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生态经济发展趋势_生态产业论文

中外生态经济发展趋势_生态产业论文

中外生态经济发展走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走势论文,中外论文,经济发展论文,生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生态经济,从广义上来说,是地球生态圈内人类经济活动的总和,涉及生态、经济、社会三大系统层面,包含着人口、技术、制度、伦理、法律等因素,是人类经济活动与生命支持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狭义上的生态经济,指人类为加强生态保护而采取的经济行为总和,纯经济意义上是指“生态产业”经济。为突出经济分析,本文所论述的生态经济指狭义(也即直接的)生态经济。生态经济为人类所认识仅有50余年,为人类所实践仅有30余年,是一种可持续的新兴的经济模式。下面简要简述国内外生态经济的发展趋向。

一、中国生态经济发展走势

我国生态经济的发展历程和走势与世界生态经济相一致。1992年国际环发会议后,我国政府把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工作提上政府议事日程,1994年制定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中国21世纪议程》,从清洁生产和清洁能源、自然资源保护与利用、环境污染控制、消除贫困与家居环境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地球大气层保护等领域全面实施国家可持续发展政策与重点领域项目,先后制定了6个环境保护法规和9个资源保护法规,使我国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进入全面规划、统筹实施新阶段。随着国家环境政策指向不断加强,国际贸易与环境认证联系日益紧密,消费者生态环境意识日益增强以及对食物、产品安全性益加追崇,我国企业将更加踊跃进入生态环境领域,去竞争和分享日益扩大的“生态市场”。1999年我国已制定了《环境保护法》等6部环境法律和《森林法》等12部资源法律。至2003年,我国又制定、修订一系列环境资源立法,包括:《环境影响评价法》、《清洁生产促进法》、《放射性污染防治法》、《防沙治沙法》和《草原法》、《水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10部法律。此外,国家签署和加入了18项国际环境条约,国务院发布了《自然保护区条例》等28个行政法规和70余个环境规章,国家环保局制定了375项环境标准,各省、区、市颁布了900余个地方性环境法规①。初步形成了中国环境法体系。目前,清洁生产技术与设备、有机(绿色)食品生产、绿色产品跨国营销、生态旅游等领域,正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企业竞争进入的焦点领域。开放经济局势下,我国生态经济发展三大发展趋势:

(一)生态经济将成为21世纪中国经济最大的增长点之一

和世界各国相比,我国是个自然资源贫乏的国家,人均耕地、淡水资源、林地和草地仅分别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1/4、1/7和1/3,原油、铁、锡、铝、锰等大多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然而,我国却是个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资源能源高消耗的国家。目前,2003年全国水土流失总面积35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37.1%;荒漠化土地面积26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并每年以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全国90%的天然草原不同程度地退化,其中严重退化草原近1.8亿公顷;大面积森林被砍伐,天然植被遭到破坏,森林覆盖率16.55%,仅相当于世界森林覆盖率的61%;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的破坏,有15%~20%的动植物种类受到威胁,高于世界10%~15%的平均水平;工业“三废”污染严重,2003年,全国工业废水排放量212.4亿吨,二氧化硫量1,791.4万吨,尘排放量846.2万吨,粉尘排放总量1,021万吨,固体废物排放量为1,941万吨;全国酸雨面积已覆盖国土面积的30%。我国能源以煤炭为主,能源利用效率在32%~34%,与国外差距10%左右,主要耗能产品能源单耗比国外高30%~90%,是世界上能源使用率最低的国家之一。面对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中国经济已无法忍受粗放低水平重复建设所带来的严重“生态赤字”。必须尽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已成为中国经济界的一种危机意识,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加入WTO, 将加强这种危机意识并成为中国发展生态经济的强大压力和动力。因此,中国21世纪的经济发展必然带有很深的生态经济烙印。实际上,发展生态经济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近年,海南、云南、江西、湖南、福建、黑龙江等省纷纷从不同角度提出要建设生态经济大省。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把生态环境建设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

(二)近年来我国生态农业、有机食品、生态旅游发展较快,国际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明显。我国加入WTO局势下,这三大领域发展会进一步加快

我国农业由于户均经营规模狭小,现代农业发展不足,很多农户至今还保留着较多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如较多使用有机肥料、合理轮作、精耕细作和以人畜为动力等。我国的农业生物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不大,有些领域达到先进水平,如基因工程、作物杂交育种、克隆组培技术、酶技术、速生林技术、太空农业技术等。我国生态农业研究与实践已有20年,现代科学与传统方式的结合,创造出一批适合于各地实际的生态农业模式。生态农业需要投入较多的劳力成本,以这一点衡量,我国生态农业有一定的比较优势。有机食品在我国起步发展仅有10余个年头,但发展的速度很快。至2004年,经OFDC(国家环保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认证的有机生产者、加工者和贸易者的单位已经达到400多家,通过认证的产品有19类,300多个品种,包括有茶叶、蜂蜜、奶粉、大豆、芝麻、荞麦、核桃、松子、向日葵籽、南瓜籽、八角、中药材等,其中很多产品已销往美国、加拿大、日本、欧洲。据统计,我国有机食品出口贸易额已从1995年的30万美元,上升至1999年的1,500万美元,年出口增长率在50%以上。根据国内认证机构的粗略统计,到2003年底,我国约有1,100家企业(包括部分机构重复认证)、2,000个产品获得不同认证机构的有机食品认证,其中国外认证机构颁证企业500多个, 国内认证机构颁证企业500多个。有机产品生产总值20.6亿元人民币(其中农作物17.4亿元,野生采集产品1.2亿元,畜产品0.8亿元,水产品1.2亿元),出口创汇1.5亿美元②。由于有机食品的国际市场潜力巨大,未来6年内国际贸易额预计超过1,000亿美元,而发达国家受劳动成本高昂的限制无法满足其需求,而我国在有机食品生产上因劳力成本低、有机农产品资源丰富,地理形态多样等因素,有较大的比较优势和较强的潜在竞争优势,今后发展将呈现快速增势。我国生态旅游起步较晚,但近年来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兴旺而发展迅速。我国地大物博,险、奇、峻、美的自然风光和古色古香、源远流长的历史人文景观遍布神州大地。2003年虽然受“非典”影响,我国入境旅游人数依然达到9,166.21万人次,国际旅游外汇收入174.06亿美元,旅游业总收入4,882亿元人民币,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18%③。2002年,我国入境旅游人数达10,904万人次,旅游创汇257亿美元,国内旅游人数达11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4,711亿人民币,比2003年增长36.8%。④

(三)中国环保产业将进入快速成长发展期

中国日趋严峻的环境保护形势成为环保产业加快发展的动力。2004年,全国工业和城镇生活废水排放总量为482.4亿吨,其中化学需氧量(COD)排放总量1,339.2万吨,氨氮排放总量133.0万吨;二氧化硫排放总量2,254.9万吨,烟尘排放总量1,095.0万吨⑤。目前,我国生活垃圾清运量为14,857万吨,其中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为7,550万吨,无害化处理率为50.8%。 我国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在20%左右,城市周围的水体污染严重,城市垃圾每年以10%的速度增加,城市垃圾粪便无害化率仅50%。北京、广州、沈阳、西安多年来为世界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十大城市之一。同时,乡镇工业的发展使农村生态环境急剧恶化。未来15年,是我国工业“重化”的加速时期,也是环保任务最为沉重的时期。国家加强环境治理力度的政策导向和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必然促使环保产业投资不断加大。2004年,全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为1,908.6亿元,比上年增长17.3%,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其中工业污染源污染治理投资308.1亿元,比上年增长38.9%,其中用于废水治理投资105.6亿元、废气治理投资142.8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20.8%、55.0%;建设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460.5亿元,比上年增加38.1%。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140.0亿元,比上年增长6.3%⑥。全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9%,比2002年的1.33%有所提高。近年来,国际贸易的日趋“清洁化”已对我国企业提出严峻的环保挑战,这是中国环保产业加速发展的又一压力和动力。目前国际上已签订了150多个多边环保协定,其中将近20个含有贸易条款,国际贸易产品的环境认证日趋严格,从产品的设计、生产、包装、销售整个生命周期都要求符合环保要求。我国环保产业近几年以17%左右的速率上升,但环保投资2004年占GDP的比例仅为1.4%,离世界发达国家平均2.5%左右的水平还有较大差距,产业发展潜力很大。限于中国环保企业普遍弱小,技术创新和服务不足,加入WTO局势下,环保产业会受到一定的冲击,但中外合资、外商独资环保企业的进入也会加快中国环保产业的发展。因此,中外合作投资建设中国环保产业将是一个趋势。

二、世界生态经济发展走势

世界生态经济随着20世纪70年代人类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而起步发展。80年代,以“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同,生态经济日益渗透到传统经济中,生态产业经济开始成型。90年代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成为世界潮流,生态经济进入快速成长发展期,生态产业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具潜力的“朝阳产业”之一。回顾和总结生态经济30多年来的发展历程,可发现世界生态经济呈现下列走势:

1.生态建设日益成为各国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1992 年的里约热内卢国际环境与发展大会,170多个国家代表通过了《21世纪议程》、《里约宣言》和《关于森林问题的框架声明》等三个纲领性文件,签署了《生物多样性公约》和《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环发会议后,各国政府普遍加大了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力度,采取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立法、财政直接投资、税收信贷优惠等政策措施全方位支持本国的生态建设,涉及到污染控制,水土保持、矿产资源合理开发、消除贫困、生物多样性保护、防灾减灾、保护大气层、居住环境生态化等领域。现在,多数发达国家已把生态建设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发展中国家虽受资金的限制,但都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努力避免发达国家所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道路。

2.生态经济从开始的纯政府行为转变为以市场、企业行为为主导的经济模式。20世纪70、80年代,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主要以政府行为为主导,如政府对过量排污企业收费惩罚或关闭企业,政府出资奖励实行少废无废技术开发应用的企业,政府出资扶助生态农业的研究及设立示范基地,政府投资进行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等等。进入90年代后,随着各国环保立法的加快和人们生态环保意识的提高,多个国际生态环保公约的签订,特别是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联系的日益紧密,国际环保认证标准ISO14000在国际上推行等因素,企业生产经营逐步自觉地加入环保行列,越来越多的企业主动地开展“绿色营销”,以提高其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和绕开“绿色壁垒”。此外,BOT等多种灵活的产权机制进入环保产业,也增加了企业进入环保领域参与生态环保建设的机会。竞争的需要和较高的产业利润,使企业日益成为生态产业的主体,生态产业发展呈现市场化。

3.生态产业不断壮大,成长快速。经三十余年的发展, 生态产业已从开始单一的环保产业(主要指环保设备及环保设施建设)扩展到一、二、三产业。在农业领域,生态农业、有机农业、自然农业等可持续农业生产模式在世界各国得到广泛推广,有机农场在欧盟国家和美国已占到耕地面积的3%左右,有机食品消费近10年来每年以20%~30%的速率增长,2000年国际有机食品国际贸易额约 200亿美元,估计2010年可超过1,000亿美元的市场规模。在工业领域,以“清洁生产”为主题的环保产业近10年来发展迅速,1997年世界环保产业市场总值达到4,000亿美元,2002年升至6,000亿美元。在第三产业领域,生态旅游成为世界旅游业的新时尚,以“无所为”的纯生态游在阿根廷、新西兰等国家兴起,旅游年收入在200亿美元以上。

4.高新技术为生态产业领航。生态产业是对传统经济产业技术改造、 创新的基础上形成的“边缘产业”,是高新技术含量很高的产业之一。在农业领域、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核技术和太空农业技术等一大批高新技术正开发应用于生态农业,生物农药、生物肥料、遥感技术、转基因技术等生态农业技术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和突破,已大面积用于改造传统农业生产。在工业领域,节能、环保等工艺技术成为尖端工业技术开发的重要领域,新材料、新能源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是高新技术产业主要争夺的高地之一,清洁生产和生产的自动化结合,使信息、电子等高新技术融入传统的机械、化工技术。在以科教服务为主体的第三产业,生态环保技术的研究和服务,集中了一大批科研和技术人才,形成特有的人才密集型产业。

5.绿色消费成为新时尚,生态产业增势不减。 随着人们生活的不断改善和生态环境意识的日益增强,人们日益崇尚生态文明,绿色消费在全球兴起和流行。在发达国家和地区,绿色消费趋势越来越明显,美国77%的人表示,一个公司的环境信誉会影响其购买力;91.6%的日本人对有机蔬菜感兴趣,40%的欧洲人喜欢有机食品,中国城市78%的被调查者认为,如果绿色食品与普通食品价格一样,他们将购买绿色食品。人们对绿色生态的追求不仅仅限于有机食品,对于有环保功能的产品大多抱有先入为主的好感,时兴购买环保汽车、环保冰箱、环保电视、计算机、空调等物品。家居绿色生态化、回归自然和生态旅游等“绿色生活”,成为众多白领阶层的追求。专家指出,21世纪将是生态文明的世纪,绿色消费将成为人们消费的主流,生态产业在未来的30年内,将保持较高的增速。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项目号02CYJ013)和江西财经大学重点课题《完善我国市场规制体系的理论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注释:

① 国家环保总局政策法规司,http://www.zhb.gov.cn/sepa/po-law/po-lawindex.htm

② 中国有机农业发展的背景、现状和展望[R].中国有机网,2004—09—16,http://www.ofchina.com.cn/modules/wfsection/ article.php?articleid=18

③ 2002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2003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国家旅游局。

④ 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国家统计局,2005—02—28.

⑤ 2004年全国环境统计公报.中国环境报.2005—06—10.

⑥ 2004年全国环境统计公报.中国环境报.2005—06—10.

标签:;  ;  ;  ;  ;  ;  ;  ;  ;  ;  

中外生态经济发展趋势_生态产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