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手术入路治疗外踝骨折的对比论文_张于军

两种手术入路治疗外踝骨折的对比论文_张于军

(湖北省荆门市掇刀区麻城卫生院 湖北荆门 448126)

【摘要】目的:探究比较两种手术入路(外侧入路和后外侧入路)治疗外踝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6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接收治疗的42例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外侧入路钢板螺钉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后外侧钢板螺钉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愈合时间为(15.31±2.90)周,对照组愈合时间为(16.71±2.52),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踝关节功能评分为(45.10±1.52),高于对照组(40.56±1.86)的评分。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9.37%;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1.88%,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两种手术入路治疗外踝骨折效果显著,但是后外侧入路对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治疗效果更有优越性,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帮助患者快速恢复踝关节功能。

【关键词】外侧入路;后外侧入路;踝关节;骨折

【中图分类号】R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6-0141-02

旋后外旋踝关节骨折在临床上极为常见,通常是由于暴力导致。如果患者出现外踝骨折后,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会给患者以后的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在进行外踝骨折手术中对于手术入路的选择极为重要,影响患者术后的治疗效果,本文探究了外侧入路和后外侧入路这两种入路方法对治疗外踝骨折的影响,并取得了良好的研究成果,详细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6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接收治疗的42例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患者,纳入指标:(1)患者属于旋后外型踝骨折,且为旋后外旋型Ⅳ度;(2)患者在7~10天接受手术治疗;(3)患者没有凝血障碍,没有出现神经血管损伤。(4)患者入院时皮肤软组织出现肿胀但没有出现破溃。根据治疗方法全部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性12例,女性9例,患者年龄在24岁至68岁,平均年龄为(37.9±4.7)岁;观察组患者中有男性11例,女性10例,患者年龄在25岁至64岁,平均年龄为(38.5±4.3)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外侧入路钢板螺钉固定治疗,在患者腓骨外侧的骨折位置进行切皮,在进行逐层游离的过程中保护腓浅神经,当骨折部位充分暴露后,对骨折处的血块以及软组织进行清除,然后对骨折端进行复位和固定,通过C臂机检查骨折复位情况,确保复位良好,内固定物没有进入患者骨折的关节腔中[1]。观察组采用后外侧钢板螺钉固定治疗,将切口位置确定在外踝后缘和跟腱外侧缘的中点处,在分离经皮组织时需要充分保护腓浅神经和小隐静脉,在骨折端充分暴露后,对血块和软组织进行清除,然后复位钳以及克氏针对骨折端进行复位临时固定,然后在腓骨后面放置钢板,用螺钉进行固定,通过C臂机检查确定骨折复位情况良好[2]。患肢需要通过支架进行抬高消肿,根据患者恢复情况给予适量的关节功能锻炼,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3]。

1.3 观察指标

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详细记录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愈合时间为(15.31±2.90)周,对照组愈合时间为(16.71±2.52),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踝关节功能评分为(45.10±1.52),高于对照组(40.56±1.86)的评分。观察组切口下积血切口延迟愈合1例,皮下内植物激惹2例,不良反应率为9.37%;对照组切口皮肤坏死延迟愈合2例,皮下内植物激惹4例,创伤性关节炎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21.88%,组间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年轻人和骨质疏松的老人为踝关节骨折主要发生群体,通常踝关节骨折是由于关节扭伤导致的,骨折类型包括外踝骨折、内踝骨折以及后踝骨折等,通常骨折线沿着前下方朝后上进行走行。作为鞍状负重关节的踝关节,一旦在关节面出现稍微的不平,或者在关节的内外侧的间隙处出现了增减情况,就会引起踝关节出现疼痛且在进行负重活动过程中关节不平稳,承重能力降低。因此,对于踝关节骨折患者在进行复位治疗时需要严格遵循踝关节解剖关系,治疗后根据骨折愈合情况进行锻炼,恢复踝关节功能[4]。

外踝骨折的手术入路主要有外侧入路和后外侧入路,其中后外侧入路需要在患者腓骨远端骨折处用钢板进行固定,通过“巧劲”进行踝关节部位的手法复位,当钢板固定骨折端时,其会趋向后外上方,从而固定在钢板和近端骨块的斜折面间,更加符合生物力学。给予踝关节骨折患者置入钢板,能够有效预防踝关节处远端骨折块的移位情况。同时置入钢板能够将踝关节轴向负荷转为对骨折处的轴向压力,具有良好的动力加压的作用[5]。而外侧手术入路手术操作相对简单,能够轻松将骨折端充分暴露出来。但是该手术入路存在不足,踝关节腓骨外侧的软组织相对而言覆盖较为薄弱,将钢板置入后,创口缝合的难度系数高,特别是骨折部位肿胀严重的患者。如果创口没有进行良好的缝合,会导致软组织闭合不佳,从而引发软组织水肿甚至坏死的情况,进而导致关节部位出现感染等并发症,影响手术治疗的效果,不利于患者的恢复,增加了患者的痛苦。鉴于后路外侧手术入路的优势,改手术入路方法逐渐被用于踝骨折手术治疗中。该手术入路将切口位置确定在外踝后缘和跟腱外侧缘的中点处,相对而言腓骨后方的软组织覆盖较为厚实,能够较好的包容钢板,因此创口在缝合时的张力相对较小,手术缝合难度较小,极大的减少了患者伤口出现坏死的情况,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本研究中察组不良反应率为9.37%;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1.88%,组间差异显著(P<0.05)。而且观察组患者通过对症处理后均已愈合,没有其他严重的并发症。将钢板从后方置入更符合生物力学的稳定性,同时在胫骨前后径处用螺钉进行远端固定,固定效果更稳固,有效的避免了螺钉进入患者踝关节关节腔的可能,通过拍片检查证实植入的钢板没有进入关节腔。相关研究显示,改手术入路方案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解剖关系存在差异以及钢板没有完全匹配患者的外踝等原因,从而出现螺钉过长、位置不正等情况,最终致使关节腔中进入螺钉的情况。本文对我院近期收治的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患者进行不同手术入路治疗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愈合时间、踝关节功能评分均优于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

综上所述,在两种手术入路治疗外踝骨折效果显著,但是后外侧入路对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治疗效果更有优越性,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帮助患者快速恢复踝关节功能。

【参考文献】

[1]兰世才.不同手术入路治疗外踝骨折对比[J].双足与保健,2017,26(24):14-15+17.

[2]臧新.两种手术入路治疗后踝骨折的价值对比[J].双足与保健,2017,26(08):158+160.

[3]张磊.采用不同内固定物的两种手术入路治疗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对比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7.

[4]吕杨训.两种手术入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对比研究[A].浙江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2015,2(11):98-99.

[5]李占明.两种手术入路结合双钢板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疗效对比[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3.

论文作者:张于军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9月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9

标签:;  ;  ;  ;  ;  ;  ;  ;  

两种手术入路治疗外踝骨折的对比论文_张于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