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论文_张先波

浅谈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论文_张先波

张先波 山东省平度市白沙河街道麻兰小学 266743

一、现代语文教育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1.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所谓传统文化,简单地说,就是世代相传的文化,它具有承传性、连续性和发展性的特点。传统文化的另一层含义是指他能超越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发展的不同阶段,连续地承传与发展,并对现实的社会生活产生实际影响,即传统文化可以超越时空,而且能在现实生活中继续发挥作用,显示其超长的生命力。

2.小学语文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小学语文教育有别于中学语文教育,它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对语言的热爱、积累和运用能力为主要目的。语文是民族文化的根,小学语文教育的过程也应该是学习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过程。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1.有利于凝聚民族精神和激发爱国热情。

“少年兴则国家兴,少年强则国家强。”学生在对古代诗歌的阅读和理解中,会潜移默化地接受先哲们的爱国主义思想,接受千百年积淀下来的民族得以绵延昌盛的宝贵精神财富。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就是让学生懂得爱国家、爱民族、爱人民乃是一个人应有的崇高品德,也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过传统文化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使其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承担起振兴中华的历史重任。

2.有利于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更好地继承和发扬。

鲁迅先生说过:“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一个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与否关系着一个民族的未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可以使学生们正确理解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从而对西方的文化加以辨别吸收。经济的全球化挟裹着文化呼啸而来,洋文化如潮水般冲击着孩子们的心灵。通过语文教学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提升传统文化在学生中的地位,使孩子们不仅成为传统文化忠实的继承者,更是传统文化的传播者,从而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走向现代化。

3.有利于塑造学生良好的性格,培养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

高尔基说过:“文学即入学。”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人格培养关系非常密切,培养健全、高尚的人格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也是一种理想目标。语文教学对学生的人格培养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各种自强不息的人物事迹和人格形象是教育他们开拓进取、百折不挠、顽强奋斗、乐观向上的最好素材。这不仅可以教育学生坚定信念、自强不息,不断追求理想,实现社会发展,民族进步,还可以教育他们面对困难,积极进取,杜绝虚度光阴。

三、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

1.明确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目标。

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生中的有效传承;通过语文教学,用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培养、激发小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保持民族特质,提升民族气节;通过语文教学对小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让小学生在理解、感悟、体验中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自身修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小学生在接触优秀的历史作品过程中,循序渐进地提高他们的文化底蕴。

2.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传统文化教育的手段。

(1)提高语文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小学语文教师丰富的文化底蕴应成为奠定传统文化传播的沉稳基石。在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语文教师首先要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有相应的传统文化根基和艺术修养,不但能把作品中美的东西阐释出来,还能引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教学古典作品时,教师首先要钻研材料,领悟传统文化的精髓。只有教师深情投入,学生才能真正受到传统文化的感染。

(2)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要素。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的传统文化,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有传统的礼仪文化、道德文化、风俗文化、审美文化、建筑文化、音乐文化、工艺文化等等。在课堂上,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受泰山的雄伟、华山的险峻、黄山的奇美,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唐诗、宋词,让学生感悟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他们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3)诵读积累。熟读成诵进行语言积累是传统语文的教学法宝,也是语文学习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用诵读的方式学习和积累是传统文化最具民族特色的积累过程,也是学生厚积薄发的过程。学生在大量诵读的过程中,不但能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而且能深刻领悟传统文化的精华,也能为写作储备很好的素材。

(4)书法训练。书法艺术是汉字魅力的完美展现,充分利用教材中有关书法艺术的知识,让学生了解我国书法艺术的起源、流派、艺术风格,以及给人带来的美的享受。通过临摹、赏析、欣赏书法艺术的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他们自觉热爱书法艺术,热爱传统文化。

(5)通过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汉字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在教授汉字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汉字的造字特点进行形义联想。汉字积淀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在造字之初,每一个汉字,都是古代社会存在与先民意识心态的结合,各种造字方法都从不同侧面直接或间接地传递着先民的思想观念、心理特征、社会习俗等一系列文化内涵。

(6)挖掘生活的结合点,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性积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丰富多彩,它不但传承在各类的文化书籍中,更与民间文化相伴相息。因此,语文教师要积极挖掘语文教学和生活的结合点,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发现。

论文作者:张先波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0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9

标签:;  ;  ;  ;  ;  ;  ;  ;  

浅谈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论文_张先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