主要有:保护内皮细胞功能、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调节脂质代谢紊乱、抗氧化3密度脂蛋白、抑制粘附分子防止血栓形成和抗血小板聚集[2]。在AS的形成过程中,抗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所致内皮细胞功能异常及损伤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AS的始发因素。OXLDL被内皮细胞吞噬、造成内皮细胞损伤诱发炎性细胞聚集粘附于血管内膜是AS等血管疾病的启动因素。研究发现黄酮类化合物能显著抑制OXLDL所致内皮细胞活力降低和细胞损伤来治疗动脉粥样硬化[3]。
实验对洋甘菊中黄酮等化合物对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影响,对洋甘菊的功能进行探究,对洋甘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1.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与试剂
洋甘菊提取物(市售)、HE染色剂、甘油三酯(TG)试剂盒、总胆固醇(TC)试剂盒、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试剂盒、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试剂盒、猪油、胆固醇及胆酸和甲基硫氧嘧啶
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离心机、电子天平、水浴锅、微量可调移液器、光学显微镜
1.3 实验方法
1.3.1高脂饲料的配方
15.0%脂肪,1.25%胆固醇及0.5%胆酸和0.2%甲基硫氧嘧啶。
1.3.2建立小鼠模型
将30只雌雄各半体重20g~40g的实验小鼠按质量随机分成三小组,正常对照组、高脂组、实验组。正常对照组每天喂养普通饲料;高脂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实验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两周。
两周后从正常对照组和高脂组中随机各抽取两只小鼠,眼球取血,测定血脂水平,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LDL-C/HDL-C[4]含量增高说明造模成功。
1.3.3饲喂实验安排
造模成功后实验组每天按2%胃容量灌胃洋甘菊提取物一次,剂量为3.6g/kg.bw,正常对照组和高脂组每天用等容积蒸馏水灌胃。一个月后处死小鼠、采血、取材;于实验初和每月底称量小鼠体重。
1.3.4血脂测定
实验周期六周后去眼球采血,离心后取上层血清,使用血脂试剂盒,测量小鼠血脂含量变化。(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甘油三酯(TG))。
1.3.5苏木精伊红(HE)染色
100g/L的甲醛固定取下的主动脉,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然后封存,显微镜下观察并拍摄图像,采用图像分析软件分析结果。
1.3.6对实验得出的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P值和F值是方差分析里面对模型的系数进行显著性检验得到的结果,表明模型的显著性。结果0.05>P>0.01被认为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F值越大说明模型也是越显著的。
2.结果与分析
2.1 小鼠高脂血症模型建造
高脂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HDL-C的变化不存在显著差异,TG、LDL-C显著升高(P<0.05),TC呈显著性升高(P<0.01),AI的指数也极显著增高,说明高脂血症模型建造成功,见表1。
2.2 洋甘菊提取物对小鼠血脂水平的影响
正常组小鼠血脂水平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略有升高,没有统计学意义。给药喂养第四周,高脂组TC、TG、LDL-C、AI均较正常组极显著升高(P<0.01),实验组TC、TG、LDL-C、AI明显低于高脂组(P<0.05)而HDL-L则无明显变化,见表2。
2.3 组织病理学形态观察
正常组小鼠主动脉形态正常,内皮细胞连接紧密,表面光滑,内皮无脂质沉积改变,含少量胶原纤维和平滑肌纤维,弹力纤维分布均匀,弹力板完整,未见异常改变。高脂组小鼠主动脉内皮细胞广泛脱落损伤,内皮下有大量脂质沉积,形成粥样斑块病灶。实验组中小鼠主动脉较高脂组病变较轻,各层结构正常,弹力板基本完整。
3.讨论
动脉粥样硬化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随着对动脉粥样硬化了解的深入,抗AS的药物在不断发展。中医论治讲究的是整体观念,使得中医药在AS防治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医药中洋甘菊具有散气消炎,降低血脂,利尿通经的功效[5]。
本实验结果显示,洋甘菊提取物具有显著的降血脂功效,主要表现为降低小鼠体重、TG和TC含量,同时提高HDL-C含。病理形态学检查发现,洋甘菊提取物能明显缩小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减轻对内皮细胞、弹力板块的损伤等。结果表明洋甘菊提取物有显著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调节血脂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本实验主要从生理生化指标和组织病理学切片分析了洋甘菊提取物的降血脂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功效,其机制还有待做进一步的深入探究。
【参考文献】
[1]杨彦松,潘浪胜.洋甘菊中黄酮类成分的分离与结构确定[J].应用化学,2008,37(6).
[2]缪静.黄酮类化合物抗动脉粥样硬化机制研究进展[J].山西中医,2011,27(7).
[3]鲍美华,肖艳,等.异鼠李素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所致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J].中国动脉粥样硬化杂志,2010,18(6):445-448.
[4]潘慧娟.苦丁茶大叶冬青对小鼠血清脂质的影响[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1):50.
[5]新疆卫厅.维吾尔药标准(上册)[M].乌鲁木齐: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1993.
基金项目:长医教[2017]18号-325.
论文作者:翟锦霞,郑玉,舒涵月,滕芬,莫莉,王婧(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0
标签:小鼠论文; 提取物论文; 脂蛋白论文; 洋甘菊论文; 动脉论文; 内皮论文; 粥样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