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浙江丽水市莲都区供电公司 323000)
摘要:通过广泛采集与配电网灾害预警有关的信息,利用政府各部门已有的系统,融合电力系统内外信息,更科学地开展评估决策,并通过音视频的实时交互,掌握现场实际情况,有效组织抢修。通过接口将接入气象、水文、覆冰、天网监控、地质灾害、交通路况、小区物业、地形地貌等公共资源信息进行整合,并与配网网架拓扑、设备环境监测、营配贯通数据、配网用户信息等电力资源信息进行综合研判。结合百度全景地图、3G视频监控、天翼群呼对讲等手段,在应急灾害预警指挥小组的指导下开展现场处置,更安全高效地恢复送电。
关键字:低洼区域;配电设备;防范;应急处理;应用
一、应用“五位一体”前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面对每年季节性强台风、强雷暴雨、洪涝灾害、冰灾及丽水市区夏天特有的持续高温等威胁,容易造成大面积区域停电事故。在特殊时期,如何提高应急抢修、电网服务质量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我省大范围自然自然灾害频发,如2008年的冰雪灾害、2013年的“菲特”台风、2014年“8.20”特大洪涝灾害等的发生,对配电网灾害预警及快速响应体系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应急灾害指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
1.遇突发公共灾害事件时,无法统一指挥,第一时间进行信息共享和协调,部门沟通不畅。在组织开展事故抢险、电网恢复、应急救援、恢复生产等各项工作效率未最大化。
2.外部信息闭塞,无平台对接社会公共信息。内部信息(运检、调度、营销各系统)未有效集成,不利于评估分析,对应急处置和优质服务造成一定影响。
应急指挥中涉及对象多,时间响应要求快、过程复杂度高,而信息沟通、资源调配、事件决策等过程使应急反应处理时间变长、财产损失加大、停电时间变长。
二、主要做法
深刻反思“8.20”抗洪保电不足,着眼提高复电速度,从健全安全风险管控体系,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入手,通过广泛采集与配电网灾害预警有关的信息,利用政府各部门已有的系统,融合电力系统内外信息资源,有针对性地构建信息化平台,打造配电网灾害风险管控体系,为应对灾情提供应急处置体系保障。
(一)建立指挥大脑,明确领导核心
莲都公司设立城市低洼区域配电设备受淹防范与应急处置指挥小组,组长由公司生产副总经理担任,成员由各部门负责人或专业负责人及当值应急值班人员担任。
组长:陆文彪
成员:谢小伟(运检)、刘晓伟(安监)、王炜(变电)、叶良庆(调控)、王江海(抢修)、王凌(信息公布)、梁丽伟(后勤)、戴晓俊(物资)、当值应急值班人员等
(二)打造“1+N”模式,强化灾害风险管控体系
1、“1”:配电网应急(灾害)预警信息化平台
为能提前介入灾情处置,更好的开展应急指挥和主动抢修,我们从改变以往信息来源单一入手,将信息采集范围由电力系统内部扩展到社会公共信息,接入公安、气象、水文、覆冰、天网监控、地质灾害、交通路况、小区物业、消防、地形地貌等公共资源信息,与配网设备高程坐标、配网网架拓扑、营配贯通数据、配网设备用户信息等电力资源信息进行有效的整合,从而第一手准确掌握灾情信息,把被动应急变成主动应对。(图1)
2、“N”:危控区+监测点
根据历史水文信息、各类灾害情况,深入调查在莲都区“一干四支”主流域及各小流域影响范围内的电力设备,结合降雨和洪水频率,分析设备运行情况,科学划定了32个危控区并分级。
同时为了实时监测危控区的具体环境情况,设立168个专用的监测点,通过使用小型多功能气象站、水位监测设备、湿度测量设备、烟感装置、图像监控等对电力设备进行实时监控,并且将信息整合到指挥平台中。通过对以上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一旦发生险情,可及时预警或提前科学隔离等措施,减少影响损失。(图2-5)
(二)、以“先启动、快到达、早决策”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1、“先启动”
一是依靠搜集历次抢修工作中对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方案,结合应急预案,建立全新模拟处置方案。二是根据危控区设置网格化片区负责人,明确责任。三是与电信、华数、燃气、供水及各小区物业开展联动,互帮互助共同应对灾害。四是当某区域发生险情时,能够通过定向短信发送装置发送用电安全的温馨提示。
2、“快达到”
依托配电网应急(灾害)预警信息化平台,从整体上实施人、财、物资源的合理调度和科学把控,对所有在外执行抢修任务的人员、车辆进行实时跟踪(图6、7),并提供包括快速到达抢修现场路径选择、部分电力设施故障实时监控、危险点标注提醒、气象环境监测等帮助,使其第一时间到达现场进行抢修。
3、“早决策”
综合运用单兵视频系统、天翼对讲设备、会议通话系统等打造立体式远程专家诊断交互平台,解决应急指挥中心对故障现场听觉和视觉方面的问题,使信息的传递更准确、快速,帮助现场抢修人员完成故障排查,设备抢修,恢复供电等工作,实现电力抢修工作的远程化作业。
三、具体案例分析
(一)案例一:突发洪涝灾害
2015年7月30日晚8时,今年第13号台风“苏迪罗”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通过气象部门推送数据,应急灾害预警指挥平台(后文简称平台)发出恶劣天气告警,抢修后台人员查看台风路径,根据预计会在8月8日-9日之间对丽水地区产生影响。
8月8日起,平台接入的气象预报信息显示,未来三天将会出现强降雨,降雨量预计达到1小时60毫米。属于强降雨标准,供电公司相关部门根据此预警信息迅速组织人员,加强值班。
8月9日晚19时,已经连续降雨数小时,气象数据显示,峰值降雨量达到1小时58毫米,此数据与安装在危控区内的微气象站数据进行比对,数据可靠,降雨量达到警戒线。抢修后台人员迅速查看危控区内监控情况,对危控区的地势低洼开闭所、电力设备上安装的水位监测和告警装置的运行状态进行检查,设备运转正常,传回数据指标正常。通过莲都防汛系统查看附近尚无告警信息。
8月10日凌晨,平台发出告警,安装在芦埠61806公变(杆变,地势低洼地区)上的水位监测装置发出警报,水位上升2.5cm,抢修指挥人员通过调用天网视频系统,查询附近的摄像头,此地势低洼地区确实出现了少量的积水。通过气象预报信息和附近河流水位数据分析,水位不会继续大幅度上涨,抢修值班人员将此点设定为危险监控点,对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并且查看此设备的应急预案,预案中能够查到看芦埠61806公变的所属线路情况和上级开关情况,此线路为辐射线路,如果此设备出现浸水危险,必须拉断上游开关保证不会出现人身触电的危险。并且查看了此处抢修所需的应急物资,工器具和照明灯具等。
8月11日,继续强降雨天气,莲都洪涝灾害系统显示附近河流水面增长。通过事先建立好的微信群,发布紧急通知,告知重要用户和小区管理部门加强防涝巡查,并准备应急物资。抢修后台人员通过3G视频对开闭所内部的运行状态进行逐一的核查。
通过道路交通部门的视频监控,查看各主要街道的交通拥堵情况,通过天翼对讲设备、单兵作战视频装备、车载定位装备对各抢修班组的位置和工作情况进行了解。
8月16日,降雨停止,芦埠61806公变水位告警自动消除,此次台风并未对莲都地区产生重大的影响。
(一)案例一:突发火灾,火警电力联动
2015年8月3日晚18时18分,抢修后台人员接到火警报警电话,继光街江南水果店旁电缆分支箱着火,抢修人员根据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分析,迅速确定此电缆分支箱位于市政大楼口附近,调用360全景图查看,快速定位到此设备。
附近有天网工程摄像头覆盖,通过天网摄像头能够清楚的查看到消防人员已经到达现场,并且在清除附近的可燃物品。
通过车载定位设备,查看附近的抢修资源。附近有抢修车辆经过,车牌K96965,联系电话15906418704。抢修指挥人员迅速通过配备的天翼对讲设备联系到抢修人员,告知上一次抢修任务已经完成,再回电力公司途中,遂派遣查看。
为了保证抢修车辆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到达现场,在已故障点位置和抢修车辆位置的前提下,进行道路路径分析,自动统计车辆行驶里程。
辅助以交警部门接入的路口监控信息,对上述分析的路径进行查看,将拥堵情况告知抢修车辆进行避让,保证车辆能够以最快的速度达到现场。
抢修指挥人员在系统中查询电缆分支箱此类设备的应急预案,并且根据预案中提示联系消防人员使用干粉灭火装置灭火,切记使用水直喷。
调用系统中的线路单线图,查找到此电缆分接箱,此线路为辐射性线路,无法进行区域性的故障隔离和专供,只能拉停线路。调度人员派遣操作人员前往现场进行操作。
18时25分,抢修人员到达着火电缆分接箱,此时火势已经得到控制,明火熄灭。调度操作人员也到达现场拉断线路。消防人员再次使用水枪降温分接箱。
19时,抢修物资到位,现场对烧损的分接箱和电缆接头开展更换操作,次日1时15分恢复供电。
四、工作成效
城市低洼区域配电设备受淹防范与应急处置体系的建立,促进了更好的开展应急指挥和主动抢修,实现灾害预警及快速响应的及时性,要改变以往信息来源单一,基本来自系统内部和防汛办的状况,将信息采集范围由电力系统内部扩展到社会公共信息,充分整合利用各政府部门现有信息资源 ,融合电力系统内外信息,例如气象、水文、覆冰、雷击、地质灾害、交通路况、外力破坏等,更科学地开展评估决策。并通过3G无线网络、单兵作战设备、GPS定位、水位和开闭所环境监测设备等手段,对现场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方便统一指挥和工作协调。
论文作者:谢力,陆文彪,谢小伟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6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6
标签:信息论文; 灾害论文; 人员论文; 设备论文; 低洼论文; 现场论文; 水位论文; 《电力设备》2016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