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秩序理论探析--中美新国际秩序概念比较_国际新秩序论文

中国国际新秩序理论探析--中美新国际秩序概念比较_国际新秩序论文

关于中国国际新秩序理论探讨——中美关于国际新秩序构想的比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美论文,中国国际论文,新秩序论文,理论论文,国际新秩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所谓国际秩序,是指处理国际事务、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指导原则和行为规范。战后四十多年来,国际秩序的实质是超级大国推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主宰世界,世界到处存在着不安定的因素。80年代以来,国际形势开始发生了变化,尤其是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宣告终结,关于建立什么样的国际新秩序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称之为国际新秩序,是针对旧秩序而言,同时也意味着对旧秩序的否定,世界各国纷纷提出了自己的国际新秩序方案,本文试图通过对中国倡议的国际新秩序的理论探讨,以期寻求更为公正合理,符合大多数国家利益,符合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主题的国际新秩序。

一、中国关于国际新秩序的构想

面临着世界形势重大变化,中国领导人在许多场合都提出了关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构想。

1988年6月,邓小平在会见印度总理时, 首次提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构想,明确倡导国际新秩序的建立应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

1991年3月, 李鹏总理在人大七届四次会议上全面阐述了中国关于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国际新秩序的主张。12月李鹏在访问印度时,在中印联合公报中对建立国际新秩序问题做了进一步阐述,特别表现在人权问题上,提出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生存权和发展权是最基本的人权。

1992年3月, 八届人大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重申了中国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提出了“国际关系民主化”,“中国人民愿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不懈努力”。

1997年4月,江泽民主席访问俄罗斯, 在俄杜马的演讲中再一次详细阐述了中国关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的主张。

斗转星移,从中国首次提出自己的国际新秩序主张到江泽民主席的再次重申已过去了近十年,其间,国际国内形势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关于国际新秩序的主张也在不断丰富、发展,不过其精髓仍贯穿始终:1.各国有权根据本国国情,独立自主地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别国无权干涉;2.各国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的平等成员,任何国家都不应该谋求霸权,推行强权政治;3.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之间的一切分歧或争端,而不应诉诸武力或以武力威胁;4.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1〕。

说它在不断丰富、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提出世界是多样化的,“各国历史条件、社会制度、发展水平、文化传统、价值观念虽不尽相同,但这不应是发展正常国家关系的障碍,而应成为加强相互交流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的动力”。表明中国更注重了国与国协调的一面;2.提出了大国的责任问题,即“大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裁减军备,促进各国发展和人类生存环境等方面,应承担更大的责任与义务”。但“这绝不意味着大国可以主宰世界,拥有垄断国际事务的特权。”这同以往反对霸权或强权政治是一脉相承的,但积极肯定了大国在诸多问题上的重要作用;3.在“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之间一切分歧或争端”基础上,又进一步提出了和平解决方式,即“通过对话协商增加相互了解和信任,通过多边、双边协调合作逐步解决彼此间的矛盾和问题。坚决抛弃冷战思维和一切不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作法”; 4.对于如何建立公正合理、 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也进行了具体的阐述,如“反对经济贸易交往中的不平等现象和各种歧视性政策与做法;不允许动辄对别国进行所谓经济制裁”;突出强调了“世界经济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整体”,只有南北关系改善,南北差距缩小,世界和平与稳定才能保障〔2〕。总而言之, 中国国际新秩序在内容上更贴近了现实。

导致这种变化的重要原因是国际国内形势都出现了不同以往的特点。从国际上说,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但其独霸世界已经力不从心,世界上呈现了多极化的发展趋势,但不可否认的是,美国仍有主宰世界事务的能力,仍存在着推行霸权主义的倾向。从国内来说,由于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政治稳定,经济增长,并通过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树立了良好的国际形象。同80年代相比,中国的国际地位上升,在许多国际性和地区性问题上,都缺少不了中国合作,这也是中国在近来关于国际新秩序的主张中首次提出大国合理承担责任的动因。但另一方面,作为仍处于发展中的国家,中国重申并丰富国际新秩序的内容是必要的。

二、中美关于国际新秩序构想的比较

对于国际新秩序,西方众说纷纭,其中以美国前总统布什的主张最具有代表性。布什在许多次讲话中表示:“建立一个新的世界秩序,是我们(美国)的责任”。“数十年来美国领导了保持和扩大自由之福泽的斗争,美国的领导是不可或缺的”。“应按照我们自己的价值观和理想建立新的国际体系”。简而言之,以布什为代表所要建立的国际新秩序的内容是:1.强调美国在世界上的领导地位,美国需要“为下一个世纪成为美国的世纪作好准备”。2.加强同西方盟国的“伙伴关系”和协调行动,共同分担责任和行动权力,同时发挥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和地区性组织的作用。3.向全世界推广美国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和政治经济模式,推行全球资本主义化。4.以军事实力为后盾,确保稳定,建立新的国际安全机构,控制核武器扩散,消除危及美国利益的现实或潜在威胁。

从布什政府到克林顿政府,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内容基本相同。促使美政府提出包含上述内容的国际新秩序有着多种原因的。第一,美国的现实主义传统是其重要理论基础。现实主义认为权力是国家追求的最高目标,国际政治就是权力之争。一个国家能有效地获取权力,就能有效地获取和平。同时还认为国家利益只有通过权力才能得以实现。第二,种族特质和文化心理的影响。美国人一向自诩为上帝的选民,认为只有美国(或西方)的社会制度、价值观念、文化传统才是最优秀的,因而其它非西方国家都理应接纳。第三,美国的实力因素。战后40多年,美国在世界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均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尽管冷战后,西欧、日本、中国迅速崛起,美国实力相对下降,但综合而言,美国仍不失为世界头号强国。第四,美国对外战略的历史影响。纵观美国对外战略的历史,它领导世界事务的欲望并非始于今日。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美国抓住了“担负世界领导权的绝好机会”,依仗其在战争中膨胀起来的强大经济、军事实力,提出了由美国主宰世界的全球战略。这一战略的构想者是罗斯福。他为美国绘制了一幅“世界蓝图”。之后历届美国领导人均为“蓝图”的实现绞尽脑汁,竭尽全力。无论是杜鲁门时期的“遏制”、冷战,全面进攻战略,还是尼克松时期的“缓和”、对话,重点防守战略,以及里根时期的“重振国威”、以攻为主,全面打压战略,都是以美国“领导世界”,独霸全球为最终目的的。里根曾经说过:“美国并不谋求自由世界的领导地位,但没有任何别的国家能够提供这种领导,如果没有美国的领导,世界就不会太平”。依此逻辑,布什政府提出旨在维护美国“主宰地位”,推进美国利益的国际新秩序正是美国全球战略的新形势下的继续和发展。

据此,如果将中美两国关系国际新秩序的构想作一比较的话,会发现它们的差异之处要远远大于相同点。具体分歧表现在:

1.目标不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主张未来世界是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特别要确立美国在世界上的领导地位。而以中国为代表的国际新秩序目的是建立一个公正、合理、平等的世界,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和平共处,共同发展。

2.基础不同。美国的国际新秩序主要以现实主义为其理论基础,奉行实力原则。而中国的国际新秩序则是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的,奉行的是平等原则。

3.本质不同。美国的国际新秩序的实质还是在世界上推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而中国国际新秩序的实质是谋求一个平等、互利、和平的世界。

4.利益倾向不同。美国的国际新秩序主要维护的是美国以及西方盟国的利益,忽视中小国家利益和作用;而中国的国际新秩序维护的是所有国家,特别是中小国家的利益,主张改变不平等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

5.设计模式不同。根据美国国际新秩序的内容所设计的冷战后模式是“一球一制,美国治下”的新秩序,即世界上只有一种制度——资本主义制度,只有一个领导——美国的领导。而中国学者为冷战后的国际新秩序设计的模式是“一球多制”,“竞争共处”的新秩序,它承认不同制度国家并存的事实,尊重每一个国家主权和所有国家的主权范围内的利益;它以国际合作为主要内容,要求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并要求超越社会制度的差异〔3〕。

通过上述比较,可以说,同以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基础的旧瓶新装的所谓国际新秩序相比,中国倡议的国际新秩序是一种崭新的国际关系。它首先表现在它是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是对以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为特征的国际旧秩序的一次重大冲击。它在国际关系中第一次不是笼统地提出国家主权平等,而是明确提出各国不论大小、强弱、贫富,均应独立自主,完全平等,这就突出了小国、弱国、贫国在国际社会中应有的权利和地位。其次,它主张各国有权根据本国国情,独立自主地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任何国家都无权干涉。这体现了当今世界多样化的趋势。此外,它还提出应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并指出世界经济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整体,南北关系不改善,南北差距不缩小,世界和平与稳定就无法保障。总之,中国对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概括了最基本的国际关系准则,符合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符合各国人民的愿望和根本利益,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三、国际新秩序与国家利益

国际秩序是指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指导原则,国家利益则是指一切满足民族国家全体人民物质和精神需要的东西。任何一种国际秩序,都代表着不同的国家利益。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国际秩序都是一种重要的国家利益,在国际秩序中往往维系着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外部条件〔4〕。冷战时代,以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为基础的国际秩序, 体现的是美苏利益的争夺。冷战后,在如何建立国际新秩序问题上,各国由于当前和长远的战略利益不同,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1.美国和西方国家首先关注的还是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

它们认为,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地区动荡、武器扩散等诸多全球问题将对西方利益构成主要威胁,因而它们要推动世界“民主化”进程,并把人权问题作为在全球推行西方价值观和社会制度的主要突破口。在经济上,它们维持西方的经济体系,阻止发展中国家打破这种体系,从而损害自身利益。

2.以中国为代表的广大发展中国家主要关注的是经济和发展问题,认为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当务之急是改变现存不合理的国际经济关系。

现存经济关系不仅使发展中国家受到不公平的对待,发展环境日趋恶化,而且也是造成一些国家内部动荡和地区不稳定的主要根源,并为西方国家肆意干涉中小国家内政提供了条件和手段。

上述情况表明,美国及西方国家提出的国际新秩序,是以维护少数发达国家的利益为内涵的,忽视了各个国家利益间的共同性和相互依赖性,因而将会是危险的“新的无秩序”。

而中国提出的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的国际新秩序则代表了大多数国家的共同利益。首先它维护了各国的主要利益,“各国主权范围内的事情应由各国自己去办”。其次它维护了各国的安全利益,主张“任何国家都不应谋求霸权,推行强权政治”,“应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之间的一切分歧或争端。”此外,在经济、文化利益方面,“主张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加强和扩大经济、科技、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反对经济贸易交流中的不平等现象和各种歧视性政策与做法”。这说明只有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的国际新秩序才符合世界历史发展潮流,才能真正地维护各个国家的利益。

四、国际新秩序与国际冲突

建立什么样的国际新秩序,怎样建立国际新秩序,这本身就是国际各种力量的斗争和较量。冷战后,一些在两级格局掩盖下的政治、经济、民族矛盾突显出来,在建立什么样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方面,各国展开了较量,从而引发了新的国际冲突。这种冲突几乎遍布世界各国,它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以不同性质、不同强度表现出来,并呈现出错综复杂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假设一个国际新秩序为大多数国家所接受,世界就一定太平了吗?

首先应该认识到,任何国际新秩序都不具备防止或解决一切矛盾和冲突的作用,因为它不可能解决世界上产生矛盾和冲突根本问题。因为只要世界上存在着垄断资本,就会有国际扩张,就会有国际剥削,就会产生对抗和冲突。

其次,任何国际新秩序都有其特定的原则,但由于各个国家从各自立场、角度出发,即便是世界上普遍公认的原则,在具体实施时也会产生不同的解释。比如,国际关系中普遍承认尊重主权,将不干涉内政作为国际关系与国际法的一项重要原则,它同时也是国际新秩序包含的一项基本原则。但在当今世界,出现了“让度主权”的呼声,也就是说,干涉内政似乎有了其合理性;但对于什么是内政,什么不是内政,各国并没有完全达成共识。

再则,建立一种新的国际秩序,总要通过一定的途径,或是通过国际公约,或是通过大国间协议,或是通过联合国。哪个途径更能体现平等的原则?

因此,国际新秩序在解决矛盾与冲突的过程中,也可能本身就存在某种矛盾和冲突的隐患。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中国提出的国际新秩序方案要比美国提出的方案更有利于国际冲突的良好解决。众所周知,民族问题、宗教问题、贫富不均问题,以及围绕势力范围的霸权和竞争问题,都是导致冷战后新的冲突因素。美国的国际新秩序则打着“民主”、“自由”、“人权”的旗号,以实力为后盾,在世界上推行美国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维护旧的经济体系,从而使国际冲突不是呈减少的趋势,而是呈上升的趋势发展。而中国的国际新秩序的基础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包含了实现国际新秩序的必要条件。按“和共五则”办事,需要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这就在国家之间最重要的互相承认独立自主方面保证了确立平等的关系;按“和共五则”办事,需要做到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这就使国家间常有的分歧和争端,被约束在通过和平的合理的方式去谋求解决,相互之间排除使用武力和以武力相威胁;按“和共五则”办事,需要实行平等互利,这就使国家之间以互利作为和平共处的内容,有助于建立和睦关系,并促进经济、文化的共同发展。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办事,国家之间就能建立平等关系,就能保持和平共处,就能得到共同发展。因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的普遍准则,它是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基础和途径。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逻辑地会直接间接包含和引申出其他重要原则。例如:大小国家一律平等,民族平等,和平谈判解决国际争端,国际之间不使用武力和以武力相威胁等。单是不干涉内政原则这一条,就可延伸出不得干涉各国人民选择自己的政治制度、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权利,不得强制其他国家人民接受某种价值观念,等等。

因而,中国的国际新秩序对于减少国际冲突,和平解决国际冲突是有益的。

五、中国提出国际新秩序的现实意义及可行性

历史上,中国从来没有对其疆域之外表示过帝国主义的野心,是一个“大而不霸”的国家。但是在近代长达一百多年的时间里,中国却遭受到列强的侵略和欺凌,这使中国人民深深体会到独立、自主和平等的重要性。在当今世界,虽然中国摆脱了受欺凌受侮辱的地位,但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存在所造成的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使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仍处于不平等的地位,此刻中国提出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国际新秩序,既有其历史渊源,又有现实意义,即改变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代之以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这赢得了国际社会,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的高度赞赏和一致认同。

中国提出建立国际新秩序的现实意义在于树立了良好的国际形象,创造了一个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80年代初,中国实行对外开放,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中国在综合国力方面有了显著提高,这引起了一些其它国家的怀疑:中国是不是在走向称霸之路?对此,中国政府多次表明对未来世界的构想:即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中国绝不称霸,这使中国在国际交往中赢得了较好的声誉,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

中国提出建立国际新秩序的现实意义还在于它代表了一种弱者的呼声,是针对着美国及西方国家的霸权主义而提出的,它使西方国家在维持固有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上不得不减少了赤裸裸的特性。

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信奉以实力为基础的国际新秩序,但恰恰是这种新秩序遭到了来自美国国内外的批评。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认为,布什的国际新秩序难以实现。他认为,历史上维持国际秩序的只有两条途径,一是大国主宰,一是权力平衡。美国并“无主宰能力”,“今天,维持力量均势转化为另一概念:‘国际新秩序’”。“均势最重要的原则是防止单一权力实体建立霸权”。英国前首相希思说:“布什总统想把他选择的秩序强加于世界,那就是一种新帝国主义”。英国前国防大臣希利认为:海湾战争没有奠定国际新秩序,“建立美国人主宰的和平是一种危险的幻想”。英国外交大臣赫德也说:“谁也不能宣称,一个国家可以决定一切。无论是美国统治下的和平还是大西洋统治下的和平,通通都是不现实的”。在法国,法国总统认为国际新秩序不能把美国统治下的和平强加于人。来自美国盟友的反应尚且如此,更何况发展中国家的态度。他们害怕美国的新秩序就是“谁要是对美国总统不屈服,就对谁采取行动”,是一种新的“泛美主义”、“霸权主义”。

一方面是现实的世界占主导地位的依然是实力因素,另一方面占世界人口4/5的发展中国家对现有秩序不满,设想着应建立一种新的美好的秩序。或许“我们正处于两个世界之间:处于一个即将结束的不平等世界和一个正在开始的平等世界之间”。“平等事实上并不存在,但好在原则已经宣布,并为人们所公认”。〔5 〕如果我们从某个角度去观察今日国际社会就会发现,较之以往,各个国家已获得了更多的权利,并已为国际社会所公认。这就证明中国倡议的国际新秩序是正确的、合理的、可行的。虽然它的实现还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还取决于发展中国家实力的增强,发达国家对世界相互依存的清晰认识,但它终将会有实现的一天。

当前,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要障碍来自于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来自于垄断资本利用其在世界经济中的优势地位对旧的国际秩序的竭力维护。因此,为了有效地争取实现国际新秩序,除了提出正确的主张外,还要在具体实践中采取适宜的手段。就是要充分利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以及各国际会议,通过发展中国家的相互支持,形成一种强大的政治力量,并寻求各国之间最大程度的平等,为争取建立公正合理的国家新秩序而努力。

注释:

〔1〕梁守德:《国际政治学概论》,中央编译出版社,1994 年版,第281~282页。

〔2〕《人民日报》,1997年4月20日。

〔3〕《国际政治学概念》,第289~291页。

〔4〕袁明主编:《跨世纪的挑战》,重庆出版社1992年版, 第170页。

〔5〕(法)皮埃尔·勒鲁:《论平等》,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62页。

标签:;  ;  ;  ;  ;  ;  ;  ;  ;  

中国国际新秩序理论探析--中美新国际秩序概念比较_国际新秩序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