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信息课程承载着培养学生信息技能、提升信息素养的责任,然而这门课程在学生心中往往被定义为“玩”课。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来自于网络和游戏,而并非是信息技术课程知识本身吸引着学生。如何让学生改变对信息技术课的认识,投入到信息技术的学习中?关健在于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本文就此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信息技术 兴趣 探究
从近几年的计算机教学实践中发现,初中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缺乏长期稳定的学习兴趣,最初只对上机操作表现出强烈的兴趣,而且更多地集中在一些游戏上,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对上机操作也逐渐产生了厌烦情绪,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所以,教师要特别注意教学的方法,将学生初始的兴趣逐步转移到课程的教学上来。教学过程中要想方设法调动并维持学生的兴趣,力求上好每一节信息技术课。
一、精选课堂实例,贴近生活
信息技术的学习过程是以学生操作练习为主,而我们惯用的方式往往是任务驱动,让学生在一个给定的任务中边学边做或者先做后学,以达到训练技能和提高信息素养的目的。任务的设定非常关键,如若学生对任务不感兴趣,那么半途而废甚至完全放弃的可能性非常大,因此必须精选课堂实例。
二、根据学生特点激发学生兴趣
初中生,从年龄段上说还是少年和孩子,孩子的特性就是爱玩。对少年儿童的信息技术教学,要注意利用他们喜欢嬉戏、玩耍,不受拘束的特点,因势利导,创造一种顺其自然发展的教学方法,让他们能高兴学、主动学,以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对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这样他们才能用心学、学得好。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必须提高教学的情趣性。比如:众所周知打字是比较枯燥的,初中生都比较反感。但笔者以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选好一篇有意义的文章,利用网络打字测试软件,让学生在20分钟内比赛打字速度,让学生在你追我赶中领略了打字的乐趣。
三、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认识计算机主要是通过视觉和触觉来完成的。在技能技巧的训练中,加强直观性教学,更有助于对信息技术应用的表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所谓直观性的教学就是运用能使学生直接感知的教具或通过教师形象的语言与具体形象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四、通过实践操作训练激发学生的兴趣
心理学讲,参与学习的方法才是最有效的方法。信息技术和文化知识都是间接知识,但在教学时传授间接知识不能脱离学生的直接经验,只有通过信息技术实践活动,才能让学生亲身经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掌握间接知识。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练习实践是激发学生对于计算机的兴趣的途径之一。信息技术课程在中小学生教育中是活动性、实践性最强的课程之一,因而中小学信息技术课不宜理性化、学术化,而应该在一定程度上让计算机生活化,让学生在参与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中有趣地、开心地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文化知识和技能,增强进一步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和信心,即在一定程度上做到让学生“从做中学”、“从乐中学”。
五、设置分层作业激发学生的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的产生和保持有赖于成功。学生通过完成作业并得到认同而产生了成功的愉悦感,这种愉悦又能让学生对信息技术产生亲切感,进而有信心继续学习,从而形成稳定持续的学习兴趣。因此,作业的疑难度应让学生既不会因为任务过于简单而厌倦,也不会因困难过大而畏难不前。这也是我们常说的:跳一跳就能够得着。但这“跳一跳”的能力是有差异的,因此作业也应该有差异,使学生进一步地思考、锻炼思维。这样的作业设计能让不同能力的学生都有所成就,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进而也就保护了学生的兴趣。试想,一个从不曾成功的人,如何喜欢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呢?
六、巩固学生的兴趣
一个人的创造能力的发挥离不开自信,自信是实现自我和取得成功的必要前提。学生们正处于成长发展期,他们渴望别人对自己的尊重和信任,怕别人看不起。所以,对学生恰如其分的鼓励,就会使学生满怀希望和自信心,延迟了已有的兴趣,使兴趣从外在因素向内在因素的转化能够执行,从而巩固了兴趣。
卢梭曾说“让孩子喜欢你所教的东西”,而喜爱源于兴趣。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需要教。”不需要教就是学生能从内心喜欢学习,能够主动地用老师教的方法去学习,而不是让老师督促着学习,这就是乐学。学生乐学才能达到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而乐学也源自兴趣。只有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堂,才是活力的课堂;也只有这样的课堂,才能真正地让学生喜爱。
参考文献
[1]宋建华 信息技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的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6,(24)。
[2]刘国玉 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对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6,(24)。
[3]卢小花 初中信息技术中考加试实施及改进建议[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02)。
论文作者:王建浩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3月总第2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20
标签:信息技术论文; 兴趣论文; 学生论文; 作业论文; 激发学生论文; 目的论文; 课堂论文; 《素质教育》2017年3月总第228期论文;