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第五人民医院放射科 浙江 杭州 311100
作者简介:翁芳明,男,1979年出生,本科学历,主管技师
摘要 目的 研究16层螺旋CT应用于肺结节诊断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6年2月50例肺结节患者对其治疗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根据患者采取16层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资料将相关数据分为两组进行统计学检验分析对比。结果 检查资料显示所有患者中恶性结节患者有33例,其中患有鳞癌的6例,小细胞肺癌有3例,腺癌患者24例;17例患者资料显示为良性病变者,其中有8例患有结合瘤,9例患有错构瘤。对于肺结节程度的诊断,CT平扫对于结节的良恶性诊断并无较大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而增强扫描可明显获得结节良恶性信息,良恶性具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恶性结节CT加强图像显示结节密度增强后分布混杂且强化不均匀,具有异常点条状强化,而良性结节增强后具有多样模式,不存在明显规律。
关键词 肺结节;16层螺旋CT;诊断。
【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213(2016)08-0220-01
肺结节病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可对全身多个系统造成侵犯,病变主要表现为肉芽肿的非干酪样坏死,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1]。肺结节90%的病变会对肺部尤其是肺门淋巴结及肺造成累及,与此同时也可累及扁桃体、浅表淋巴结与皮肤[2]。临床对于该疾病的诊断多通过螺旋CT的扫描,该方法经济快捷并且无创伤,但由于疾病形态学的复杂化,以及影像学某些疾病诊断的差异,普通CT的平扫不能够很好地判断肺结节的良恶性,使得影响诊断的难度加大。而近年来逐渐发展的多层螺旋CT加强扫描可以很好降低影像学的不稳定性,清晰显示病灶特点,大大提高了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及CT设备对于疾病病灶的敏感性[3]。为进一步对16层螺旋CT应用于肺结节诊断的效果进行了解,特设计此实验进行相关研究分析,具体结果如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我院2014年4月-2016年2月收治的肺结节患者中随机选取50例并对其治疗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所有患者均经穿刺活检或者手术确诊为肺结节,所有患者有37例男性和13例女性构成,年龄31-74岁,平均年龄(58.3±8.2)岁,其中33例患者结节诊断为恶性,17例诊断为良性。所有患者均自愿参加本次试验,并签署相关同意知情书,所有患者资料均经伦理委员会批准获得。
1.2患者纳入标准
纳入患者标准:⑴患者年龄在30-75岁范围内⑵影像学检查显示结节,经手术或穿刺活检后确诊⑶结节直径在3.0cm以下⑷结节内有钙化且周围不存在卫星灶⑸不存在淋巴结的局部肿大、肺炎及肺不张,且对周围淋巴结无累及⑹患者精神健康,没有血液系统或神经系统疾病⑺对于影像造影剂无过敏反应[4]。
1.3方法
选用16层CT扫描机对患者进行病灶扫描,患者扫描检查前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相关屏气训练,扫描时患者选用仰卧位,自患者肺尖以上开始扫描直至肋膈角下方,扫描条件设定为:200mA,120Kv,速度为每圈0.5s,准直为0.75mm,螺距为1.5到1.8,12-16s进行数据的采集,FOV为30cm。所有患者首先进行胸部CT的常规平扫,结束后通过高压注射器经肘前静脉团注给药,随后进行增强扫描,对比剂一般选用碘海醇,药物注射速度为每秒3-4mL,总计80-100mL。设置3个增强扫描时间序列,分别为30s、60s、90s,每个序列的扫描参数均相同。
1.4统计学方法
实验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用x±s表示,采用a=0.05为检验水准。若P<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肺结节良恶性CT值比较
对50例患者经CT平扫及增强扫描各CT值及序列强化值分别进行记录,进行统计对比分析可知:平扫CT在良恶性结节的诊断方面并无显著差异,而增强扫描后,良恶性结节具有差异,且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比增强后的CT值,并无差异,且P>0.05。详情见表1。
3讨论
肺结节单发于肺实质,多为类圆形或圆形直径不超过3cm的结节,近年来其发病率逐年升高,该疾病病灶不会对周围淋巴结造成累及,同时患者不会出现继发性肺炎和肺不张[4]。肺结节可分为恶性和良性,恶性结节主要包括鳞癌、肺癌、小细胞癌、腺癌等,而良性结节多表现为瘤样或炎性的结节[5]。临床研究表明该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对于患者延长生命,生活质量提高以及降低医疗费用具有明显效果,即使很多结节表现为良性,但转变为早期肺癌临床也较为常见[6]。由于肺结节在形态学方面表现为多样性,且医学影像特征不稳定,临床诊断具有一定的难度,以往临床多采用CT平扫来进行疾病诊断,但该方法对于结节良恶性的判断并没有提供较好的诊断依据,随着CT的发展,尤其是16层螺旋CT的出现,为肺结节的良恶性诊断准确率的提高做出了突出贡献。
16层螺旋CT具有扫描快,密度、空间、时间分辨率高,图像清晰,对比明显等特点,对于细小病灶的显示诊断也有明显优势[7]。恶性肺结节多出现毛细血管的新生,血流丰富,因此加强扫描时,肺结节的强化程度较高;而良性肺结节具有与恶性结节不同的血流动力学表征,该差异应用于结节良恶性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同时16层螺旋具有三维重建技术,可以立体现象的显示病灶,有利于病灶的定位及诊断[8]。
实验数据显示:在良恶性结节的诊断方面CT平扫无显著差异,而增强扫描良恶性结节具有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诊断准确率方面,CT平扫为82%,而加强扫描为96%,两者具有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并且50例患者CT平扫23例恶性患者,误诊10例,18例良性患者,误诊1例,漏诊9例;而CT加强扫描32例恶性患者,误诊1例,16例良性患者,误诊1例,漏诊2例。通过手术及穿刺活检最终结果为33例恶性结节患者,鳞癌6例,小细胞肺癌3例,腺癌患者24例;17例良性病变,8例结合瘤,9例错构瘤。
综上所述,16层螺旋CT具有较好的连续性及分辨率,当影像图像显示强化不均,增强后有点条状异常及密度混杂分布,则表明该结节为恶性,若增强模式多样化且无规律,则为良性。
参考资料
[1]凌寿佳,林创武,黄福灵.螺旋CT扫描技术在肺结节患者诊断中的应用分析[J].影像技术,2012(5):12-14.
[2]王晓川,单昌彤,强伟.16层螺旋CT诊断孤立性肺结节临床应用价值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23(11):1814-1816.
[3]高鹏宇,徐兵智.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在孤立性肺结节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肺科杂志,2013,18(9):1651-1652.
[4]沈水军.16 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孤立性肺结节中的诊断价值[J].临床合理用药,2013,6(1C):99.
[5]王志平,周海,徐冰.多层螺旋CT低剂量胸部扫描对肺结节的诊断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2(14):39-40.
[6]杨鹏,魏方军,罗晓东,等.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J].实用癌症杂志,2012,27:274-276.
[7]吕晋生.螺旋CT在孤立性肺结节中的诊断价值[J].实用医技杂志,2013,20:251-253.
[8]曾艳妮,杨文海,张期莲,等.螺旋CT靶扫描在孤立性肺结节中的诊断价值[J].临床肺科杂志,2012,17(6):1136-1137.
论文作者:翁芳明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6年8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5
标签:患者论文; 螺旋论文; 病灶论文; 统计学论文; 差异论文; 淋巴结论文; 孤立论文;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6年8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