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几个化学教学实际问题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几个论文,实际问题论文,化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本文罗列了化学教学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有的似乎早有答案,有的认识或许有些新意,但愿我的思考会给同行们一些启示。
一、蜡烛燃烧时的火焰呈锥形,锥底的焰色何以呈淡蓝色
初中化学教材要求学生“运用除味觉以外的所有感官,尽可能对一支蜡烛在燃烧前、燃烧时和燃烧后的三个阶段进行观察”。不少实验者对蜡烛燃烧时火焰的锥底呈蓝色很是疑惑。
原来这是一种被称为“闪燃”的现象。通常像汽油、煤油、酒精、松节油、桐油和润滑油等可燃液体,都有一定的挥发性,而且温度越高挥发越快,可燃气体的浓度越大。当这些可燃液体挥发出的蒸气和空气的混合物与火源明火接触就会瞬间燃烧。如果没有后续可燃性蒸气补充供给,这种瞬时燃烧也就瞬时熄灭。人们习惯地把这种瞬时燃烧叫做闪燃,闪燃时的最低温度叫做闪点。各种可燃液体的闪点差别很大。闪点最低的是汽油、酒精、苯等;闪点稍高的如松节油、重油;闪点最高的有桐油、润滑油、液体石蜡等。可燃液体的闪点越低形成火灾的危险性越大。
尽管各种可燃液体的成分不同,闪点不同,但是它们闪燃时通常都呈蓝色火焰。蜡烛本是固体,受热熔化成液体,液体挥发出石蜡蒸气与空气混合在蜡焰底部闪燃成蓝色火焰。鉴于蜡烛燃烧可以不断提供这种可燃性的石蜡蒸气,所以就会持续不断地出现这种蓝色火焰。
二、对可燃性爆炸极限的几点补充认识
就会发现,同样都是1mol,在相同条件下乙炔燃烧所放出的热量比乙烷和乙烯都要少,似乎乙烷、乙烯燃烧时可以获得比乙炔更高的温度,但事实并非如此,这是为什么呢?
比较上式可见,原来乙烷和乙烯燃烧时需要消耗较多的,这样被带走的热量也就比较多;乙烷和乙烯燃烧时生成的水也比乙炔多,被水吸收的热量也比较多。相比之下,乙炔在这两方面的热量损失都比较少。这就是乙炔燃烧可以获得更高温度的原因。
四、实验室制乙烯时为何“放入几片碎瓷片,可以避免混合液在受热沸腾时剧烈跳动(暴沸)”
实验室制乙烯,当用酒精灯给混合液加热时,瓶内就会有蒸气的气泡形成。溶解在液体内部的空气或吸附在容器(烧瓶)内壁上的空气有助于这种气泡的形成,而玻璃的粗糙面也会起促进作用。这样的小气泡(称为气化中心)即可作为形成大的蒸气泡的核心。在沸腾时,液体释放出大量蒸气至小气泡中,待气泡中心的总压力增加到超过大气压并足够克服由于液体所产生的压力时,蒸气的气泡就会顺利上升逸出液面。因此,液体中这种小的气化中心越多,液体的沸腾就越顺利。如果瓶壁十分光滑、洁净,液体中溶解的空气又少,没有气化中心,形成气泡就非常困难。这样加热时,液体的温度很可能上升到超过混合液的沸点而不沸腾,形成所谓“过热”。一旦有一个气泡形成,由于液体在此温度时的蒸气压已远远超过大气压,此时上升的气泡增大得很快,甚至会将液体冲溢出瓶外,形成所谓“暴沸”现象。而碎瓷片、沸石等表面粗糙多孔的材料,本身是吸附有空气的物体,采用这种材料实际是向混合液中引入了气体中心,是一种助沸物,它能保证沸腾平稳,起到防止暴沸的作用。
五、在金属导气管口燃烧何以会呈无色火焰
标签:乙炔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