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是实现机械工业振兴的根本途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技术创新论文,机械工业论文,根本途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机械工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按照市场需求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机械工业充分利用国内外两方面的技术资源,使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发生了明显变化。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着阶段性的差距,还不能很好地满足中国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需求。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机械产品不能完全满足用户和市场要求。主要是产品的实物质量不稳定,部分产品达不到设计标准或者合同要求;可靠性不高,早期故障率高;产品设计水平低,性能差,满足不了用户要求;交货不及时,服务跟不上。
2.企业间的产品趋同化严重。现阶段机械产品的主要来源有两个方面:一是引进国外产品,由于宏观管理不善,出现了许多企业的重复引进;二是仿制市场上的热门产品,许多企业是看见市场上什么产品赚钱,就一哄而上,因此机械产品的生产集中度低,同行业企业的产品趋同化严重,“大而全、小而全”的现象十分普遍。
3.企业主导产品的技术来源主要依靠国外。据对“八五”期间开发成功的92种典型产品技术来源分析,57%的产品是利用国外技术。
4.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基本上停留在掌握已有技术、提高国产化率的低层次上,没有上升到形成自主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上来。
5.产品更新换代缓慢,缺乏市场竞争能力。据对重点企业2009种主导产品投产年代的分析,有35.64%的产品是80年代投产的,25 %是60年代和70年代投产,还有2%的产品是50年代投产的。
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在机械工业企业中,缺乏一批高水平的技术带头人和一支技术开发队伍,用于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强度低,造成了企业的产品开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十分脆弱。
“九五”期间,是振兴机械工业的第一阶段,主要任务是抓住薄弱环节,打好振兴基础。如果不能从根本上缓解这种被动局面,不要说振兴的目标难以实现,就连行业中骨干企业的独立生存都成问题。机械部党组在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后,决定在全行业实施“开发能力提高战役”,以提高机械工业企业的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
二、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总体目标
从理论上讲,技术创新是一种生产函数的转移,或是一种生产要素与生产条件的组合,其目的在于获取潜在的超额利润。技术创新主要包括产品创新和过程(工艺)创新,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就是企业家应用发明创造原理,制造出新产品或引入新工艺,从而获得比市场上已有产品更高利润的能力。
提高机械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首要条件是要在企业中建立起具有较强实力和水平的技术中心,最终表现形式是开发出具有较高技术含量和市场占有率,并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提高。因此,机械工业“开发能力提高战役”的总体目标是:
到本世纪末建设一批具有较强开发能力的企业技术中心,初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新体系;对主导产品形成自主开发能力;初步缓解主要依靠国外技术发展的被动局面,使行业重点产品国内技术来源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具体目标是:在300 家企业中建立起具有较强开发能力的技术中心;并以这些技术中心为主体,开发出1000种具有较高市场占有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明显缩短这些产品的更新周期和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
三、提高机械工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指导方针
目前机械工业企业的综合技术实力和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阶段性差距,而且这种差距还有进一步拉大的差距,在这种形势下,实施“开发能力提高战役”,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就必须坚持“消化吸收、立足创新、联合攻关、重点突破”的指导方针。同时还必须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1.市场导向与政府推动相结合。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必须与市场需求为导向,选定市场前景好、市场占有率高、技术带动作用大的产品作为主攻方向;同时要突出政府在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中的能动作用,通过试点示范、经验推广、制定政策、有限资源的集中使用、协调引导,把行业、企业、科研单位和高校组织起来,形成整体优势。
2.技术引进与自主开发相结合。加强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工作,加快引进技术为我所有、为我所用的进程,通过移植、推广,支持新产品的开发。在适用、先进的前提下,勇于标新立异、自主开发,形成自己的技术,有力地促进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
3.企业主体与联合攻关相结合。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要以企业为主体,同时应充分利用改革开放的有利条件和中国传统的优势,采取各种形式把制造和使用、国内和国外、产学研等方面的力量联合起来,共同为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服务。
4.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结合。以建设300 家企业技术中心和提高国民经济建设急需的重大装备和重点产品的自主开发能力为突破口,取得经验,面上推广,带动全行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
四、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若干重点工作
1.建立健全企业技术中心,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开发的主体。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建立健全高水平的技术中心,是企业增强产品开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保证,也是增强企业市场竞争能力,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开发主体的有效措施。“九五”期间,机械部将重点抓好300家企业技术中心的建设工作。在目前阶段, 企业技术中心的建设途径主要是:一是对原有技术开发机构进行重组,集中优秀技术人才,充实必要的试验测试手段;二是有雄厚实力的大型企业可吸收产品开发类研究所的整体或一部分进入企业,并与企业已有技术开发机构重组建设;三是与研究院所、高等院校建立长期、稳定的技术合作关系,共同建设;四是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在与国外合资时,可与外方联合建设技术中心。
2.加强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工作,掌握市场竞争的主动权。综观世界上经济发达国家的发展,有主要依靠自主开发成长起来的,如美国;也有利用国外先进技术发展起来的,如日本、韩国等。日本经济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在技术引进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开发,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
解放初期,中国通过原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 引进了一大批成套技术,大大缩短了中国机械工业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改革开放后又引进了1600多项技术,促进了产品的开发和更新换代。
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充分利用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通过消化吸收、二次开发,是提高自主开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但遗憾的是我们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基本上是停留在掌握已有技术、提高国产化率的低层次上,没有上升到形成自主开发与技术创新能力上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领导人已普遍认识到,对引进技术仅停留在“掌握”的低层次上,不可能缩短与工业发达国家的差距,也不可能在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为此“九五”期间,结合“开发能力提高战役”,机械工业要在已引进或将要引进的项目中,选择500 项对行业发展具有较大带动作用的引进技术,分期分批予以消化吸收、二次开发,形成产品开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并摸索出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从引进技术到形成自主开发能力的有效途径。
3.攻克一批关键技术。在机械工业企业中,一批共性、基础性技术难题,严重制约企业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我们将根据《机械、汽车工业“九五”科技发展计划》,选择一批相关项目组织攻关,为全面提高行业的开发能力提供技术基础。
对这批项目的攻关工作,将分层次、多渠道组织实施:关系到国家全局性利益和长远需要的重大科技项目和关键技术,力争纳入国家科技发展计划;关系到行业整体竞争能力和产品质量提高的基础共性技术,由行业、地方政府与企业共同支持实施;关系到提高企业开发能力的竞争性技术,主要由企业实施,鼓励企业积极参与这些项目的实施,部分项目要以企业为主投标,并由企业提供部分研究开发经费。
4.加强适用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九五”期间,机械部还将结合企业的技术需求和国家的推广计划,重点推广以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CAD)等适用先进技术,促进科研成果的商品化工作。
5.加强联合,充分发挥全行业科技力量的作用。要提高企业的产品开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单靠企业的技术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大力推进“产学研”的联合,充分发挥行业内经过四十多年艰苦奋斗而建立起来的64个研究院所及21所高等院校几万名科技人员的作用。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机械工业的科技新体系主要由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的技术中心、国家或行业的研究基地、社会化的技术服务支撑体系和高等院校的科研机构组成。为了实现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增强企业的产品开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我们将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进产品开发类研究所进入企业。在这方面,机械部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先后有七个研究院所进入了企业,为这些企业技术中心的建设、产品的更新换代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振兴机械工业,使其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中国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需要,也是机械工业自身发展的需求。机械工业将以“技术创新工程”为契机,通过实施“开发能力提高战役”,大力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机械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从而实现振兴机械工业的目标。
标签:机械工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