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规划纲要赋予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新的内涵和使命_教育公平论文

教育规划纲要赋予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新的内涵和使命_教育公平论文

《教育规划纲要》赋予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新的内涵和使命,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规划纲要论文,使命论文,思想政治教育论文,内涵论文,学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968(2010)11-0004-04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作为指导未来十年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宏伟纲领和行动指南,同样也是指导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纲领性文件,赋予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新的内涵,并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教育规划纲要》赋予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新的内涵

《教育规划纲要》更新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目标、内容、途径,深化了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认识,从政策层面更加优化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赋予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新的内涵。

1.更新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做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我们要牢固树立崭新的教育理念。包括: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树立全面发展观念,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坚持文化知识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树立人人可以成才的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把它贯穿教育全过程,贯穿社会各行各业。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树立系统培养观念,推进小学、中学、大学有机衔接,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加强学校之间、校企之间、学校与科研机构之间合作以及中外合作等多种联合培养方式,形成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体制。树立科学人才观,建立以岗位职责为基础,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科学化、社会化人才评价发现机制。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为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以此引领学校教育改革,为努力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2.更新了学校素质教育目标,突出社会责任感的培养。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时隔16年,《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即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这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可见,《教育规划纲要》是在《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两个重点”基础上,把“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作为素质教育的另一个重点内容。就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而言,进入新世纪以来多个文件以不同程度强调社会责任感的培养。2001年9月,中共中央颁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要组织学生参加适当的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帮助他们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2004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强调,引导广大未成年人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担负起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光荣使命做好准备。200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社会责任感缺乏等八个方面的问题。《教育规划纲要》既是对这三个文件中提出的“社会责任感教育”一以贯之,狠抓落实;又是对《素质教育的决定》精神的丰富和发展,是新时期学校教育目的理论的凝练和总结。

3.深化了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认识。《教育规划纲要》指出,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要为多样化、个性化、创新型人才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机制,着力培养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方面人才。尊重教育规律,就是各级政府都要按教育规律管教育,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按教育规律办教育,让真正懂教育的人来办教育,让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系统的教育理论、丰富的实践经验、对教育充满热爱的教师从事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关键在于把握教育发展阶段性特征、身心发展阶段性特征和个体差异性特征。学前教育,注重幼儿身心健康、习惯养成、智力发展。义务教育,注重学生品行培养、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健康体魄、养成良好习惯。高中阶段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意义,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高等教育,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特殊教育,注重潜能开发和缺陷补偿,培养残疾学生积极面对人生、全面融入社会的意识和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加强残疾学生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的培养。

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是思想政治教育现象在其运动发展过程中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只有遵循教育活动的一般规律、遵循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发展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遵循服从和服务于社会发展的规律,才能占据主动性,体现时代性,富有创造性,增强实效性。

4.丰富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教育规划纲要》进而指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坚定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除了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四个方面内容的教育外,《教育规划纲要》还进一步指出应加强以下几方面教育:一是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二是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三是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四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五是重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防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特别是第一次提出加强可持续发展教育,其本质上就是根据可持续发展需要而推行的教育,其目标是帮助受教育者形成可持续发展需要的价值观念、科学知识、学习能力与生活方式,进而促进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六是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推动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国家法律法规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引导广大师生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不断夯实各民族大团结的基础,增强中华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七是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八是加强就业创业教育;九是加强国际理解教育,推动跨文化交流,增进学生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十是开展普法教育,促进学生提高法律素质和公民意识,自觉知法守法,遵守公共生活秩序,做遵纪守法的楷模。诚然,以上教育内容并非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全部担当,但是有些内容可以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达到教育目的。

5.拓宽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教育规划纲要》充分肯定了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方法的有益经验,同时,又面向未来,根据新的形势创新了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方法。《教育规划纲要》指出,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就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而言,同样要做到“三个注重”,即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这是针对当前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重灌输轻启发、重理论轻实践、重共性轻个性等弊端提出的,是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与精髓。注重学思结合,就是要改变过去以知识灌输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模式,注重学生思考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思考,在思考中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和思维习惯。注重知行统一,就是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让学生不仅学会知识,还学会动手动脑,学会做事做人,学会与别人共同生活。陶行知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育只有与生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为人的职业生涯和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当前,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重点是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开放性和实践性,善于从实践中吸取鲜活的教育素材,开发、强化实践课程、活动课程,增强学生观察社会、分析社会、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因材施教,就是要在统一教学要求的同时,关注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教育的悲剧往往缘于用一个标准要求所有的学生,而只有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实际实施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才是真正以人为本的教育。

6.从政策层面更加优化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教育规划纲要》指出: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充分调动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的积极性,共同担负起培育下一代的责任,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这些环境包括:教育公平的社会环境,财政资金投入、公共资源配置的政策环境,校园和周边的治安环境,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人才评价的制度环境,自由宽松的学术环境,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成长环境,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国际环境等等。

二、《教育规划纲要》赋予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新的使命

《教育规划纲要》强调,新世纪新阶段教育工作要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把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坚持德育为先,坚持能力为重,坚持全面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规划纲要》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准确把握育人为本对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牢牢把握党对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立足促进教育公平,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1.准确把握育人为本对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推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教育规划纲要》指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育人为本是以人为本在教育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坚持育人为本,就要把人才培养作为首要任务,牢固树立人才培养在教育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坚持育人为本,就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促进思想道德素质与其他素质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就是要充分尊重和保障学生权益,满腔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在学习、生活、成长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及时处理侵害学生合法权益、身心健康的事件;就是要创造学生心理自由、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

2.牢牢把握党对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牢把握党对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充分发挥党组织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领导作用,健全各级各类学校党的组织,坚持和完善公办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在优秀青年教师、优秀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重视学校工会、共青团、学生会、少先队工作。大力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深入实施“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深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推进文化传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先进文化,深入开展平安校园、文明校园、绿色校园、和谐校园创建活动。

3.始终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强大动力,推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发展。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发展,根本靠创新。实践证明,以改革推动发展,以改革提高质量,以改革增强活力,是改革开放30年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基本经验之一。思想政治教育优良传统创新本身就是对思想政治教育优良传统形成和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优良传统的创新面临以下机遇和挑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挑战、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挑战、人民内部矛盾交织的挑战、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的挑战、科技信息迅猛发展的挑战、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挑战。面对这些新形势、新情况,思想政治教育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必须在目标、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进行创新和改进,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

4.立足促进教育公平,推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教育规划纲要》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最伟大的工具”。十七大以来,党和政府把教育公平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促进教育公平是这次《教育规划纲要》的战略重点之一。《教育规划纲要》强调,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要切实维护每个公民受教育的权利,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关键是保障机会公平,重点是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就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而言,要牢固树立“有教无类”的思想,树立“教育面前人人平等”的价值理念,让每个学生都有不受任何歧视地开始其学习生涯的机会,促进学业成就的机会均等,尊重每一个个体的基本权利和自由的发展,尤其要充分尊重和广泛关注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残疾学生、农村学生、进城务工子女学生、少数民族学生,保障他们依法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促进教育公平,要合理配置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包括师资的配备、物质条件的配备、教育内容的提供和师生互动等。促进教育公平,还需要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教育公平,由于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差异、教育发展的差异短期内不可能完全消除,但我们要把缩小教育差距作为促进教育公平的首要任务。

教育承载着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实施好《教育规划纲要》,是全党全社会和教育系统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任务,也是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深刻领会《教育规划纲要》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的创新,把握规律,狠抓落实,就一定能够开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

标签:;  ;  ;  ;  ;  

教育规划纲要赋予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新的内涵和使命_教育公平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